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4, 2006

  • 建立強而有力、應變靈活的民主架構(要點)

    陳方安生於19-7-06之演講辭,20-7-06,信報。

    此篇為三師會節目「普選(二之一)」的延伸閱讀。因沒有網上版關係,以下為內容要點

    陳氏提出:

    1. 英治時期香港未曾實行普選的原因,是因為六七十年代香港處於困難時期,到八九十年代英政府已經開始讓港人有更多發言權。
    2. 普選乃建立民主政府的關鍵,此理念已寫進基本法。
    3. 政改停滯不前的原因:(1) 北京設限; (2) 政黨發展是否成熟與應否推行普選的無謂爭論:陳氏認為現時政制無法培養政黨發展,而政黨未發展成熟卻成為不推行政改的理由。
    4. 人們對普選的疑慮,都屬過慮:(1) 普選造成福利社會及(2) 民選政府將挑戰中央。陳氏認為普選之後,執政黨會為取得首要事務和政策目標之間的平衡,以得到選民支持,必須正視管治現實,令上述問題不會出現。
    5. 政府應諮詢民意,提出普選時間表。與此同時,政府應該訂立政黨法,以促進政黨發展;另外,逐步改革立法會及區議會組成及選舉方式,政改得以循序漸進推行。
    6. 陳氏將籌組核心小組,提出政改建議。

    閱讀完畢, 繼續三師會。

Comments (4)

  • 「英治時期香港未曾實行普選的原因,是因為六七十年代香港處於困難時期,到八九十年代英政府已經開始讓港人有更多發言權。」

    不知陳太如何看英國早於1959年已給予新加坡全面普選的事實?我覺得她只是一廂情願的為港英辯護,而且很蒼白無力。

  •  ...講多兩句,以免招人誤會。當然1959年的香港和新加坡政情有別,兩地走的路十分不同,沒有很大的可比性。我唯一想說明的是,英國人覺得1959年的新加坡人就已經有普選的條件,卻在香港遲至1990年代才有稍為見得下人的選舉,這只說明了英國人對香港的民主進程根本沒有承擔,如果有承擔的話最遲1970年代香港已有比新加坡更充份的條件實行全面普選。英國人根本只是把「公民選舉權」的動作視為一種統治手段、一種給你是人情不給你是道理的東西。陳太如果真的是一心想香港有普選,壓根兒沒必要為港英辯護,反而應該承認港英政府沒有更早的給予港人普選,是港英對不起港人。

    在爭取普選時,對北京當然要據理力爭,但對英國這隻大灰狼也不能掉以輕心。

  • 香港現在欠缺政黨政治,使政治人才一向都很少...

  • 1959年新加坡都獨立自治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