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悼念不悼念,這不是一個問題

    今年六四,問題特別多。關於這一年的六四問題,之前已經寫過了,不過因為事態變化快得匪夷所思,所以我有幾點補充。

     

    支聯會梅菲定律式災難

    今年五月中,當支聯會宣佈悼念活動安排的時候,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這口號,引來很多迴響。事態變化之快、民間反響之大,相信遠遠超出支聯會預計。 

    翻查網上資料,原來這個口號早在三月的支聯會通訊已經提及,而且有頗詳細的解說。 

    根據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的說法,他們提出這口號,其中一個目的是「以我們的「愛國愛民」標準反制當權者,以奪回民間話語權。」從良善的出發點看,我想支聯會領導層提出這口號的原意是好的,在他們心目中,愛國和愛(人)民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近年「愛國」一詞已經變成很多港人眼中的貶義詞。當口號被批評的時候,他們的說法是這口號源自89年的一款T恤,不是今時今日才有的。這個解釋其實沒有對準焦點,而且更加顯得跟時代脫節。看報紙刊登那24年前的照片,當中包括司徒華在內的支聯會的帶頭人物。那張相裡面穿著口號T恤的帶頭人物,今時今日還是支聯會骨幹。那張相給人的感覺是,24年來都是他們,口號也是24年前的,當人們批評口號跟時代脫節的時候,他們的回應似乎更加強了這個說法。 

    最初人們反對口號,從支聯會領導層反應看,他們大概認為那只是千禧世代(主要是80-90年代出生的一代)加上本土派的攻擊。他們想不到的是,連《蘋果》李怡也在社論批評他們,不過那還不是最大打擊。他們怎樣想不到,連天安門母親代表人物丁子霖也指使用那口號愚蠢。事情發展至此,支聯會不可能把批評當作是千禧世代和本土派的攻擊了。 

    對於支聯會來說,最致命的一擊是常委徐漢光在email中「引述」支聯會常委會議中有人指責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說法。這個近乎侮辱的指責曝光之後,本來已經處於輿論弱勢的支聯會,形象跌至谷底,所以主席李卓仁才公開表示不使用那口號。如此梅菲定律式的公關災難,其實是他們作風的結果。

     

    愛國問題 

    其實關於愛國的問題,我在前文已經討論過,不過在閱讀了不同的論者的說法之後,有兩點想補充。首先,「愛國」這個概念,有些人會認為是美德,但在香港這個社會,會高舉愛國大旗(例如用來做口號和橫額大字),則不是人人受落。有一種說法是香港很多人心裡是有那種廣義的愛國心,希望見到民主自由富強的中國,而不是愛中共政權。這個說法沒有錯,但那不代表人們不抗拒高調表態聲稱自己愛國。對於很多上一輩來說,高調表態愛國,令他們想起文革十年浩劫和令香港土共變成過街老鼠的六七暴動,雖然大部份人都知道愛國不等於愛共產黨,但那些假愛國之名害人家破人亡的政治運動還記憶猶新。至於新世代來說,「愛國」其實已經沒有上一代那種抗戰時期「中國不能亡」的意義。近年中國整個國體在各方面的形象低處未算低,加上中港加速融合造成的衝突,以及中共政權每每以「愛國」之名對香港實行專政,這都令「愛國」一詞在新世代心目中變成貶義詞。 

    在這高壓政治氣氛之下,「愛國」不是話語權誰屬的問題,而是這概念已經變質。 

    在現今香港的語境下,一講到「愛國」,很多人只想起中共定義的愛國,即是那種不能質疑共產黨絕對領導的愛國。過去十年,大量學生交流活動、統戰活動、學校課程,都是以愛國包裝進行。2008年汶川地震加上北京奧運,愛國情緒被中共收編,對於中國人權的批評都被抹黑成不愛國,當年中共全面發動本地傳媒以「愛國論」攻勢李柱銘,香港多少人因為沉醉在那種官方愛國情緒中而視而不見。最近兩年,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甚至成了中共推行伊朗式假普選的理由。

     

    話語權問題

    上年政府要強推國民教育,教的就是官方的「愛國」思想,那時候社會普遍反對政府提出的國民教育課程,而不是要求像支聯會那樣奪回話語權,是因為社會不相信在政府的壓倒性資源和制度優勢之下,愛國的話語權可以奪回。 

