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五天,沒有讀報紙,沒有睇blog,回來才知政府拆天星碼頭拆出個大頭佛。
早陣子,要求保存天星碼頭的聲音此起被落,當中有大量bloggers,也有環保團體,更有半專業團體。
最後,議員也出手了。這時候,孫明揚一定很不服氣,心想:「你班 _ _ (請自行填寫合適字眼),果陣開咁多次會又唔見你地講,而家見有著數就抽水。」
上述觀點,上星期五的信報社論已經提過。不過,政客抽水還政客抽水,不代表我們這些草民/市民/選民不應該關心。代議士就是如此,民意的風吹,他們就見風轉舵,這是他們的遊戲規則,也可以說是他們的職責。
情況好像老土電視劇中,男主角明明買了機票走,女主角明明已經跟某某訂了婚,但到分別的最後一刻,才知最愛是誰。於是之前的什麼機票,什麼訂婚,都拋諸腦後。
老實說,先前對天星鐘樓沒有太大的感覺,直至星期六看見新聞圖片--鐘樓被腰斬,吊起,放在駁船上,送到很可能是堆填區目的地。心裡不高興、婉惜。原來最愛是誰真的要在離別一刻才知道。
政府說把鐘樓搬遷十分困難。真的那麼困難嗎?
財務上不行?那麼,為什麼政府願意花三千五百多萬元,把一隻消防船搬上岸?技術上不行?那麼,為什麼政府能夠花數以億計的公帑,以巨大鋼架支撐咸水樓公屋?而支撐不起一座十米高的小型建築物?
不錯,香港其中一個成功的因素是理性的行政情序,所有程序都有板有眼,防範個別官員以權謀私,也確保政府不可朝令夕改。不過,鐵的衙門,面對急速轉變的民意(包括涉嫌抽水的左右政黨,即理論上負責監督衙門的人們),難道真的沒有再相議的空間?
本來,鐘樓是否在原址保留,對我這個草民而言,未必是最重要。可是,政府面對強烈民意的時候,為了製造既成事實,話拆就拆,連承諾不把拆出來的鐘樓多放一會兒再作討論也不肯,看在我這個草民眼裡,真的很hurt。
曾氏政府支持度一直下跌,不是沒有原因的。何安達、劉細良,你們好意思收曾生份糧乎?
延伸閱讀:
我們要保留什麼?
天星:香港意識的搖籃
(下期再談示威手法)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