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2, 2008

  • 湖北見聞(2) - 武漢城市觀察

    經濟發展

    武漢位處中國*的正中心,有「九省通衢(音渠)」之稱。在地圖上以武漢為圓心,劃一個圓圈,剛好包含了中國的大部份的大城市,同時,這裡是長江中游的重要港口,而且這裡是京廣鐵路的中途站,就好像這個中國大圓圈的水陸運輸交叉點,於是乎,這地方一直是中國中部的樞紐。

    不過,當然,這個內陸大城市,始終是未及得上沿海大城市。使用中地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武漢需然服務的地區範圍大,但是因為服務的地區經濟實力有限,所以本身只屬全國第二級的大城市。

    交通

    考察團有一個特色,就是看到的都是好東西。好東西在第一段都說了。為了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城市,每當有自由時間,我便會不惜工本的搭的士四處走,因為酒店在離市中心九公里遠的地方(等於由尖沙咀到汀九橋的距離),所以不惜工本的意思的確是坐的士走很遠的路。

    包括武漢在內,不少中國的大城市並未有地鐵或者捷運系統。以武漢為例,八百多萬人口,為什麼不需要捷運系統來應付上班下班的人口?根據我在下班時間坐的士的體驗,主要道路的擠塞程度,不下於繁忙時間的紅隧,而且我觀察了幾天的公共汽車(巴士)的載客情況,不少公車擠得像紙張回收廠的紙磚一樣,似乎當地市中心的交通已經飽和。不過,武漢的第三級產業(服務業)不算十分發達,於是大量的勞動人口並不是到市中心的商業區,而是到城市邊緣的工廠上班,否則這個八百萬人口,沒有捷運系統的城市真的吃不消。

    不過,我們需要明白,建造捷運系統是非常昂貴的,發達如廣州、深圳、台北,也是最近才建成捷運系統。

    污染

    武漢跟香港相似的地方是空氣質素好像不太好,天空總是灰灰的-拍照的時候便知道。去了五天,只有在離武漢三百公里遠的三峽大壩,下了半天雨之後,才看到一會兒的藍天和陽光。我問的士司機,他說這幾年的空氣好像差了,「天空灰曚曚的」。

    不過,話說回來,我以比較科學的方法測量過武漢和香港空氣懸浮粒子的分別-因為我有輕微鼻敏感和鼻炎問題,很明顯在武漢時鼻子感覺好得多,而且用紙巾抹鼻子所看到的情況香港好得多。回到香港以後,鼻子又出現問題了,由此不太科學的比較可見,香港比起以重工業聞名的武漢空氣質素更差。

    都市景觀

    武漢的都市景觀,跟其他的中國主要城市幾乎一模一樣。應該這樣說,中國的主要城市的都市景觀都是差不多的-看到的商場、連鎖店、設施、步行街、新舊住宅、旅遊設施、標語口號等,全都是差不多的。

    雖然每一個城市都很努力地爭取建立自己的獨特身份,但同時又爭取以最快速度招商和建設,於是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招商和建設的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那幾間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那幾間外來服裝店、那幾間學習外來服裝店的國內服裝店,還有周圍都是那幾種建築風格。舉個例子,下榻的酒店位處的地方,好像是上海徐家匯的翻版一樣。於是,除了這些東西,能分辨一個城市的身份的,就只有不同的文物建築了。

    不過,香港又不是一樣?這也許是進步發展觀的代價了。當然,標準化的建設和營運不是沒有優點的,至少那是效率和規模經濟的體現,沒有這些,我們的國家怎能在二三十年間由一窮二白變成現在的樣子?

    歷史

    我是「走向共和」迷,上次跑到威海和大連,就是為了弔古戰場。今次可以跑到辛亥革命的所在地武漢(當年武昌和漢口是兩個城市)看看,心裡興奮。

    到鄂軍都督府參觀,那是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最初的所在地,看到孫中山先生主持過會議的會議廳、第一代民國政府的各部辦公室、還有不少辛亥革命的真實文物,不自覺的感到血脈沸騰。自小受到接受過民國教育的老師教育的我,看到眾烈士的事蹟,革命基因又躁動起來...

