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scape

  • 囍歡里-惡俗的二次傷害

     

    請願者被脫光衣服說起

    利東街,曾經是囍帖店的集中地,所以又稱囍帖街。

    市建局收購整條利東街重建,當年不想搬走的商戶和住戶團結起來反對。這場保育運動持續數年,雖然最終居民不敵推有公權力的市建局,但這事件引起了民間對於重建和規劃議題的關注,而集體回憶、社區網絡、地產霸權等概念也開始在社會落地生根。

    囍帖街的毀滅,代表的不只是一條街的毀滅,而是一個有特色的社區的毀滅。當年警察拘捕請願人士(四女三男)之後,要他們進行脫光所有衣服的全身搜查,甚至要抬高下體檢查是否藏毒[相關報導]。對於並非懷疑藏毒,也不是危險人物的請願人士如此搜查,實際上是要侮辱和恐嚇他們,以及阻嚇其他請願者。香港警察淪為官商勾結工具,莫過於此。

     

    被標本化的囍帖街

    一條存在多年的囍帖街被連根鏟除,大批囍帖老店結業。這一場推土機毀滅社區文化和經濟生存空間的醜陋劇,也成了後來流行曲《囍帖街》的靈感,謝安琪也因為這首歌而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為民發聲的人民歌姬。

    囍帖街消失了,但市建局宣稱他們有所謂的「活化」政策。那其實是先把社區文化和經濟毀滅,然後像主題公園般重新營造虛假的地區特色,無一例外地,那些「活化」項目,都是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式的超真實(hyperreality),只是提供作消費的標本,沒有生命。

     

    惡俗名字抹殺回憶

    囍帖街的生命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豪宅、商廈和主題商場,而本來的街道,就變成了婚嫁服務消費的主題公園。發展商剛剛正式公佈,這裡將會是一條「優化版步行街」,其名字不是囍帖街,而是「囍歡里」(圖1)。

    利東街已經刊憲取消,但「囍帖街」這個大家都習慣了的名字並不是正式刊憲街名,沒有避諱不用的必要。捨「囍帖街」而取「囍歡里」這個惡俗名字,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囍歡里」很明顯是取其「喜歡你」的諧音,用來做推廣活動的名字未嘗不可,但用來做街區名稱就十分之不大體。「囍歡里」這個名字,很有東莞髮廊的感覺,如果發展商是希望準新人覺得浪漫的話,那肯定是大錯特錯。那不是浪漫,就算沒有東莞髮廊的聯想,也令人覺得肉麻惡俗。如果不明白的話,看看兩年前網絡流傳的「忘了愛」潮圖(圖2)就知了,我不是要嘲笑相中人或者製造什麼族群定型,而是希望讓大家明白語言運用的效果。

    二次傷害

    至於「步行街」這個說法,相比起那惡俗名字已經是小事。「步行街」是大陸用語,那是在每個大城市的購物區都有的東西,那其實是我們說的行人專用區(我們不會叫旺角行人專用區做「旺角步行街」,雖然那可能是遲早的事)。步行街這個叫法,很明顯是為了遷就大陸遊客。

    市建局和發展商把囍帖街的生命消滅還不夠,還要把一個如此惡俗的名字強加於原址興建的消費場所。從此囍帖街這個集體回憶被強行抹掉,換來的是一個東莞髮廊的名字。對於社會來說,這是一次諷刺至極的二次傷害。

    曾經屬於香港所有人的「囍帖街」已經被地產商私有化,現在連我們對這地方的一點點記憶也要剝奪。這是一怎樣的鬼地方?

     


    (圖1: 消滅了囍帖街,換成「囍歡里」)


    (圖2: 忘了愛) 

     

    補充:

    為什麼諧音不適合做地方名,這個二次創作漫畫提供了一個例子。

    (圖片來源:kurskHK.net Facebook Page)

     

  • 快樂餅店的自信

    這張照片中,我看到的是新鮮出爐、真材實料的自信。

    這裡是灣仔快樂餅店。

     

    小時候住在餅店附近,很喜歡吃他們的忌廉筒。

    聽老闆說,餅店從1978年經營到現在,三十多年來每天都有麵包新鮮出爐。

    印象中這裡的裝修和包餅款式口味,多年來都沒有改變--好的東西,不變比變好。

    晚上8時,還有麵包新鮮出爐,不少街坊知時知候來買。

    熱騰騰的傳統口味麵包,只賣3元。在灣仔這個傳統小店買少見少的社區,那種自小熟悉的味道,無價。

     

     

    快樂餅店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東106號

     

  • [三師會] 城中盛事:由膠鴨說起

    城中盛事:由膠鴨到「家是香港」

    由膠鴨說起 / 吹氣糞便 / 奇觀社會 / 盛事的作用 / 
    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 商業與藝術 / 媒體奇觀 / 
    「家是香港」運動項目巡禮 / 香港節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 沉默的騎行2013後記

