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0

  • 籌備軼事 (2月底)

    (1) 習俗

    有個朋友,不知是不是受五四精神和殖民教育影響太深,跟傳統習俗總是有點格格不入。有一天他和未婚妻去冠南華攪那些傳統習俗的東西。不知為什麼,他身處那個紅噹噹又好意頭的環境,渾身不自在的,在店員的循循善誘下喪拼一輪,離開店子的一刻,有點暈眩。他之前聽朋友說很多習俗和忌諱,覺得很不可思異,很有司徙法正feel,而照做的話,也會違背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很慶幸未來外母的要求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而且沒有鬼神避諱,那一刻,他愛死了未來外母。

    (2) 名單

    朋友正在準備婚禮的指照名單。一邊寫,他一邊在想那一天會有什麼人出現,在場的有他的同事和上司,而那個名單就好像一張活生生的CV,說明了他的過去,還有他的性格和喜好。他心意已決,一定要請幾批很特別的朋友,即使是令人吃驚也要請。

    (3) PMC

    朋友進行了幾次1對2的PMC,負責輔導的是他們的教會導師,課程內容是用外面專門的PMC package,他說每一次都是深切的反省和學習。兩個普通的成年伴侶,很少會乖乖的坐在導師面前講出心底說話和練習溝通。這個過程是健康的,畢竟很多東西不學習,咁就一世。

    (4) 教會與政治

    朋友的教會是個大教會,而這個教會在民主、人權、財富再分配的立場很不建制。早上崇拜的時候,內容是信徒應該回應社會公義,包括推動民主,讀經內容是比較冷門的路加福音「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那一節,暗喻現今的香港政治環境。他想,只要這個教會一天未被河蟹,他一定不會離開。

  • 高鐵大騙局!港府出賣港人!

    林忌呢一篇《高鐵股權大騙局》,睇完之後我覺得一定要轉貼出來。

    咁屈機既方案--錢就出大份,起條咁貴既高鐵,車費收入就根距離計,即係分得果少少。
    如果一切屬實,特區政府就係出賣緊全香港七百萬市民!

    一次係咁,兩次係咁,數碼港、迪士尼、紅灣半島、領匯,次次都係做水魚。政府有冇咁蠢呀?我唔信收幾十萬一個月既高官有咁白痴。成件事只有一個解釋,就係擺明車馬利益輸送。

    次次睇到高鐵既新聞,都諗起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呢本書,裡面講美國中情局夾埋IMF同大企業欺騙、買通、威脅,或者扶植D發展中國家既領袖,去幫襯美國企業起一D無用但貴到離晒譜既假大空基建設施。有時候係擺明買通佢地,有時候係搵所謂專家老作D數據出嚟,講到個project幾有用咁,兩者結果都係一樣,就係果個國家既平民夾錢埋單,起咗D無用既大件野出嚟。

    個故仔係咪好熟呢?

  • 我們的486政府


    財爺「復古」派floppy 議員四出撲磁碟機 (明報2010年2月25日) -

    【明報專訊】每年財爺公布預算案時,都會就議員早前交嘅提問作出書面回應,聽落好似好貼心,但衰在今年嘅回應就儲存喺隻磁碟(floppy)度,喺家呢 個數碼年代,要搵部電腦可以讀到磁碟,真係唔容易,結果就玩死唔少議員!

    ....

    政府發言人就話,因為有關回應的文件數量唔多,如果用光碟會太過浪費,所以先選用floppy,如果有議員真係無方法開隻磁碟,先會複製隻光碟畀佢喎!

    報導原文: http://ow.ly/1b4Ob //


    嘩, 直情係回到486年代!!

    --------------------------------

    以下是twitter和facebook朋友的回應:

    可能財爺想做高登每月之星

    下次不如派8吋碟?

    估唔到你都仲識 8 吋碟... 波斯王子呀~~

    岩岩先發現原來我部機都插唔到floppy

    我公司部機有!是台已是10年高齡的古董機。

    石丹理後繼有人,可以瞑目了

    -------------------------

    kursk按:

    上面的大家,8吋碟是80年代初的產品,到了80年代中後期已經被5.25吋的floppy取代,而曾俊華先生派的3.5吋是在90年代初開始流行的。

    其實到了2000年打後,當電腦的圖像、聲音、影片檔案的file size動輒數以Mb計,1.44吋floppy也愈來愈少人用了。不過,2003年當我還在政府的時候,還會見到5.25吋floppy這史前產品...