    當愛國這個概念植根於尋常百姓家之後,那種「為了中國好」的情懷就很容易變成中共的統戰工具。以愛國為統戰手段是中共的慣用手法,由60至80年代,香港無數愛國青年被中共統戰,由60年代的工人及學生、70年代大學國粹派,到80年代民主回歸派都是如此。到了2010年政改,根據司徒華回憶錄,進行密室談判,接受假民主方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司徒華接受了中共統戰。經過這麼多教訓,我們還應該相信奪回「愛國」話語權這回事嗎?(不得不提的是,其實民主回歸派和往後接受密室談判的一派,或多或少是同一批人) 

    就算退一萬步,假設跟中共爭奪愛國話語權是對的話,那麼這一次事件裡面,支聯會是否做得成功呢?答案很明顯。也許是論者孤陋寡聞,支聯會在3月份的通訊已經花了大篇幅解說他們的口號理念,可是香港好像沒幾多人留意到。似乎支聯會在傳訊工作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叔叔教年輕人愛國

    王慧麟撰文指,每一代人都有那一代的群眾運動,例60至70年代出生的人,六四可能是他們最深刻的運動,可是對於80年代或以後出生的一代,七一,甚至反高鐵、反國教才是他們心目中的群眾運動。七一、反高鐵、反國教,用現在的說法,都是本土的群眾運動。可能有人會問,那麼為什麼近年多了那麼多年輕一輩參加燭光晚會?我和我的教師朋友,一直有接觸不同學校的學生,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年輕一代對於不公義、對於人權自由的打壓「睇唔過眼」──丁子霖、譚作人、劉曉波、趙連海、艾未未等維權人士(還未計上年六四之後才被殺的李旺陽),以至無數上訪者和強拆戶被打壓,激發了年輕一輩的義憤,也令他們把中共暴政和六四鎮壓聯繫起來,參與六四悼念活動成了他們對暴政表達不滿的方式。為什麼參與六四晚會,而不是七一遊行是表達對暴政不滿的方式?這是因為六四的矛頭直接指向中共,而六四的重點是悼念六四和其他被中共殘害的人,參與是一種表態方式。他們不是出於什麼愛國不愛國,而是一種對於人權、法治、生命、尊嚴的尊重的表態。 

    當支聯會打算用「愛國愛民」的口號來「教育」港人的時候,年輕一輩會有什麼感覺?他們會乖乖的來維園接受叔叔的愛國教育嗎?當他們聯想到來表態的時候,會被標籤為愛國愛民的時候,整件事變得陳腐起來──他們來追求普世價值,而你們就把悼念變成愛國活動... 大家不要忘記,他們上年才剛剛普遍支持過一場反對愛國教育的運動,迫使政府讓步。 

    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特別關心漢人,而不是藏人、維吾爾人、巴勒斯坦人、埃及人?不能否認這是因為大家有相類似的文化,比較容易產生同理心,而且地理上比較接近,這些事件的曝光機會最多。 

    你也可能會問,年輕人為什麼覺得「睇唔過眼」就來表態?這一代天天在社交媒體活動小時,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與普世價值/人文精神有關的東西,不是上一輩能夠想像的。舉個例子,上一輩唸中學的時候,會不會像現在的大中學生一樣關心動物權益、馬來西亞/美國/台灣選舉、茉莉革命、同志平權、基督教左右翼論爭、反企業霸權、巴基斯坦少女被槍擊、印度強姦案? 

    或者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是對生命、公義、人權的追求,才是不同世代,甚至政治光譜的市民參與六四的最大公因數。 

     

    悼念不悼念

    至於所謂的「本土」問題,其實不用多談。現在即使是最擁抱城邦派本土論述的政團,也會參與悼念。當然,是否悼念、如何悼念是每個人自由。有不同意見者認為應該以其他方式悼念,不用對其口誅筆伐,正如任何人也沒資格批判到維園悼念的人一樣。 

    有一個說法是,支聯會壟斷悼念、把利用六四作政治資產、固步自封,所以不再支持。我也認為支聯會的大佬文化、師長心態、保守作風是有值得批評的地方,而且往往令人大開眼界,但他們的問題比起悼念六四的重要性,執輕執重大家心裡有數。 

