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chai

  • 新豐記前傳-新樂園

    新樂園是莊士敦道上一間茶餐廳的名字。它的電話號碼跟我家的差不多,所以幾乎每天也有人致電我家叫外賣,不勝其煩,索性把跪碼換掉。就是因為那些電話,開始留意這間茶餐廳。

    「新樂園」這個名字很奇怪,有新的,便有舊的。那麼,「舊樂園」在哪裡?想到這裡,便記起了以前在附近的雙囍茶樓下面的華樂園,那是一間在八十年代結束的涼茶舖。華樂園沒有了,是否成了新樂園?當然這是穿鑿附會。

    論價錢和食物,新樂園是一間不錯的茶餐廳,它的咖哩雜菜飯和牛雜麵,更是我的至愛。

    新樂園的特別,不在於價錢和食物,而是人和氣氛。

    那裡的一些女員工很有一種飽經風塵的感覺,她們有的上了年紀,也有幾位青春少艾,她們的衣著、打扮、外表都滲著絲絲的風情,就是她們令這裡跟一般茶餐廳大不同。不要以為她們都在賣弄風情,其實事實剛剛相反,她們並沒有像某些茶餐廳的女侍應一樣,像知客般向獪瑣的食客拋媚眼,她們只是做侍應該做的事。有時候,發生小風波,她們顧不了儀態互相「單打」起來,更令人相信她們沒有特意吸引男顧客。

    新樂園不只有風情,更有江湖味。在那裡不時見到江湖味甚重的顧客,他們大都剛陽十足,一舉手一投足都甚有剎氣,他們來這裡吃飯也許是因為這裡跟他們不謀而合吧。

    有時候會為這個小店想像一些故事-一班在江湖打滾多年的女士,厭倦了跑江湖的生涯,於是合資開了一間茶餐廳,與她們同屋的少女姐妹,也下定決心跟隨,投身這平常百姓的事業,於是造就了這間有情有義的茶餐廳。

    因為這份的「真」和率性,它成了我們最常光顧的食肆,還戲稱它為「黑社會茶餐廳」。後來當政府很努力打擊外圍足球賭博的時候,它竟然把差不多兩米半高的廣告燈箱分給賭博網站的廣告,這令我更相信「黑社會」這別名沒有改錯。

    某年月日,想到那裡吃常餐,發現它的門口擺滿了雜物,原來是法院封舖,把一切值錢的東西變賣,那些被賣的東西,包括食物、桌椅、廚具,甚至已用了一部份的鼓油,還有各式麵包....

    這一切來得那麼突然。也許老闆真的欠了很大筆債,連送新鮮麵包和粉麵來的商號也來不及通知便被封舖了。人生變幻無常,不勝唏噓。好吃的牛雜是未必是永恆的。

    後來新樂園變了另一間江湖味更重的茶餐廳,叫做新豐記,這次輪到裡面的男伙記有江湖味,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寫於 9/7/04 於這裡] 

    後記:看幾年前的文章,總覺得不行。也許是這幾年在xanga的操練的效果吧。

     

    延伸閱讀:

    終於, 第 156 天 (史兄)

     

  • 住在利東街旁

    每次利東街有事我都是出現一下,因為我住在利東街附近,看著那裡的舊樓被拆,舊樓不見了,然後便看見May姐絕食的位置。所以,我見到有集會便會出現。

    最近May姐絕食,我幾次經過都是拿著一袋二袋街市和超市的東西,太街坊,和行動的朋友們傾計也不好意思久留。

    利東街、太原街、灣仔道重建,對我而言,很老實說,實質利益已經浮現--因為市建的新樓盤令這一帶出現明顯的士紳化,樓價和租金都節節上升,我住的地方,租金比三年前上升了七成,身為業主的家父家母應該很高興,而白吃白住的我也應該很高興。

    另一種實際利益是這一帶的商店食肆,格調和種類也多了,十年前多是街坊生意,現在多了各類的餐廳,還舒服的咖啡室和酒吧。除了做街坊生意的館子,約會和飯局會也多了選擇。

    可是,作為一個中間偏少少左的青年,我會反省這些「好處」的代價,以及誰付出了代價。

    首先,因為社區士紳化,這一帶的店舖用途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很多本來賣菜、魚、肉、雜貨的店舖變了地產、花店和食店,這種變化相信不會停止,直至我們再見不到那些老店為止。

    第二,因為重建的物業需要讓私家車進進出出,所以存在了上百年的露天市集也要讓路。根據萬試萬靈的經驗,小攤販一旦被遷入那些設計不善的室內街市,便會維持不了。原因是它們經過多年建立,但十分脆弱的商譽和連繫被破壞了,很難再建立。

    第三,重建區內的住戶和商戶被連根拔起,它們不少就此終止了經營,上面說的新店舖和新口味,就是建築於把舊商戶鏟除之後的地方。

    第四,重建後的大樓,因為建築物和規劃條例較以前寬鬆,通常都是巨型機械人般的巨物,在它們旁邊的舊樓(說舊的很多不過是十至二十年樓)無論是通風或是光源都大受影響。

    這些都是代價!

