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s

  • 《寒戰》: 場面主角不俗

     

    (沒有劇透)

    Weekend睇咗《寒戰》,點評如下:

    1. 以新晉導演嚟計,算係拍出成績,不過去唔到非看不可嘅程度。如果計埋俾新導演嘅credit,係好睇。

    2. 幾個主角做得都好睇,梁家輝當然好睇,郭富城都好睇。我直覺覺得佢有啲George Clooney feel,不過當然文化內涵仍有地球同火星嘅距離。

    3. 李治廷嘅演出係垃圾級,完全扮唔到一個ICAC嘅senior,係成套戲嘅超級敗筆。公道啲講,可能唔係李治廷嘅錯,而係選角嘅錯。

    4. 徐家傑做番佢被送出ICAC之前嘅角色,頗堪玩味。

    5. 到後尾嘅對白畫公仔畫出腸,太長氣。

    6. 劉華做局長,殘咗好多,同埋服裝唔知點做嘢,搵咗件唔0岩身嘅衫嚟玩佢...

    7. 臨尾有一幕好有像徵意義,暗示香港PK。呢幕值得睇。

    8. 至於內容嘅政治agenda,唔想劇透,所以唔太多講了。不過香港99%警匪片都係講好警察的,你永遠唔會見到曾偉雄之流出現響警匪片。

    9. 個故仔去到後尾收唔到科,或者可以話係要靠續集嚟收科。

    10. 似乎編劇同導演有意加入好多政治隱諭,大講香港核心價值--程序、問責、品格審查、廉政、制衡,仲重覆提咗n次普通法制度。睇大陸網民嘅反應似乎幾正面,原來呢啲野響大陸有市場。

     

    整體來說,觀賞價值界乎入場與Blue-ray之間。不過事先聲明,我係嗰種對於劇本要求接近吹毛求疵嘅人。如果你可以接受劇本有少許收唔到科,鍾意睇場面嘅話,係值得入場睇的。

     

     

    預告片: 

  • 蝙蝠俠夜神起義: 討厭的1%?

    (注意:下有劇透)

     

     

     

     

     

    (原文刊登於22-7-2012明報星期日生活,編輯起題《「討厭的1%」 vs 貧富勞工兵團》)

     

    《蝙蝠俠 - 夜神起義》上畫,基斯杜化路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終於到了尾聲。因為他的前兩集《蝙蝠俠》和《潛行凶間》的成功,觀眾對《蝙蝠俠 - 夜神起義》總會有點期望。

    這一集跟之前的分別是,不再炫富,不再講富二代韋恩如何風度翩翩、意氣風發。

    故事設定在第二集後八年,蝙蝠俠背負了殺死比黃仁龍更受歡迎的檢查官丹特的罪名,消聲匿跡。韋恩的真人也躲在大屋裡不見人,因為肉體和心靈的傷患,加上疏於鍛鍊,好像一個生意失敗的廢人一樣。這樣的蝙蝠俠當然好打有限。當然,之後的醉拳式苦練重生再戰是少不了。 


    仇富與金融霸權

    今集的故事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人對於所謂「1%」的不滿,用本地的說法是仇富和反對金融霸權。故事中韋氏企業業績倒退、他本人則被反派害至破產。導演特意拍攝那些炫耀和浪費多於一切的富人「慈善」活動,還有股票經紀的不可一世的表情。當大反派攻佔股票交易所的時候,有經紀說「這裡沒錢可搶」的時候,大反派班恩回應說「那麼你們來這裡幹什麼?」,諷刺金融界合法搶劫。

    當1%惹人討厭的同時,大反派面具男班恩組織了一批來自社會最下層的人,躲在地下管道中進行大陰謀。這個「討厭的富人vs貧苦勞工地下兵團」的故事,實在十分有共產黨地道戰的革命色彩。而在陰謀的後期,地下兵團透過暴力奪權,鼓動普羅大眾「佔領葛咸市」,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影射「1% vs 99%」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了。 

    佔領葛咸市與佔領華爾街

    在「佔領葛咸市」期間,蝙蝠俠因為被打敗而缺席,於是整個城市進入一個無政府狀態。反派帶領大批武裝份子去對付為富不仁的1%,表面看是抹黑左翼群眾運動無視社會秩序,實際上那根本不是左翼那種由下而上的社會運動,而是一場以殺人為目標的恐怖襲擊,以及為令社會失控所策動的騷亂。故事裡面的恐怖襲擊前的場面,是美式足球賽開場的唱國歌儀式,一個小男孩在場中間唱了一整首美國國歌,台上的人還是一臉幸福快樂的,那是個美國得不能再美國的畫面。之後發生的大爆炸,與並說那是影射群眾運動,倒不如說是講述美國人如何以勇氣去對抗恐怖主義的故事。事實上,整個「佔領葛咸市」事件中,主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而是地下兵團的死士和被放出來的囚犯。街上的畫面冷清,完全不見革命狂熱,就像被外敵佔領一樣。 

