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二月。
Month: January 2004
-
兩種病毒
(1) 剛收到大學電腦中心的通知,一隻新電腦病毒正在迅速散播,其資料如下:
http://securityresponse1.symantec.com/sarc/sarc-tw.nsf/html/tw-w32.novarg.a@mm.html
(2) 同時,禽流感危機已現,人心不安,如果變種成人傳人的疾病,可能比SARS更可怕,但願經過上次的悲劇,我們都準備好。
在這個非常時期,為什麼還不停止在街市賣活雞?那些飛來飛去的雞毛和地上的雞糞,終有一天會害死人。
面對疫症危機,也許先要為股市危機作準備,有股票的,要看緊一點,如果沒有時間看,便要考慮離場。先前「炒起」的大市,可以隨時因為一些細小的不利新聞而爆煲,小心。
-
天水圍
在天水圍閒逛,於一間電腦店看見我剛買的擴音器,這組東西在灣仔賣一百八十八元,猜猜在天水圍賣多少錢?二百九十八大元。
天水圍和灣仔相距一小時車程,這來回兩小時車程所造成的差價是一百一十元。一百一十元,減去四十元來回車費(運輸成本),是否足以抵消格價所花的時間精神,見仁見智。
這個地方,縱然有美輪美奐的高樓,但就是欠了那份都會氣息,所有東西都差一點點,生活單一化,總離不開那幾個沒多大分別的商場。外面的世界就給那兩小時車程隔絕了,在外面,除了平宜一倍的擴音器,還有多姿多采的城市生活。
- 5:05 pm
- Comments Off
-
年初二
(1) 開年
年初二是開年的日子,一如以往,到外婆處吃開年午飯。跟無線電視一樣年紀的細舅父終於宣佈結婚,最開心的當然是外婆,細舅父結婚以後,「幾時到你」這句「問候」便會落到年齡次於他的我和表兄弟姐妹身上。
大表姐帶了她的四個女兒來,她幾乎一年生一個,我們都猜她在「追」男孩子,四個娃娃,逗得外婆笑哈哈,連媽也跟她們玩得興高采烈,老人家都喜歡小孩子,所以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外婆家是唯一會跟長輩討論前程和工作的地方,所以進去之前都會想好如何答一些問題,這也是個機會讓自己想想這些問題,有時候我就是怕這些,於是不去做節,不過有些時候我又覺得這是一種發奮的動力。除了少數人,長輩問我意見時或是給我建議的時候,我都覺得有所得著。門外的公用走廊是認真談話的場地,在那裡可以俯瞰大半個觀塘北,每個大年初二,望著那不算太壯闊的景色,跟長輩們談話,心裡都有一股要建功立業的衝動,於是跟自己說「一定要幹出成績來」。有些年頭做得到,有些年頭做不到。今年這感覺特別強烈,也許是因為這幾年都是做不到的多,原地踏步太久了。
(2) 煙花
每年大年初二都會獨個兒去看煙花,我喜歡那農曆新年才有的熱鬧和過節燒爆仗的心情。十多萬人一起「嘩」,一起拍掌,很有氣氛,那是十一國慶沒有的氣氛。以往都會在會展新翼左邊觀看,那是個不錯而且不用太早霸位的地方。今次趕不及回灣仔,於是去了伊利莎伯大廈對開的104號巴士站,那裡離發射點遠一些,不過勝在不太擠迫,離場時完全不用排隊。
(3) 漏網之靈
看了<漏網之靈> (Dreamcatcher),這齣改編自Stephen King小說的恐怖片在美國和香港都「仆直」。雖然仆直,但因為見旺角某VCD店連續兩個月都在播它的片段,那片段永遠都可以吸引行人專用區幾十人駐足圍觀,而那五分鐘片段又的確頗為恐怖,於是抵不住好奇心看了(其實是愛看恐怖片的父親租回來的)。誰知那五分鐘已是全片最值得看的部份,其餘的不是無關宏旨就是一湘情願,把幾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科幻和恐怖元素炒成一碟,毫無重心。仆直是必然的,難得有兩父子新年流流坐在家裡看那些角色如何因為愚蠢被異型吃掉。
(4) 心甘情願
從前有個人致電給他的朋友說下班後去「飲兩個鐘頭野」,他的朋友和朋友的妹妹見他平日都把時間全花在女友身上,就算出來相聚,也是第一個離開的。今次難得他主動提議,大顆兒怎不引頸以待?而且見他有放棄更多自由的趨勢,都想給他一些鼓勵和意見。差不多到了預計的時間,那個人致電給這對兄妹說改變主意,決定去陪女友,還強調「是心甘情願的,因為不忍心女友孤獨一人」。於是換來這對兄妹的「問候」,他倆還決定在Xanga「寫衰」那個人。
-
年近歲晚
年近歲晚,泠得完全不想踏出家門。今天躲在家中煮面、上網、看書、回爸媽處吃飯、看DVD。整天縮作一團。
(1) 朋友們一個一個開始喪失自由,不為其他,只為新女友或是將結婚的女友。大家開始多攪攜眷出席的活動,也是另一種快樂。愈來愈多人結婚,便愈來愈少「出來飲野」活動,遲些要被迫修心養性了。不過,一眾女士們,不要以為你們的男友和老公會永遠100%把時間奉獻出來,他們一定有方法避過你們的法眼。
(2) 昨晚警察拍門,說樓下剛被破窗爆竊,故提醒大家要鎖好門窗。上星期才發生了一宗爆竊案,這麼快又一宗,住了十多年,很少聽說有罪案發生,看來要有些危機感了。
(3) 女友回鄉探親一星期,可惜天氣轉冷,可惜相機借了給她,不能去郊外。也許應該約朋友們去做那些平日不能做的東西...例如去睇波、飲野、唱k。
(4) Download了一個任天堂模擬器到Palm上,可以在巴士上打孖寶兄弟3,好過癮呢。
