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回不了頭 - Sound of Silence

    第一次在畫面上看到Sound of Silence作為配樂,是看The Graduate。那時還很年輕,只是很喜歡那種「全世界都係傻嘅」的感覺,少不更事的時候還說如果死了,我要在安息禮拜播一次。

    第二次是幾天前看激戰,這個東歐女歌手Ania版本跟Simon and Garfunkel的原版感覺很不同,雖然我比較喜歡原版,但Ania版放在激戰很夾。今次聽已經不只是那種「全世界都係傻嘅」的感覺,而是那種「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熄燈前不能什麼也沒做過」悲傷。不是強說愁,只是人去到某個階段,很多事情只能夠自己跟自己講。

    看著賤輝為了那孩子被安志杰狂砌,一邊看,一邊流淚。那時候才發現,人生原來已經回不了頭。

  • 給女兒:我們終於見面了

    Dear Elly,

     

    我們終於見面了。寫這封信給你的時候,你已經出生17日了。這17天爸爸和媽媽很努力熟習如何照顧你,所以爸爸來不及早點寫這封信。

     

    你知道你出世的過程是怎樣的嗎?

    大約九個多月前,爸爸媽媽知道你已經來到了媽媽的肚裡兩三星期,我們都歡喜得不得了。這十個月來,我們每個月都透過超聲波跟你見面,看著你由一粒豆慢慢長大到看到手腳、有心跳、有五官,到後來更加懂得揮動手腳,每一次都期待著跟你見面。媽媽的肚皮一天比一天大,爸爸媽媽心情也愈來愈緊張。預產期兩天後的清晨,媽媽吵醒爸爸說你快要來了。我們立即去了醫院,媽媽在醫院等待你出世,媽媽的子宮愈來愈痛,這是你來臨的先兆。媽媽由那天清晨一直痛到翌日凌晨三時,護士說可以進產房了。爸爸和媽媽在產房準備,媽媽吸了笑氣,痛楚減輕了一點,和爸爸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清晨六時,護士說你要來了!媽媽忍著十級痛楚,照著護士的指示用力,努力了大約40分鐘,你很順暢地出來了。你出來後立即呱呱地哭,不用護士拍你屁股。整個生產過程很順利,十分感恩。

     

    你來到了世界,爸爸和媽媽的生命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有了你,以後一切都有你在內。以前爸爸是比較自我的,有了你之後,深深感受到身為父親的責任重大,很多東西都可以張就,但你的需要就不可以。這十多天,爸爸媽媽努力學習如何照顧你,例如餵奶、清潔、洗澡、換片、抱抱、觀察你的狀況,起初都是手忙腳亂,不過每一次都是樂在心裡的體驗。例如為你洗澡,爸爸媽媽聽過講座,也跟你的舅母學習,用家中的得得B公仔實習,到真正洗澡的時候,還是十分緊張,怕甩手、怕耳朵進水、怕洗得不乾淨,還有怕你因為不舒服而大哭。洗澡的時候,發現原來你是享受伏在爸爸手臂上洗的,看到你滿足的樣子,爸爸甜在心裡。這十多天,爸爸媽媽照顧你的經驗累積得很快,我們三人也愈來愈有默契。你洗澡和換片的時候,哭的時間愈來愈少,愉快的時間愈來愈多,這是對爸爸媽媽莫大的鼓勵啊。

    你出世之後十多分鐘已經完全掌握到吃奶的方法(當然,媽媽對你的指導十分重要)。現在的你,每天睡十幾小時,沒睡的時間,就是吃奶和poo poo,每次你想吃奶的時候,先是嘴巴不斷張合,如果還未有奶吃,便會大哭。你接近媽媽的時候,用你僅有的氣力向前衝,吃到奶的時候,樣子超級滿足,也超級可愛,這時候,爸爸媽媽相視而笑,因為我們都很滿足。

     

    這十多天,你的每一個改變,爸爸媽媽都記得:

    這段日子,你長大得很快,身形和磅數增長都很理想,抱著你時間久了,就會累。到你再大一點的時候,外出便要靠立體機動裝置(孭帶)了。

    這段日子,你開始會注視爸爸和媽媽,還有那些有光有畫的東西(所以爸爸媽媽會少一點給你看到電視和電腦的)。

    這段日子,你愈來愈懂得對爸爸媽媽的說話給反應。

    這段日子,你開始會嚐試觸摸圍著BB床的Little Twin Star圖案。

    這段日子,你的腳力愈來愈好,在爸爸身上能夠一撐便由爸爸的胸口進擊到跟爸爸面對面。在BB床上,你已經能夠180度平面旋轉了。

    這段日子,你的表情愈來愈豐富。書本上說你應該還未懂控制面部表情,不過當爸爸看到你笑的時候,還是相信你是開心的。

    這段日子,你愈來愈會手舞足蹈,尤其是在深夜你最活躍的時間。

    爸爸相信,跟你相處的每一天都是珍貴的,因為你每一天都在成長。到你長大之後,爸爸媽媽肯定會很懷念還是手抱的你。

    爸爸媽媽給你起的名字子晴,希望孩子你的生命像晴天一樣,每一天都幸福快樂。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你成長得健康、快樂,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爸爸媽媽

    2.8.2013

     

  • 腦場版本的$128餐蛋飯

    是咁的,我想說一個灣仔電腦城版本的$128餐蛋飯故事。

    7月1日早上,我在灣仔電腦城買東西,打算順道看看錄音咪。我隨便走進一家叫做"VideoCom Computer"的電腦店(126號舖),問他們有什麼錄音咪的選擇。他們說普通的賣百多元,好一點的就貴一點。我心想,現在三師會做Live的咪就是百多元那種,那就看看好一點的吧,於是我跟店員說想看看好一點的那種。

    店員去了店的後方拿出了一盒咪,他說這個減噪效果好(盒上寫著減噪之類的字眼),我問他賣多少錢,他說二百多元(確實數字記不起是二百三十還是二百幾多十),我拿著那盒咪看了看,雖然我不算專家,但多年逛高登黃金的直覺告訴我,那東西不值二百多元,於是把咪還給他。

    接著,我到另一家電腦店看看,果然找到同一款咪。那支咪原來值75大元!!(那個牌子叫Polar,應該是低價牌子)

    我說這個故事,不是要阻人發達,而是因為感到慚愧。慚愧是因為我可能那天打扮得不夠似逛開腦場的人,也可能是我的樣子似I.T.白痴,亦可能是我問的問題太簡單,令店員在進行經濟學上的價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定價策略時錯誤開價,變成開天殺價。

    我覺得店員沒有做錯,就好像$128一碟叉燒飯一樣,百貨應百客,他們開價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供應滿足需求,那是自由市場一部份。二百幾十元賣一支75元的咪,總會有些客人覺得值。我覺得不值是我的事,他們也沒有用不誠實手法屈我買。

    $128一碗梅林牌餐蛋飯,如果我知道那只值$38,而我堅持要幫襯,那是我的選擇。不過以為餐蛋飯賣$128是公價,那就笨了。

    即係咁,我寫那麼多字,無非是想提醒大家,腦場很多產品是沒有標價的,買東西前格一格價是值得的。節省到的錢,捐給無國界醫生吧。

    寫那麼多字,其實也是想提一提那位定價策略失敗的店員,這是web 2.0世代,消費者是會把店舖和產品資訊放上網的。


    (VideoCom Computer。站在門外的店員不是我說的那位,所以把他的樣子遮蓋了)

     

  • 快樂餅店的自信

    這張照片中,我看到的是新鮮出爐、真材實料的自信。

    這裡是灣仔快樂餅店。

     