    另一個有人討論的地方是那個人民法庭,被拉上去的都是權貴和異見者,那種類似革命時期的法庭,也會令部份人聯想到社會運動,但實際上那只是極權國家的審判模式──以人民之名把人定罪,不用說證據。

    《蝙蝠俠 - 夜神起義》影射佔領華爾街運動相信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在故事的開端曾經提過「不需要英雄,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筆者有幻想過會不會是最後人人戴上蝙蝠俠面具,像《V煞》一樣,當人人都是V煞的時候,就可以推翻暴政呢?這很明顯是筆者想像力太豐富了。故事到最後,還是需要1%的富人裡頭的英雄蝙蝠俠出手,加上不怕犧牲性命的警察去打倒恐怖份子。

    說到底,那還是個美國國旗下,勇敢警察和1%超級英雄保護美國人民的荷理活式國民教育故事。這次多了的元素是提一提那1%,發財要立品,去得太盡的話,就會有失業大軍加入地下軍團了。

    面具男與東師古村國保

    以戲論戲的話,因為上一集希夫.列格飾演的小丑太精彩,今次觀眾自然會對在預告片中打低蝙蝠俠的大反派班恩有所期望。可惜這次的反派角色設計太平面,沒有內心戲可以演,只能當個「好打得」的反派。

    幾個月前,大部份人都為蝙蝠俠基斯頓。比爾為了探望陳光誠而被跟國保周旋而叫好,在戲院看到虎背熊腰的面具男,也會想起東師古村那個國保。冷靜下來,也會提醒自己是不要太入戲。希夫。列格疑似自殺,傳聞是因為抽離不到角色。行文的時候,美國發生戲院槍擊案,造成多人死傷,新聞報導指槍手有可能是受小丑角色影響。願死者安息,也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 第一次跟女孩子看電影(續篇)

    話說昨天開post,讓大家猜猜當年小弟中四,第一次跟女孩子出街去看什麼戲。

    提示:

    • 我是讀單性學校的。

    • 我是在補習班認識那位朋友的。

    • 我是被邀請的。

    • 那位朋友說有免費飛。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人看的。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中四學生看的。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女性會邀請男性看的,所以我對這個活動完全有任何非分之想。

    • 那次出來的時候,該位女性朋友多帶了一位女同學出來。

    • 我跟那位女性朋友只出過街一次,而那是我第一次跟女孩子出街。

    • 那套戲一說出來,跟我同類和年齡相差不多於正負十年的朋友應該知道有這套戲,但會啤一聲。

    後加的提示:

    1. 那是1992-1993年間的電影。
    2. 屬於長片。
    3. 票房肯定非常低。
    4. 有朋友估過而比較接近的答案是黑太陽731、Schindler​'s List和宋家皇朝, 但仍有一段距離。
    5. 不是甜片。
    6. 這個提示可能有點誤導--但那真的是一個系列三集的其中一集。

     

    好了,要開估了。

    答案是:

     

     

     

     

     

     

     

     

    大決戰之遼瀋戰役....

     

    • 那位朋友說有免費飛--中資機構員工每月都有贈劵看愛國電影。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人看的。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中四學生看的。

    • 那種電影不是正常的女性會邀請男性看的

    • 那是1992年的電影。

    • 屬於長片(三小時)。

    • 票房肯定非常低。

    • 有朋友估過而比較接近的答案是黑太陽731、Schindler​'s List和宋家皇朝, 但仍有一段距離。--都是歷史片,不是甜片。

    • 真的是一個系列三集的其中一集。--「大決戰」系列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集。

       

     

     

    大家即管噓吧。

    講明係反高潮的。

     

     

    話說當年我們一行三人去到南洋戲院,點知... 戲院裝修,結果大家便散水了。大家都是單純對樣版歷史好奇的同窗學友,所以沒戲看便各自回家了。

     

    很多年後,我買了大決戰VCD全集回家,花了幾年才看得完,每次看到這些樣版戲的時候都會想記內地網上流行那句「只怪當年中正剿匪不力。」

     

     

     

    Youtube有足本播放,有興趣時間心情的朋友,可看看: 

     

     

  • V煞面具的象徵意義

     

    [原文於2011年07月15日刊載於香港電台通識網「集師廣益」專欄]

    2011年七一遊行中部份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  (圖片來源筆者)

    近年香港的請願示威總會有一批戴了V煞(V for Vendetta)面具的示威者參與,印象中一年半前反高鐵運動中只有十來個V煞,到今年的七一遊行已經不下一二百個。內地好些網民把自己在社交網站如微博或者人人網的個人頭像(profile相片)換成V煞。為什麼呢?