    2012年共有9位朋友在單車上離開了,有的因為交通意外、有的因為單車失控、有的因為突發心臟病。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三,我們用單車來記念他們。願香港能夠像大部份先進城市一樣,對道路上的單車更包容,意外不再。

    汽車和單車的路權是平等的,希望愈來愈多道路使用者明白。

    我們很proud of我們的單車,因為我們的燃料是熱量和脂肪,而不是汽油。我們也會努力傳揚安全使用單車的訊息,希望能夠與所有道路使用者和平安全地共用路面。

     

    主辦單位發言。穿反光衣的是糾察。

     

    這是旺角鬧市。

    平日踩彌敦道都好像人類逃避巨人一樣小心翼翼,唯獨是這時候才能安心前進。

    要多謝主辦單位的安排,也多謝警察協助。還要多謝其他道路使用者對於封路的包容。

     

    有關是次行動的理念、路線詳情,可參考主辦單位FB活動頁面

     

  • 如何前往南生圍 (圖解)

     

    (圖A-B)西鐵元朗站A出口à元朗舊墟路,行至盡頭

    圖A - 西鐵A出口對出的路口,可看到元朗舊墟路

    圖B - 一直沿元朗舊墟路行

    (圖C-D) 元朗舊墟路盡頭轉右往山貝路

    圖C - 到了元朗舊墟盡頭,轉右入山貝路

    圖D1 - 沿山貝路走了一會兒,會見到左邊有個路口,有一塊山寨式的路牌寫著南生圍

    圖D2 – 沿小路直往橫水渡(3分鐘路程)

     

  • 要海濱,不要軍用碼頭

    這是我的意見書。除了反對把那麼大範圍的地方劃為軍事用地、要求把海濱留給市民之外,我還希望區議會文件提及的單車徑不要走數。雖然分區大鋼圖通常不會在休憩用地列明一定要有單車徑,但我還是希望提個書面意見支持文件提及的單車徑建議。

    今日是最後限期,大家可以click這個連結去提交意見(不過不要照抄)。https://pub32.tpb.gov.hk/pems/Representation.html?id=HsRR7mqbvQOUoN0DMKQhOoMKTMqmh%2Bqi

    分區大綱圖的區議會文件有詳細解說,大家可作參考。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central/doc/common/dc/20130321-DC-Paper-30-2013.pdf

    在解放軍總部外建一個軍用碼頭有什麼用?

    當社會出現突變、解放軍總部和政總附近馬路被堵塞的時候,其用途有二:第一是從海路增兵及運送裝備作快速軍事反應,第二是必要時讓解放軍官、中共幹部、特區高層從海路逃亡。

     

    延伸閱讀:

    AM730: 起碼頭變起樓 解放軍先「佔」中環 (2013年04月15日)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0284&d=2017

    朱凱迪:皇后戰訊五月十七日:「還港於民」定係「還港於軍」?你不知道的解放軍軍艦碼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220177

    黃俊邦:反對解放軍「佔領中環」!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225

     

  • 香港是個Simcity

     

    模擬城市的特首上任,要強政勵治其實很簡單——只要不停的建設、建設、再建設,而且這城市沒有政治問題,不用在普選 問題上玩鋪勁,更不用被毓民送蕉,只需堅持「進步發展觀」,處理好行政管理問題,就是好特首。

    進步發展的第一步是建立大規模分區,接上道路和水電,便可發展起來。這些分區只容許單一用途,不怕有土地用途互相干擾的問題。同時,地皮愈劃愈大,確保只有大集團可以買得起,上面的樓宇愈建愈像屏風,看上去才像豪宅。至於商店,當然就是要集中在商場內,小販、地攤,還有街頭表演,全都不准存在。這樣的城市才好管理,才能收到規模經濟的效果。

    這些美侖美奐的住宅區,可以用公路和鐵路連接上商業區和工業區,每個社區都是五十年代霍華德 倡議的花園城市,設施自給自足,居民上班冇難度。偶爾有一兩個社區建得太偏遠,就由它們變成貧民區,自生自滅吧。

    住宅區變舊了,怎麼辦?很簡單,點擊「推土機」按鈕,把整個社區鏟除,再把整個區重新規劃,判給大企業整區重建。本土特色、社區網絡、小商店的營商環境,全都不用考慮。至於賠償方面,成本低得很,也不會有什麼關注組跑出來抗議,這樣才是進步發展觀的完美展現。

    進步發展的最後一步,是投入巨資建設偉大文化工程,不論是西九還是M+,建好了就有人會來,不用擔心配套問題、也不用考慮社會的文化底子,總之就是建好了就會名垂青史。

    什麼?城市建設要以人為本?我說的打機,當然以數字管理一切。什麼?你的城市是這樣管理的?Oh my God...

