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08

  • 地球停轉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將會上畫的<地球停轉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由奇諾李維斯主演,屬荷理活大片。

    <地球停轉日>的原版其實是1951年的作品,故事是說外星人來到地球,要求世界各國放棄大殺傷力武器(核武),外星人帶著一台可以用死光銷毀武器的機械人,本來可以以武制武,不過這個外星人想說服各國領袖,結局暫且不說,不過可以想像,面對自私和貪婪的人類(尤其是政客),外星人的工作不會像想像中的順利。

    我看的是DVD版,以1951年的特技水平而言,<地球停轉日>應該是當時的頂尖科幻片,今時今日看還是覺得不錯,後來不少外星人科幻片都向它致敬,還有添佈頓在<火星人玩轉地球>中的惡攪。

    2008年版說的不是冷戰和核武,而是當前人類最大危機-全球暖化。以今時今日的特技水平,應該會拍得更目不暇給,希望新版仍能保存舊版對人類文明的擔憂以及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套爆谷電影吧。

    1951年版的trailer

    2008年版的trailer

  • 笨得很實在-CIA光碟離奇失竊案

    http://images.eonline.com/eol_images/Articles/20080507/425.pitt.burn.after.reading.050708.jpg

    愚笨得很實在。這是我看完Burn After Reading(CIA光碟離奇失竊案)的感想。

    繼上次No Country for Old Men(二百萬元離奇命案)之後,高安兄弟繼續大玩黑色幽默,和No Country for Old Men一樣,片中的角色大都自以為很醒目,可是其實各有各的笨。不過,今次的Burn After Reading裡面的一眾角色,笨的程度更甚。

    我們嘲笑片中角色的時候,不妨想想他們是否有我們的影子,例如:
    • 飲酒飲到日光日白扒響個廳度,以笨拙的睡姿訓著
    • 以為自己好重要,其實只係蛋散
    • 好認真咁花好多時間討論根本唔重要既野
    • 女人講其他女人是非,睇其他女人唔順眼
    • 以為自己係情聖
    • 以為自己機關算盡,人人都被自己掌握於股掌之中
    • 以為自己好形
    • 以為自己唔得,唔「變靚D」唔得
    • 中女嘲笑中男是廢柴
    • 健身之後不自覺動作「ar吓ar吓」
    • 同個時代脫晒節
    •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騰晒雞
    要在這裡幫大家做少許expectation management。Burn After Reading不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它的劇情沒那麼「爆」,沒那麼緊湊。去到結局,大家會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不因任何人而改變。不要怪高安兄弟,根本這就是現實,也是全片的主旨。

  • Netbook沒有令Linux普及起來

    Netbook即是最近頗流行的那些售價$2000至$4000的輕量級手提電腦(例如ASUS的eeePC、Acer的Aspire One、Lenovo的ideaPad Lite等),它們通常僅僅足夠處理上網、文字處理、試算表、Powerpoint等用途,但勝在輕身和價格便宜。功能有限的弱點不太明顯,因為其實這些功能對很多人來說已佔全部用途的99%。

    最初的Netbook是行Linux的,上網用firefox、工作軟件使用Open Office,這個組合其實不錯,運行速度和穩定性都非常之好。於是,Netbook開始流行的時候,多了普通用戶接觸其Linux介面,一些Linux的擁躉對此不是沒有期望的-也許有一天Linux會有更多人接受。

    Netbook市場發展了一年多,愈來愈多新型號配備Windows XP,最終的結果是市面上8成的Netbook是行Windows XP的。

    行Linux的機種和行Windows XP的機種我也用過,的確Windows XP連同裡面的軟件的運行效率比Linux組合明顯地慢了一截,可是我還是選擇用Windows XP版的Netbook。我相信我選擇XP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Linux在Netbook市場沒有大放異彩的原因。

    大部份買Netbook的人本來就是硬件要求較低的用戶,他們買Netbook就是因為覺得一般的Laptop太貴,不值得花錢買太多的功能和太強的效能。這些(包括小弟)低硬件要求的用戶,一般在軟件運用的能力都不是最強的,試問他們怎會有心情鑽研一套全新的介面和「遊戲規則」?

    另外,對於平日連在Windows安裝新軟件也未必得心應手的新手而言,要改動Linux系統的設定,又或者安裝新軟件,簡直就等於叫他們組合一支可以上月球的火剪一樣困難。那些複雜的command和不同版本的Linux的分別,對普通人來說,等同於飛彈科技。我用Linux版的時候,想把firefox upgrade至firefox 3,花了好幾小時看網上的指示,最後還是攪不通,當我用Windows XP的時候,upgrade firefox只需幾分鐘。

    各位Linux用家可能會嘲笑我們這些普通用戶人蠢冇藥醫。不過,老實說,平常百姓,天天朝九晚九,已經好累,時間成本一點也不低,要重新學習一套新的OS的操作方式,不是好玩的事。所以,我們寧願用慢一點的Windows,至少我知道我可以三兩分鐘便改變到它的設定,花四五分鐘便可安裝好我需要的新軟件。