    現在還有一種批評的意見,指每年六四「哭喪」,成了港人令自己感覺良好的贖罪劵,根本沒有實質作用,反而會消耗民氣,所以不應悼念。其實這些定期進行的集會儀式,不是香港獨有,例如阿根廷的五月廣場母親、東德的和平祈禱會,這些看似沒有什麼實質效果的行動,作用不是立即影響政治形勢,而是作為一個道德感召,提醒人們這個世界還有一些高尚的道德價值值得堅持。每年有十幾萬人走在一起悼念,真的沒有作用?二十四年來,只有香港有如此大規模悼念。這個場面,每年都有不同地方的媒體報導,這代表了全世界都因為我們的行動而記得這場屠殺。這種以人數取得世界媒體曝光的做法,其實跟所有遊行集會一樣。

    也有一個論點說六四悼念已經影響不了中國大陸。這是真的嗎?的確,大陸資訊封閉加上愚民教育,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六四,也不明白獨裁的可惡,甚至有的人真的被洗腦到擁護殺人暴政。可是,在資訊比較發達的地區,人們還是會接收到不同程度的港、台資訊,這些地區接二連三出現大規模議題式抗爭行動(例如反PX化工廠、保衛粵語、反強拆),與香港和台灣的資訊不無關係。從大陸的網上資訊可見,每年六四和七一,已經成了大陸青年人來港旅遊的觀察項目之一,這些看似無用的行動,最後會造成什麼蝴蝶效應,有誰說得準?

    上年五月,全香港看到有線新聞訪問李旺陽,講述他如何因為參與八九民運而被長期監禁和迫害,令他變成失明和肢體殘障,六月,所有人都看到他被吊死的畫面。他在訪問時說過,為了民主,死也不怕。一語成讖,捱過多年迫害,他被這個政權殺死了。這件事提醒所有人,八九民運不是歷史,它是一場未完的抗爭。 

    每年六四,我還是要舉起燭光,去悼念李旺陽和所有因為追求民主公義而死去的人。如果主辦單位有什麼不妥善的地方,還是必須嚴正指出,就好像今次一樣,最初大家也未必想到支聯會領導層會肯接受別人意見的,大家不妨以今次的公關災難為契機,探討悼念六四如何深化為進一步的民主運動。

    本土爭取民主的運動,必須改變以往「和平散去」的模式,那究竟應該是佔中還是什麼模式,有點離題,那會在將來的文章再討論。

     

     

     

    延伸閱讀:

    王慧麟-- 維園燭光 告別中國

    //這些意識形態之對立與罵戰,對民主派前輩而言,是一件火星的事情。因此,當「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口號惹起了紛爭,他們確實破頭,因為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原來年輕人的主體意識已經爆晒燈,也不理解年輕人在網絡世界上的討論,已經去到何等程度。兩個世代,出現另類的「數碼區隔」。所以,當有青年朋友提到,六四事件是否應該有本土視角的時候,民主派前輩怔了一怔,因為他們腦裏面,還是認為六四是一場愛國民主運動,是一場在香港之中國人,參與的中國民主運動,為什麼要有本土視角?//

     

    kursk-- 不要再喊平反六四了

    //當我們見到有人故事殺害無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他道歉了事?現在部分有份下令殺人的前中央領導人和大部份執行屠殺命令的軍官還在生啊,我們要求平反來幹什麼?明明那是必須追究的法律和政治責任!所謂的法律責任,就是把涉案的人送上法庭受審;所謂的政治責任,就是追究那導致屠殺的專權制度,還有聲討那侵犯人權的國家機器。//

     

     

    kursk-- 我不是因為愛國而悼念六四

    //更甚者是口號把肉麻的「愛國愛民」和香港精神掛勾,那更加是犯了「五四精神是尊重與包容」的錯誤。香港精神這個說法是個敏感題目,胡亂佔用很容易造成反感,香港精神通常是指那些奮發向上、堅毅不屈的美德,又或者是對普世價值的追求,至於愛國是不是香港精神,相信有很大爭議。支聯會想建構「愛國是香港精神」這說法,需要長時間作宣傳推廣,而不是無端爆出這個口號。//

     

  • 從國殤之柱說起

     

    校門外的對峙

    1997年6月4日晚,我跟同房一同參加主權移交前的最後一次燭光晚會。晚會結束時,港大學生會幹事會在台上宣佈,會把無處容身的國殤之柱運到由學生會管理的黃克競平台,但校方似乎不准許,所以呼籲與會者到港大支持他們的行動。身為港大學生,怎能袖手旁觀?