    小時候住在餅店附近,很喜歡吃他們的忌廉筒。

    聽老闆說,餅店從1978年經營到現在,三十多年來每天都有麵包新鮮出爐。

    印象中這裡的裝修和包餅款式口味,多年來都沒有改變--好的東西,不變比變好。

    晚上8時,還有麵包新鮮出爐,不少街坊知時知候來買。

    熱騰騰的傳統口味麵包,只賣3元。在灣仔這個傳統小店買少見少的社區,那種自小熟悉的味道,無價。

     

     

    快樂餅店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東106號

     

  • 博客對談活動慶功宴

    主場新聞 x Good Lab博客對談共有五位講者,小弟有幸為其中一位。我那場博客對談的題目是「誰在害怕通識教育」,最近建制派開始有組織地攻擊通識科,說明那不是危言聳聽。

    (照片來自鍾樂偉)

     

  • 搬家、搬書

    新書的工夫差不多完成,接著是搬家和準備小女出世。

    本來因為寫blog剛好十年,打算做一些回顧,點知xanga宣佈可能結束,於是又多件事忙,就是召集xangans和準備替blog搬家。

    在現實世界的搬家計劃因為沒有期而提早,於是blog搬家要推遲些少。家中有不少值得送走的東西,會把它們送給做基層工作的朋友。

    太太的摺單車,本來想在網上問問有沒有人有興趣要,不過我思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找天把它賣給單車舖(就算冇錢都俾佢地)。因為我覺得把單車送人,心理上有很大的壓力。如果單車舖把單車拆散或者再賣出去,那種心理壓力便沒有了。

    另外,已經裝了六箱書。書我是不送人的,每次搬屋,我會把少數不值得保留的書丟掉,因為那些書不好意思送給人。我希望那七八箱書會一直跟著我們,因為那是給女兒將來看的,雖然我猜戰爭史的書她不會看,她大概會有興趣看太太收藏英文小說吧。

  • Xanga驀然回首 (1)

    Xanga有可能結束,不少朋友都寫了他們的Xanga回憶。我也來湊湊熱鬧。

     

    我的username是Kursk

    早在2002年,我已經開了一個Blogger.com戶口,不過那時不太明白什麼是寫blog,所以戶口一直放在一邊。

    我在blogspot登記的名字是Kursk,中文就是庫斯克,那是一個俄羅斯地名。跟很多網民一樣,通常改名都是怪怪的。用Kursk這個名字,其實是出於直覺。自小便喜歡讀二次大戰歷史,有讀二戰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庫斯克會戰這場經典戰役。登記的時候直覺上用了這個名字,相信是因為在戰棋遊戲裡面,Kursk是一個重要的地方,所以入了腦,而且Kursk只有五個字母,輸入方便。最重要的是,在那時候,這個名字在什麼地方也登記到。(後來,間中會收到Kursk的居民的訊息,問我為什麼用他們的城市做username)

    2003年6月,當時還是學生的妹妹開了個Xanga戶口,我見似乎頗方便,於是又開一個跟她聯絡,也用來寫點日記和短文。其實在開Xanga戶口之前,我有一個Geocities戶口,也是用來貼文章的。開了Xanga戶口之後,貼文方便得多,於是就開始每天都寫點東西。

     

    開始:2003年

    我在Xanga的第一篇正經的文章是寫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的,第二篇是介紹《跳躍大搜查線》,第三篇是介紹張虹的直接電影《中學》,那時候是我最喜歡看電影的時候。

    不久之後,就是03七一。還記得遊行回來之後,我在xanga上寫道:

    遊行完了,人人照樣上班上學,生活如常。有人說十分興奮,因為這次大家很團結,一起見證了歷史。

    但我一點也不興奮,雖然跟五十萬人一起喊「下台」是很痛快的事,但是,好像跟暗戀多年的人共渡一宵,一覺醒來,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互不相干,那種空虛和失落,叫人良久不能舒懷。

