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07

  • 城市.規劃.愛 (5)

    「今天早上好像特別暗。」她吃白粥時忽然這樣想。

    他有太太。兩人住在馬鞍山,那裡看得到城門河口,妻子很喜歡那排成兩條直線的河畔路燈。

     

    「今晚我想上來。」

    「也好。」

    她和他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同一層,不同部門。

    她的家在公司附近的老區,即是要走石板斜路的那一邊。她家在唐樓的三樓,窗外看到街燈,所以她多會把窗簾拉上。

     

    她從沒問起他家裡的事。彷彿他的太太從沒存在過。

    通常月尾工作最忙的時候,也是他們見得最多的時候。兩點下班,一起回去,煮食,溫存,睡。

     

    冬至後的星期六,六時。她醒來,旁邊已經沒有人,還有一點餘溫,還有一點點氣味。

    街燈還未熄,橙黃色的光映在窗簾,窗簾遮蔽不了的外邊,舊樓外牆,藍灰色,感覺冰冷、蒼涼。她決定到街上走一轉。

     

    穿著羽絨大衣,跟裡面的單薄連身裙成了可笑的對比,大衣之下很空洞,她一直為她高挑身體而自豪。那是她自己掌握的天地。

     

    路口那舊得要用木樁支持的戰前樓,在這個蒼涼的清晨,好像鬼屋一樣。

    木樁後面,一個女人呆呆地看著她。眼光一直跟著她。

    這個女人眼神很空洞,彷彿一碰便會倒下來,或者尖叫。

     

    她沒有再望,一直走,一直走。走了數十步,還是轉身看看。

     

    她還在凝視著她。換了角度,她看到她隆起的肚皮。

     

    「今天早上好像特別暗。」

     

    「也許是時候了。」

     

    連結:8 舊街 | 7上 7下 中港 | 6 長尾理論 | 5 中環 | 4 銅鑼灣 | 3 大埔墟 | 2 MK | 1 前言 |

  • 我們不如快點去死吧

    心臟病和癌症是香港兩大殺手。有些人不煙不酒不吃肥,仍然逃不過這兩種疾病,是基因問題?環境污染?生活習慣?天曉得。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對這些疾病的成因知得愈來愈多,以下的報導是當中兩個例子。

    先問三個問題

    在讀報之前,先問大家三個問題:

    如何某食物可能會引致心臟病或癌症,你會不會少吃一點?

    如果你會少吃一點高危食物,你怎樣才知道你真的選中沒有高危成份的食物?

    究竟誰能確保你能夠選中沒有高危成份的食物?


    誰在引導或阻止我們自掘墳墓?

    事件(1) 反式脂肪 - 冠心病

    麵包餅乾隱藏反式脂肪 中英成分混淆 15樣本或違例 (明報 2月15日)
    外國限用香港不限 議員憂港成傾銷地 (明報 2月19日)

    現在反式脂肪成了熱門話題,原因不單是它比飽和脂肪對心和血管禍害更大,而是它存在於大部份食物金字塔基層(即是我們每天都吃得最多)的食物,例如麵包、蛋糕、餅乾等。我們每天都以為自己吃得健康,但其實正在自掘墳墓。

    誰在引導我們自掘墳墓?

    1. 食物製造商和飲食業。它們大量使用反式脂肪,為的是令食物更美味和保存更久。香港沒有法例規定食物標明反式脂肪含量,食物製造商和飲食業並沒有法律上的責任這樣做。可是這不代表它們道義上不須這樣做。

    2. 香港政府。當丹麥和紐約市已經標用反式脂肪,不少西方國家已經規定食物明確標籤反式脂肪含量的時候,香港這個世界人均GDP排名前十名的地方的政府在做什麼?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政府出手?市場不能解決問題嗎?

    問題是一般消費者如你和我,沒有能力和時間仔細研究食物包裝上那些化學字眼,或者是含糊不清的專有名詞。政府作為市場的裁判,有責任減低買賣兩方的資訊費用(information cost),也只有掌握公權的政府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去執行這些減低資訊費用的措施。

    我 們大概應該知道的,除了反式脂肪,還是基因改造成份。到現在為止沒有人知道基因改造食物會不會對身體有害,正如五十年前沒有人知道DDT會對人體有害一 樣,也正如三十年前沒有人知道吸煙會致癌。我們是否應該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承擔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答案顯而易見。而我們的政府,卻一直不肯立法規定基 因改造食物標籤。

    立法對誰的影響最大?為什麼政府不肯盡快立法?這很難不令人想到政府正在受到某方面的遊說,甚至壓力。

    既然政府不肯做,我們可否自己做?那需要強而有力的民間行動,迫使大企業為企業形象就範。

    難嗎?

    也許很難。

    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克、肯德基都已宣佈會逐步停用反式脂肪。應該是美國的公民力量夠大吧。

    不過,中國的星巴克也宣佈了將會停用反式脂肪。

    香港的企業呢?