    上千學生和市民趕到校園聲援,載著國殤之柱的貨車到了校長住所旁的校園入口,校園保安不容許貨車進入,學生會跟校方理論不果,聲援的人士便堅持留守閘門的位置,要求校方放行。後來,校方報警,大批警察機動部隊(藍帽子)到場,在校園外築起人鍊,不讓聲援人士給貨車開路,期間聲援人士也築成人鍊,試圖迫退警察,但不成功,於是雙方身貼身的僵持至凌晨兩三點鐘。最後校方放行,容許國殤之柱進入港大,The rest is history。

     

    港大的良知與悲哀

    國殤之柱進入港大,見證著主權移交這15年的風風雨雨,它也成為港大的其中一個標記。還記得當時我的一些同學質疑參與的學生是否「太邀進」、「受人利用」,也有人質疑國殤之柱放在港大究竟有什麼意義。15年過去了,今時今日再沒有人質疑這些問題,國殤之柱已成了港大的一部份,就好像太古橋標語一樣,象徵著港大人的良知和承擔。

    國殤之柱進入港大的時候,警察沒有進入校園,只是在閘門外進行封鎖,那時候,警察不得進入大學校園干預學生運動是常識,而警察在大學校園對學生施以暴力更是難以想像的事。可恨的是,在2011年8.18事件中,警察在堂堂港大校園粗暴對付抗議學生,又把請願的隊伍封鎖在完全荒謬的距離。這種不尊重大學傳統、不尊重表達意見權利的做法,校方沒有捍衛港大尊嚴,固然難辭其咎,更大的問題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思維大陸化,為了領導面子,什麼禮數、人權、法治精神也可丟掉。應該感到悲哀的不只是港大人,而是整個香港。

    89年太古橋標語年年重髹、97年國殤之柱在港大豎立、08年響應國殤之柱作者高智活呼籲,把國殤之柱塗上橙色油漆以表達對奧運前後中國打壓人權的抗議、11年8.18事件,代表著不同世代的港大人對公義、人權、自由的堅持。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當有人把大學廟堂變成討好中央領導的工具、有人把學生會選舉弄得污煙瘴氣,或者有人以學生會之名發表維穩謬論的時候,不同世代的港大人會感到忿怒,齊聲聲討。

     

    堅持到臨界點

    24年了,也許我們好像未能帶來什麼改變,也許我們的堅持好像很傻,但請不要放棄。資訊愈來愈發達,再強的封鎖也擋不住消息傳播,香港人對追究屠殺責任、尋求公義的堅持,還有多年來大大小小的抗爭行動,事實上正在感染愈來愈多的內地人。這種良知的感染,沒有人說得準會在什麼時候到達爆發的臨界點。

    六四屠殺的兇手一天未受到法律制裁、慘案的死者一天未討回公道、中國大地一天未實行真正的民主制度、十三億人一天未真正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我們還要堅持下去,為了公義、為了自由、為了明天。

     

    [原文載於港大文學院學生會六四特刊2013]

     


    (圖片: 市民及學生護送國殤之柱進入港大。來源: 港大文學院學生會六四特刊2013)

     

  • 我不是因為愛國而悼念六四

    每當建制派做了一些趕客行為的時候,我們會戲稱他們曲線爭取民主

    支聯會做很多東西都值得尊敬,但是.... 天啊,「愛國愛民,香港精神」這個口號,真的是epic fail。這個口號,真的是趕客趕到地極。

    首先,香港人本來就不習慣把「愛國」說出口作表態。這幾年來,香港人已經受夠了京官嘴臉和所謂的「中港融合」。反國教運動一役之後,港人對愛國二字就更敏感。支持支聯會悼念活動的人,肯定是同情死難者、反對屠殺暴行的人,但不見得一定是所謂「愛國」的人。大會把悼念六四等同於愛國,很多人會覺得「被代表」而對悼念活動卻步。當然,你可以說有心悼念,就算口號趕客也應該來。不過不要忘記,有心悼念的話,在家中也可悼念,不一定要支聯會的活動。人們出來參與,希望集體向法西斯政權抗議,大前提是他們認同大會理念。他們不認同「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說法,其實真的有權不去維園的。