    另一個問題,對Linux來說是非戰之罪,那就是大家眼中萬惡的Microsoft的的確確壟斷了市場。我不是不想用Open Office(我有用它來製作pdf檔),而是我公司桌上的電腦是行Microsoft Office.... 作為一個小小的打工仔,我不能承擔在Netbook做好的presentation,在公司或者外面的機構開不出來的風險... 所以我的Netbook上的Office必須跟公司的一樣version。

    總括來說,我已經準備好被Linux用家們嘲笑。不過科技市場就是如此-由一大班普通人組成,他們用不來的東西,他們不會買。希望他日Linux社群能做得出一套人人一看就明的傻瓜版Linux OS吧,不然這個世界還是會由Windows控制。

    延伸閱讀:
    Netbook會令更多人使用Linux嗎? (Saki Lovre)

    後記:今天(27/11/08)看到剛出版的Hitech Weekly,鍾偉民的專欄文章有類似的觀點。本文是在27/11凌晨貼出的(可參考第一個comment的時間),出現雷同,純屬巧合。當然,Linux不能流行的原因,已有不少人說過,不算什麼特別見解。

  • 學生寫xanga花幾多時間?

    老師:你日日用咁多個鐘頭響電腦度,究竟有咩攪?

    同學:冇啊,都係MSN、打xanga、上討論區、打下機咁囉。

    老師:邊樣佔得你最多時間呀?

    同學:打xanga囉...

    老師:阿Sir都有用xanga,照計唔會用到你幾多時間架。

    同學:咁我會睇其他人既xanga架嘛。

    ===================

    MSN、打xanga、上討論區、打機,這些事情也是我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打xanga(對我來說是寫blog),我敢說我是老手。

    我想,這位同學大概一日上很多人的xanga,兼留很多留言。而且,根據往績,如果在家中不能上網,便會心情十分之暴躁,不上xanga誓不休。

    其實我很明白那種上不到網,disconnected的焦躁。

    我也很明白寫blog的時間要適可而止(例如這兩天比較忙,所以沒怎樣寫過東西)。

  • 露營的意義


    十時入睡,八時起床。一覺醒來,看到的是這樣的風景。


    在令人心境舒暢的環境,食慾大振。試指出圖中有什食物。


    吃完早餐,躺在營中看天空。這張相有點像維他奶廣告。


    換個角度,也是藍天白雲。分別是這張相是攝於四小時的午睡之後,身心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煮早餐前的setting其實是這樣的。

    喝少許酒,讀書有另一種領悟。(經驗所得,13%清酒比20%清酒適合)

    露營的意義,是可以「攤思」,即是攤響度思想;其實也可以攤響度連思想也停止,純粹看著沙灘上的大小朋友玩沙和玩水;又或者攤響度看書,累了便睡。

    不過有一件事是要承認的,就是我還是有check email,還覆了一個comment.... 用bigbrother的說法,我已經是Matrix的一部份了。

    「攤思」夠了,星期五的生日鬱悶症狀消失了,重新上路,我仍是個樂觀而有力的人。

    ===============

    同場加映:

    馬傑偉、馮應謙﹕香港青年國族認同探索 (24/11/08 明報)

  • 東主外遊,休息一天

    我在大嶼山。如有要事,可致電給我,或者email找我(我的address是"庫斯克1943@gmail.com")

  • 孩子吃糖實驗

    跟tommy伉儷吃飯,談到人生的問題。

    我的問題,是不停的渴求stimulation。腎上腺素、費洛蒙、腦內啡、蘇麻*,一旦這些stimulator的來源停止,意志消沉,甚至感到depress。

    這也許不是壞事,對這些東西的渴求,也是人生的動力。打個比喻,教書和做公開演說的時候腎上腺素會處於高位,這某程度上是我喜歡現在的工作的原因。

    EQ這本書提過一個實驗:把一粒糖放在小孩子面前,跟他說如果你在這段時間內不吃這粒糖,之後你便會得到兩粒糖。書中結果是能夠控制自己不吃掉那粒糖的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好,將來的成就也更好。

    但願我也是這類孩子。即使實驗者告訴我,如果你在這段時間內不吃這粒糖,之後你可能得到兩粒糖,也可能什麼也沒有,我會很努力告訴自己不去吃糖,這個過程也許不容易,可是我相信我可以的。

    我必須承認,沒有stimulator的人生,depress得可怕,忿世嫉俗得可怕。這一場實驗好可怕。

    * (來自小說<美麗新世界>,只是個比喻,我沒有食藥)

  • 寫日記的習慣

    自從十七歲生日那天開始寫日記,每晚臨睡前在碌架床上開著床頭燈,每天寫十多分鐘,內容什麼都有,有上學的事、朋友的事、打機記錄(例如把Clash of Steel德蘇大戰的過程當歷史來寫)、時事等。每天如是,練成了天天寫字的習慣和三百度散光。

    大學畢業之後,日記變了大事記,平均幾天才寫一次。我隨身帶著一本記事簿,上seminar的時候、聽道的時候、飲咖啡的時候、對著大海發呆的時候,便會拿出來寫,畢業多年,寫滿了幾本記事簿。

