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06

  • 最愛是誰

    帶隊五天,沒有讀報紙,沒有睇blog,回來才知政府拆天星碼頭拆出個大頭佛。

    早陣子,要求保存天星碼頭的聲音此起被落,當中有大量bloggers,也有環保團體,更有半專業團體。

    最後,議員也出手了。這時候,孫明揚一定很不服氣,心想:「你班 _ _ (請自行填寫合適字眼),果陣開咁多次會又唔見你地講,而家見有著數就抽水。」

    上述觀點,上星期五的信報社論已經提過。不過,政客抽水還政客抽水,不代表我們這些草民/市民/選民不應該關心。代議士就是如此,民意的風吹,他們就見風轉舵,這是他們的遊戲規則,也可以說是他們的職責。

    情況好像老土電視劇中,男主角明明買了機票走,女主角明明已經跟某某訂了婚,但到分別的最後一刻,才知最愛是誰。於是之前的什麼機票,什麼訂婚,都拋諸腦後。

    老實說,先前對天星鐘樓沒有太大的感覺,直至星期六看見新聞圖片--鐘樓被腰斬,吊起,放在駁船上,送到很可能是堆填區目的地。心裡不高興、婉惜。原來最愛是誰真的要在離別一刻才知道。

    政府說把鐘樓搬遷十分困難。真的那麼困難嗎?

    財務上不行?那麼,為什麼政府願意花三千五百多萬元,把一隻消防船搬上岸?技術上不行?那麼,為什麼政府能夠花數以億計的公帑,以巨大鋼架支撐咸水樓公屋?而支撐不起一座十米高的小型建築物?

    不錯,香港其中一個成功的因素是理性的行政情序,所有程序都有板有眼,防範個別官員以權謀私,也確保政府不可朝令夕改。不過,鐵的衙門,面對急速轉變的民意(包括涉嫌抽水的左右政黨,即理論上負責監督衙門的人們),難道真的沒有再相議的空間?

    本來,鐘樓是否在原址保留,對我這個草民而言,未必是最重要。可是,政府面對強烈民意的時候,為了製造既成事實,話拆就拆,連承諾不把拆出來的鐘樓多放一會兒再作討論也不肯,看在我這個草民眼裡,真的很hurt。

    曾氏政府支持度一直下跌,不是沒有原因的。何安達、劉細良,你們好意思收曾生份糧乎?

    延伸閱讀:
    我們要保留什麼?
    天星:香港意識的搖籃

    (下期再談示威手法)

  • 置頂文字(定期更新)

    [i not stupid - 小學教師賀年MV事件]
    [鐵心男如何談戀愛]
    [亂世佳人續集如何拍?]
    [你地好意思"Blog嘢"?]
    [「女」司機撞車]
    [好天氣先生]
    [戀情四部]
    [xanga中的青少年次文化]
    [當bloggers為xanga激辯時]
    [香港人會記得那一刻] (特首候選人答問大會)
    [我們不如去死吧] (食物安全)
    [三師會特集-談如何談性和愛]
    [我看明光社]
    [為什麼是庫斯克的床?]
    [城市.規劃.愛]
    [最難教的書]
    [百佳, Shame on You!]
    [廣管局.同志]
    [我男友]
    [生日快樂 (內有劇情)]
    [教師關鍵字1 - 改簿]
    [教師關鍵字2 - 開放日]
    [教師關鍵字3 - 查簿]
    [世界是小的]
    [從觀塘碼頭到北角碼頭]
    [夏蟬語冰]
    [最愛是誰 (記天星碼頭事件)]
    [鏡中的我走了]
    [鄭伊健]
    [本末倒置 - 美女班房與女王的教室(2)]
    [本末倒置 - 美女班房與女王的教室(1)]
    [美女班房 - 日本AV雷同版?]
    [手銬鎖老師-誰有問題?]
    [MK文化的階級性]
    [交通燈制]
    [日式和平(2) - 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
    [日式和平(1)-靖國神社]
    [小販兩面睇之二 - 趕盡殺絕的攤販政策]
    [小販兩面睇之一 - 俾我都唔會跳]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網上睇波-PPLive測試結果及使用須知]
    [網絡維權 vs 網絡侵權-狗屎女、巴士阿伯、香島]
    [給我]
    [又害怕又渴望]
    [估劇情遊戲]
    [兩個世界:xanga與blog]
    [給中五同學最後的話]
    [虛無]
    [西九!]
    [Xangology-寫Xanga的DOs and DON'Ts]
    [早熟]
    [論題:高中生應否談戀愛]
    [Kidult時代的三字頭無賴]
    [本不想說,還是要說-七一上街嗎?]
    [曾氏違反誡律,教區曲解教義]
    [會考英文科「改錯部分」試題惹爭議]
    [教學語文政策]
    [風之谷香港]
    [有沒有嫖?]
    [一邊白吃我們的糧,一邊欺壓我們,一邊助長政治暴力]
    [給丟掉的幸福]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始得基準夢遊記]