     

    經典反烏托邦電影

    V煞面具來自2006年上映的電影《V煞》(V for Vendetta)。這齣電影改編自1980年代的同名漫畫。電影《V煞》是一部「反烏托邦」(Dystopia)電影,即是對未來世界所謂的烏托邦(utopia,即完美社會的意思)抱懷疑態度的電影。

    故事中的英國受極權政府統治,政府不斷強調團結和力量,以白色恐怖手段鎮壓思想和言論自由。主角V是個武功高強的反抗者,他一直戴著「國會炸藥陰謀」中事敗被處決的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面具(福克斯於1605年圖謀炸毀國會,刺殺壓制天主教徒的英王詹姆士一世和國會議員,事敗被處決),炸毀政府建築物、從秘密警察手中拯救無辜者、入侵電視台發放反抗訊息,為的是鼓動國民反抗當時的政府。故事的最後部份,大批群眾受到感染,違反政府禁止上街集會的規定,戴著面具湧到國會外的廣場,最後本來要開火鎮壓的軍隊放下了槍,極權政府倒台。

    這個故事跟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最基本的社會政治參與是投票,更進一步的是遊行、集會、抗議等,最激烈的就是革命。至於人民會選擇哪種形式的參與,會因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矛盾、文化,以及個人意識形態而有所不同。故事中的V以武力對抗極權政府,情況跟納粹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的行動相似。為什麼他們的激烈行動會被後世(包括同學們的歷史課本)認同?那是因為他們爭取的是推翻極權政府,爭取天賦的人權和自由。

     

    V煞與匿名者抗爭運動

    2009年《V煞》上映後大獲好評,因為故事講的不只是單純的反暴政抗爭,它還技巧地顯現了和諧穩定為名剝奪人民思想言論自由的暴政醜惡之處,而其最受好評的部份,則是女主角Natalie Portman(黑天鵝的女主角)如何由一個平民OL變成V的同路人的內心爭扎的那一段。《V煞》不只大受好評,還被全世界不少對政府、跨國企業,甚至全球化不滿的人認定為抗爭的圖騰,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名為「匿名者」(Anonymous)的抗爭運動,他們的參與者多以V煞作為標誌或者戴上其面具。這個運動並沒有中央指揮,而是號召所有無名者在網上和現實世界對不同的霸權和獨裁政府作抗爭,其手法由快閃式示威到駭客攻擊也有,而因為擁抱「匿名者」理念的抗爭行動的機動性十分高,而且政府往往找不到發起者,所以難以應付。早前令北京政府如臨大敵的「中國茉莉花革命」,可說是「匿名者」運動的中國版本。

     

    V煞在香港

    香港有示威者戴上V煞面具,很大程度上是擁抱面具背後的理念,即是《V煞》故事裡面反抗霸權和不民主制度的精神。另外,面具本身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他們準備以匿名者身份與政府進行不合作式對抗,例如突破警察防線、留守馬路等,面具令他們不容易被無處不在的警察攝錄隊伍拍下樣貌,令他們進行抗爭行動時更大膽(註1)。正因如此,警察對於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特別防範。

    在現實世界,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是不會炸國會大樓或者跟秘密警察血戰的,畢竟電影裡面的社會是近乎小說《1984》或者二戰時納粹德國的那種極權社會。即使在獨裁國家,暴力抗爭或者流血革命也愈來愈少見,愈來愈多成功的變革甚至革命是以無數「匿名者」透過網上動員,違反政府禁令跑到街上作和平抗爭來完成的,最近的成功例子就是北非國家的茉莉花革命。這也應驗了《V煞》最後一幕,人民不怕軍隊跑到街上,專制政府便要害怕人民。

    如果當權者以為愈來愈多人戴V煞面具上街只是80後、90後看電影看上腦,而不認真去思考其精神和理念、不去認真理順其代表的社會矛盾的話,後果可能是更多的衝突甚至鎮壓,最終結果不一定是當權者想見到的。

     

    延伸閱讀:
    1. V for Vendetta預告片
    2.匿名者運動維基條目(英文)


    1Our Radio網台節目《笑死朕》 2011年06月28日節目訪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