(5) 在爸媽處看見四年前女友跟他們的合照,當時他們的樣子比現在年輕得多,女友的樣子則沒有太大改變。這幾年間爸媽都進過醫院「大修」,看上去都老了不少,歲月不饒人啊。最近他們一起隔天去做Gym,比我的生活還要健康,放心了。
女友其實沒有太大改變,反而面頰瘦了少許,比以前好看,因為她,有時候猜其他女性的年紀總會猜錯。平日投資在護膚品的$$沒有白花了。有一天她說:
「2X歲了,要開始用防縐了。」
「huh??」
「防縐不是給有縐紋的人用的,是用來預防的。」
(6) <走向共和>的十八隻DVD已看了十隻,李鴻章和榮祿都死了,袁世凱剛上位。看得入迷了,也明白為什麼在內地會被禁。
-
後記
現在搬回了港島,很少要與巴士周旋,不過有一過習慣未改,就是每逢遇上巴士誤點,便會抄下巴士編號,寫email投訴,不為其他,只為令誤點的人負責,不要太放肆,而且幻想受牌照保護的惡魔會改善服務。當然,如果是因為他們控制之外的交通問題而誤點,則沒有人會背黑鑊。
算吧,乘了二十多年有路軌的車,改不了對巴士的偏見。
- 9:40 am
- Comments Off
-
巴士恩仇錄
一直住在港島區,很少乘坐巴士,直至多年前搬到還未有地鐵的將軍澳和認識了住在天水圍的女友,便跟巴士結下不解之仇。
將軍澳的巴士,它們受政府牌照保護,可以任意魚肉居民來爭取最大利潤,其罪行如下:
1.把路線劃經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於是大部分路線都要在將軍澳繞半小時才離開,足足等於出金鐘所需時間。看上去好像便利了尾站的居民,可是在繁忙時間,尾站的人根本上不到車。
2.橫豎載多少人也要差不多的油費,為了「車盡其用」,每輛巴士都要很久才開,而且要逼得像沙甸魚罐頭一樣。乘客的時間和感受不在考慮之列。
3.以上兩點,皆可以用低廉車費以合理化之,「有錢就坐Benz,冇錢就坐巴士」,天經地義,可是地鐵通車之後,終於明白巴士長年累月多收了多少暴利-同樣過海,地鐵要十元多,行半小時;巴士要十五元,行一小時。是不是巴士成本太高?不是,因為地鐵通車之後,巴士因為太貴沒有乘客,逼不得已減價,換句話說,以前多收的幾元是Rent,民粹點說是暴利。
4.通宵線(其實只是十二時之後)由旺角回將軍澳,要用十幾元,轉一次車,等候連乘車最高紀錄共花個半小時,在沒有選擇之下,被迫乘忙命泥(魚孟)的。
本來一些少人的地方或路線,可以由小巴代替,路線「直接」些,班次頻密些,也許車費會高少許,但總比把青春花在等車和繞路好。最好是巴士和小巴並存,有競爭才可有一個合理些少的車費(假設巴士和小巴沒有協議)。
就觀察所得,在一些巴士小巴並存的路線,車費和服務都較理想,最經典的是某些小巴為了爭取乘客,車費不比巴士高,班次超密,繁忙時間更每個站都有人拿著對講機維持秩序和協調班次,真的賓至如歸。
一句到尾,一切罪惡源於保護巴士的牌照排除了競爭。
-
經典再現
[1]
[2]
[3]
太高興了。我的最愛之一,七十年代喪屍片經典<Dawn of the Dead>重拍,將於三月在美國上映!
喪屍片即是<生化危機 (Biohazard)>裡面那些吃人的死人,人們給咬到便會變成喪屍,情況像瘟疫一樣失控,生還者則須要找尋生路和救援。自從六十年代末的<Night of the Dead>開始,歐美國家拍過二三十齣喪屍片,最近的一齣是28日後。
不少喪屍片都是跟風的爛片,我心目中真正的經典是George A Romero的<Night the Dead> - <Dawn of the Dead> - <Day of the Dead>三步曲,這是喪屍片的祖宗,拍得恐怖之餘,對人性和社會現象都有其見解,不是一般的B片。
因為太喜歡原作,所以對新版有很大期望。不過今次不是由George A Romero執導,而是由一個從未拍過電影的知名的廣告導演Zack Synder操刀,希望不會失手吧。
無論如何,求神拜佛,香港的發行商要對它感興趣,不要像<跳躍大搜查線2>一樣等了一年也沒有上畫。
圖片: [1] Dawn of the Dead 2004 海報; [2] 劇照; [3] Dawn of the Dead 原作海報
連結:
- Dawn of the Dead 2004 預告片(一點也不恐怖的)
- The Dead 三部曲的Fan Site
- 一個有關喪屍的網頁
- 順帶一提, 生化危機2也會在今年上畫, 喪屍片fans今年可高興了
-
日記簿
把抽屜中的日記簿荒廢了大半年,想起來,這段日子連自己也荒廢了。
曾幾何時,臨睡前寫日記是一天最妥當的總結,把希望和失望、開心與不開心都寫進去,安慰自己,也勉勵自己明天做好一些。
書架上有差不多十本日記,每次拿出來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沒有寫日記的日子,我忘記了安慰和勉勵自己,更差的是忘記了面對自己。
今天因為一些事感到失落,才想到自己很久沒有用心來看人和事,我恨自己的迷失,恨自己做什麼事都像參加工餘活動一樣不上心。這個時候才想起那荒廢了大半年的日記簿。
- 1:18 pm
- Comments Off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