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7, 2007

  • 《拾香紀》

    黃世澤這樣說《拾香紀》:

    所以不要奇怪無端端有一群年青人,跑出來去捍衛天星碼頭,甚至打算逐街作戰而茫無頭緒。陳慧的小說,已經講了很清楚的答案。而陳慧眾多作品中,以《拾香紀》最沉重,最富歷史感,而對香港的影響,只會隨時代變得越來越大。[全文]

    第一次看《拾香紀》是2000年剛畢業的時候,那時看完,十分喜歡,把故事想了又想,想了兩三天。《拾香紀》其實是以一個叫連拾香的七字頭女孩子,說她的爸媽和九個哥哥姐姐的故事,這些人的經歷,正正就是不同世代香港人的經歷。

    2000年看《拾香紀》的時候,想不到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後來想到可能是因為它說的是我們香港的故事,而且說得感性。連拾香生於1974,卒於1996嘉利火災之後,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她所見證的,也是我們所見證的。

    先前寫過三篇七字頭共同回憶的文章,有人留言說有《拾香紀》的感覺,實在抬舉了。也許,一代人總能寫出同一代人有共嗚的東西。

    《拾香紀》中最令人記得的是結尾的一句「原來,回憶,就是愛」。那種愛,是這一代人對這一代的回憶,對本土的感情。所以不要奇怪無端端有一群年青人,跑出來去捍衛天星碼頭。

    後記:
    2000年,三角關係劇團演過《拾香紀》,多媒體運用和佈景配合非常出色。如果會重演的話,應該一看。還有,他們的宣傳圖畫,比原著中的插圖更有味道,大家可以到這裡下載wallpaper。另外,他們另一個講七字頭回憶的演出「20出頭」,1999年至2006年,六度重演,仍然年年滿座,可以想像集體回憶這四字的叫座力。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www.trinitytheatre.org/10/10_wp/10_wp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