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22, 2007

  • 好天氣先生

    曾經在MSN的個人訊息寫了一句「我不是好天氣先生」。

    有學生以為我惱了他們,以為我說我不是「好好先生」。令他們擔心,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好天氣先生」是指天氣好才會出現,天氣壞便失蹤的人。即是情況樂觀的時候便出現,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便消失的人。

    我是在<男女大不同>這本社會大學男女關係學院的重點教科書看到「好天氣先生」一字的。書中作者的太太心情不好,作者便有意無意地遠離一點,避免麻煩。他的太太說他是好天氣先生,只在大家關係好的時候出現,而當有問題(即是大家有衝突位)的時候他總不會出現,逗太太開心。

    這個例子不是說男人都是好天氣先生,是衰人,而是男女處事方式的不同。男的遇到問題想獨處療傷,女人則希望有人分享不安的感受。於是,男人常因為女人試著進入男人的獨處療傷的洞穴而感到壓力,而女人則埋怨男人不是不分享感受,就是不知道女人溝通的需要。

    這些理論,知道是一回事,明白是另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有時候,以為自己明白的人最危險,他們以為自己一定做得好,等於讀金融不代表一定能在股市出入平安,反而輸得更慘一樣。

    我不時問自己是不是「好天氣先生」。

    我是一個看得很開的人,我相信看得開是活得愉快的法門,於是我對親戚的單打言語一笑置之,對朋友的衝突也是一笑置之,對外面的人總是假設人性不惡,對人事是非總是後知後覺,對少年人總是包容得像相對主義者,大部份的觀念則是自由主義加相對主義,對事情發展總是樂觀得有點天真,對於對與錯總是達觀得過份。

    也許我真的是個自由主義者、相對主義者、樂觀、包容、沒所謂、不愛黑白分明、天真的人。這種人其實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天氣先生」。高興的時候一定跟大家一起高興,或者令大家更高興;有事的時候卻總不是第一個走出來的,於是被看成是避免麻煩的人。

    事情真的如此嗎?

    記得自中學開始,當我不在所屬團隊的時候,這個團隊便會離奇地出現糾紛。例如參加遠足的隊友跟導師、同學跟老師、同學跟同學、組員跟組員爭執的情況,諸如此類。

    根據多年觀察不同的人和學習理論,我發現我這類人往往是群體中的安定劑,在小組之中能夠令紛爭減少,關係和諧一點。

    其實我這種人不是存心當「好天氣先生」,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有所行動,又或者根本不覺得大家心中的問題是問題。

    有時候,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巧合地避開了,不是存心避開,好像有第六感一樣。我想,這是我避免衝突的潛意識令我無意識地避開了。

    的確,有些時候,問題真的出現而我又出手太遲,我怨自己後知後覺。有些時候,問題真的如我所想不是問題的時候,又會暗自說句「都話架啦」。

    大部份人喜歡對少年人的思想行為杜漸防微,我卻相信應該跟他們做朋友,協助他們自由發展。

    每次當妹妹向我抱怨某某親戚怎樣怎樣,我總是說「算罷啦」。我甚至相信性格決定麻煩跟著誰走,我的親戚很少會對我怎樣怎樣。

    當人們對於社會道德問題咬牙切齒的時候,我總會覺得我們應該包容不同的價值觀,只要不是殺人放火、不是強迫我們跟隨就是了。於是我好像黑白不分。

    我不想當「好天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