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2, 2004

  • 活死人凶間 Dawn of the Dead

     

    活死人凶間

    昨晚在CC埋首至深夜,在洗手間鏡子中見到自己殘得像喪屍一樣,給嚇著了,才想起還沒有寫<活死人凶間>的看後感。以下是以不同身份寫的感想:

    1. 絕對喪屍片愛好者的感想

    有喪屍看絕對開心。不過作為1978年原作的忠心擁躉,對不同班底拍的新版自然愛之深,責之切。

    今次喪屍又大力又跑得快,跟<28日後>的喪屍如出一轍,連眼睛變色這細節也十分相似。以前的喪屍是像我們星期一早上一樣遲鈍的,也許時代不同了,節奏也要更快。不過,平心而論,又大力又快的喪屍令世界崩潰的說法更合理。

    今次重拍,無論金錢和特技都勝過小本投資的78年原作,不過似乎新版本包伏太多,有不少捉到鹿不懂脫角的地方,可惜可惜。

    片中在電視出現的軍人和牧師其實是78年原作的主角,而新聞中的警長則是原作的喪屍特效主管。此外,其中一隻被鋸開的喪屍其實在原作中也出現過。能夠見到這些老朋友,真高興。

    如果可以再恐怖兩倍便合我的口味了。

    2. 普通觀眾的感想

    其實這套戲的娛樂性不俗,有嚇人位,有友情位,也有滑稽位,不過似乎不夠恐怖。

    整個故事起承轉合算是緊湊,尤其是開始的十分鐘,是全片最好看的地方。

    有幾個位其實不太合理,不過不在這裡說了,那是一後美國恐怖片都會出現的問題,不外乎有人為了一隻狗以身犯險和配角的命特別賤等,這些對劇情的影響不大。

    有一點我在戲院看了再回家download看了幾次也不明白,如果有人知道請告訴我:他們是如何走進那商場的?

    總括而言,是值得進場觀看的。

    3. 扮高深的感想

    1978年的原作講的是越戰之後的美國,人們剛從不知在什麼地方殺出來的越共的陰影康復過來,替他們療傷的是大型商場和消費主義,在原作中,喪屍在商場中漫無目的地遊蕩,以及主角門在世界末日的陰影之下進駐商場,關上門後便過著跟跟以前一樣的物質生活,好像外面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是作者對消費主義的諷刺。

    2004年版本並沒有批判消費主義,那座商場只是個場景。今次真正要說的是後911心態。

    片中女主角一覺醒來發覺社區鋒煙四起,亂成一團,跟世界沒日沒有兩樣,這其實是美國人對911早上的印象。本來是人間樂園的美國,敵人(喪屍)不知從那裡湧出來,一時間樂園變成煉獄,美國人要反抗也不知反抗什麼,眼巴巴看著他們國力的象徵(世貿中心)崩潰。開場時喪屍四處殺人,接著的開場字幕中加插的一段新聞片段,竟然是排得密密麻麻的回教徒朝聖畫面,這與剛剛出現的喪屍構成了不能避免的關聯,這個「回教徒是瘋狂的敵人」的潛台詞似乎寫得太明顯了。

    片中角色本能地拿起步槍,見敵人便開火,這跟他們的牛仔和活命主義者(survialist*)心態不謀而合。片中不時出現美國國旗飄揚的場面,這不其然令人聯想到911美國人「奮起抵抗」進而了結了兩個國家的行為,不過在片中的主角未有這種能耐,他們做的是把進犯他們的小空間的喪屍轟掉。

    由越戰到911,美國人對喪屍的恐懼,其實都是對那些智力和國力都看似比他們低下,但能把他們殺個措手不及的敵人的恐懼,他們能做的,就是把眼見到的敵人轟掉。可惜在這個世代,如片中情況一樣,殺掉一個,世上還有千千萬萬個藏在暗處的敵人,美國人以殺戮來解決問題,只能把自己永遠鎖在無止境的恐懼之中。

    * Survialist: 在戰爭等大災難中把活下來看成最主要目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