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06

  • 初一的相片

     (進入相簿)

    初一在上環拜年之後,到附近的公園拍照,本來是用300mm「偷拍」在玩耍的小朋友,一個伊斯蘭小朋友走過來問我可不可以替他拍照,接著他的其他朋友也走過來,於是我們拍了些照片,聊了一會,還交換了e-mail address,我就是這樣把照片e給他們,後來還在MSN繼續聊天。這個年初一的開始,頗有趣。

     (進入相簿)

    年廿九看報紙介紹,才「發現」自己從未去過黃大仙廟。於是決定去揍揍熱鬧,幾經努力,才能迫進上香的地方,進了去才知原來那時是吉時,所以特別多人,人人手上拿著一大紮香,人們都沉醉在能見度近乎零的煙霧之中,我這個「架兩」企埋一邊,拍個不亦樂乎。不揍過熱鬧不安樂,我也有中國人的DNA呢。

  • ¶Ë®`¤F¥ì´µÄõ¤H¥Áªº·P±¡

    ©úª¾¤H®a¤@©wı±o¨ä«H¥õ¨ü«V°d¡A¤´µM¥h°µ¡C³o¬O®Â½Ã¨¥½×¦Û¥Ñ¡AÁÙ¬OÀݥΨ¥½×¦Û¥Ñ¡H

    "The Muhammad Drawings are twelve editorial cartoons of the Islamic prophet Muhammad printed in the Danish daily newspaper Jyllands-Posten on September 30, 2005 (and later in the Norwegian Christian newspaper Magazinet), including one suggesting he had a bomb in his turban. The drawings were satirical illustrations accompanying an article on self-censorship and freedom of speech. They were meant to highlight the allegation that no artist was willing to illustrate a children's book about Muhammad by the Danish writer Kåre Bluitgen without remaining anonymous, out of fear of revenge from extremist Muslims because depicting Muhammad is prohibited in Islam.

    While the newspaper maintains that the drawings were an exercise in free speech, many Muslims in Denmark and further afield viewed them as a provocation. Two newspaper cartoonists were reportedly driven into hiding after death threats were issued against them and the paper revised and heightened its security procedures. [1] [2] [3] The foreign ministries of eleven Islamic countries demanded action from the Danish government, and some eventually closed their embassies in Denmark in protest after the government refused to censure the newspaper or apologise. A large and successful consumer boycott was organized in Saudi Arabia and Kuwait. International Islamic organizations have demanded United Nations sanctions against Denmark."

    (Source: Wikipedia)

  • 新春宴客系列(1) - 藝伎回憶錄

    藝伎回憶錄(Memoirs

    其實,對於我這類對藝伎亳無認識的人來說,看藝伎回憶錄的層次和鬼佬沒有太大分別,可能我比鬼佬優勝的地方是我能夠分辨中國人和日本人,也因為這個緣故,看得有點不是味兒。

    以娛樂性而言,本片合格有餘,全片由開場到散場沒有什麼悶場冷場,內容也不算太過鬼佬獵奇。全片感覺跟普通的日本片很不同,也許是因為女主角們都是中國人,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說的是英文。不過,相信最主要原因是全片的手法都很荷里活,當然啦,導演係鬼佬。

    至於是否拍得出藝伎文化的神緒,我這些淺薄的外邦人怎會知道。這些還是留給攪文化研究的人去批判了。

  • 初二啟市

    收爐兩天,字癮又發作。先預告一下會寫什麼:

    看戲-藝伎回億錄、蒸氣男孩、鋼之煉金術士之森巴拉的征服者

    攝影-伊斯蘭小朋友的初一、黃大仙的初一

    飲食-成屋都係酒

    看書-Freakonomics之你今日教左仔未?