    雖然支聯會全名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不過那不是口號。香港人見到這個新口號,想起晚會時可能會有高叫「愛國愛民」場面,不其然毛管戙。君不見最常把愛國愛_掛在口邊的是什麼組織嗎?是愛港力、愛港之聲、民建聯和工聯會。

    更甚者是口號把肉麻的「愛國愛民」和香港精神掛勾,那更加是犯了「五四精神是尊重與包容」的錯誤。香港精神這個說法是個敏感題目,胡亂佔用很容易造成反感,香港精神通常是指那些奮發向上、堅毅不屈的美德,又或者是對普世價值的追求,至於愛國是不是香港精神,相信有很大爭議。支聯會想建構「愛國是香港精神」這說法,需要長時間作宣傳推廣,而不是無端爆出這個口號。

    再者,「愛國愛民」這四個字,感覺彷彿回到司徒華搞學友社那年代一樣,而且隱然有一陣左味。從傳訊效果來說,實在是災難。

    寫這一篇短文,不是要炮轟支聯會,更不是要呼籲杯葛六四悼念活動。這個口號給人的感覺是支聯會跟社會思潮脫節,我批評是因為覺得有問題,希望支聯會執委會明白為什麼今天網絡上一片罵聲,從中汲取經驗。

    雖然我完全不認同司徒華被中共說服為偽政改方案背書的做法,但這些年來,我還是每年捐款,原因只是因為支聯會裡頭還有我尊重的朋友,而且在六四問題上我們的敵人是一致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忍看到他們趕客的原因。

    今年去不去維園?我應該會去,但這是過去十多年來第一次覺得猶豫。我悼念六四,是因為要悼念死者,和追究屠殺責任,不是出來表態說自己愛國。在這個時代,「愛國」這東西,已經淪為北京打壓港人普選權的工具,以及無賴的避難所。

  • [三師會]地震捐款啟示2013

     

     

     

     

     

     

     

     

     

     

     

     

    - 中港兩地對捐款的態度2013 vs 2008

    - "donate your sister"?

    - 郭美美事件的影響

    - 中港矛盾的影響

    - 中國政府如何令人心變冷?

    - 捐還是不捐?

    節目重溫:地震與賑災(2008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k-bs6...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三師會通識頻道FB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3teachers

  • 雅安地震,大家不用捐錢了

     

    四川雅安7級地震,死傷者眾,我在FB說:

    四川地震,那不是災民的選擇。不論災難發生在落後還先進的國家,也一樣需要應急的救濟。

    如果要捐款,請捐給聲譽良好的香港救災單位,這些單位必須是直接把捐款用於救濟,而不是把捐款交給中國政府或者中國紅十字會。

    至於重建工作,我們一亳子也不要捐。那是中國政府的責任,這個國家的維穩費7千多億,比國防預算還要高。就算是窮鄉僻壤,政府大樓也是豪宅級數的,他們欠的不是錢,而是廉政。

    如果特區政府還敢撥款給大陸重建,誰投贊成票,下次選舉就不給他們票。

     

    我這樣說是出於人道精神。不理是什麼國家,有災難就有救災的需要。這段status有很多人share,不過也有好些朋友認為即使香港的機構可信,上到去總會益了某些大陸貪官。這些說法雖然我不完全贊同,不過我是理解的。我的看法是要救命的時候,總要出手相助,所以更加要小心選擇可靠的機構。

    重建工作,就真的完全不用捐款。災後的汶川,建造了超豪華的政府大樓,而學校卻不符標準,還有映秀鎮政府被網民發現擁有豪華車隊。不知大家是否還有印象,早陣子一所香港政府有份捐錢興建的學校,建好沒幾多年便無端被強拆,地點用來興建豪宅(詳見延伸閱讀)。請問大家今次還要捐錢做重建嗎?