    我想,如果那天有什麼差池,會不會引發大規模民眾運動?不用多,十分一人已足夠-堅持對話,要求政改,要求引咎下台。當然,以香港人的性格,大規模民眾運動不可能,香港人也沒有二二八或光州事件那種見骨的傷口。小規模運動,立刻會被噴胡椒,然後再被指責為攪事份子。我們還是不能如葉劉所說「壯闊波瀾」的大幹一場革命。祇希望半保皇投機份子看風駛𢃇,跟民主派一起作一些順民意的修訂;更希望大家不要太善忘,在今年區會和明年立會選舉中想起保皇黨人的咀臉,和平地演變出我們的生天。

    香港人啊,不要祇回味那一夜溫存,要爭取一生一世的幸福。情人要嫁人了,還伏在床上幻想什麼?

    那種看著人群散去,沒有變天的失落感,原來一直都在。這種質疑,近幾年才成氣候。佔領中環,大概就是在回應這種思潮。

    七一之後,我辭職去了唸書,唸書期間參與了一場助選行動。那時我在Xanga上寫的不少是生活所見所聞,但因為正在助選,很多所見所聞就是政治議題。那次選舉之後,我寫的東西愈來愈多是政治。

    往後的一兩年,,Xanga上的記事主要圍繞生活見聞,例如接觸過的電影、音樂、話劇、書本等,有時也會講下工作,或者生活無聊事。

    最初的Xanga有subscribe功能,最初sub的都是我認識的人,接著就是他們的朋友,然後來他們的朋友的朋友。就是這樣,我在Xanga上認識了一個奇人,他叫史兄。關於史兄的事跡,待一會兒再談。

    那時候Xanga愈來愈流行,於是Xanga上的人開始出現交流,有時是我去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Xanga搭訕,有時是別人來搭訕,有時候是我去挑別人機,有時候是別人來挑我機,結果大家就成了朋友。

     

    2005年:神秘社團The Hong Kong Originals

    Xanga有一個頗有趣的功能叫blogring,就好像現在FB的group一樣。絕大部份的blogring都是一個大群體,人們加入是貪得意或者希望交個朋友。不過有些blogring就是像社團一樣有組織的,這種社團我有幸遇上了其中一個,那就是原人圈,英文名叫The Hong Kong Originals(HKO)。話說2005年的某天,有人叫我加入一個叫HKO的blogring,我已經找不到線索究竟是誰踢我入會的(似乎是史兄)。我只知道這個HKO背後有一個神秘人KyKykyky,我們都叫「他」做教主。教主和他的近身助手會找有寫作慾的人入會,於是我就入了會。在這個邪惡的blogring,我認識了很多奇人異士,那時候,我們都很會寫文,正經題材、愛情故事、甜故、鬧女友的、鬧男友的,什麼也寫。對於我來說,HKO就是我的Dead Poet Society。

    至於教主,直到現在我們絕大部份人都不知道「他」是誰,我一直覺得教主有可能是HKO成員之中的任何一人(最大嫌疑的當然是當教主信差的近身助手),也可能是一個身份特殊不能曝光的猛人(例如是張震遠)。當大家開始熟絡,便有人提議不如出來吃飯,於是我們就食了第一餐飯,用現在的說法,叫做網聚。

    那餐飯的意義有三,第一是除了教主之外,大家終於現真身,史兄在那裡認識了他的責任編輯,第二是大家都覺得傾得埋,聚會可以變本加厲,成為現實世界中的朋友,第三,是原來我們當中有一位知名主播。我很記得那一刻,在坐所有男性朋友都眼前一亮,流露出感動的目光。整件事一點也不狗公,大家是真心覺得眼前一亮。n年之後,主播結婚生仔,我們還會記得那個場面。

    這個HKO什麼人也有,財經、新聞、醫護、教育、文化、學術、行政管理、廣告、展覽、學生,好像功能組別一樣。上年,我們覺得Xanga太靜了,而Facebook配合網上媒體平台的模式似乎可行,於是把HKO分拆上市。就是這個 http://www.hkoriginals.hk/了。