    8吋碟連我這個年紀也未見過,唯一一次見到是看1983年的科幻片War Games,故事講一個有點宅味的電腦迷,用石丹理很喜歡的電話線modem接通了國防部的電腦,攪出個大個佛,他用的就是8吋碟了。

    這套廿幾年前的科幻片,在今天這個互聯網世代看,一點也不科幻了。

    好吧,講到波斯王子,就讓一眾80後的朋友回味一下這隻經典game吧:

    .
    .

  • 令我吃了一驚的學生

    早陣子在批改一份通識功課,題目是同工擬的,是要學生討論他們對最近80後抗爭的看法。

    印象中認同和不認同的大約各佔一半,不論認同與否,多數人也能講出他們的論據,認同的多會認為80後的抗爭其實未去到不能接受的程度,而且他們的抗爭是對當前社會不義和困境的反彈;而不認同的多會認為部份80後的行為過激,不遵守法規和議會程序等等。

    一個平日很文靜的女學生交的通識功課,寫了我要求的三倍字數,即是差不多三千字! 裡面對社會問題、特區政府和北京政府的施政、以至世代矛盾的控訴,還有80後的行為模式的分析,甚至對當權者及上一代的指控的反駁。雖然未至於是傑作,但字裡行間的批判態度和火氣,連我看到也吃了一驚。

    她的文章的激情和長度,相信不是為了討好這個疑似前進的老師取分數而寫的,而文章內容也不是左抄右抄回來的(因為比較熱門的認同80後的文章我大都看過了,而且整份功課的風格也很統一)

    文章內容我不抄出來了,始終我不想變成集體評卷,那對同學不公道。

    最後,對於她用心又用氣力寫的文章,我是欣賞的,提議了一些論述的技巧,還提醒她考試時要避免過度激情的文筆(畢竟考試是現實的)。

    作為他們的老師,我無時無刻提醒自己,也嘗試提醒他們立場跟分數無關,評分只看論點、論據、鋪排、文筆水平。我也無時無刻提醒自己,我在外面的世界做的事我會向自己負責,在課室內我戴著教師的帽子,便要盡力幫助學生從不同的面向看問題,我戴的不應是抗議者的帽子(這是我萬個不願意被拍到的原因,那某程度上會令自己的形象被定型)。

    有高年級的學生私底下說,在網上的阿Sir才是真的,在學校見到的那個不是他。我想,我在網上世界說過的話,學生是知道的,很多時候他們不認同的也會直接告訴我。我想,我的立場是很明顯的,但我永不會在課室宣傳我的想法,相反,我要做很多東西來「平衡」我的固有形象,也要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事情的後果和責任問題。

    可是,撫心自問,我在網絡世界的說話,正正是我良心的說話。還記得小時候的老師,也是會講他們對國家,對民主自由的看法。

    *******************

    本來想講樂施會事件的,不過我這兩天真的被這荒謬的新聞雷倒了,真的O掉了,一時間不知如何反應。

    *******************

    剛收到的消息(抄自johncoal的《冷汗》):

    一、
    from RTHK

    警 方 拘 捕 一 名 28 歲 男 子   涉 元 旦 遊 行 中 行 為 不 檢

    警 方 拘 捕 一 名 28 歲 男 子 , 他 涉 嫌 在 1 月 1 日 西 區 的 元 旦 遊 行 中 行 為 不 檢 。探 員 今 日 傍 晚 在 秀 茂 坪 區 拘 捕 這 名 男 子 , 他 因 為 在 公 眾 地 方 行 為 不 檢 而 被 拘 捕 , 現 時 仍 被 扣 查 。

    二、
    Twitter, again:

    在反高鐵中苦行及斷食者梁穎禮在 FM101樓下帶走,帶走原因未明,估計涉及元旦遊行。

    三、
    延伸閱讀:tommyjonk:亞洲和諧之都

  • 80年代電影中的性與社會流動


    某個深夜改簿的時候,開著有線電影台。想不到連續播了兩套八十年代的經典港產片。

    第一套是《男與女》。

    故事講二十出頭的鍾楚紅偷渡來港,因為欠債而出賣肉體,後來她跟了老木工關海山,出賣子宮換取稍為像樣一點的生活。後來她跟清潔工人萬梓良紅杏出牆,後來萬梓良被賞識,去了打自由搏擊,兩個人的夢想就是男可以打到去美國,女的就是跟他去美國。

