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3, 2013

  • 梁振英思維與帕金遜定律

    究竟為什麼?梁振英見到有問題,不是開一個委員會研究,就是要求多開副司長職位。這樣就處理到問題?他說需要有人統籌房屋事務,過去六個月一直由他做統籌。那就怪不得什麼也做不成,競選承諾兌現不到,原來他想學董建華那樣自己統籌各政策局,甚至下一層的部門。現在他暗示開不到副司長位令工作困難,做人怎能夠那樣卸責?

    老老實實,開不到副司長位,唯一的影響是他益不到跟著他的班子,簡稱跟班。

    不斷在政策局以外增加委員會和小組,變成第二管治梯隊一樣,尤其是那個金融發展局,欠缺透明度,權責不明。現在重提副司長,彷彿那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不斷開設新的決策職位和委員會的做法,中國傳統講法叫政出多門,用現代管理學的講法係叫帕金遜定律。

    帕金遜定律指出: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

    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連結]

    這是不是很適合用來形容梁振英?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下台?no way);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大家看林煥光和林鄭如何「協助」梁振英);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大家看梁粉的水平就知道了,現在還要再嘗試開設副司長職位)。

    梁振英施政效能有目共賭,為了解決問題,走上帕金遜定律之路,相信會是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