    Xanga開始流行的同時,Blog這個概念也開始流行,那時候還未有Facebook,於是blogs擔當了社交媒體的功能,人們在blogspot, wordpress, mysinablog, Yahoo! Blog這些地方寫東西,短的就好像現在FB status那樣,長的就是正正經經寫幾百至一千字的散文。寫blog的人叫做blogger。後來,會自稱blogger的人開始互相交流,於是形成了blogosphere。

     

    2006年:都是因為巴士阿叔

    Blogosphere其實是一個個不同的圈子,大圍的圈子不時有交流、有論戰,也會在一些時候一起就某些事件表達意見,例如天星、皇后事件。小一點的圈子,有的以平台劃分,例如mysinablog、yahoo!blog、xanga之類,有的以種類劃分,例如飲食、I.T.產品、美容等。現在大家會在美容產品廣告上見到的beauty bloggers,就是來自這個美容圈子的。曾經有段時間,大家會研究究竟寫blog能否帶來像樣的收入,聽說只有beauty bloggers可以做得到。(利申,我寫blog是零收入的)

    Xanga跟blogosphere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在一般人眼中,Xanga只是中學生打日記的地方,不是寫blog。當然,這只是印象。什麼是blog其實視乎是否認真寫字。很少自稱blogger的人是來自Xanga世界的,我想我可能是少數之一。印象中我開始跟外邊的bloggers交流,是因為2006年的巴士阿叔。那時我寫了幾篇長文講網絡現象,例如網絡傳播、公審、起底的正負面作用,也在其他blogs留言討論這題目,結果就開始認識不同的bloggers,辯論交流的過程,學到不少東西,擴闊了眼界。

    我自稱blogger,就是在這時候開始。

    [待續]

  • 沉默的騎行2013後記

    2012年共有9位朋友在單車上離開了,有的因為交通意外、有的因為單車失控、有的因為突發心臟病。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三,我們用單車來記念他們。願香港能夠像大部份先進城市一樣,對道路上的單車更包容,意外不再。

    汽車和單車的路權是平等的,希望愈來愈多道路使用者明白。

    我們很proud of我們的單車,因為我們的燃料是熱量和脂肪,而不是汽油。我們也會努力傳揚安全使用單車的訊息,希望能夠與所有道路使用者和平安全地共用路面。

     

    主辦單位發言。穿反光衣的是糾察。

     

    這是旺角鬧市。

    平日踩彌敦道都好像人類逃避巨人一樣小心翼翼,唯獨是這時候才能安心前進。

    要多謝主辦單位的安排,也多謝警察協助。還要多謝其他道路使用者對於封路的包容。

     

    有關是次行動的理念、路線詳情,可參考主辦單位FB活動頁面

     

  • 單車給了我什麼

    自小便喜歡踩單車,小學和大學時曾經有過自己的單車。大半年前,遇上了傷痛的事,那時候很想做一些事令自己放鬆一點,於是便開始再踩單車。開始了,便有那種停不下來,不做不安樂的感覺。我一邊踩,一邊平伏心情,那算是一種治療傷痛的方法吧。最初是一個人踩單車徑,嚐試踩馬路但發覺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後來,在網上認識了其他師兄師姐,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技巧,後來獨自踩馬路也應付自如了。現在不時跟大隊踩,一班人互相照應交流,交了一班有意思的新朋友。一個人踩和一班人踩,各有各精彩。

    最初踩單車的時候,我無意識地把自己的保額加大了一倍,也許是因為隱約覺得有風險吧。不過,某程度上這也是踩單車吸引我的地方。我不是喜歡玩命的人,在馬路上永遠循規蹈矩,不過走在馬路上,總是要眼看四面、耳聽八方,而且一定會心跳加速,那種心跳加速的快感,也許就好像人們玩extreme sports的感覺吧(在繁忙的馬路上踩單車,的確是extreme sport)。