    可是沒身份證又怎樣去美國?其實鍾楚紅一直以為孕婦產子後會得到入境處特赦。

    電影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萬梓良下班後會穿得很斯文的去學英文。而鍾楚紅也會在家中看英文書,夢想有一天會跟萬梓良去美國。結局如何?且不在這裡說穿。

    電影片段@youtube(內有成人情節,慎入)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另一套是《停不了的愛》。


    停不了的愛其實是靚妹仔的第二集,主角是二十出頭的劉德華和溫碧霞。溫碧霞的角色集所有做舞女的原因的大成:父親坐監,母親跑掉,有細佬妹要養,而她自己則搭上黑社會,還做了未婚媽媽,而且還入過女童院。

    後來溫碧霞遇上靚仔純情有為又有家底的實習醫生劉德華,她瞞劉華說她是當sales(售貨員)的,兩人發生了愛情,後來劉華那有錢又竟然好友善的父母誠邀溫碧霞這個新抱仔一起去美國(又係美國?)渡假,溫碧霞知道紙包不住火,於是決心好好的在出發前跟劉華過幾個月最開心的日子,她的做法是辭去夜總會工作,真的去百貨公司當sales,同時為了跟劉華那竹昇父母和他那些HKU同學溝通得好一點,真的認真的學英文(又係學英文?)。

    當然,故事到最後一定是溫碧霞的家庭問題、階級局限等令事情大大鑊。不過,結局也不應在這裡爆出來吧 (結局劉德華的那句對白也是一個經典)。

    電影預告片@youtube (這個不用慎入)

    另外,還有當年的經典金曲停不了的愛 (雷安娜、彭健新主唱)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學英文 = 社會流動

    男與女和停不了的愛在性描寫方面,在廿幾年後的今天是難以想像的(天啊,還要是鍾楚紅!),裡面關於鍾、萬、溫三人如何出賣肉體搵食,同時又夢想學英文向上流動的情節,雷同之處應該不是巧合,那是八十年代的社會共識--不論做什麼工作都好,晚上去進修英文,是社會流動的基本動作。(不少八十年代已懂性的人應該會見過大人返夜校)


    香港性工作的seller's market黃金歲月

    在八十年代,舞女是一個極之賺錢的行業,那是內地人要偷渡來香港還是很危險,而內地還沒有色情事業的年代,本地舞女處於一個seller's market的黃金歲月。

    至於沒有身份證的鍾楚紅,只能偷偷摸摸地以低價出賣肉體,有一個又窮又老的阿伯「照顧」,想也不用想就決定當她的生仔機器了。

    順帶一提,鍾楚紅跟了關海山之後住的地方是灣仔機利臣街,當時大佛口的東美中心還是最新式的商業大廈,而關海山的家是比馬頭圍道的舊樓還要舊幾十年的「戰前樓」,幾乎和灣仔藍屋同級數,可是鍾楚紅還是覺得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得多了,因為她本來是住在環境極差的木屋區。再寫下去,便是另一個通識科「生活素質」題目了。

  • 三師會-新類型政府宣傳諮詢

     

    (1/4) 從麥兜 X 行政長官賀年廣告說起

    (2/4) 從麥兜 X 行政長官賀年廣告說起 (續)

    (3/4) 運輸及房屋局FACEBOOK諮詢

    (4/4) 財政預算案漫畫 (影片問題已修正)                      

    延伸閱讀:

    關於麥兜 -

    從此以後不再看麥兜 (kursk)

    有關麥兜之變節 (tommyjonk)

    對不起,你記得的是麥嘜 (johncoal)


    關於 Facebook諮詢 -

    誰需要上網輔導 (tomyjonk)

    把諮詢外判給高登或Happy Farm (kursk)

    2010了,你懂上網了沒? (johncoal)


    關於財政預算案漫畫 -

    挑戰曲線極限的10-11預算案漫畫 (kursk)

     

    節目重溫: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

    訂 閱: RSS feed RSS Feed

     

  • 麥兜事件後記


    圖: 《麥兜故事》中的特區政府官員


    寫《從此以後不再看麥兜》的時候也想不到會有這麼大的回響。最初我只是寫出很個人的感想,接著的一兩天從click數的走勢和留言看到原來這個題目可能會引起很大的議論。起初我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寫的東西跟網上世界的過年和諧氣氛截然不同,才會引起關注,後來當我看到「拯救麥兜」的facebook group的人數增長,才明白我不是唯一不滿的(前)粉絲。