     

    說時遲那時快,數小時之後,我收回了捐款的說法:

    對不起,我錯了。真的什麼也不要捐了。詳情是這樣的:

    「日本外務省表示,首相安倍晉三已就中國四川雅安大地震,向中國政府和民眾表達慰問和哀悼之意,並承諾只要中國願意,日本已做好準備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
    中國也迅速回應表達感謝,並稱「現階段不需要外國援助」。」(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0420/175988/ )

     

    假設北京不是因為面子問題說謊,「現階段不需要外國援助」代表他們完全有能力處理處理災情。那代表我們什麼也不用捐了。香港的救濟機構,以大陸的定義,其實都是「境外」組織。北京說不需要,那就不需要了。

    最後,這句話可能跟上文有點矛盾--願死難者安息,生者節哀。

     


    (映秀鎮車隊1)

    (映秀鎮車隊2)

    (汶川的新政府大樓,人均辦公面積66平方米)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建好沒幾多年便被拆掉發展豪宅

     

    延伸閱讀:

    影秀鎮政府門外驚現世界級名車

    汶川災後重建現豪華辦公樓 科級辦公室達66平米

    四川重建中學被拆建豪宅 香港擬追回撥款(這是新華網的新聞,不是「港媒煽動」)

    四川稱萬達擅自拆除港援建中學(這是文匯報報導,不是「別有用心傳媒」)

     

  • 愛國愛港人民民主專政

     

    政治局常委俞正聲跟港澳政協說「若香港由與中央對抗、離心離德的力量執政,會對國家不好,故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在港長期執政。」(晴報)

    「愛國愛港」這四個字來自鄧小平,他說港人治港應該以「愛國者」為主體,至於什麼是愛國者,鄧的定義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

     

    「愛國愛港」是上綱上線的工具

    「愛國愛港」在《基本法》並不存在,那是一班京官和港共拿著鄧小平的說話用來上綱上線的工具。「愛國愛港」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所謂「愛」根本沒有客觀標準,他們動輒把持反對意見的人打成不愛國愛港,以此為藉口把《基本法》承諾的普選一拖再拖。

    俞正聲說「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在港長期執政」,他的意思就是把持不同意見的香港人排除,令他們沒辦法參與特區政府選舉。中共強行釋法,把2007及2008普選的承諾撕破,把普選時間表推後十年至2017,中間的2012選舉就用盡百般布建、統戰、利誘的技倆把民主黨和民協引誘入局,令2012選舉不會被指為原地踏步。2012特首選舉弄出一場沒有更醜惡,只有更醜惡的鬧劇,梁振英及其政府的認受性空前低落,

     

    港共為鳥籠式偽普選吹風

    2017將至,中共意識到再沒有一個像樣一點的選舉的話,香港將來陷入動亂邊緣。於是,他們要開始宣傳一種鳥籠式偽普選,目標是即使怎樣選,也能操縱選舉結果。「愛國愛港者長期執政」就是設計偽普選的指導原則,大批港共及既得利益者收到「柯打」,四圍吹風為鳥籠式偽普選舖路:

    • 葉劉淑儀說「民主制度就是篩選,最重要是篩選是否公平公正。」(chinareviewnews.com)

    • 梁愛詩說「很多國家都有選舉篩選機制,尤其在選民較多的地方,例如香港的選民人數約三百多萬,設定篩選令選舉更容易進行。」(頭條日報)

    《基本法》說行政長官選舉「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這條尾巴給予了中共很大的空間去曲解「廣泛代表性」和「民主程序」兩點--他們很可能會建議用一個類似現在的1200人選委會的提名委員會作提名,雖然這個選委會的選舉方式完全沒有認受性,但他們應該會強說那是什麼界別也包括在內,所以已經有廣泛代表性。

     

    伊朗模式普選

    現在有很多跳樑小丑出來說民主選舉都有篩選機制,那不單違反常識,而且是對香港人智慧的侮辱,只要稍為有常識的人也知道英、美、法、日等先進國家,他們的國家元首選舉都不是港共說的那種「篩選」,英美日是由政黨本身作黨內競爭(理論上非政黨人士也可以參與競逐),法國則是先要取得足夠的地方民選首長的提名便能參選,四者的大前提都是由普遍的民意授權,而不是由一個選舉方式不民主的委員會來提名的。所謂的篩選模式,其實是伊朗模式,他們也有一個「國家利益委員會」,由伊斯蘭教士決定誰有資格參選。

    就算真的要接照《基本法》成立一個提名委員會,那麼「廣泛代表性」也應該符合普選精神,即是全體選民也有平等的參選和選舉委員會代表的權利。現時的1200人選委會,有大半人數並不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完全沒有代表性和認受性。這一個關節位如果不能有一個合乎普世價值的解決方案的話,香港人絕對不能收貨,攤牌上街、玉石俱焚是唯一的出路。

