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 讓子彈飛名場面-崖門炮台

     

    網上找的cap圖:這是《讓子彈飛》最廣為傳頌、耐人尋味的「名場面」之一。(可是印象中這是三哥,是有網友改圖,還是另有不和諧版本?)

    我自己cap的圖:這肯定是沒錯的。如果你看字幕不明白為什麼在內地很多人討論的話,代表你應該活得很快樂。

     

    名場面Youtube:

    師爺和麻匪拿的紅白玫瑰,會令大家聯想到什麼呢?剛巧我的電腦有這張圖:

    這是天安門母親的標誌。

     

     

    麻匪拜祭六爺的地方,其實是新會崖門炮台。崖門是什麼地方?那是南宋與蒙古軍最後一戰的崖山附近的海岸,明朝和清朝在這裡建立海防炮台。

    上年遊覽過,所以看《讓子彈飛》的時候一眼就認出了,然後回家google確認沒有認錯。上圖是上年拍下的。

     

    關於讓子彈飛,有太多東西想寫,也有太多人寫過,所以不知從何寫起。有空再寫。

     

     

  • 攝影好去處 - 油麻地果欄

     

    油麻地果欄是個好地方,裡面值得拍攝的東西多的是,而且拍照時沒有人會干涉。

    這個早於1913年已經存在的批發市場,亂中有序,舊而不殘,裡面的每一幢建築物都是一個驚喜。

     

    如何前往?

    參考:油麻地果欄- 维基百科

     

  • 「灣仔鬼屋」二代 - 嘉賢臺

     

    嘉賢臺被報紙「譽為」灣仔新鬼屋。它就在我以前唸的小學後面,印象中我是看著它落成和入伙的,不過不知為何,後來它空置了,過了廿年還是空置。一直以為這地方是封了的,最近聽說原來其實一直中門大開,於是今天上去遊玩了一趟。果然所言非虛,那根本就是喪屍片的場景!

    那裡沒有保安、沒有圍牆、沒有人,幾十個住宅單位全都沒有鎖上,好像世界末日,人類文明突然滅亡了一樣。這種地方應該有野狗、露宿者、塗鴉或者BB彈吧,卻原來是出乎意料的乾淨,只有兩個單位被政府修葺謢土牆的工人的物品進駐。也許因為有政府工人出入,所以反而沒有其他「使用者」吧。


    這是荒廢了的電梯大堂,沿旁邊的樓梯上去就是嘉賢臺  


    這豈不是Left 4 Dead的safe house的格局?

     

     


    相中可見世界末日前的家居佈置

     


    根據Left 4 Dead的法則,有警戒線的地方就有喪屍 


    世界末日來得太快,連鎖匙也沒有拿掉。

     

     


    有玩Left 4 Dead或者看喪屍片的朋友看到這些袋、破牆和警戒線膠帶,應該會會心微笑。(這張相是用唉風拍的,上面的其他都是用單反拍的,所以畫質有點不同)

     

     

    如何前往?

    堅尼地道98號,其入口頗隱蔽,要沿著聖雅各小學重建工程的地盤右邊的小路,行到盡頭才會見到。

    Google Map位置

    詳細資料:維基百科

     

  • 愛民邨邨民愛愛民邨

     

    四處都見到盂蘭節燈籠的社區, 還剩下幾多個?

     

    福柯全景模式建築 +《香港製造》李燦森把電視丟進天井的場面

     

    "Blade Runner"式大型住宅

     

    老港式口味

     

    天馬快餐 - 80年代港式快餐回憶

     

    小小的宇宙, 歡欣的宇宙

     

    同場加映: SHK? 

     

  • 德法之行相片遊記

     


    德國國會大樓 | 凱旋門 | 巴黎鐵塔


    巴黎 | 凡爾賽宮的小朋友 | 凡爾賽宮


    海防炮台@Longues Sur Mer | 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總部的位置(Topography of Terror展覽館) 1 & 2


    柏林圍牆@Eastern Gallery 1 & 2 | 東德國家安全部博物館(STASI Museum)


    東德國家安全部博物館展品


    黑森林及蒂蒂思湖一帶


    瞭望台 - 達豪集中營 | 囚犯浴室 - 達豪集中營 | 柏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諾頓堡 | 巴黎(臨落雨前的黃昏) | St. Malo的德軍陣地


    海鮮 | Mont St. Michel (相傳天使長聖米嘉勒報夢叫當地的主教建的修道院) | 雪曼坦克 - Bayeux的D-Day博物館外


    Gold Beach的盟軍人工港口Winston遺跡 | 法蘭克福某處 | 拜仁主場Allianz Arena


    科隆某啤酒館(Lonely Planet介紹, 遠離遊客區。老闆自己也不知道Lonely Planet有介紹他們) | 拜仁專門店 | 工程界的朋友請告訴我這是什麼


    甜品 | Agnes b ~~ | 羅浮宮


    柏林 | 集中營入口的口號: "Arbeit macht frei (Work will make you free)" | Mont St. Michel的火車站 