    後來,公眾假期結束,可能因為沒太多特別的新聞,所以《信報》余錦賢撰文講上述的group和小弟的blog文[連結]。然後,《明報》找我,說希望我授權轉載我的blog文,於是我把交章稍為潤飾一下,便給了他們,今天登了出來[連結]。

    最令我吃驚的,其實是自由風自由phone找我做了個電話訪問。吳志森先生的確是個很專業的主持人,他給我充分的空間,讓我在大氣電波很完整地講出了我的想法,和再次澄清了一些大眾對我們這班(前)粉絲的誤解。另外,他在節目中重覆點出了這次爭議的重點--這是粉絲對作者的不滿,而不是政治批鬥。訪問的錄音在節目的第二部份[19/2/2010錄音連結],抱歉我第一次做電話訪問,出現了平時講電話時常犯的毛病--沒有特別留意自小養成的懶音說話模式。

    關於整個事件,我真的沒興趣批判曾生和主管媒體的官員。不論我們這班(前)粉絲說多少次,很多人仍然覺得是我們上綱上線,反應過激,他們不明白或者忽略的,是我們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而不是想找曾先生、麥家碧和謝立文的碴。

    最後,我想引用sophistinhk的blog文《麥兜價值》的幾句:

    雖然身為一個藝術家,是無需考慮什麼政治與道德包袱,但有時候 成為「工匠」與「大師」之間的分別,就取決於良心與金錢之間的一瞬抉擇。

    正如我在訪問中說,我們沒資格要求作者一定要怎樣怎樣,但作為讀者,我們有權用腳投票。如果繼續要無視我們講了幾千次我們是痛心的粉絲,而罵我們小題大做的話,請隨便。

    ********************

    《明報》刊登的文章如下(小標題為編輯後加,而刮號中的是我今天才發現的錯處):

    Kursk﹕ 從此以後不再看麥兜

    【明報專訊】編按:本文作者是Kursk,原文刊於作者的網誌「庫斯克的床」(http://kursk.xanga.com),在網上引起熱烈討 論,現獲作者授權轉載。

    事先聲明,本文批評的不是曾蔭權,而是麥兜作者麥家碧。曾蔭權要找什麼人替他畫漫畫是他的自由,找黃玉郎、 Stella So還是小克我也不會批判他。我是以一個曾經在麥兜身上得到鼓勵和反思,而且很喜愛麥兜的人的身分去寫這一篇的。

    對於很多傷痕纍纍的香港人來說,麥兜不只是一個漫畫人物,《麥兜故事》也不只是一套動畫。整個麥兜系列所象徵的,是香港人對於身分失落的自嘲、自憐 和反省,以及病態社會的批判。由麥兜故事中的「香港一蛋撻」,到菠蘿油王子的「AO模擬面試」,到春田花花幼稚園(同學會)的「主修『筆飯』的大學生」,都曾經令很 多香港人笑中有淚。很難想像在董建華時代曾經以「香港一 蛋撻」諷刺特區政府的麥嘉(家)碧,會在這個社會矛盾、貧富懸殊、小圈子利益輸送、政改問題比建 華七年情况更壞的年頭,把麥兜賣了給特首辦!這對於很多曾經在麥兜的故事裏自嘲或反省過的人來說,無疑是狠狠地摑了一記耳光。

    麥兜伙曾蔭權賀年 看得毛骨悚然

    麥家碧加入曾蔭權的政治化妝隊伍,把香港人的「國民卡通人民」賣了給曾蔭權,在不同的媒體上懶cutie的跟市民祝賀新年,對不起,我看得毛骨悚 然。但願麥家碧這個job能賺到好價錢,因為她這樣做,等於把她和麥兜的goodwill(商譽)賣斷了。之前麥兜替康文署宣傳泳池衛生、替機電工程署宣傳電梯安全,都是公益事業,可是替曾蔭權 扮cutie賀年,那是粉飾太平,是出賣麥兜的靈魂啊!

    我知道我對麥兜故事的解讀可能是一個粉絲的美麗誤會,不過作為一個觀眾及讀者,我有權決定是否掏腰包支持一個作者。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反應太大,甚至 上綱上線。不過,對不起,我真的覺得倒胃得以後也不想再看麥兜了。我知道麥兜系列其中一個主題就是香港人為了搵食是身不由己的,但萬萬想不到麥家碧會用這 個終極的方式來表現這主題。

    Facebook上的「Mcmug & Mcdull - 麥嘜&麥兜」粉絲頁有7000多個成員,而表達對此賀年廣告不滿的「拯救麥兜反對賣仔」群組,短短幾天已有1600多人加入,那算是一個值得作者反思的數字 吧。

  • 三師會之網絡與政治

    聽節目之前,先做個練習。

    1. 下圖是什麼?