  • 轉貼:明天五點上街去!

    人人都是運動的主體!明天五點上街去!

    --梁寶

    前文說到不要估 自己的力量。是的,今天無論你有沒有走到天星碼頭,也許你也同樣無法接受在強政勵治下,鐘樓已然從我們的天際線消失。但我希望大家相信眼前的事實是,這場 由政治主導的拆樓事件,已經燃起我們對曾政府的不滿。如果你不願相信鐘樓已毀的事實,但願你會相信眼前這群抗爭者的勇氣,與自己的力量。今天我在天星看見 有社工朋友帶同小朋友來親身看看我們正在絕食的姐妹兄弟、有市民紅着眼以不忍的心情探望絕食者、院的老師與我們連成一線,我們與四十年前蘇守忠的抗權行為遙相呼應。只有殖民者才會以為我們是不能自決的一群。

    天寒地凍,為歷史招魂。無力已化成一片怒火並正在蔓延。集會地點天星碼頭,(12月17日,星期日)五點,請站出來!請廣傳。

    原文:香港獨立媒體


    (圖片: 香港獨立媒體)

    延伸閱讀:
    敬告沒有上街的朋友:不能被無力感打沉!保衛天星(梁寶)
    「保衛天星、市民自決」聯署聲明(李智良)
    曾特首,你聽到嗎(葉蔭聰)
    Campaign!隨想 (Miss Lee)
    對決 (tommyjonk)

  • 我回來了。

    山中方五日,世上已千年。

    (寫在同時有三個重要事項重疊的星期六)

    (出來才知獨立媒體的朱先生和陳先生被拉了,遲些再談)

  • 九千件事未完成。真的是完成不到那種未完成。但明天便要帶隊。未來五天都不會見到電腦。各位朋友,下週再會。

    對不起,三師會的大大,我只能把錄音放上去,請兩位大大代為寫字。

    對不起,明天便要飛的直初,我現在還在office。

    庫斯克號正式沉沒。帶著無比的怨懟沉沒。

  • 忙得快要死.... 真的好忙....

    昨天當兄弟,今次是第一次(也許是唯一一次)見證兩個好朋友結婚,他們甘苦與共這麼多年,終成眷屬,心裡實在高興得不得了。人生的下半場的確開始了。

  • 傳媒咁樣用Blog?

    某八掛雜誌報導說某名男模在sina寫blog,大爆其斷背情史,指名道姓地提及一些男明星,,,,

    (待續)

  • 富士山下

    富士山下MV

    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
    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

    連調了職也不怕怎麼始終牽掛

    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

    原諒我不再送花傷口應要結疤

    花辦鋪滿心裡墳場才害怕

    如若你非我不嫁彼此終必火化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污眼眸

    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我絕不罕有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情人節不要說穿只敢撫你髮端

    這種姿態可會令你更心酸

    留在汽車裡取暖應該怎麼規勸

    怎麼可以將手腕忍痛劃損

    人活到幾歲算短失戀只有更短

    歸家需要幾里路誰能預算

    忘掉我跟你恩怨櫻花開了幾轉

    東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遙遠


    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污眼眸

    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我絕不罕有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污眼眸

    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我絕不罕有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你還嫌不夠

    我把這陳年風褸

    送贈你解咒

     

