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8, 2009

  • 會考六四題目的麥太邏輯

    以下是2009年會考中國歷史第12題的一部份。中史公開考試出現「六四事件」四個字,可說是破天荒,不過資料一真的很耐人尋味。


    問題只是問時序,還有一個人物姓名。這樣2分,沒有任何高階思維要求。當然,一份會考試卷裡面,也未必需要全部都是高階思維題目,問一些硬資料的問題是很正常的。六四問得淺易,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當局選取的資料背後代表了一套什麼邏輯。

    資料一說:” 政府實行「價格闖關」,其後引發「搶購風潮」,導致嚴重的「官倒」現象,最後出現「六四事件」 ”。這一段指的是經濟問題加上官倒,之後就出現了六四事件,這個邏輯有點像麥太跟麥兜說「從前有個小朋友,他不肯吃菜,後來他死了。」,以時序來暗示直接因果關係,有意簡化事件背景的複雜性。

    用麥太的手法,資料一是說「從前中國經濟有問題,造成了官倒,後來便六四」,其他因素如意識形態真空、思想自由化、收入分配不公、中央溫和派與強硬派政治鬥爭,甚至胡耀邦逝世引發公眾情緒等,都被麥太邏輯簡化掉了。

    至於資料二,指鄧小平南巡鼓勵經濟發展,把資料一和二放入資料三的時序線上,也暗示了同樣的簡化邏輯──六四後,鄧小平南巡鼓勵經濟發展,令物價上漲,不過中央採取了多項嚴厲措施應付。題目12a和b的隱含結論是,經濟及官倒問題導致六四,六四後鄧小平繼續鼓勵發展經濟,中央成功隱住了後來過熱的經濟,後來呢?就是現在如日中天的中國了。

    會考題有「六四事件」四個字,未必一定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魔鬼就在細節裡,這種麥太邏輯的題目表面上是回應了當局有意在課程中淡化六四的指責,實為曲線保駕護航,現在政府的所謂國民/國情教育,異曲同工。

    延伸閱讀:

    O九五四考六四:試卷派發員招募中! (80後六四文化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