    2. 下圖跟政治有何關係?

    http://images1.wikia.nocookie.net/evchk/images/thumb/4/44/G-icon09_resize.gif/600px-G-icon09_resize.gif

    Twitter bird logo

    答案就在節目中。

    網絡與政治 (1/4)

    比較互聯網與起前後的社運動員 / web 2.0如何影響社會政治文化                      

    網絡與政治 (2/4)

    網上平台如何形成群眾運動的「細菌特性」/ 中國內地的網絡政治                      

    網絡與政治 (3/4)

    網台及討論區的力量 / 抗爭模式的改變                      

    網絡與政治 (4/4)

    比較印刷術和互聯網對政治的影響 / 用戶產生的資訊(User-Generated Content)的力量 / 主流傳媒的角色

    節目重溫: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

    訂 閱: RSS feed RSS Feed

  • 我提交的政改意見書

     

    我知道無論我寫得如何認真,也對這次的政改產生不到什麼作用。那麼,我為什麼要寫得如此認真?那是因為作為一個天天在寫文月旦社會問題的博客,一個冒著趕客封欄的風險也要在電腦雜誌和報紙通識版次次都是寫政治議題的寫作人,一個天天渴望學生明白民主法治人權的可貴的通識教師,我不認真向政府提出意見,而由得親建制的屬下組織大量提交,我過不了自己。

    我的意見書如下:

    *********************

     

    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意見書

     

     

    2012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


    1.
    選舉委員會的人數


    是否贊成人數增加至不超過1200人?

     

    我認為選舉委員會究竟是800人還是1200人根本不是重點。如果選委產生辦法本身是不民主的話,選委人數增加至12000人也是沒意義的。

    2.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四個界別的人數比例應否維持均等?

     

    現在的四個界別的劃分,並不是根據香港人口結構比例,很多選委界別不是產生辦法不民主,就是其「代表性」欠缺客觀理據,又或者是以界別掌握的經濟資源分配,這種權力分配方式完全不符合普世民主社會的做法,更加欠缺代表性,不符合《基本法》規定實施普選前「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原則。

     

    是否贊成第四界別的新增議席,大部分分配給區議員?

     

    把第四界別的新增議席大部份分配給區議員的問題是,民選區議員屬小選區(只有幾千人)單議席單票制,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街坊保長甲長,選舉議題也只局限於街頭巷尾的事務,雖然區議員也有民意基礎,但其選舉過程把街坊事務與宏觀政治議題捆綁,結果就是宏觀政治議題被含糊化,甚至忽略。另外,只有幾千人的小選區選舉容易出現合法或非法的利益輸送,若果區議員被付予不成比例的政治權利,利益輸送問題將日益嚴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民主社會的重要職位選舉,一般是以大選區進行,因為大選區的利益輸送問題相對較少,而且選舉更容易聚焦於宏觀政治議題,有利產生合適於宏觀事務的當選者。

     

    增加區議員議席的幅度應該多大?

    是否贊成應該以增加區議員在選舉委員會內的比例,來擴大選民基礎?

     

    政府的諮詢一直把討論引導至增加區議員選委的方向,有意忽略由市民直接選舉選委的可能性。我建議至少四分之一的選委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直選產生選委選出行政長官,仍屬間接選舉行政長官,這肯定不違反人大常委的決定,也更接近《基本法》規定實施普選前「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原則。

     

     是否贊成只由民選區議員參與互選?

     

    如上,我認為不應只由區議員互選,而應該設立民選的選委會成員。若政府堅持只能增加區議員選委的話,則絕對不應讓委任議員有參選及競選的權利。這個問題相信市民已有共識,委任區議員根本沒有民意基礎去代表市民選舉行政長官。


    3.
    選舉委員會的選民基礎

    是否贊成不採取把「公司/團體票」轉為「董事/行政人員/屬會/個人票」的方式?

     

    建議把所有本來公司/團體票改為個人票,這更符合民主原則,也更接近《基本法》規定實施普選前「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精神。

    4. 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安排

     

    是否贊成維持目前提名門檻,即選舉委員會人數的八分之一?