    如果有人把這首歌的意思說出口,他會被冠以涼簿無恥之名。已經走了,便不要說什麼。而這首歌的「豁達」,其實有點像殺人者叫死者家屬節哀順變,歌詞的意思也許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裡面的主角--離開女人的男人。

     

    延伸閱讀:

    武器 (kagray)

    忘記他 (tommyjonk)

  • 好不煩惱

    生活工作煩惱愈來愈多。這個月的特別工作特別多。好些重要項目在好些重要日子重疊相撞。已經煩得不想再去想。好不煩惱。以上的不字,可以換做很多字。

  • 教育官僚主義

    陳X鳴、邱X麟及周X恩

    以下簡表,簡單地列出近年幾項較為人認識之教育政策及其設計原意:

     政策

    服務對象

    政策目標/原意

    幼稚園學?

    家長

    讓家長自行選擇適合子女的學校

    語文教育政策

    僱主

    為社會提供具競爭力的人才

    外評、自評

    法團校董會

    學校/社會大眾/

    各持份者

    提昇學校管理水平,增加透明度

    直資學校、各校本管理政策

    學校/學生

    照顧不同學生之實際需要,

    下放權力予校方

    334學制

    大學/學生/

    社會大眾

    教育普及化,配合知識型經濟轉型,

    提昇整體人口教育水平

    通識教育

    學生/僱主

    拓寬學生視野

     

    面對不同持份者的不同需求,政府看來已經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可惜的是,在科層制(Bureaucracy,又稱「官僚制」)的傳統下,教育當局在推行新政的時候,仍不忘其理性中立的管理組織結構身份,強調層級的特定的規則與程序和專業化的分工。

     

     結果,權責仍舊自上而下傳遞,未能達到預期分散權力的目標,而在以上各重大決策過程中,在下層者包括所有學校管方、老師和社會大眾只能看到政策非人情化的一面。

     

     例如政府近來用來評審學校的量化研究分析(增值指數),雖然可以詳細而客觀地審視一所學校之優劣,惜由於量化分析本身也有一些先天的弱點,即如部分收生成績較佳的學校無論幹得多出色,都難以再令學生出現正增值。

     

     為 了平衡量化指數的不足,政府近年又推出了偏向質化的校外評估方式。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外行管理內行」的批評聲音,管方又要求學校進行自我評估。最終,本 來用以提昇學校管理水平的良政,卻出現了一個最恐怖的後果:評估項目過份鉅細無遺,不但浪費資源,更使學校上下產生時刻被人監視的負面想法。

     另一個實例乃是目前的校本政策。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均不會把它當作權力下放,只視之為節省資源的變種公司化過程。而在缺乏信心和良好溝通的情況下,辦教育者,尤其是在私營/半私營(例如直資、社區學院等),將獨自面對一個無可避免的殘酷事實:照顧顧客需求和維持傳統師道尊嚴之間取得平衡。

     

    因為在前線工作者的眼中,顧客(學生/家長)權益日大便等於無理要求將日漸增多。而在不久之前一連串殺校的動作中,學界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試問在一個「求發展」轉型為「求生存」的工作環境裡,教師如何提供長期而穩定的優質服務?

     

     以上一切問題的本源,是由於政府未能擺脫強政勵治的科層制本色,做到貨真價實的順應民情。在互不信任之情緒下,又難怪坊間有不少陰謀論者認為幼稚園學?制只是回應澳門何厚燁特首於去年11月提出2009年推行 15年免費教育的跟風之作。

     

    學劵制本來是曾蔭權計劃在施政報告中得分的政策,可是民意反彈,相信也出乎他的所料。家長和私營幼稚園紛紛起來,反對學劵制只可用於非牟利幼稚園,這類幼稚園在課程、師資,以至賬目都受教統局監管。

     

    對於教育官僚來說,根據他們訂立的標準進行監管是重要的,這樣才可確保公帑能花在符合政府政策的地方。同時,龐大的監管制度本身,也證明了官僚架構的存在價值。而推出學劵制,資助學前兒童家長,但必須在政府認可的幼稚園使用,也是基於這個邏輯。

     

