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ne 2006

  • 贏在個龍


    答應當睇波團攪手,因為一眾朋友都會遲來,於是由我負責霸位,但是天算不如天算,昨晚9點9才收工,慶祝同事生日後,已經10點半,於是飛的到灣仔酒吧區,你知啦,昨晚要找五、六個位是何等困難。在酒吧區搜索至唱國歌時間仍未找到地方,作為酒吧區地保,不可以就此放棄,做壞自己的聲譽。

    最後,在謝婓道的「靈鴨」(The Junk Pub)找到一個死角位!嗱,咁就叫地保喇。趕得及開波。

    事前不少人認為德國會死磨爛磨至互射十二碼,上半場的確如此。「幸好」阿根廷在49分鐘入了一球,打破死磨爛磨的悶局。看著死命反撲的德國,手心冒汗,那就是睇波精彩的地方。

    有兩個人換出,也許注定了阿根廷的敗局,一個是受傷離場的龍門艾邦丹赫尼,第二個是列基美。前者是天災,後者是人禍。也許阿根廷以為自己羸硬,才會有此奇怪一著。

    換入我的新發現奧當高[圖片]之後,德國本來呆滯的右路似樣了不少,奧當高的暴走,令德國有了反撲之力。

    高路斯80分鐘入波之後,幾乎肯定會磨到互射十二碼,卒之也是如此。互射十二碼是龍門對決,以阿根廷的後備龍門對狀態大勇的列文,結果不用說了。

    作為簡尼粉絲看列文踢世界杯,就好像以前譚詠倫迷去看張國榮個唱一樣,不過經此一役,真的要連張國榮都接受了。

    阿根廷踢得很好,今次德國贏了個龍,也許是天意。

  • 小販兩面睇之二(下)

    (趕盡殺絕的攤販政策)

    如果你已經看完上篇的廣告短片,你對香港的市集會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正面的可以是「多元、傳統、有機的、社區的、自行演變出秩序、簡單的、與環境共生的、庶民」;反面的可以是「混雜、污穢、老化、無明確秩序、簡陋的、低下階層」。

    香港舊區如港島北、九龍市區等的城市設計是以商住混合的私人樓宇為主,以政府擁有的街道和公用土地分隔。政府作為街道的地主和社會的管理者,其管理街道的哲學,也決定了其管理攤販的政策。政府管理街道的哲學,可以「劃一、整潔」四字總括之。

    既 然要「劃一、整潔」,在街道上販賣的小販便成了取締目標。五、六十年代,社會經濟尚未發達,大量從內地來港的勞動人口需要得到謀生機會,於是市政局向流動 小販、攤檔和大排檔分別發出十三種不同的牌照,方便管理,可是攤販發牌制度只是權宜之計,並不代表政府認同甚至有意發展攤販行業。而且,發牌的背後理念是 方便城市管理和監控公共衛生,當中可說並無文化保育、社區建設的考量。大規模發牌的同時,政府成立小販管理隊,全面執行小販政策。(葉, 2000)

    自 七十年代末開始,市政局開始收緊小販政策,對無牌小販加強執法,並以金錢鼓勵牌照持有人放棄其牌照、或者搬入市政大樓繼續營業。這些做法的目的是減少攤販 數目,整頓街道。自八十年代起,無牌小販牌照數目一直下降,由86年的近16000跌至05年的不足4000。(tommy, 2006)

    從 城市管理的角度來說,上述數字是成功的。可是,取締無牌小販的成本高得可怕-根據葉蔭聰舉出的數字,每年花於每一個無牌小販的開支高達20000元(葉, 2006)。(根據葉在另一文章的說法是每年每個無牌小販110000元)。是否值得花費龐大的公帑令小販絕跡,可能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立場。對消費者 來說,不值得。對惠康百佳來說,必定值得。其實成本是次要,小販政策背後的理念才是值得思考。

    現在的小販政策,是把小販視為罪犯(詳細分析見葉蔭聰的別再把小販當罪犯)。這種思維背後的理念其實就是要對街道和公眾地方完全控制,在街道上做所有事情都必須先得政府批准,包括表演、演說、請願、玩任何有轆的玩意,當然還包括擺賣(但好像不包括騙局問卷調查,以及保險、信用卡、寬頻推銷)。

