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蒙難
今天看師弟的Blog才知母校出了點狀況。
作為舊生,又作為教師,我傾向相信用pointer射名畫和在便利店攪亂都是個別事件,正如有牧師犯案不代表基督徒都會犯案一樣,問題是究竟有多普遍。
上述兩件「醜聞」,基本上過去十多年每天都在香港每個角落發生上百次,不過因為是名校生所以有新聞價值。當 然,作為「名校」學生,大家期望高一點,所以會關心。所以,「著得起呢件制服」,便要有比平常人好的修為。白靈穿得好像沒有穿不是新聞, Stephy不小心走了光才是新聞,這就是expectation的問題。
不是說他們沒有錯,我也同意要把涉嫌者「省得立立令」。不過我不喜歡傳媒當大新聞來做罷了。
還是學生的我和我的同學,跟全香港少年一樣,都做過蠢事,關鍵是究竟我們後來知不知自己做了蠢事,有沒有覺得羞恥,有沒有反省,有沒有改過。
至於那個網上裸照事件,實在有太多可能性,不予置評。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紐約市長說起青少年問題,說自己年幼時曾經偷單車。
有人說:「哦,原來紐約市長也會偷單車!」
他回答說:「不。我只想說,紐約市長也曾經是少年人。」
我依然相信我們是最好的,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然而,「最好的」這三個字要靠每一個人來維持,不是有幾個狀元便成事的。
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有學生把一篇叫「名校的枯枝」的文章投到某報,批判我們欠缺禮貌,卒之「名校的枯枝」這個惡名成就了一次很好的反思,也成了我們床頭吊著的苦膽。
今次也是一次機會,讓同學們反省,反省每一代人都引以為榮的傳統出了問題否,如柏楊所說的「沉痛出擊」,不要等有一天再沒有人理會我們的同學幹出什麼事來才後悔。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