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7, 2008

  • 我不是不會烹飪

    這兩星期,做了很多平日少做的事,首先是執屋,然後是和家父家母參加團契聚餐,週末的時候,本來想去買午飯,不過去了街市,近乎無意識的買了二十元一份的帶子,還有豆豉和蒜頭,跑回家弄這個豉汁蒸帶子,然後叫家父家母來吃。就是這樣,吃著帶子,喝著啤酒,看著衛視爛片台,過了半個下午。

    家父對這個道菜的評價是「原來有人會切蒜頭切得大粒過你媽咪的...」

    放心,執屋、煮飯不是因為時日無多,我應該冇暗病的,我也不知道這個轉變是怎樣來的。

  • 打機通識(7)- GTA與Freakonomics

    (以下內容涉及黑幫用語,敬請留意,並請以通識角度閱讀本文。)

    上年的暢銷書Freakonomics(台譯「蘋果橘子經濟學」,中譯「魔鬼經濟學」)的其中一節講述一個深入美國黑幫的經濟學研究,當中研究者有天大的膽子長時間跟一大班蠱惑仔混熟和取材,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數據。

    研究發現,不少基層黑邦成員是與母親同住的,這不是代表他們特別孝順,而是因為他們的收入太低,不能自立,這反映了一個跟大眾印象不同的現象-做黑社會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風光。根據研究結果,基層黑幫成員的時薪其實跟快餐店員工差不多,黑幫的收入主要集中在高層手上,而那些收入極低的小混混,除了要跟家人同住,還要做兼職幫補....

    整個黑社會的運作,竟然類似連鎖快餐店,就是阿公是企業高層,大佬是特許經營者,他們以很低的待遇招募員工(本地黑社會術語是「收靚」,同學記得不要講,違者會被處分),減去成本,賺取的收入,部份要上繳給阿公。

    那些基層蠱惑仔,只有少數人可以透過表現晉身高層,於是蠱惑仔特別喜歡打打殺殺,他們每年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5%,反而大佬們不喜歡打打殺殺,因為那會影響他們的毒品生意收益,而且有人為阿公犧牲性命的話,還要付安家費。

    至於為什麼晉身大佬機會低,當蠱惑仔的「工傷」死亡率又高,收入又那麼低,為什麼他們還要做?書中的解釋是這班在少數族裔社群長大的青少年,沒有什麼學歷,他們不能在正行的社會階梯向上爬,而透過殺人放火晉身身家豐厚的大佬行列,便成了他們心目中的「主要」出路。不過,他們不少人到了中年還混不上去,便會做回正行。

    最近玩Grand Theft Auto San Andreas (簡稱GTA SA),裡面的主角CJ也經歷這種「職業生涯」,主角是一個離開了地頭一段日子的蠱惑仔,他回到地頭之後,冇人冇物,要重頭來過,本來同住的母親(竟然跟Freackonomics一樣)被殺,他憑特別好打的特長,一邊為阿公「做野」向上爬,發展勢力,一邊追查其母親死去的真相。最初的時候,CJ只能以打劫、偷竊、參與黑幫仇殺(本地黑社會術語是「吹雞」,同學記得不要講,違者會被處分)賺取聲譽(本地黑社會術語是「起朵」,同學講了也會被處分)和收入。

    可是,根據遊戲經驗,其實在早期的時候,最好賺的,是偷的士,然後正正經經做的士司機... 其次才是打劫毒品拆家(畢竟毒品拆家不會通街都係...),不過,做的士司機不能在黑社會建立聲譽,所以還是幫補家計而已。CJ的兄弟OG,本來是一個蠱惑仔,不過後來轉了行,在漢堡包店打工,又是一個Freakonomics的例子...

    當然,到了後來,CJ憑著超強的犯罪天份,例如兩拳打死人、車神盲亨的駕駛技術(香港傳奇人物,傳說讓他上了車便沒有人可以捉到他)、像我一樣行路無聲(偷竊和殺人得心應手),一直向上爬,向大佬之路進發。

    「殺人放火金腰帶」這句明言,在遊戲裡還說得通,在現實世界,則不是必然了,試幻想一個麥記員工,經歷25%死亡率而沒有死去,再晉升為分店經理的機會率有多大。

    (當然,香港沒有那麼多槍,死亡率一定低得多,不過香港警力對人口比例位列世界前列,一條街有十幾個警察,加上黃、毒不夠內地平、賭業被澳門和馬會瓜分、老翻被BT消滅,其實這裡當黑社會,前途一定不是一片光明)

    延伸閱讀:
    蘋果橘子經濟學 (Freakonomics)

    打機通識回憶錄(1) - 文明帝國(Civilization)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2) - 模擬城市(Simcity)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3) - Half-life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4) - 生化危機(Biohazard/Resident Evil)系列
    打機通識回憶錄(5) - 鋼鐵勁旅(Clash of Steel)
    打機通識回憶錄(6) - 殺戮的快感(第一身射擊遊戲, F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