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請願者被脫光衣服說起
利東街,曾經是囍帖店的集中地,所以又稱囍帖街。
市建局收購整條利東街重建,當年不想搬走的商戶和住戶團結起來反對。這場保育運動持續數年,雖然最終居民不敵推有公權力的市建局,但這事件引起了民間對於重建和規劃議題的關注,而集體回憶、社區網絡、地產霸權等概念也開始在社會落地生根。
囍帖街的毀滅,代表的不只是一條街的毀滅,而是一個有特色的社區的毀滅。當年警察拘捕請願人士(四女三男)之後,要他們進行脫光所有衣服的全身搜查,甚至要抬高下體檢查是否藏毒[相關報導]。對於並非懷疑藏毒,也不是危險人物的請願人士如此搜查,實際上是要侮辱和恐嚇他們,以及阻嚇其他請願者。香港警察淪為官商勾結工具,莫過於此。
被標本化的囍帖街
一條存在多年的囍帖街被連根鏟除,大批囍帖老店結業。這一場推土機毀滅社區文化和經濟生存空間的醜陋劇,也成了後來流行曲《囍帖街》的靈感,謝安琪也因為這首歌而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為民發聲的人民歌姬。
囍帖街消失了,但市建局宣稱他們有所謂的「活化」政策。那其實是先把社區文化和經濟毀滅,然後像主題公園般重新營造虛假的地區特色,無一例外地,那些「活化」項目,都是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式的超真實(hyperreality),只是提供作消費的標本,沒有生命。
惡俗名字抹殺回憶
囍帖街的生命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豪宅、商廈和主題商場,而本來的街道,就變成了婚嫁服務消費的主題公園。發展商剛剛正式公佈,這裡將會是一條「優化版步行街」,其名字不是囍帖街,而是「囍歡里」(圖1)。
利東街已經刊憲取消,但「囍帖街」這個大家都習慣了的名字並不是正式刊憲街名,沒有避諱不用的必要。捨「囍帖街」而取「囍歡里」這個惡俗名字,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囍歡里」很明顯是取其「喜歡你」的諧音,用來做推廣活動的名字未嘗不可,但用來做街區名稱就十分之不大體。「囍歡里」這個名字,很有東莞髮廊的感覺,如果發展商是希望準新人覺得浪漫的話,那肯定是大錯特錯。那不是浪漫,就算沒有東莞髮廊的聯想,也令人覺得肉麻惡俗。如果不明白的話,看看兩年前網絡流傳的「忘了愛」潮圖(圖2)就知了,我不是要嘲笑相中人或者製造什麼族群定型,而是希望讓大家明白語言運用的效果。
二次傷害
至於「步行街」這個說法,相比起那惡俗名字已經是小事。「步行街」是大陸用語,那是在每個大城市的購物區都有的東西,那其實是我們說的行人專用區(我們不會叫旺角行人專用區做「旺角步行街」,雖然那可能是遲早的事)。步行街這個叫法,很明顯是為了遷就大陸遊客。
市建局和發展商把囍帖街的生命消滅還不夠,還要把一個如此惡俗的名字強加於原址興建的消費場所。從此囍帖街這個集體回憶被強行抹掉,換來的是一個東莞髮廊的名字。對於社會來說,這是一次諷刺至極的二次傷害。
曾經屬於香港所有人的「囍帖街」已經被地產商私有化,現在連我們對這地方的一點點記憶也要剝奪。這是一怎樣的鬼地方?
(圖1: 消滅了囍帖街,換成「囍歡里」)
(圖2: 忘了愛)
補充:
為什麼諧音不適合做地方名,這個二次創作漫畫提供了一個例子。
(圖片來源:kurskHK.net Facebook Pag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