    有時候想起這些,作為塘邊鶴的我們,除了向議員反映、在網誌批判、投票給支持保育的議員、集會、簽名,還可以怎樣?

    今天看許寶強在明報介紹新加坡的市區重建政策,更加失落。

    後話:現在從窗口外望,那座屬於合和的新建築, 外牆裝了許多LED燈,每晚就好像對著我家表現幻彩詠香江般,不停地變色狂閃,如果有癲癇症,肯定會發作。

     
  • 灣仔的第三世界圖書館

    注意:多謝hyster兄的努力,原來洛克道圖書館正進行翻新工程,所以才出現第三世界水平的臨時圖書館。

    小時候家裡沒有書,每星期和妹妹到洛克道的市政圖書館和小童群益會圖書館借書,是一件愉快的事。我們的閱讀興趣就是這樣得來的。希望翻新之後那幾萬平方尺地方會是個閱讀樂園。

    下文的說法是未知道那只是臨時圖書館的時候寫的,現在已經不成立,敬請留意。

    * * * * * *

    昨天到灣仔洛克道圖書館,嚇了一跳--本來至少兩三萬平方尺的圖書館,剩下大約二三千平方尺(下圖)。本來有幾十個書架,現在只剩下八個書架....

    規模縮小了十倍,座位數目也少了很多,於是裡面總是擠滿了人,而且空氣流通不足,充斥著人太多而出現的異味。以前的洛克道圖書館,尚算是一個可以舒服地看書和報刊的地方,現在情況比街症候診室還要糟糕..... 難聽點說,那個小得離譜的圖書館真的很「第三世界」。

    圖書館不只是一種服務,而是一個城市(尤其貧苦大眾)的書架,也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水平和修養的指標。要看一個地方的文化水平,不是參觀學校、劇院,而是要看圖書館。

    很難想像一個國際都市的商業副中心區,竟然有一個第三世界水平的圖書館。

    如果那是因為中央圖書館令灣仔不再需要圖書館,請把洛克道圖書館關掉,要不請攪好一點,讓這個城市的書架有一點水準,留一點尊嚴給這個城市。

  • 保護灣仔市集 (1)

    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也不能隨口說反對。作為一個支持保護灣仔市集的居民,我一直有旁聽不同的咨詢會及閱讀有關文件,也有發表過意見,如果最終市集還是難逃劫數的話,我不會袖手旁觀.... 以下是我的意見。

    政府說:

    當局認為有必要搬遷位於太原街(南)和交加街(東)的固定攤位小販的原因,主要是因應區內新建住宅及商業樓宇,人口及人流相應增加,道路不敷應用....根據運輸署有關的交通評估分析,認為有必要開放有關路段,使進入太原街(南)的車輛可以作單向行車....駛出皇后大道東(註1)

    如果不開放該些路段行車,根本不能解決有關的交通問題,到時人車爭路的情況會增加意外的風險。同時,減少部分固定攤位小 販的數目亦可提升環境缳生水平,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註2)

    因此,這個是一個平衡各方需求的安排,並已獲得灣仔區議會通過(註3)。[立法會四題:露天市集 (7/3/07)]

    我的解讀:

    (註1)

    新發展項目位處電車、地鐵、小巴、巴士服務極之集中的位置,那裡的新住客根本不會亦不需製造龐大的私家車流量。況且,容許大量車輛進入本來是行人為主的舊街道,會製造更多空氣污染、交通和安全問題。本來貫通發展項目的灣仔道其實已經很暢通,一定可以滿足新物業的汽車流量需求。最大的擠塞其實來自皇后大道東,那根本不是重建計劃的事,就算拆什麼也改變不了。(見下圖)

    (註2)

    居民?是新建成的所謂豪宅的居民?還是經營攤檔五六十年的居民?抑或在那裡逛街買食送的居民?重建的目的是改善生活質素,解決舊區環境的問題。灣仔市集本身就是灣仔居民生活質素的一部份,政府大可問一問那裡的人,那個市集究竟是不是一個「問題」。

    (註3)

    根據與上文有關的立法會文件,那是1995年重建計劃刊憲前的區議會。那是十二年前的事,十二年後的今天,立法會文物保育小組反對,民意出現轉向,難道不能再檢討嗎?

    圖解:

    這是我用Google Map製作的位置圖,從此圖可見政府打算清拆整整半個市集,清拆後市集由十字型,變成L型,轉角位還會有車出入。這樣一來,市集便會面目全非。(向量圖可按此連結)

    呼籲:

    如果你有空的話,請到那裡走一轉,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你會明白為什麼政府當作問題處理的東西,會有那麼多人要保護。

    「灣仔市集關注」在太原街的其中一個檔位擺了一列展板,展示政府方案的問題,以及攤販的生活點滴,很值得一看。

    連結:

    灣仔市集關注 (blog)

     立法會文物保育小組「與衙前圍村、灣仔街市、太原街和交加街的市集有關的保育事宜的背景資料簡介」(pdf)

    「致:文物保護小組委員會有關灣仔太原街交加街遷置事宜」(灣仔市集關注組) (pdf)

    香港回歸十年, 始終有你 – 灣仔市集 (獨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