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0, 2008

  • 寫日記的習慣

    自從十七歲生日那天開始寫日記,每晚臨睡前在碌架床上開著床頭燈,每天寫十多分鐘,內容什麼都有,有上學的事、朋友的事、打機記錄(例如把Clash of Steel德蘇大戰的過程當歷史來寫)、時事等。每天如是,練成了天天寫字的習慣和三百度散光。

    大學畢業之後,日記變了大事記,平均幾天才寫一次。我隨身帶著一本記事簿,上seminar的時候、聽道的時候、飲咖啡的時候、對著大海發呆的時候,便會拿出來寫,畢業多年,寫滿了幾本記事簿。

    日記這東西,對於身邊的女性而言,誘惑實在太大,我知道她們未必立心不良,但實證經驗和男性民間智慧告訴我,她們根本控制不到自己不去看你的私隱,她們未必有惡意的,那是天性。

    天性的意思可以用這個故事來解釋:蝎子要求青蛙背牠過河,青蛙說牠會刺死牠,牠說不會,因為刺死了青蛙的話,牠也會被淹死。可是在過河途中,蝎子刺了青蛙,青蛙問為什麼,蝎子說牠也沒有辦法,那是牠的天性。

    所以,我的日記,是上鎖的。

    這個blog不是我的日記,日記記錄的人、事和想法,大都是不能公開的。這個blog是一個分享和以文會友的地方。

    我對妹妹說,如果(touch wood)我突然不在,她要替我好好管理這些日記,裡面的文句未必太通順,行文也不太流暢,因為都是寫給自己看的。

    很少重看舊的日記,因為每次看都會思潮起伏,因為通常記在記中的,都是特別好的事和特別差的事。

  • 初中課程的政治議題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2)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簡稱PSHE),亦即是一般人口中的「文科」。初中的PSHE課程,有些學校會以獨立的文科科目教授,有些會以綜合人文科或初中通識科教授,又或者以兩者的混合體處理。

    不論處理方法如何,每間學校都需要符合課程指引的要求,即是不論你用什麼科來教,課程提到要學生學的東西,就要涵蓋得到。

    上圖是關於「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的要求,把裡面的要求轉化為初中的課程,究竟應該包括什麼東西?

    • 權利、義務與公德 --> 一個公民應該享有什麼權利、負擔什麼義務? - 基本法、人權法、國際人權公約是如何說的?
    • 社會規範、規則與法律 --> 社會規範、規則與法律有什麼分別? - 三者是如何形成或制定的?它們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 本地居民身分、國民身分和世界公民身分 --> 你的身分是什麼?這些身分對你有什麼意義?
    • 社會體系、政治體系及其相互關係 --> 一個社會是怎樣運作的?政府是什麼?政府是如何組成的?現代社會的政府組成背後有什麼理論基礎?政府與人民怎樣互動?

    處理課題時可考慮使用的案例:

    • 六七暴動及殖民地管治
    • 六四事件
    • 民間電台訴訟
    • 2003七一遊行
    • 生果金政策
    • 立法會選舉
    • (還有很多,數之不盡)

    知識性的內容的選取和表達方式,不可能完全不含價值,比如說人權本身已是一種價值,如何盡量做到讓學生從知識探究之中建立思維能力,能以理性和批判的角度看議題,真的不容易做到。到了最後,學生得出什麼結論,領悟出什麼價值觀,採納什麼的立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程編排和教學策略。很多學校的綜合人文科和通識科採用校本課程,即是學校自行編輯教材,官校、教會學校、左派學校的教材可能會十分不同。

    舉個例子,不同的學校處理「政府與人民互動」這議題的時候的方向可能是南轅北轍,比如說「人民有沒有權利反抗政府?反抗到什麼程度?」,用葉劉淑儀當年的說法,中國共產黨攪革命是「壯闊波瀾」,那什麼革命是叛國?

    此外,處理「普選」議題的時候(基本法有講的,是重要課題吧),不同的意識形態也是南轅北轍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和勇氣讓把不同的意見客觀地陳述出來?有沒有空間讓學生提出批判性的意見?

    這些都是值得各位PSHE老師思考的問題。

    這陣子我花了很多時間編撰「政府與人民」的筆記和教材,也許有時間再詳述(繼續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