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0, 2006
-
永遠的Jane Jacobs
城市規劃的經典著作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作者Jane Jacobs剛於4月25日過身。她在五十多年前提倡城市內部的混雜、多元、新舊共存、小形發展的重要性,嚴厲批判當時盛行的單一、機械、推土機式大形發展的城市規劃理論。可以說是人本城市生活vs官僚大財團推土機的革命。
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世界的大城市的設計和管理仍會見到她的理論的影子。只可惜在過去廿多年的香港,城市規劃跟Jane Jacobs的人本理念背道而馳。
因為官僚喜歡城市花園理論,我們有了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天水圍和屯門。
因為要方便規劃,所以我們的城市只有以平方公里計的方塊單一用途,任何小本商人想出的新概念也屬違法。
因為要寧靜好睇的城市設計,所以我們的新市鎮有很多讓人們被劫殺三幾次也沒有人看到的無人地帶。
因為要市區重建,所以所有有特色別名的街道都被推土機消滅,先有花布街、後有雀仔街、再有喜帖街、還有玩具街,最近幾乎有波鞋街。
因為要賣很大幅的地給最大的發展商,所以我們有軍事要塞般的巨型商場加住宅。願Jane在天之靈顧念我們。
Comments (6)
恨
唔好多講, 你幾時借本書俾小弟?
花布街、後有雀仔街、再有喜帖街、還有玩具街,最近幾乎有波鞋街
Lose so many
總之有個特色既名既街都要死!
有點悲哀,跨個世紀,Ebenezer Howard和Le Corbusier那早兩代的人的理論,竟然還比Jane Jacobs的受重視。社區,快絕種了。
Ebenezer Howard和Le Corbusier理論最「科學」,最能表現長官意志,以及資本主義。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