    香港的公民力量,比中國還差嗎?


    事件(2) 陳年鹵味汁 - 致癌

    陳年鹵汁翻煮恐致癌 (星島 03月 04日)
    鹵肉愈久致癌物愈多 專家籲勿煮逾3小時加入冰糖豉油 (明報 03月 04日)

    中國南方的癌症發病率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定有原因。最早發現的可能原因是咸魚,現在似乎多了一個可能,就是我們每星期也會吃的鹵味。

    如果報導中的研究結果屬實,我們也許應該向全港,甚至全國宣傳這吃鹵味致癌可能性,讓大眾去決定吃不吃。香港有不少老店標榜使用幾十年歷史的鎮店鹵汁,政府或者傳媒何不索取樣本,測試一下?含致癌物質的話,便警告大家,如不,便可還鹵味一個公道。

    這也是一個資訊費用的問題。

    我們不如快點去死吧

    在食物健康問題上,政府、業界、大學、傳媒、市民,各有各的責任。

    政府有責任降低市民選擇食物時的資訊費用。

    業界,尤其是大企業,有責任為股東賺錢,不過企業責任也是公司建立企業形象,在這個感性消費時代提高盈利的方法之一。

    大學的科研單位對人類健康有責任,而很多時候損害健康的驚世秘密也是大學發現的,這也是大學的學術自主重要的原因。

    傳媒作為社會良知,發現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消息,或者不負責任的企業,必須嚴正批判,這也是傳媒編輯自主的重要之處。

    市民.... 食物有問題,最終死的,是市民。我們不想去死,就必須關注上面四個單位有沒有做應做的事,行使公民權監督政府,關注社會重要事項,匯集民間聲音,發揮市場力量,令跟隨市場運作的企業和傳媒重視消費者的要求。

    我們不想去死,必須靠自己。在一個人均GDP排名世界十大以內的城市,連生死尤關的問題也不能作主,我們不如快點去死吧!


    延伸閱讀:
    百佳, Shame on You!


    technorati tag: | | | |

  • 香港人會記得那一刻


    [圖片:明報網站]

    我明知我「冇得揀」,我知曾氏一定「有得做呢份工」。不過我還是跑回家看特首選舉答問大會。

    這是香港的第一次,我們明知這是死馬,但大家至少有一隻死馬當作活馬醫。今次醫不好,至少有了第一次經驗。有了第一次,便有要第二次的主觀願望。

    我不是說有了這個辯論,香港將來一定民主自由人人平等。事實上,這個答問大會形式不倫不類、發問者不知所云、時間短得離譜、候選人沒有辯論的時間,根本是一場A貨答問大會。不過,這始終是第一次全港市民在電視看到特首候選人回答治港理念方針問題。有了第一次,我們便有理由爭取下一次有一隻更像活馬的馬,一場像樣的辯論,一場真正的選舉。

    說回那個所謂的答問大會,兩個候選人表現都不太好,面容緊張,偶爾失言,說明了香港還未出現高段數政客。不過,我們根本沒有訓練高段數政客的政治環境。

    梁家傑多次挑戰曾蔭權在普選方面的立場,曾氏用軟皮蛇式回應,一副不用理你的姿態。說來說去都是說會跟中央傾,完全沒有個人立場。看在市民眼裡,他成了一個完全沒有腰骨的行政官,只是中央駐港總督一名。

    至於梁家傑說經濟議題的時候,顯得有點空洞,不過那不是他的campaign重點。他根本不是來執政的,作為突顯制度荒謬性的唐吉訶德,梁已做得差不多了。

    梁的左傾政綱,的確未必完全是香港人那杯茶。不過,他說到香港政策的確正在向某財團傾斜,又的確是大家心目的那隻鬼。看到曾蔭權,想到我們不斷消失的社區經濟、地方特色、小本經營、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科幻片式的財團包辦衣食住行的倒模城市,心寒了一寒。

    梁的最後一番說話完成了他的唐吉訶德角色。他說「黃大仙張伯的故事」--當他探張伯時,張伯希望有生之年可投他一票,他將會爭取2012年普選。

    梁的眼神表情語氣,的確觸動人心。作為唐吉訶德,他勝出了,他在電視上對普幾百萬市民說明了他們在看選舉馬騮戲的可悲事實,挑起了香港嚮往民主選舉的人的悲情。香港人會記得那一刻。

    曾蔭權說會在下一任期內「解決」「普選問題」,他祝我們好運。我們不要祝自己好運,我們要自己爭取命運。

    連結:
    梁家傑競選網站
    曾蔭權競選網站

    後記:梁的那句「有得揀,先至係老闆。香港人要做老闆,就一定要有得揀」有點像一個爛gag。幸好他後面說的話說得像樣。

    technorati ta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