    除了心跳加速的快感,享受踩單車是因為專心踩的時候,我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還能與自己對話。每次外出2至3小時,便是跟自己聊天和反省的時間。在這個資訊疲勞的時代,能夠有一段時間不上網、不看電視,跟自己聊天,實在難能可貴。此外,有了單車,便能去得到很多平日不會去的地方,例如米埔、南生圍的對岸、尖鼻咀邊境、石崗、八鄉等。那種去旅行的感覺,真的很好。

    後來,我引誘太太買了她的單車。不過跟她一起踩,速度和難度也要大幅降低,而且還要擔心她會炒車。那教曉我的是,要兩個人一起前行的話,便要互相遷就和照顧,否則一起走也沒有意思。一起踩單車的時間,是我們的quality time,我們踩單車到不同的地方拍照,吃不同的東西,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很好。

    到了某個月,太太連續兩星期炒車--她好像不在狀態。最初我還在想:沒理由啊,在我的指導下,應該是愈踩愈好才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才發現真相是她懷孕了... 那兩次炒車令我擔心了一段時間。幸好,檢查說小孩一切正常。還有不多的日子便是產期,我才敢寫出來。女兒「自小」便會踩單車,也許她長大了會喜歡單車吧,到時我們可以一家三口一起單車旅行。

     

    過去大半年,每星期至少踩一次單車,這是我的一些印象和感想:

    - 北區最多人踩單車時沒有左上右落意識 (每次遇到這類人,我不會遷就,而是會大聲提醒他們左上右落)
    - 吐露港單車徑的人最亂來 (應該是因為最多潮童在這邊租車)
    - 在那些穿過市區的單車徑,不知為什麼很多人特別喜歡行入去,而且有很多人是望也不望便行入去
    - 馬路上最大威脅是紅Van,其次是揸架爛鬼改裝跑車耀武揚威的那些人,第三是貨van
    - 最初踩馬路難免會做蠢事,所以最好跟師兄們一齊踩,學夠了才獨自踩馬路
    - 踩馬路前一定要熟讀《道路使用者守則》,尤其是轉線守則、打手號方法、交通法例,否則真係命都冇
    - 很多人過馬路時不認為單車是物理上會撞得到他們的東西。明明是行人紅燈,有單車向他們駛過來也衝出來。

     


    (兩個人踩。地點:牛潭尾)
     
    (用Google足跡記錄路線,是給自己的成績表。又話唔上網?我開始時按個制,完成時再按一次制,中途沒上網嘛)
     
     
    延伸閱讀:
  • 回首2012,展望2013

    這一篇有點遲,但遲到比冇到好。2012,人總需要勇敢生存,我還是重新許願。

     

    回望2012

    1. 定了三大目標,三樣都有努力過,不過只有其中一項有望成功。其餘兩項還是要等待上主安排。

    2. 這一年的Second life似乎進入了起跑線,認識了更多有意思的新朋友。

    3. 今年開始踩單車。買單車是因為家中發生了點事,單車成了情緒的出口。有單車的生活,開始了便停不下來,這半年來,踩過很多地方,感覺健康也好了不少,後來太太跟我一起踩,成了我們最大的共同興趣。

    4. 反國教一役,總算是貢獻了一點綿力。期間去過質詢當了官的大學老師,上過香港家書,見證過小先鋒余老師拍枱的經典一幕,也出席過教協質問領導層的大會,也在攤牌邊緣參與過最後的討論。為了這個題目,在不同的地方寫了不下兩萬字,那是一個寫作控最能貢獻社會的方式了。

    5. 終於明白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拚了命追求的,那就是自己的家。

    6. 看書的數量的確少了。這方面要改善。

     

    2013展望

    1. 2012的三大目標,繼續全力爭取,希望三件事都可以在這一年實現。

    2. 希望可以繼續隨自己喜歡去寫作,Second life繼續過得愉快,沒有second life,人生的意義也少了大半。

    3. 希望踩單車可以愈踩愈遠,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去台灣環島遊(2013應該做不到了)。

    4. 好好愛護家人。

    5. 多看書。

    6. 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路線圖。真的要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