    剛剛作古的佛利民提倡學?制的精神,其實跟香港政府提倡的學?制大相徑庭。佛利民的學?制,要點是讓家長選擇,選擇什麼學校也可以,政府只付鈔,不控制學校運作,令教育的管理權自政府交到家長手中。香港政府的版本,則是政府先挑選了合其標準的學校,再給家長選擇,在這制度之下,教育的管理權其實仍在政府手 中,因為課程和師資全部仍由政府掌管。

    香港這種官督民辦的學?制,被批評為「A貨學劵制」,原因是它跟中產階級心目中的學劵制不同。香港政府的學?制的五個原則:

    一、只有非牟利幼稚園可以兌現學券,以確保公帑全數用於教育之上;

    二、幼稚園須提升質素,並在五年內達標,五年後如未能達標,則不會再獲得資助;

    三、幼稚園的學費水平以半日制計算上限為每年24000元(或以全日制計算上限為每年48000元);

    四、幼稚園須提高透明度,包括公開帳目和教師資歷與薪酬等資料;以及

    五、政府不會為幼稚園訂立教師的薪酬制度,但歡迎幼稚園業界自行制訂薪級表。

    佛利民版本的學劵制也許不會有以上的「原則」,因為如果家長能夠自由選擇的話,幼稚園就必須提升質素,而且提高透明度,以招徠家長;一心為子女著想的家長,也會仔細研究每一間幼稚園的細節,更會四出打聽學校的口碑,不用官僚出手。

    官僚監管是否一文不值?相信對部份家長來說是未必的。部份家長可能認為幼稚園花多眼亂,資料太多,他們又沒有能力監察學校運作,唯有政府作為他們的代理人,訂出一些標準,可核實學校的財政狀況,減低這些家長的資訊費用。

    這種邏輯有點像市民要求政府訂立食物安全標準,並檢驗食物是否達標。因為吃食物的人未必知道食物味道以外的隱含問題,食了蘇丹紅心蛋也不知 道。可是教育又是否一樣?教育有沒有一些「成份」是作為用家的家長不能辨識的?而這些幼兒教育的蘇丹紅,專家和官僚又是否有能力檢驗出來?抑或其實家長們 在街市和電梯大堂 口耳相傳的口碑,已是最有力的檢驗?

     

     

     我們無意反對官僚制度,只是,我們認為,教育與其他類型的公共政策有基本的不同:因為其成果是難以計算的。第一、我們沒有簡單方法計算教育的效果。例如,Alison Wolf在其著作《Does Education Matter?》(2002, p53) 中指出,至少在已發展國家中,我們不能以經濟增長,來衡量教育投資是否用得其所。第二、牽涉在教育政策的持分者奇多,政策基本無法以個別人的眼光及標準去 衡量。第三、教育政策的結果並不可能在短期觀察中得到結論。第四、對官僚來說,最麻煩的是,教育並非一個可以單靠量化統計可以蓋棺定論的議題。因此,不單 家長們的結論不可靠,專家和官僚也不能依靠,這是教育政策本質使然。

     

    所以,從教育看官僚主義,政府至少要提出兩項證明,才能獲得市民的認受:第一是能力的證明;第二是良心的證明。

     

    能力的證明是在於,官僚本身必須提出實質的證據,來證明其實力能保證其未知可否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實。我們的擔心,來自政府現時在教育政策上的搖擺不定。心戰 放風是一件事,試水溫是一件事,對前線人員來說,每個學年和學期的計劃是不可以在左右搖擺中修修補補的,不能貫徹的教育計劃無助學生的成長。

     

    所以,更重要的是教育當局良心的證明。香港的教育政策究竟是以甚麼主導的頗值得研究。幾近全港系統性評估(TSA), 在文件上目標是改善學校運作,但各校卻視之為實際的殺校工具,繼而成為出版社生財工具。這就是目標不明的壞處。良心的證明,在於能將其工作的目標清晰化。 說清楚點,就是曾特首曾明言不可糾纏的意識型態。沒有明顯的意識型態,沒有討論的起點,政策討論只流於猜測和估計,而政策執行者,也難以預備和配合。

     

    科層制作為理性機構,也要有其理性基礎,才有運作邏輯可言,否則,只會淪為單純的機器。

     

    本文根據Roundtable通識教育頻道節目三師會(http://hk3teachers.mysinablog.com/)其中一集改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