    原文刊登於明報,原文標題為《模擬特首管治模擬城市》:連結

  • 忘記天橋底疾苦的陳婉嫻

    陳婉嫻建議在天橋底架設貨櫃箱作為臨屋,發展成類似青年宿舍的形式。她似乎住半山堅尼地道住得久了,便忘記了民間疾苦。

    其實貨櫃改組合成住宅或辦公室完全沒有問題,改建得好,甚至可以是環境舒適的特色建築,例子包括名建築師何弢以前在沙福道的事務所,還有上海多行農莊集裝箱酒店(Tony‘s Farm Shipping Container Hotel)等。陳婉嫻忘記了的,是為什麼露宿者要住天橋底?

    他們住天橋底,不是因為喜歡那裡的環境,而是他們無處容身,要找有有蓋遮頭的地方就只有天橋底和行人隊道。天橋底是什麼環境?大家去找個天橋底待一晚就知道,天橋底最大的問題是天橋上的車輛和天橋旁邊的交通的產生的噪音和廢氣。在天橋底建貨櫃臨屋,難道就沒有噪音,難道就沒有廢氣?

    現在政府在天橋底興建的,都是不會住人的社區中心、街市、垃圾站等,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空置的政府土地上增加興建臨屋或中轉房,不失為解決燃眉之急的方法,但絕對不是在天橋底。

     

    (上海Tony‘s Farm Shipping Container Hotel。 圖片來源:中裝新網)

     

    (天橋底噪音和廢氣問題嚴重,根本不適合居住。 圖片來源: on.cc)

     

    相關報導:陳婉嫻建議全港天橋底或建成臨時房屋 (RTHK)

     

  • 區議會小工程如何不失霸氣?

    這是油尖旺區議會通過興建的「地標」[詳情]。

    很多人看到這張設計圖的反應是:「條街仲唔夠迫呀?」

    那個金色的不知代表什麼的東西,的確十分符合旺角自由行旅客的口味。

    細看會議紀錄,這句一定要轉貼出來:

    「(民建聯)葉傲冬議員認為此工程項目甚具特色」 

    [圖片來源]

     

    我說過很多次,區議會用不完那些地區小工程的預算,於是亂起一大堆核突非常的東西。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說每區撥款加到一億,那肯定會帶來十八區品味大災難。主場新聞羅列了各區區議會的核突代表作[連結],大家可以看看各區區議會把數以千萬元的公帑怎樣浪費之餘,破壞都市景觀。同場加映其他部門嘅代表作。

    港共常常說,你們只懂批評,又不提建議。其實關於如何善用那每年一億的撥款,我是有建議的。

    既然大埔有區議員建議「海濱設英艦演侵港」,中西區區議會大可重建1841年進佔香港的英國皇家海軍高爾合號(HMS Calliope),重演當年英帝國登陸上環水坑口的情景,讓香港人學習這段不光彩的歷史,以收國民教育之效果。雖然香港開埠之後,逃過了太平天國次亂、國共內戰、三反五反、大饑荒、文革,而且發展成一個現代社會,到現在還可以上中國人上不到的Facebook和youtube,不用擔心吃了毒奶粉追究責任時會被監禁,但相比起民族大義,這些算什麼?如果有一些反動派帶著港英旗去憑弔英帝入侵,那就更好。我們可邀請他們參與演出,然後由愛港力扮演愛國義士(尤其那個毆打記者,象徵式罰款$1500的拳王),把那些港英餘孽打個落花流水(雖然當時英軍登陸港島沒有遇到反抗,反而有村民帶路)。

    其他建議包括:

    • 豎立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銅像,好讓市民有發泄他們對特首有如滔滔河水的情感的目標
    • 中西區可豎立普選聯談判紀念碑或者參與談判代表的銅像,以表揚普選聯踏出了沒有路線圖時間表承諾的政改讓步一大步,功在國家。
    • 在上水豎立中港水貨融合紀念碑,以表揚水貨客對中港經濟融合的貢獻
    • 既然荃灣有黃金三支香、金魚街有巨型金魚、玉器市場有巨型玉石,那麼廣東道應該豎立黃金LV/Gucci地標、花墟應該有巨型花朵雕塑、北區應該有巨型黃金奶粉、砵蘭街應該有....
    • 在星光大道設立成龍館,記載他的智慧言論
    • 把愛港力反法輪功2米高banner陣常規化,在尖沙咀和銅鑼灣設立玻璃纖維反法輪功banner長蛇陣
    • 豎立反英抗暴紀念碑,記載工聯會前身鬥委會在1967年的豐功偉績(只頒大紫荊給楊光實在太委屈了他們)
    • 豎立飲水思源碑,提醒香港人如果不是祖國,他們連水也冇得食,就算東江水是污染了、買貴了、買多了被迫要倒掉,香港人也要感謝祖國恩情。
    • 在全港遠足路徑加設欄杆,確保行山人不會有遠足的感覺。(效法中西區:相關報導

     

  • 中國比Blade Runner更Blade Runner

    上圖:經典科幻片Blade Runner。2019年的洛杉磯。
    下圖:2013年的北京,被嚴重污染的煙霧籠罩,白晝就好像夜晚。

     

    下方的圖來自:https://twitter.com/martyhalpern/status/29269816295779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