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30, 2006
-
見報
「巴士阿叔」為何如此哄動
A22 經濟日報 2006-05-29
「巴士阿叔」熱潮從香港擴散至國際,觸發空前回響,網民一舉帶動潮流,「巴士阿叔」成了社會探討香港人潛藏性格的材料,也成為香港網絡文化的研究對象,「阿叔」為何有如此力量呢?
短片反映港人典型性格
香港著名博客「網絡暴民」向本報說,「巴士阿叔」引起哄動,或許是片中人反映一種香港人的典型性格,不少人對有關行為早已看不過眼,不滿之情在網上
爆發,碰巧影片有足夠長度,內容豐富,容許「再創作」空間,「我們依靠法律來維持公道,但在網上就衍生出另類維持公道的方式。」類似的網絡現象,近年在世界各地出現,套用網絡用語,這件Internet Meme(網絡文化現象),可能只是一場「惡搞」(網絡惡作劇),但這股新興力量,卻令人憂心。
恐暴民在網絡集結力量
香港博客「庫斯克」(Kursk)在其網頁批評,網絡興起時,不少人樂觀相信世界從此不一樣;但同時,也有人擔心網絡讓暴民出現前所未有的結集力量,歪理也可大行其道,創造奇異怪象(見表)。
日本動畫片《攻殼機動隊》中,有名為「Stand Alone
Complex」(SAC)的概念,指不同人做出近似、看來有組織的活動,這一概念近日由「網絡暴民」再次引述,引起不少討論。「網絡暴民」說,網絡令消
息能在短時間傳播、聚集民眾力量,每一個「Stand
Alone」的人連接起來,成為「Complex」。在該套動畫中,這情況更走向偏鋒,網民利用SAC審判企業,並透過綁架及黑客活動達到目的,這會否是
真實的未來?且拭目以待!﹏﹏﹏﹏﹏﹏﹏﹏﹏﹏﹏﹏﹏﹏﹏﹏﹏﹏
網絡Meme(文化現象)經典例子 (按:刪除了詳細介紹)
1. 星戰男孩(Star Wars Kid)
2. 後舍男生
3. 孔慶翔(William Hung)
4. 他約我去迪士尼
資料來源:本報資料室
==================================
我什麼時候有「批評」過??根本「批評」二字,在那一段報導中是完全不配合的。如果他說是「指出」,文句便會通順得多。
第二,我沒說過「歪理也可大行其道」或類似言論。
不過以Kursk的身份見報還是第一次,高興也來不及。少許斷章取義由他吧。
Comments (19)
嘩哈哈哈哈~ 揚名立萬爭天下
嘩!!! 原人圈衝出xanga,邁向傳統傳媒第一人!!! 拍拍拍~
haha, 如果還有你的專訪就更好啦
一夜成名,可喜可賀!
經濟日報都咁搞........................唉
傳媒都是斷章取義的, 負面批評永遠都比較有看頭。
經濟quote你,又無直接訪你,記者parapharse得一舊舊。你話佢斷章取義,絕對說得過去的。
太多被訪者滿足一時口舌之快,事後後悔,又怪傳媒斷章取義。當然,話者與聽者在了解同一個訊息時出現分歧十分常見,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
原來有傳媒留意你個blog,你驚唔驚?
雖然是負面的報導,但至少是讓人留意在下的blog的好機會吧?
P.S. 我也不知道學校在搞啥啦,甚麼也沒有解釋就只拋下一句「唔准」要我們閉上嘴巴。大概,學校會認為我們會有樣學樣如巴士阿叔將公眾地方私有化,並無理取鬧,甚至爆出粗言穢語吧。
P.P.S. Nice to meet you =]
記者也不過是香港人的代表罷了。
強哦!
原人衝出blog既第一步,
kursk,你既一小步係bloggers既一大步啊!哈哈哈!
厲害啊庫斯克!
掂呀,Wikipedia對Hong Kong Originals的定義,由你來改寫!
(拍手~!)
我也"戥"你沒有說過"歪理也可大行其道" 而唔抵.
報紙佬寫野係咁上下,養3/4隻貓就話人係貓癡,養三四個人仔又如何寫呢?!Anyway,恭喜你見報,有機會當專欄作家嗎?我都refer一位朋友仔看你這個blog,加油啊!!
不出奇...
大把記者上網搵料...細心留意的話某論壇經常俾刊登
(不想賣廣告...不公開)
至於俾人斷章取義...無可避免...
Rating 大晒...communication上有任個誤會都無可奈何
to 各位:
其實報紙斷章取義好似好正常,今次對我冇乜影響,我也沒所謂。多謝大家的鼓勵,今次只係有咁岩得咁橋,大家抬舉了。
to hystericireul, vincent_lifes & 教主:
貞忠報圈,是小弟的志願。
to 靚太:
傳媒對我地呢D自說自話的blog不會有太大興趣吧,除非我學大陸某些人把自己的全相上網。
幾時出書?
有報紙 quote,好勁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