    除了辛亥革命,武漢另一樣有名的是毛澤東在這裡橫渡長江(就在下圖的武漢長江大橋下面穿過,是領導指著長江繪聲繪影告訴我的),橫渡長江是造神運動的開始,之後毛澤東升格為中華民族的神,之後文革開始... 下刪三百字。

    說到歷史,湖北其實最強的是三國文化和楚文化。武漢的湖北博物館,展出的楚文物多得看一天也看不完,很值得一看。另外,在湖北的城市如荊州和武漢,三國文化的東西四處可見,這就是上文說的建立城市身份的方法。在武漢看到戲院的「赤壁」宣傳,真的想問問當地人看完有什麼感想。

    生活

    跟其他中國城市的人一樣,武漢人也很喜歡逛家樂福,也很喜歡在公園播歌跳舞。看他們專注的跳舞是一種享受,我一直認為,這就是精神生活,是應該鼓勵的。

    看到他們在類似時代廣場公共空間的地方(即是屬私人保安管理的商場外空地)播歌跳舞,十分妒忌,因為在精神生活這方面,天水圍、屯門和銅鑼灣時代廣場的人一定不及他們幸福,因為天水圍jam歌的被控遊蕩、在屯門公園jam歌會被警察和園差圍剿、在時代廣場做什麼也會被保安干涉。

    天氣

    人說武漢是中國四大火爐之一,可是今次覺得不太熱,有些時候還覺得涼快。的士司機說,應該五月、七月都會有些日子熱得很,氣溫可以高至三十八度,不過他說今年反常,一直沒有遇到這種熱天,他估計應該十月時會非常熱。

    氣候反常,會不會是因為全球暖化?

    小結

    看「男人四十」,張學友唸李白的<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可是他一直沒有到過長江,最後,他終於和梅艷芳到那裡去。那大概是他放低前事,收拾心情去完成自我實現的一步。

    深夜時份,我從江邊回到酒店,寫滿了兩張信紙。落機的時候,還是把信收起。畢竟面對「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景觀,寫出來的東西難免有點傷春悲秋。

    說得太多了,還是看照片吧。

    DSC_6414-1
    江邊有很多當地人在乘涼,甚至有人在江中戲水,江南人士果然熟水性。

    DSC_6510-1
    可以行人的橋面,兩端和中間有軍人站崗,安全得很。不過不知為什麼行人道上常常有電單車衝過來,還沒有響號...

    站在橋面正中,長江就在十幾層樓高的腳下,迎著強風,這就叫做氣勢。

    DSC_6435-1
    無題

    DSC_6398-1
    黃昏的舊城區和大橋

    DSC_6576-1
    自由活動時間,一個人跑到夜市掃街。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

    DSC_6581-1
    走向共和啊

    DSC_6617-1
    古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DSC_6622-1
    從黃鶴樓遠眺長江,老毛就是在那裡橫渡長江的(看紀錄片,他動也不動也可以浮著前進,肯定有蛙人在下面托住)

    DSC_6378-1

    DSC_6390-1

    DSC_6388-1
    街景三張

    * 以明報社論的標準,用「中國」而非「我國」是與國家疏離的表現,雖然副刊的編輯手記也是用「中國」的。難道男女朋友叫對方名字而不叫honey就是疏離?

    連結:湖北見聞(1) - 三峽大壩

Comments (3)

  • 難道男女朋友叫對方名字而不叫honey就是疏離?

    用明報社論的(亂來)標準,是。  

  • 短短的一篇遊記,已夠令我怦然心動!

    12年前我跟兩友人到訪長江三峽,不記得有沒有去過武漢呢?好像有去過黃鶴樓。(兩位友人見字後敬請指正)

  • 1.舊城區街景那幅不錯,叫我想起南京的長江橋。

    2. 我的「遊記」應該分件上,都唔知寫到何年何月...

    3. 大陸幾乎個個城市都見到人響街頭跳舞唱歌,香港反而似一個監獄,好諷刺。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