    把 街道完全控制的理念,考慮的是「劃一、整潔」,沒有考慮的是低下階層生計、文化保育、社區建設。結果,富有特色的中環大排檔,當持牌人死後便不能繼續經 營;與社區共生百多年的灣仔市集,即將被強行搬入封閉的街市大樓;沒有影響任何人、已屆古稀之年的中環白蘭花小販,一再被檢控;被困天水圍,沒能力在只有 大型商場的社區謀生的中年人,在區內擺賣,養妻活兒之餘,服務同是低下階層,消費不起嘉湖銀座的街坊,會連續被捕。

    小販形成的市集,你可以說它很「小農」,但這東西在世界各地也有。它填補了普通商店服務的空隙,尤其是在一些普通商店不能觸及的地方和時間,例如:

    農曆年黃大仙巴士總站外的小販,為不少拜年人士提供了吃喝消費;
    灣仔市集賣的東西,食品、蔬果、古玩、玩具、衣物,無所不有,那是百佳惠康,甚至裕記也做不到的;
    長洲碼頭夜市,讓不少渡假男女不至半夜肚餓沒東西吃;
    未被土地發展公司消滅前的中環花布街,是布匹集散地。

    這些市集,成為不同家庭主婦交換資訊的地方,也成為了社區地標,更有促進守望相助的功效,除此之外,可以建立社區經濟,為低下階層提供謀生機會,有社區建設(Community Building)的作用,這是政府每年花不少公帑去做的工作(不少花了在資助蛇宴)。

    根 據政府的理念,管理香港的最終目標是把香港建設成一個巨大的太古城-街道什麼也沒有,景觀劃一,四處都是實Q,不准做任何不合管理公司喜好的事,消費只可 在商場。那種中產生活當然吸引,可是一個城市不可能是太古城,它的族群、經濟實力、傳統成分是多元的,而不是劃一的。如果什麼也劃一,便不會有創意;如果 什麼也要官僚管理,便不會有社區;如果只有認可的企業才可創造就業,自力更生的小商販是罪犯,那可以說是「何不食肉靡」的現代版。

    最後,還記得上文的廣告短片嗎?現在告訴你,當中的灣仔市集即將消失,那個短片將來要收藏在博物館了。可惜嗎?

    充滿活力的市集根本就是一個不可多得而且直實的人文景觀,是我們值得驕傲的景觀,是我們值得向遊人介紹的景觀。我們想要一個怎麼的社區?一個單一的社會,還是一個多元的社會?

    前文

    小販兩面睇之二(上) - 趕盡殺絕的攤販政策
    小販兩面睇之一 - 俾我都唔會跳

    延伸閱讀

    小販的行為問題 (johncoal)
    Catch Me If You Can (tommyjonk)
    別再把小販當罪犯 (葉蔭聰) 明報 2006年4月24日
    傻瓜,這是經濟﹗(梁文道) 明報 2005年8月3日 (由bigbrother1084貼在comment中)
    《沒有小販的都市?》主編:葉蔭聰、林藹雲    香港:街角出版    2000年

  • 小販兩面睇之二(上) - 趕盡殺絕的攤販政策


    [播放]

    在闡述論點之前,邀請大家做點熱身,看一次上面的廣告。看完之後,請說出你對香港市集的感覺。

  • 高清播放世界杯 - 位置圖

    應大大們的要求,小弟嘗試把高清播放世界杯的茶餐廳位置標示出來(名字忘記了)。

    前文:http://www.xanga.com/Kursk/501395839/item.html

  • 小販兩面睇(1)

    (俾我都唔會跳)

    事先申報,家父退休前幹了三十年小販隊,自小從父親大人口中聽盡小販隊的腐敗和小販的險惡,後來,家父執行職務時被小販打至重傷,昏迷三天,永久喪失3%工作能力。

    盡終職守半生,養大了一家四口,沒有小販「政策」,便沒有小弟。

    所以,更加要嚴正聲明,我對小販沒有偏見,因為我分得很清楚,老頭子和他捉的小販,都是為兩餐,錯不在他們,錯在小販「政策」。當然,小販隊中的腐敗份子,和使用暴力的小販,也是錯的。

