October 29, 2007

  • 自訂收費下載Radiohead

    Radiohead的新大碟 In Rainbows 公開發售之前先作收費下載,價格由買者自己決定。我以2英鎊下載了,這對不是Radiohead fans的我而言,大概合理吧。

    如果喜歡,輸入0.1或者1000英鎊也可以,這種像添香油般隨緣奉獻,不知結果如何。不過肯定的是,這是培養大家不買CD,改為合法下載的個好開始(這方面iStore已經開始了)

    現在的歌手已不能像以往一樣靠賣碟賺錢,收費下載的消費習慣未流行,從大陸網站下載或者朋友之間互傳大行其道,對不少歌手來說,可能是塞翁失馬。因為他們的歌的mp3愈流行,他們便愈紅,最終可以替他們賺大錢的,是演唱會、廣告和電影,而不是那些已經過時的CD碟。

    長遠而言,CD店應該不是一門值得投資的生意,二手CD店則可以考慮。

Comments (3)

  • 另一方面,40鎊一Set CD+Vinyl賣左百幾萬套,證明呢個世界都有唔少傻佬,包括小弟 -.-

  • 歌手可以靠出show,廣告等賺錢

    但幕後製作及創作人只能自求多福

  • 自有錄音技術開始,發行商將音樂帶到全世界,一方面幫創作人及音樂人推銷音樂,另一方面也以龐大的資金與資源壟斷這個傳播媒介。到互聯網興起時,發行商不再是必需的傳播媒介,技術越來越易用,作曲、作詞、演奏者及聽眾可以直接聯系及交易,唱片作為傳播音樂媒介的使命也就漸漸完結,連帶發行商的地位也開始失去了 (不過發行商及國際版權授權組織仍靠著終生死約縛著現有創作人...)。當然,有互聯網不等於創作人不需要人幫忙推廣、推銷,但是顯然易見現時肯轉型的發行商不多,四大發行商有的仍在 CD 上爭扎、有的則將 CD 銷售模式網上化,但未見有充份使用突破。

    說到 CD 之死,近日有人說可能反而黑膠會是 CD 終結者:
    http://www.wired.com/entertainment/music/commentary/listeningpost/2007/10/listeningpost_1029
    會否有這樣有趣的發展,還得再觀察觀察。但是,很實在的是 CD 的唯一優勢是音質比電腦檔案高,但市場上確實有音質比 CD 更高的媒體選擇。對於這些媒體,現時唯一弱點只是播放機沒 CD 機流行。如果現在每人家中都有黑膠機及 CD 機,那麼情況就真的會大改寫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