     

    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即是人民民主專政

    說回「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論,那就是拿鄧小平的說法來作鎮壓民意的大石,什麼「愛國愛港」,說就好聽,實際上就是排除所有不願當奴才的人。中共建國也是打出民主的旗號,很多民主黨派被騙,結果民主變成了人民民主專政,只有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才有資格做人民。民主是假的,專政才是真的。多場政治運動中,大量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份子,甚至是中共黨內的權鬥失敗者,被打成「人民的敵人」,不單不能參政,甚至淪為被專政的階級,被直接鬥死或被鬥至自殺者不計其數。這個傳統到了今天還在,不論是敢站出來批評中共的人(趙連海、胡佳、陳光誠、李旺陽、劉曉波,名單磬竹難書),還是一般貧窮階層,其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專政殘害。

    「愛國愛港力量」是什麼?當然就是接受中共指揮的人。要確保他們長期執政,於是有五成多香港人支持的泛民任何一人也不能參與,這種港式人民民主專政,不要也罷。港人如果相信葉劉、梁愛詩之流的歪理,覺得一個中共指揮的篩選是沒有問題的,那麼香港枉稱什麼紐倫港,香港只是個東方的德克蘭。

     


    (人民民主專政的選舉)

  • 中國最新人辨--申紀蘭

    申紀蘭是誰?她連任了12屆人大,即是由50年代做到現在,她的經典金句是

    「我非常擁護共產黨。當代表就是要聽黨的話,我從來沒有投過反對票。」

    在中國大陸的網上世界,申紀蘭是無知的同義詞。她代表著中共過去六十幾年的統治手段--利用所謂的無產階級對黨的純樸感情,以人民的名義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實際上就是獨裁專權統治。

    申紀蘭所代表的中國人,就是那種被中共洗腦的低學歷族群,他們被教育到完全信任黨中央,對於統治手段問題視而不見。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順從給予了中共高壓統治的能力。

    中共一直都會吹捧一些樣版黨員,例如60年代的雷鋒、80年代的孔繁森等,以歌頌共產黨員如何無私奉獻。最近《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掌聲送給申紀蘭》的報導,原來不久之後,便會有一套以她的故事為藍本的主旋律樣版戲上畫,戲名就叫《申紀蘭》。

    當年中共吹捧雷鋒,鼓吹對毛澤東盲目崇拜,把毛澤東神化,為毛發動文革浩劫開路。80和90年代的樣版,通常都是勸政殉職的幹部,而不是雷鋒那種沒頭沒腦的盲目崇拜者。到了2013年,想不到又會捧網民心中全中國最無知的人辨做黨員樣版。這可能是出於中共要鼓吹黨員廉潔的需要,但這也反映了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人了。

    中共把申紀蘭捧作樣版,難道強國已經瘋了,瘋到要用半文盲當樣版?

    當然不是,早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大意是說大部份人都知道政府在騙人,只是人們都假裝不知道;政府也知道大家都在假裝不知道,只是他們也假裝不知道人們假裝不知道。其實找申紀蘭這種騎呢人辨做官方樣版,也是如此。這種犬儒的狀態,就像哈維爾描述的東歐一樣。 

    香港人,你們笑什麼?梁愛詩、葉劉淑儀之流說出「民主社會選舉都有篩選機制」這種無恥而違反常識的說話,如果你們也沒反應,那麼你們比申紀蘭或者她的fans更不堪。

     

     

    相關報導:

     
     
  • 中國比Blade Runner更Blade Runner

    上圖:經典科幻片Blade Runner。2019年的洛杉磯。
    下圖:2013年的北京,被嚴重污染的煙霧籠罩,白晝就好像夜晚。

     

    下方的圖來自:https://twitter.com/martyhalpern/status/292698162957795328

     

  • [三師會] 南周事件2013

     

    2013年南方周末的元旦獻詞被省宣傳部擅自更改,引發南周員工抗議,大批廣州市民到南都集團總部外聲援。

    本集內容:John和Tommy在大陸學做新聞的經驗/中國對傳媒的控制/南周事件始末/南都報系的不和諧往績/南都案/中國媒體政治/傳媒與政府之間的博奕/展望

     

    三師會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