    話說回來,昨天天水圍小販溺斃,一如所料,報紙紛紛針對食環處小販管理隊,大做文章,說他們見死不救,又說有人見到小販跳水的時候說「睇你游得幾遠」,要還死者一個公道云云。

    這件事涉及幾個問題:

    第一,追小販是小販隊的職責。捉阿婆不捉壯年人,不人道;捉壯年人時跑得不快,白吃公帑;追壯年人時跑得快一點,又被指趕盡殺盡。既然如此,大可解散小販隊。人家一班中學畢業的小販隊阿叔只是執行政府給他們的指令,要怪便怪政府,不要怪那班小販隊阿叔。

    如果我們說法律不外人情,捉小販時應該留有一手,不要趕盡殺絕,這就大件事了,執法時處處留一手,肯定是妨礙司法公正,要坐監的。如果要「留一手」,請食環處頂頭局長周一嶽下命令,否則小販隊小角色千萬不可自行「決定」法律不外人情,玩忽職守,甚至犯法。

    第二,小販隊只是文職人員,沒有受過拯溺訓練。小販隊其實是政府在街道上的實Q,作為文職人員,他們的體能、拯救技巧跟一個普通人無異,甚至更弱。好了,換了平日,有人掉進水裡,見義勇為的市民落水救人時溺斃,報紙也會引述專家說「沒受過專業訓練的市民不應落水救人」。小販隊員不落水救人,有什麼不對?

    第三,「睇你游得幾遠」這句說話是發生意外之前說的。一個小販隊員眼巴巴見到小販像警匪片角色一樣跳水逃亡,如果盡忠職守的話,會在說出這句話之後思量如何驅AM車到對岸捉人,誰會料到說時遲那時快,不幸的小販便遇溺了,我們怎能怪有人說過那句無心的說話呢?

    沒有人想見到人命傷亡。小販溺斃,加上上一次小販被車撞死,再加上中環白蘭花小販伯伯事件,再再加止政府打算把灣仔舊區的小販和攤檔完全消滅,令我們不得不認真地思考我們究竟應該採取一個怎樣的小販政策。

    延伸閱讀:

    小販的問題行為 John Coal

    Catch Me If You Can Tommyjonk

    究竟要如何對待小販 草飛


    下篇:
    小販兩面睇之二 - 趕盡殺絕的攤販政策

  • 世界杯 x 高清廣播 = 人生一大快事

    星期六在旺角找地方看德國隊。走進了一間面積不大的茶餐廳,一走進去,在那個幾十吋Panasonic HDTV上,見到畫面左上角是我最熟悉的CCTV,可是這不是CCTV-5,而是CCTV的高清廣播!那是用衛星天線接收的。

    對,是在高清電視看高清廣播

    在家中看PPLive的CCTV-5就好像看翻版VHS的VCD,而看有線直播就好像看正版VCD,高清的質素就好像DVD。

    看高清廣播的普多斯基狂射瑞典,人生一大快事也!而這個人生快事不過花40大元最低消費而已。

    另外,同場還有態度殷勤的啤酒女逐張桌推銷啤酒(不過那茶餐廳明顯是沒有酒牌的),啤酒女其實是五十出頭的伙記大嬸,女友們可以放一萬個心。

    如果我家在附近,我真的想不到任何理由要安裝有線或者PPLive。


    茶餐廳的名字忘記了,只能標示其位置,各位大大有興趣可以去湊湊熱鬧。

    PS: 本日身體違和,祝大家玩得開心d,羸多d。

  • 德國 yes!

    普多斯基,yes!

    當阿根廷把大家悶至打瞌睡的時候,不期然令人幻想他們對德國時會是什麼模樣。

    下一次,史兄、lazybrenda,宿命對決把我們放到對立面了。

  • 今晚十一時。

    德國 vs 瑞典

    加油拿姆、舒偉恩史迪加。

    當然,還有新發現奧當高。

  • 愛國愛港? 七字頭集體回憶(上)

     

    504389320_3af138fdb7 

    七字頭出生的你,愛國嗎?

