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和癌症是香港兩大殺手。有些人不煙不酒不吃肥,仍然逃不過這兩種疾病,是基因問題?環境污染?生活習慣?天曉得。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對這些疾病的成因知得愈來愈多,以下的報導是當中兩個例子。
先問三個問題
在讀報之前,先問大家三個問題:
如何某食物可能會引致心臟病或癌症,你會不會少吃一點?
如果你會少吃一點高危食物,你怎樣才知道你真的選中沒有高危成份的食物?
究竟誰能確保你能夠選中沒有高危成份的食物?
誰在引導或阻止我們自掘墳墓?
事件(1) 反式脂肪 - 冠心病
麵包餅乾隱藏反式脂肪 中英成分混淆 15樣本或違例 (明報 2月15日)
外國限用香港不限 議員憂港成傾銷地 (明報 2月19日)
現在反式脂肪成了熱門話題,原因不單是它比飽和脂肪對心和血管禍害更大,而是它存在於大部份食物金字塔基層(即是我們每天都吃得最多)的食物,例如麵包、蛋糕、餅乾等。我們每天都以為自己吃得健康,但其實正在自掘墳墓。
誰在引導我們自掘墳墓?
1. 食物製造商和飲食業。它們大量使用反式脂肪,為的是令食物更美味和保存更久。香港沒有法例規定食物標明反式脂肪含量,食物製造商和飲食業並沒有法律上的責任這樣做。可是這不代表它們道義上不須這樣做。
2. 香港政府。當丹麥和紐約市已經標用反式脂肪,不少西方國家已經規定食物明確標籤反式脂肪含量的時候,香港這個世界人均GDP排名前十名的地方的政府在做什麼?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政府出手?市場不能解決問題嗎?
問題是一般消費者如你和我,沒有能力和時間仔細研究食物包裝上那些化學字眼,或者是含糊不清的專有名詞。政府作為市場的裁判,有責任減低買賣兩方的資訊費用(information cost),也只有掌握公權的政府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去執行這些減低資訊費用的措施。
我 們大概應該知道的,除了反式脂肪,還是基因改造成份。到現在為止沒有人知道基因改造食物會不會對身體有害,正如五十年前沒有人知道DDT會對人體有害一 樣,也正如三十年前沒有人知道吸煙會致癌。我們是否應該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承擔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答案顯而易見。而我們的政府,卻一直不肯立法規定基 因改造食物標籤。
立法對誰的影響最大?為什麼政府不肯盡快立法?這很難不令人想到政府正在受到某方面的遊說,甚至壓力。
既然政府不肯做,我們可否自己做?那需要強而有力的民間行動,迫使大企業為企業形象就範。
難嗎?
也許很難。
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克、肯德基都已宣佈會逐步停用反式脂肪。應該是美國的公民力量夠大吧。
不過,中國的星巴克也宣佈了將會停用反式脂肪。
香港的企業呢?
香港的公民力量,比中國還差嗎?
事件(2) 陳年鹵味汁 - 致癌
陳年鹵汁翻煮恐致癌 (星島 03月 04日)
鹵肉愈久致癌物愈多 專家籲勿煮逾3小時加入冰糖豉油 (明報 03月 04日)
中國南方的癌症發病率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定有原因。最早發現的可能原因是咸魚,現在似乎多了一個可能,就是我們每星期也會吃的鹵味。
如果報導中的研究結果屬實,我們也許應該向全港,甚至全國宣傳這吃鹵味致癌可能性,讓大眾去決定吃不吃。香港有不少老店標榜使用幾十年歷史的鎮店鹵汁,政府或者傳媒何不索取樣本,測試一下?含致癌物質的話,便警告大家,如不,便可還鹵味一個公道。
這也是一個資訊費用的問題。
我們不如快點去死吧
在食物健康問題上,政府、業界、大學、傳媒、市民,各有各的責任。
政府有責任降低市民選擇食物時的資訊費用。
業界,尤其是大企業,有責任為股東賺錢,不過企業責任也是公司建立企業形象,在這個感性消費時代提高盈利的方法之一。
大學的科研單位對人類健康有責任,而很多時候損害健康的驚世秘密也是大學發現的,這也是大學的學術自主重要的原因。
傳媒作為社會良知,發現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消息,或者不負責任的企業,必須嚴正批判,這也是傳媒編輯自主的重要之處。
市民.... 食物有問題,最終死的,是市民。我們不想去死,就必須關注上面四個單位有沒有做應做的事,行使公民權監督政府,關注社會重要事項,匯集民間聲音,發揮市場力量,令跟隨市場運作的企業和傳媒重視消費者的要求。
我們不想去死,必須靠自己。在一個人均GDP排名世界十大以內的城市,連生死尤關的問題也不能作主,我們不如快點去死吧!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