     

    建議維持現時人數門檻,即100人,而不是選委人數的八分之一。

     

    是否贊成維持不設立提名人數上限的安排?

     

    不贊成。我建議設立提名人數上限,因為即使選委人數增加至1200人,提名制度幾乎等於記名投票,這等於鼓勵選委記名支持某候選人以換取利益,有違民主社會不記名投票以減少利益輸送的原則。


    5.
    行政長官政黨背景

     

    是否贊成維持行政長官不屬任何政黨的規定?

     

    這個規定根本脫離現實,現代民主社會的首長如不能有政黨背景,根本難以有效施政。即使規定行政長官不可有政黨背景,他當選後仍要與友好政黨組成管治聯盟,如有政黨背景的,也可以退黨參選。有關規定除了自欺欺人之外,還會妨礙政黨發展。

     


    2012年立法會產生辦法

     

    是否贊成不採取把「公司/團體票」轉為「董事/行政人員/屬會/個人票」的方式?

     

    我認為必須把「公司/團體票」轉為「個人票」的方式選舉功能界別議員。現時的「公司/團體票」造成的小圈子效應,已嚴重影響市民對立法會及特區政府的觀感,這對於維持有效管治及社會穩定有害無益。

     

    是否贊成新增的5個功能界別議席,加上原來的1個區議會議席,全數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以擴闊功能界別的選民基礎?

     

    建議以區議員互相提名產生候選人,再由市民直接選出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員,這選舉方式更容易聚焦於宏觀政治議題,有利產生合適於處理宏觀政治事務的議員。

    有關2017行政長官,以及20162020立法會選舉辦法

     

    雖然人大常委會已決議2017及之後才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但這不代表現在不應討論達至兩普選的時間表及具體計劃。雙普選對於香港發展極為重要,一個有遠見有承擔的政府不應把責任推給下屆政府,而應該盡早開始匯集民意及帶領全民討論。回歸前草擬的《基本法》也花了數年時間規劃如何在特區首十年的擴大立法會的民主成份,然後詳細列明在《基本法》內。《基本法》的明確規劃,去除了當時社會對於特區政制發展的疑慮,令社會得以穩定發展。

     

    2007/08本來是《基本法》容許雙普選的時間,可是特區政府及人大莫視民意,扼殺了2007/08進行普選的機會,而且還強行規定200820122016三屆立法會直選議席與不民主的功能界別議席比例不變,這完全違反了《基本法》於19982004年三屆選舉逐步增加立法會直選議席的原則,甚至是違反了所謂的「循序漸進」達至普選的原則!

     

    自從人大釋法,高壓凍結香港民主進程之後,香港社會愈來愈不穩定,這是因為現行的不民主制度令利益集團坐大,資源分配傾斜,社會矛盾不能透過較為公平的制度化解!近年愈來愈多社會、經濟問題演變成激烈抗爭,而最終矛頭指向政治制度不公,那不是政黨有心利用,而是人民看不到政改的確實路線,看不到出路,人心才會不穩!

     

    我衷心希望政府能夠拿出勇氣和誠意,真真正正開始諮詢及規劃普選的時間表及詳細計劃,否則社會矛盾再次激化,引發比20032005年更嚴重的政治後果,相信不是特區領導層希望見到的。

     

    **********************

    (歡迎有意提交意見的朋友參考。不過不要提交跟原文100%的意見書,而且請用真實姓名提交,否則很大機會會當是我提交了幾份意見書,因而不作考慮)

     

    連結:

    政改諮詢網站(政府一站通網站是沒有明顯的banner或者指示如何前往這網站的,我找了好一陣,link上link才去得到)

    諮詢期明天(19/2/2010)結束,大家也表達意見吧:

    email: views@cmab-cd2012.gov.hk
    傳真號碼: 2523 3207
    郵寄地址: 香港下亞厘畢道
    中區政府合署中座319室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延伸閱讀:

     

    Tommyjonk的意見書

     

    方大的意見書

     

  • 三師會之議會抗爭 (4集)

    赤口剛過,僅代表三師 仝人祝願香港社會三陽交泰,家宅安寧,不再三人成虎。

    順祝各位同學三元及第,下筆入木三分。

    再祝各位同工澤披三臺,麾下勇冠 三軍。

    同場加映:

    通識情人節@MobileRadio.hk


    農曆年初一剛巧是情人節,三師會以通識角度跟大家「做節」。

    節目重溫:



    三 師會
    @MobileRadio.HK (link)


    .

    訂 閱: RSS feed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