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系列(4)
節目連結: 高三
如果十分滿分,我給九點五分。
導演跟了福建某個小縣的重點中學的高中三年班足足一年,由他們開學拍到高考那天。
先 說班主任,班主任黃老師是一個年近四十的麻甩佬,說話非常肉緊,滿口口號和詩詞,講書投入的時候會"un"腳,罵學生的時候會禁不住粗口,有時會在校園內 抽起煙來,還會不時攪爛gag鼓勵學生。不過,他關心學生的時候,可說是帶點鐵漢柔情。這位班主任令我想起栗頭老師,他的口號、"un"腳、麻甩、爛 gag和柔情,令觀眾每隔十分鐘便拍一次手,可謂全片的重心。
然後說學生,這班高中生算是縣裡的高材生,他們不少來自農民家庭,唸書都很 勤力。他們不少人是寄宿生,所以每天清晨到晚上都在學校,上課溫書上課溫書,好不搏盡。當然,不要以為大陸高中生是少林武僧,他們也有爬牆逃走上網吧玩通 宵然後逃學的死仔,有臨考試之前想跑回鄉下的男孩,有喝醉酒痛哭要黃老師抬回宿社的男孩,也有太纏綿的小情侶,全部都勞煩黃老師出手輔導。
再 說他們的學習氣氛。他們為了準備高考,過著軍訓一樣的生活,每天上課、做練習、溫書、開班會,好不規律,每一個老師都聲嘶力竭地鼓勵他們要努力,還有家人 甚至鄉紳父老的期望,壓力大得不得了。片中透過一個小女孩的日記,說出莘莘學子的願望和困惑,也透過一些訪問,說出不同學生對學習的看法,不似一般大陸新 聞片中的少先隊式高八度樣版訪問,而是親切的少年人心事。
又說說家長,家長在假期探班,補品水果小點樣樣齊,溫馨感人。訪問家長,他們說的跟香港的家長沒有兩樣,都是希望仔女生生性性,考上大學,出人頭地。他們跟香港的家長的分別是他們真的要在田地捱生捱死,真金白銀交學費,願望雖然簡單,但有血有汗。
還有,黨的領導。黨支部會從高中選拔「入黨積極份子」,加以培養,見他們認真研習三個代表理論和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簡稱「保先」)的樣子,我想他們有部份人可能真的相信他們口中所唸的。有心相信,黨的教導也可以是信仰,黨支部活動也可以是團契,想起教會學校....
最 後是考試制度。相信高考真的很大壓力,不過我們的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也不比他們輕鬆。為什麼東亞地區的公開考試是那麼要命的?我沒有答案。不過,我是支持 要命的公開試的,因為這是一條很不錯的社會階梯(尤其當你見到貧農的子弟可以出人頭地的時候),在搏命讀書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基本能力的確得到操練,要辯 論考試的利弊,再寫三千字也寫不完,下次有機會再談。
主辦單位頒發了「最佳紀錄片人道獎」給這套片,評審說它「激發並鼓勵觀眾考慮一種更人道的學習方式」,看畢全片,我看不到很不人道的學習方式,反而看到我國以至東亞國家前進的動力。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