    反思-這個三十次前的新年

     

  • 歲晚收爐

    初一啟市

  • 新年前夕推介項目

    真實筆記(張翠容) - 戰地記者,報導過不少戰場上不為人知的悲劇。著有「大地旅人」、「走過鋒火大地」及「中東現場」,並為經濟日報專欄作家。

    Blog-you.com - 香港較為有名的Blogger入口網站。

    YouTube - 集合了大量自拍或未授權video,由攪笑到艷舞到球賽到動畫都有。

    世界是平的 - 先前johncoal已推過,作為一個所謂知識形經濟的一份子,不妨看看你和我和我們的學子們如何被這個世界拋離。

    D50代用遙控 - Nikon出產的遙控器售價$100,某天在討論區見到有人在鴨寮街賣的鎖匙扣形電視遙控可用在D70,於是去買了一個試試,原來D50也可以。盛惠$15,是為本年第一個精明交易。

  • 需要英雄的社會是可悲的 -《冰點》周刊遭停刊

    《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因為屢次刊登踩鋼線文章。其實大陸的敢言報刊被整頓,不是什麼新聞,不過今次特別受注意是因為《冰點》是共青團屬下《中國青年報》的附刊,單是「共青團」這三個字已經是新聞。

    今次停刊,是因為它登出了一篇叫「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的文章,文章被指替侵略中國的列強翻案,「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通常我們這些網上自由派份子,一聽見被中共禁絕的東西便要先睹為快。連結如下:

    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 (《中國青年報》網上版「《冰點》特稿」)
    不是被查禁了嗎?為什麼還可在《中國青年報》正牌網頁上看到?

    《冰點》編輯李大同的抗議聲明(獨立媒體轉載)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們的最愛龍應台公開支持《冰點》,也是獨立媒體轉載)

    看到內地歷史教科書,跟日本右翼扶桑社出版的,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分別是前者是全國學子的必讀課本,後者只是小部份學校採用。好了,不信咱們的學子有多「右翼」?去看看強國論壇的憤青吧。但願他們不時會去看看三教九流的blogs清一清熱氣。

    其實類似的歷史教科書批判討論,在香港是平常不過的。可是在我們的中國大陸,這個議題太容易觸動中央神經,所以才會鬧得這麼大,才會又有知識份子當上烈士。

    我還是那一句:「需要英雄的社會是可悲的。」

    還是教書有意義。

  • 告示


    因為敝xanga學生訪客日增,為打造一個更適合與青少年交流的平台,請各位大大留言時留有一手,避免令小弟尷尬,謝謝。

  • 致同學們:


    上課時不准打Xanga。

  • 羅太下台?教協騎劫會員

    1月22日,過萬名教師參加教協發起的「減輕教師壓力.還我教學空間」遊行。

    教協曾經回答傳媒提問時說是次遊行並不是要「倒羅」,而是爭取「減輕教師工作壓力」(明報1月20日)。根據教協的呼籲(連結),對於「倒羅」隻字不提,只是呼籲「要求政府在羅范椒芬失言事件後,痛定思痛,認真正視教師壓力問題,全面檢討及制定有效的措施,從根本解決教師壓力過大的問題,還教師教學的空間。」

    有理由相信,教協為了鼓勵最多的人數參加遊行,合乎相對保守的教師社群的心態,有意避免提及要官員下台的字眼。

    可是在遊行前集會的時候,主持人不停鼓動參與者高喊「李國章下台」及「羅太下台」,在唱歌的時候,也是把矛頭直指二人。

    遊行過後,張文光要求特首聆聽教協三大意見:「第一,是對教改前路的看法﹔第二,前日遊行提出的四大訴求,包括推行小班教學﹔第三,處理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的前途問題。」,而且指「羅太領導不下去」(明報1月24日)。

    就遊行當日現場觀察,每當主持者或上台發言者大喊「羅太」,台下回應「下台」的聲音總是比其他口號細小。這某程度上反映了參與者並不完全接受這個在教協呼籲中沒有提及過的要求。

    無可否認,「倒羅」的新聞價值比教協「四點要求」高得多,所以被傳媒放大來報導。教協在一兩日之間,由受害者代表變為咄咄逼人的惡工會。在道德高地上被拉下來,正正因為「倒羅」之聲叫得太響亮。

    一眾教師,如果知道他們參加遊行會被冠上「高喊羅太下台」之名,也許會再三考慮是否參與,可悲的是,他們參加了,被騎劫了,回到學校,還要被身邊的人問「為什麼你們那麼憎恨她?」害他們被誤會為對人不對事的惡工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