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5, 2007

  • 教師關鍵字(3) - 查簿

    「查簿」正式名稱應該是「觀習作」,也有人稱之為「check簿」或者「睇簿」。查簿,顧名思義,就是上級(通常是科主任和學校管理層)檢查教師批改的學生習作。

    如果你問十個教師「你鍾唔鍾意查簿」,相信會有九個回答說「你真係識講笑」。

    未教過書的人或者覺得查簿很簡單,不就是把學生功課收回來交給上級看看嗎?

    情況等於曾特首說會到深水埗巡區,深水埗的民政事務專員會不會什麼也不做,隨便讓特首「看看」鴨寮街北河街的奇景?

    一名教師手上大大話話有二三百份功課,如果要給上級檢查,首先要對付以下問題:欠交、遺失、做錯、亂做、做漏、欠改正、改錯正,還有自己改錯的地方。二三百份功課,可以有無限機會出現以上問題(機會視乎學生水準、教師經驗、學校文化、運氣)。

    全校檢查一次習作,可歷時四、五星期,這幾星期,全校教師都會忙於追收功課、加緊監督學生改正(學生和教師最容易忽略的項目)、訓示學生寫好目錄、責備那些長期欠功課的學生等等。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而學生突然被「加強力度」督促交功課和改正,也忙得不可開交。

    有友校前輩(再強調一次:不是敝校)說,這是政績工程。是師生一起合力粉飾太平的時候。

    有一個傳說,說有人是因為不想被查簿而轉學校。

    也有一個傳說,說某校有教師因為查簿前叫學生抄答案扮作功課而丟職。

    更有一個傳說,是有些學校不會查簿。偏偏我身邊的三位教師,都不用被查簿。

    不過,話說回來,查簿是學校的一個重要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程序,如果不是查簿,大家未必會那麼徹底地要求學生改正,也許批改也未必那麼仔細,而學生也不會被嚴格指示正確功課和改正格式,科主任也未必會仔細跟教師們討論批改的技巧。

    今天下班,看見會議室內的「簿海」,數以千計的功課等待上級檢查,心裡一陣奇異的感覺--如果自己和學生們可以因此而進步,辛苦一點也值得。

    前文:
    關鍵字2 - 開放日
    關鍵字1 - 改簿

    Johncoal寫的:
    關鍵字 - 家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