    三十前後的一代,生於暴動之後,國共貧富共存,本土意識萌芽的七十年代。

    後來,你們唸小學的時候,在電視上看見自己的首相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仆倒,之後便有了「九七」這個概念。

    那個時候,中國是中國;香港是大英殖民地。中國有倫常蕩然的共產黨,有很多窮親戚;香港是我家,工業和港口都是世界第一。

    只要不是唸左派學校,你在小學和中學很大機會會遇到至少一個受過中華民國教育的老師,他會告訴你滿清的可恥,日本侵華的可恨,文革的可怕。你聽了之後一定有一點兒頭頂發熱。

    身邊可能有至少一個從大陸來的親戚,他的口音跟大家的有點不同,樣子也有一點不同,於是你會認為他是外國人,一個來自貧困國家的外國人。

    你大概會聽過一個說法,認為中國地大物博,其實應該很強大富庶,只是現在未能發展起來,而發展不起來的罪魁禍首包括慈禧、國民黨和共產黨。於是你幻想一天中國真的變得強大富庶。

    到了小學尾聲或者初中,一個熱得很的夏天,你會跟家人走到街上叫李鵬下台,六月四日,所有大人都眉頭深鎖地談國事,後來你在電視上見到一個男人在一條很闊的街上攔住了幾輛坦克,也時時在電視和收音機聽到<血染的風采>,那是繼<鳳陽花鼓>之後,第二首你記得的普通話歌。

    六四之後,一些同學會移民(人數多寡視乎你唸什麼學校),你寫過一兩封信給他,之後便沒有聯絡,有時你可能會羨慕他們,因為他們不用怕共產黨。

    往後的很多年,中國和英國不停地對罵,那時候,中國的官員大都穿得極之老套,說話很不得體,你很難想像,將來這些人會統治你,更何況他們曾經殺過不少大學生。那個時候,你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可是不想被這個中國統治,你寧願繼續當殖民地市民,至少港英政府不會殺大學生,而且他們穿得不老套。

    中國和英國一直爭吵,令你覺得很煩。同時間,樓價、股價、閃卡和高達的價錢一直在升,大人們談的都是買樓和買股票,一些大陸企業名字人人都曉,例如中信泰富、北控。你知道你要快點唸書,快點畢業,否則越遲上車,便越蝕底。

    支聯會、港同盟很受歡迎,受歡迎得初出道的李若彤演的<青春火花>裡面有一個女孩子的花名真的叫港同盟。港同盟的人很受歡迎,他們說香港需要民主,只有這樣,共產黨才不能侵害我們的人權。他們又說中國也需要民主,只有這樣,貪污腐敗、無理拘禁、以言入罪等問題才有希望解決。那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愛國,愛國就是對國家發展提出意見,為大眾爭取權益。

    後來,九六,接著便是九七。那時候,李麗珊得到奧運金牌、十大基建陸續完成、經濟好得可怕、煙花放個不停,可是你有份選出的立法局、市政局和區議會全都要被共產黨解散,你大概會對這個政權反感。

    幸好,那時候特首候選人之中有一個叫董建華的人,他做過行政局成員(即是有港英統治經驗),又是商人(即是明白資本主義運作),曾經留學英國(即是有學識),而且他看上去很好人。他比起那個自以為了不起的羅德承好得多了。至少我們香港人能夠自己管理自己。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 (上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中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下篇)

  • 養眼 - 灣仔舊區



    今次養眼系列不用綠色,去看看快要消失的灣仔舊區。

    與養眼相反的,是眼怨。

    剛考完我任教的科目,想看看學生有沒有在xanga寫試後感言,讀到學生對壹本便利刊登14歲李蘊性感照的看法,她說出了我心所想的:

    「咩世界??14歲就影d咁既相.....大個佐仲得了?!

    佢阿ma仲要係隔離睇住佢影low...

    hk娛樂圈唔同日本....細細個唔使咁性感下話....仲要唔係健康果隻性感~」

    14歲,是兒童。兒童拍性感照,與兒童色情(childpron)只是一線之隔。不要在comment中說這是創作自由或者是少年人的身體自主,反面。

    延伸閱讀:
    比非禮更嚴重的孌童(molilogy)
    魔鬼在細節中-便利風波(Coffee Pu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