    日落 | 炮台外的田地 | 塞納河

     

     

    回港了。

    因為jet lag的問題,昨天在日頭睡了大半天,接著整晚失眠,晚上睡了一小時便回校做收生面試的工作(不用擔心,不會收錯生的)。

    回到香港,幾件大事慢慢重頭開始詳閱細節(包括報導、blog文、電台),也花了好些功夫,也許也是失眠的原因之一。

    中三學生兇殺案,叫人感到無奈。

    保衛粵語運動,是中港兩地民間共鳴發聲的里程碑,可惜不能參與其中。

    香港人網和myradio分家,蕭若元在節目中用沉重的語氣交代他是如何受到北方的壓力,那種白色恐怖,跟這次德國之行的感受竟不謀而合。

    輕判那掌刮警察的襲警積犯引起的民憤(包括法律學者對律政司的非議),令人想到《雙城記》的開首。看著這場醜惡不堪的猴子戲,心裡正在思考來年教通識「法治精神」真的愈來愈難。

    社會的事不好說,愈說愈是心淡。還是談談旅程。

     

    半個月的行程,主要分為觀光、渡假和近代史三部份。

    觀光:巴黎各重要地標(包括在羅浮宮看了一整天,join了導賞看了主要的東西之後,再租自動導賞機自由行)、Mont St Michel(海島上的修道院和堡壘群,很有天空之城感覺)、St Malo(海邊要塞古城)、科隆、柏林、諾頓堡、慕尼黑(Allianz Arena和拜仁專賣店!!!)、法蘭克福(神聖羅馬帝國選皇帝(Kaiser,沒有太大實權的德意志第一帝國諸侯盟主)的Frankfurter Dom和嘉勉的Town Hall)、不錯的商店

     

    渡假:St Malo的海灘和海鮮、Titisee湖、黑森林遠足

    近代史(其實是二戰、納粹主義和東德極權主義):諾曼第Gold Beach、Omaha Beach和大西洋長城等(The Longest Day, Saving Private Ryan, Band of Brothers)、St Malo的德軍地下堡壘、柏林國會大樓、Furer Bunker原址、蓋世太保(Gestapo)和黨衛軍(SS)總部原址上的反納粹展覽館Topography of Terror、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Checkpoint Charlie的大型展覽、東德內政部博物館STASI Museum、達豪Dachau集中營 (看過Downfall、Goodbye Lenin和竊聽者等電影,更想親身感受那高壓的恐怖感)

    看納粹和東德恐怖統治的文物和地標,心頭一陣陣烏雲,因為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那些恐怖統治的手段和謊謬政策,竟不感到陌生。

    在蓋世太保總部原址的Topography of Terror和達豪集中營的博物館,看著納粹如何一步一步奪取權力,逐點逐點的侵犯人權,然後殘殺不同政見、信仰甚至種族的人,看著本來的國會議員、政府要員被監禁、迫害和處決,看著本來合法的政黨和政團如果被宣佈違法,更明白喪鐘不是一天一次過為所有人而響,而是逐步的、溫水煮蛙的敲響的,回到香港看著香港人網和myradio被迫分家,更是不寒而慄。

    看東德情報機關(STASI, 內政部)總部的博物館,裡面的歷史,現在每天在中國上演,因為憑良心說話被喝茶、被失蹤、坐牢,那在我國不是歷史,而是常態…

    感謝精明的太太安排很多大小事務,還陪我一起走訪這些地方。還有沿途給我機會做導賞,可以由神聖羅馬帝國講到東西德統一*。那些湖光山色和海岸美景,十分醉人,那將會是很長很長,而且美好的回憶。

    Jet lag作祟,行文沒有太多修飾,相片沒有執過,也不跟次序,請見諒。

     

     

    * 注:根據miss的說法,其實我是由四大文明古國講起的...

     

  • 北角繼園

    到了北角的繼園,感覺好像離開了現實世界。

    繼園街上的流線形住宅,彷彿是宮崎駿世界的現實版;繼園上里的繼園樓,方正的門窗、拱形的簷頂,則是阿飛正傳的東西。

    繼園樓將會被拆卸,蒼涼的空置單位,裡面還有一些住客留下的家具,就好像世界終結的遺跡一樣。

    .

    .

    .

    .

    .

    .
    .

