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6, 2007

  • 最難教的書?

    世上最難教的書,就是向老師講課。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只要講課的人有丁點兒濫竽充數,或者準備不足,在座的行家便會聽得出來。

    更何況,一班連續五天朝七晚十一的教師,犧牲寶貴的休息/天倫/改簿時間來聽某人說書,一定不會跟你客氣。

    如果要在半場簽到的話,半場以後便會走了大半人。

    如果不能溜走的話,一些人會拿出學生功課批改,一些則看書、備課,一些則打瞌睡。

    老師們是不是不尊師重道?

    他們當然尊師重道,若果講者是「有料到」的話,聽課的老師根本不會捨得讓他準時離開。

    尊師重道,首要條件是那個講者配得上「師」這個字。跑江湖的郎中,對不起,不是你。

    延伸閱讀:
    名校的疑惑 (我在那邊的留言思路跟本文一樣)

    後記:巧合地,在這篇文出現的十多小時之後,便有同工不幸地遇上了上述的江湖郎中,在xanga吐了苦水。不過因當事人要求,不在此連結。

Comments (15)

  • 哈,同感! 世上最難教的學生是"教師"! 但對著有"料"之人,必定很留心 ~

  • " 尊師重道,首要條件是那個講者配得上「師」這個字。跑江湖的郎中,對不起,不是你。 "

    哈哈!!!!  對啊!!!!!

    同樣道理可以放番係 平常學校那裡!!!!!!!     

    我讀書當年間飛仔學校, 那些頑劣的低年級飛仔班(唔係我果班), 一到左我個教中文既班主任上堂, 就個個坐定定聽佢講書 (我點知???? 轉堂行過留意到).  我個班主任唔算特別有料, 但佢會講好多與課文相關既題外話, 令人上堂有番d樂趣.

    相信老師你都應該係同我個班主任同類!!!!! (不過你絕對比佢有料得多 hahah .........     ; )    )

  • 說來甚是!

  • 對啊!有些講者只懂來吹水,以為是Happy Hour時間講完就袋袋平安!我上過一個healthcare課程,如果是那些醫生護士,我就會聽得入神,越聽就知道他們"有料",自己不足之處。反觀有一位律師上來講課,一開始就 showoff 他的背景和資歷...........唉,完全"無心"去分享個案。

  • 以前讀中學時已是如此。

    你有料子的,課室收視率便高,沒料子的,對不起,可以全班消失。

  • 但我倒覺得,如果老師在上別人的堂的時候也不聽書,
    那麼回到學校,見到自己的學生不聽書,又怎麼能夠責罰﹖

  • 方兄} 這也許就是社會對中學生和成年學生(大學or above)所定的標準的分別。我們假設成年學生有自由選擇上與不上課。我指那些「不能溜走」的課,有點像「買證書」,講者無料但又不想浪費學費,好不現實。

  • 我去過seminar, 見過好多遊魂老師, 講者問問題, 他們不懂回答.

    看到了, 心涼得很.

  • 我都見過有d工作坊,要小組討論匯報,人人好似啞左,或者講極都唔到point,然後隊最後生果個出去匯報....

  • 大家都不能走堂,為何大人不聽書就可以,小朋友不聽書就要罰﹖
    如果老師反過來自問,能不慚愧﹖

  • 為什麼我們會容忍大學生走堂?那是因為我們假設了大學生有能力分辨是否值得上某一堂,也假設他們決定不上某一堂的話他們的學習結果不會受影響(或者更佳)。

    而我們沒有容忍中學生這樣做,是我們假設他們未具備這個能力(會不會有些尖子或資優已經具備了?我不知道,不過制度裡有放他們一馬的機制)。

    有很多事情也是成年人可以做中學生唔可以,相信也是基於這個假設。

  • 關於「可以走堂」那部分,我從沒異議。
    我是說,如果大家都不可以走堂的話,小朋友要守規則,大人也應該一樣。

    我看不到大人可以破壞課堂秩序的理由。
    守規則應該是不分大小的,雖然他們要守的規則未必相同。
    (例如大人在課堂吃東西就可以容許,尤其不少人是工作後去上課。學生有固定的食飯時間,就不可以這樣做了。)

  • 上帝派曾蔭權統治香港

    hahhaaa

    保羅在羅馬書那番說辭純粹是說給羅馬的基督徒聽的, 那叫"曲線救教", 免得他們被統統餵獅子(其實也不會), 從耶穌對錢幣頭象以及繳稅的看法從得知, 宗教原則本身是ignore所有世俗權威的.

  • 自問我讀書時甚少走堂,不過遇到扼飯食的教師,真係想走...皆因唔想時間。

  • 方兄}
    遇上江湖郎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走人。不過有些時候,當走不到的時候(例如要簽名),聽者被迫留下,唯有做一些事來降低損失,如果那沒有妨礙其他聽者,相信可以理解。

    當然,你可能會說大家不留心會影響講者。所以我強調遇上十分濫竽充數的郎中術士,上述做法才合理。

    有時候,我們也會提醒自己教書的時候留意學生的反應,有時學生的反應會幫助我們調節改善。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