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14, 2006

  • ¤SÂ÷¶}xanga°é¤l¤@´¯

    ±qtommyjonk¥S³s¨ìfongyun¡A¦A±qfongyun¨º¸Ì¨«¥X¥h¡A¥h¤F¤@­Ó·s¥@¬É¡G

    http://www.xanga.com/fongyun

    http://www.martinoeihome.net/blog/

    http://raymondwoo.blogspot.com/

    http://tungpo.blogspot.com/

    http://blog.stackey.com/

    http://blog.age.com.hk/

    ¶¶«K¦A½°Â¤@¤U§Úªºxanga¥H¥~·|¬Ýªºblogs¡G
    [dermk4 Blog] [Jack's Blog] [µL¯«½×ªÌªº¤Ú§O¶ð] [¹w¨¥ªÌªº°g«ä] [§d°¶©úªºª¾¤é³¡«Î] [ºµ¤@¨§] [Jan's Tech Blog]

    ¥~°ê¶Ç´C¤£®É´£¤Î©Ò¿×µÛ¦Wªºbloggers¡C¨s³º­»´ä¦³¨S¦³¡uµÛ¦W¡vªºbloggers¡H³o­Ó°ÝÃD¯uªºÃøµª¡C§Q¥ÎGoogle§ä¨ìªºµû½×©M³sµ²¡A§ä¥X¤F¤@¨Ç¡u¥i¯à¡v¸û¦³¦Wªºbloggers¡A¤£¹LÁÙ¬O¥ý¤£¥´¥X¨Ó¡AÅý¤j®a´£¨Ñ¤@¤U§a¡C

  • 青少年次文化與校風(1)

    下午去聽鄭之灝教授講這個題目。

    所謂次文化,就是主流文化以外,存在於每個群體之中的文化。老中青年各有自己的次文化,而青少年的次文化,往往跟與其相沖的主流文化(以學校和家庭的文化為主)抗衡。

    學校和家庭作為社教化(Socialization)的傳統渠道,相對於其他渠道如朋友、互聯網、媒體等,作用愈來愈小,結果是次文化愈能與主流文化抗衡。

    同時,經濟轉型,令學校過渡至工作(school-to-work transitions)的過程愈來愈長,青少年由求學到求職到建立職志(career)愈來愈困難,甚至沒有完成的一天,於是我們見到愈來愈多的雙失青 年和隱蔽青年,也見到愈來愈多三十出頭還要依賴父母的人(包括我)。順帶一提,鄭教授是展翅和毅進的始作俑者之一。

    除此之外,社會為下一代製造愈來愈多的限制和階級意識形態,造成更多的創傷(social exclusion)。即是說,社會的階級性愈來愈強,階級流動性減弱,使青少年無力感有增無減。以學校環境來說,很多學校的校規和行政手段,造成學生問 題,故有人說「罪不在學生而在學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