    之前技術失誤,打破了blog上不貼家室的規則,所以這條規則已不再存在了。
  • Nikon Coolpix S6000 用後感

    一直用的是數碼單鏡機,家中另有一部幾萬年前的DC作應急用途,可是相片質素實在不行。因為單鏡機實在有太多場合不方便用,而且想找一部可以拍短片的機,於是興起了買一部DC的念頭。就在這個時候,竟然就在這個時候收到了Nikon的一部新機-Nikon Coolpix S6000。

    [Product Image] COOLPIX S6000

    新機入手之後,拍了不少照片,那種可以隨時在室內室外在衫袋拿出相機拍照的感覺很不錯。

    我本身是Nikon的單鏡機用戶,對相片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求其見到樣便收貨的。整體而言,相片的色彩飽和度、對比、像真度(我比較在意拍出來的人是不是青面或者紅面)、色溫、銳利度都很不錯,另外,這部機的防震能力很強,在室內拍照很多時候都能在ISO不太高的情況下(即是雜訊不多)拍出沒手震的相片。

    以日常使用而言,這機的相片水準絕對可以收貨,有圖有真相,下面的相片都是在自動模式什麼設定也不改之下直出的(除了在很黑的走廊的那兩張,我把相機的光度減了1.7)。照片的色溫偏冷是因為這大半個月幾乎沒有遇過陽光普照的日子,這裡的所有戶外相片都是在天陰的時候拍的,而且沒有更改為陰天模式,算是給這機的智能小小考驗吧。

     ---->
    7倍光學變焦(260 mm 等效焦距)效果

    這部機有兩個比一般DC優勝的地方,一是它是7倍光學變焦(即是260 mm 等效焦距)。下面的圖就是7倍焦距的相片。一般的DC只有3倍的。

    另一個優勝之處是它支援720p高清短片拍攝,這是一般DC是沒有的。我在婚禮中段播的Video,就是用它來拍攝的,拍出來的東西,效果可以接受。當然,後期製作才是真正考功夫和心機的。


    把光度調至-1.7,拍出來的效果

    防震功能不錯,夜攝的雜訊不多


    在陰暗環境拍攝,沒有腳架拍出來效果不錯


    室內拍出來的色調理想

    戶外照片,以陰天來說是滿意的

    相片全集:http://ow.ly/1AwMF

     

    連結:

    產品規格(Nikon網站)

     

    嗚謝:Nikon提供相機

  • 上一代的愛情故事

    上一代的打工仔愛情故事通常很簡單。

    讀到小學畢業,然後出來打工,供養家中弟妹讀書,認識工友或者工友的朋友,平日一班人去野餐放風箏,合眼緣的便約會,約會不很久,女方帶男方回家見家長,家長贊成的便很快結婚,家長不贊成的便要分手,因為那個年代,拍拖不久便會結婚,女孩子二十三四歲還未嫁,親友便會開始替她們找對象...

    家人反對未必一定會分手,有些女孩子會跟家人鬧翻,離開家庭跟男友結婚。她們有些會得到幸福,但是也有不少結婚後丈夫原來有問題,例如嫖賭飲吹,也有些會反過來向太太要錢,離家出走結婚的女孩子,通常被欺負不敢回娘家,也不敢讓娘家知道。最多只能跟知心的工友訴苦,我就是從媽媽口中得知不少這些故事。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個工友阿姨買了個很小的玩具給兒子,她教兒子說那是另一個工友阿姨送的,因為她不敢讓丈夫知道原來她還有那丁點兒的錢沒有「貢獻」出來。

    這張照片拍的時候是1974年,爸媽剛開始拍拖,他們是工友,相識經過很簡單,一起不久,媽媽帶了爸爸回家見外公,外公為人頗剛烈,媽媽很聽他的話。幸運地原來外公喜歡老實的人,爸爸剛好是個老實得不得了的人,於是外公跟媽媽說:

    「他打工廠工,收入不穩定,你跟他一起,日後無論如何也是由你自己承擔了。」

    外公這樣說,其實等於贊成了。後來他們在1975年結婚,而我在1976年尾出生,可惜在我出世之前,外公剛剛離世了。

    結婚之後兩口子跟我爸爸一家同住,聽說阿嫲會欺負媽媽,那是另一個長篇故事了。

    聽說那個年代認識對象不容易。有些工作性別不平衡,很難識到異性,到了二十幾歲,家人便會安排相睇,相睇對象通常是長輩親戚朋友的子姪,相睇,合眼緣,拍拖,很快便結婚。那個年代的人拍拖結婚很快。這些全都能夠用經濟學、統計學和社會學解釋的,不過在這裡說好像有點大剎風景。

    早陣子,爸爸慶祝生日的時候說起以前的情史,似乎有些是未跟媽媽提過的。那些故事,如果他不是那麼老實,應該會精彩一點。不過,如果太精彩的話,可能今天沒有我和妹妹了。

  • 基本攝影技巧教學

    .

    答應了朋友星期日去教一班中學生影相,他們之後會當義工,帶一班基層小朋友在深水埗拍一些社區的風景。

    主辦單位提議我由最基本學起,所以powerpoint和教學的內容會非常之「入門」,只教最基本的DC技巧。計劃的時候,我腦裡一直在想我的妹妹平日是如何用相機的。

    教學流程基本上是跟著powerpoint做的,中間會有幾個實習環節,讓學生試試拍攝,然後用電腦及projector放出來讓大家討論。

    我自己也只是業餘的,不過,教學生一些入門應該還可以的。

    (Google documents好強大!)

  • 牛頭角下邨.人像

    昨天的post似乎太長,所以決定把人像照獨立再貼出來。

    DSC_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