    日記這東西,對於身邊的女性而言,誘惑實在太大,我知道她們未必立心不良,但實證經驗和男性民間智慧告訴我,她們根本控制不到自己不去看你的私隱,她們未必有惡意的,那是天性。

    天性的意思可以用這個故事來解釋:蝎子要求青蛙背牠過河,青蛙說牠會刺死牠,牠說不會,因為刺死了青蛙的話,牠也會被淹死。可是在過河途中,蝎子刺了青蛙,青蛙問為什麼,蝎子說牠也沒有辦法,那是牠的天性。

    所以,我的日記,是上鎖的。

    這個blog不是我的日記,日記記錄的人、事和想法,大都是不能公開的。這個blog是一個分享和以文會友的地方。

    我對妹妹說,如果(touch wood)我突然不在,她要替我好好管理這些日記,裡面的文句未必太通順,行文也不太流暢,因為都是寫給自己看的。

    很少重看舊的日記,因為每次看都會思潮起伏,因為通常記在記中的,都是特別好的事和特別差的事。

  • 初中課程的政治議題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2)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簡稱PSHE),亦即是一般人口中的「文科」。初中的PSHE課程,有些學校會以獨立的文科科目教授,有些會以綜合人文科或初中通識科教授,又或者以兩者的混合體處理。

    不論處理方法如何,每間學校都需要符合課程指引的要求,即是不論你用什麼科來教,課程提到要學生學的東西,就要涵蓋得到。

    上圖是關於「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的要求,把裡面的要求轉化為初中的課程,究竟應該包括什麼東西?

    • 權利、義務與公德 --> 一個公民應該享有什麼權利、負擔什麼義務? - 基本法、人權法、國際人權公約是如何說的?
    • 社會規範、規則與法律 --> 社會規範、規則與法律有什麼分別? - 三者是如何形成或制定的?它們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 本地居民身分、國民身分和世界公民身分 --> 你的身分是什麼?這些身分對你有什麼意義?
    • 社會體系、政治體系及其相互關係 --> 一個社會是怎樣運作的?政府是什麼?政府是如何組成的?現代社會的政府組成背後有什麼理論基礎?政府與人民怎樣互動?

    處理課題時可考慮使用的案例:

    • 六七暴動及殖民地管治
    • 六四事件
    • 民間電台訴訟
    • 2003七一遊行
    • 生果金政策
    • 立法會選舉
    • (還有很多,數之不盡)

    知識性的內容的選取和表達方式,不可能完全不含價值,比如說人權本身已是一種價值,如何盡量做到讓學生從知識探究之中建立思維能力,能以理性和批判的角度看議題,真的不容易做到。到了最後,學生得出什麼結論,領悟出什麼價值觀,採納什麼的立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程編排和教學策略。很多學校的綜合人文科和通識科採用校本課程,即是學校自行編輯教材,官校、教會學校、左派學校的教材可能會十分不同。

    舉個例子,不同的學校處理「政府與人民互動」這議題的時候的方向可能是南轅北轍,比如說「人民有沒有權利反抗政府?反抗到什麼程度?」,用葉劉淑儀當年的說法,中國共產黨攪革命是「壯闊波瀾」,那什麼革命是叛國?

    此外,處理「普選」議題的時候(基本法有講的,是重要課題吧),不同的意識形態也是南轅北轍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和勇氣讓把不同的意見客觀地陳述出來?有沒有空間讓學生提出批判性的意見?

    這些都是值得各位PSHE老師思考的問題。

    這陣子我花了很多時間編撰「政府與人民」的筆記和教材,也許有時間再詳述(繼續趕客)。

  • 初戀的味道是什麼?

    經過一星期考試,對完了卷,學生們已勞累不堪,於是跟他們談談跟學科相關的生活話題。說到附近一間學生十分喜歡的「熱撈」店(遲些再介紹),他們問我吃過了沒有,覺得怎樣,我說有啊,然後思考一下如何形容那複雜的味道。

    當我正在思考的時候,有學生說「係咩即係初戀既味道?」

    我答「初戀既味道唔係咁既。」(突然全班專心度 x 1000)

    「阿Sir,咁初戀既味道係點架?」

    (死,誤中陷阱...)

    「初戀呢,當然唔係好似熱撈咁重味啦。我覺得.... (靜默幾秒),初戀既味道係好似大快活果D午餐咁。」

    (全班上空出現問號)

    「其實,大快活果D午餐,係人都食過,又未必記得好清楚食過D咩,味道大概會係OK既,又唔會係好重味。事隔好一段日子,你會記得食過,會記得食完果種單純而飽足既感覺。」

    「仲有,學生時代,約會就係食大家樂、大快活架啦,簡簡單單咁。」

    「阿Sir,我知喇,阿陳小明應該都係食一哥焗豬扒飯啦!」

    「...」

    預告:

    寫得太多軟性話題,明天寫初中人文學科有關政治的內容。(本blog以趕客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