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 2010

  • 麥兜事件後記


    圖: 《麥兜故事》中的特區政府官員


    寫《從此以後不再看麥兜》的時候也想不到會有這麼大的回響。最初我只是寫出很個人的感想,接著的一兩天從click數的走勢和留言看到原來這個題目可能會引起很大的議論。起初我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寫的東西跟網上世界的過年和諧氣氛截然不同,才會引起關注,後來當我看到「拯救麥兜」的facebook group的人數增長,才明白我不是唯一不滿的(前)粉絲。

    後來,公眾假期結束,可能因為沒太多特別的新聞,所以《信報》余錦賢撰文講上述的group和小弟的blog文[連結]。然後,《明報》找我,說希望我授權轉載我的blog文,於是我把交章稍為潤飾一下,便給了他們,今天登了出來[連結]。

    最令我吃驚的,其實是自由風自由phone找我做了個電話訪問。吳志森先生的確是個很專業的主持人,他給我充分的空間,讓我在大氣電波很完整地講出了我的想法,和再次澄清了一些大眾對我們這班(前)粉絲的誤解。另外,他在節目中重覆點出了這次爭議的重點--這是粉絲對作者的不滿,而不是政治批鬥。訪問的錄音在節目的第二部份[19/2/2010錄音連結],抱歉我第一次做電話訪問,出現了平時講電話時常犯的毛病--沒有特別留意自小養成的懶音說話模式。

    關於整個事件,我真的沒興趣批判曾生和主管媒體的官員。不論我們這班(前)粉絲說多少次,很多人仍然覺得是我們上綱上線,反應過激,他們不明白或者忽略的,是我們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而不是想找曾先生、麥家碧和謝立文的碴。

    最後,我想引用sophistinhk的blog文《麥兜價值》的幾句:

    雖然身為一個藝術家,是無需考慮什麼政治與道德包袱,但有時候 成為「工匠」與「大師」之間的分別,就取決於良心與金錢之間的一瞬抉擇。

    正如我在訪問中說,我們沒資格要求作者一定要怎樣怎樣,但作為讀者,我們有權用腳投票。如果繼續要無視我們講了幾千次我們是痛心的粉絲,而罵我們小題大做的話,請隨便。

    ********************

    《明報》刊登的文章如下(小標題為編輯後加,而刮號中的是我今天才發現的錯處):

    Kursk﹕ 從此以後不再看麥兜

    【明報專訊】編按:本文作者是Kursk,原文刊於作者的網誌「庫斯克的床」(http://kursk.xanga.com),在網上引起熱烈討 論,現獲作者授權轉載。

    事先聲明,本文批評的不是曾蔭權,而是麥兜作者麥家碧。曾蔭權要找什麼人替他畫漫畫是他的自由,找黃玉郎、 Stella So還是小克我也不會批判他。我是以一個曾經在麥兜身上得到鼓勵和反思,而且很喜愛麥兜的人的身分去寫這一篇的。

    對於很多傷痕纍纍的香港人來說,麥兜不只是一個漫畫人物,《麥兜故事》也不只是一套動畫。整個麥兜系列所象徵的,是香港人對於身分失落的自嘲、自憐 和反省,以及病態社會的批判。由麥兜故事中的「香港一蛋撻」,到菠蘿油王子的「AO模擬面試」,到春田花花幼稚園(同學會)的「主修『筆飯』的大學生」,都曾經令很 多香港人笑中有淚。很難想像在董建華時代曾經以「香港一 蛋撻」諷刺特區政府的麥嘉(家)碧,會在這個社會矛盾、貧富懸殊、小圈子利益輸送、政改問題比建 華七年情况更壞的年頭,把麥兜賣了給特首辦!這對於很多曾經在麥兜的故事裏自嘲或反省過的人來說,無疑是狠狠地摑了一記耳光。

    麥兜伙曾蔭權賀年 看得毛骨悚然

    麥家碧加入曾蔭權的政治化妝隊伍,把香港人的「國民卡通人民」賣了給曾蔭權,在不同的媒體上懶cutie的跟市民祝賀新年,對不起,我看得毛骨悚 然。但願麥家碧這個job能賺到好價錢,因為她這樣做,等於把她和麥兜的goodwill(商譽)賣斷了。之前麥兜替康文署宣傳泳池衛生、替機電工程署宣傳電梯安全,都是公益事業,可是替曾蔭權 扮cutie賀年,那是粉飾太平,是出賣麥兜的靈魂啊!

    我知道我對麥兜故事的解讀可能是一個粉絲的美麗誤會,不過作為一個觀眾及讀者,我有權決定是否掏腰包支持一個作者。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反應太大,甚至 上綱上線。不過,對不起,我真的覺得倒胃得以後也不想再看麥兜了。我知道麥兜系列其中一個主題就是香港人為了搵食是身不由己的,但萬萬想不到麥家碧會用這 個終極的方式來表現這主題。

    Facebook上的「Mcmug & Mcdull - 麥嘜&麥兜」粉絲頁有7000多個成員,而表達對此賀年廣告不滿的「拯救麥兜反對賣仔」群組,短短幾天已有1600多人加入,那算是一個值得作者反思的數字 吧。

Comments (14)

  • 我同意。我們並不是要作政治批鬥,而純粹是作為粉絲,對麥兜感到失望。也許麥兜其實一早都已經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麥兜,那就只怪我們太遲醒覺。但既然現在發覺麥兜都不再是我們喜歡的麥兜,為什麼作為粉絲,不能選擇停止支持麥兜?我們又不是執槍要脅作者去改變創作方向,只是行使作為消費者的選擇的權利,為何會被某些人理解成「扼殺創作自由」?

  • 畸大,我地最新一集三師真的要盡快推出了...

    三師會---節目預告:
    從麥兜與Facebook事件看特區政治化妝術(暫名)

    不日推出,敬請留意
     http://hk.youtube.com/user/hk3teachers

  • 如果有空的話,作者可以看看這篇,就會了解為什麼有人說你上綱上線了...

    http://diumanpar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75800

  • 雖然我的觀點與你並不一樣,但今天在明報讀到你的文章,還是覺得很有趣呢!

  • (刮號)

  • 好堅呀Kursk!!!

  • @euyak - ?

    @kingsland06 - 早已看了, 也明白那邊的論點。我想, 反對者可說是這是粉絲的一廂情願吧。

  • 原以為是一股濁世的清流, 孰料祇是包裝精美的一嚿矢,
    (前)粉絲的失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理解的, 祇因未曾深愛過; 如果愛未深, 根本不會責之切;
    知道責之無用, 一刀兩斷未嘗不是適當的抉擇.

  • 老實說,我真不覺得這題目值得大書特書......

  • 我估呢,其實係咁:

    《麥兜響噹噹》乃由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製作,套戲在大陸收得,連政府都有得分紅。依家大早出錢投資那位老闆,即政府,邀請謝立文麥家碧幫政府整套拜年片。喂,講真,唔通推咩!在情在理都好難推架大佬。我估就係咁簡單,唔需要諗得太複雜,我估作者自己都唔多想畫,不過無計,話晒今次政府肯投資落本土動畫身上,都算係咁,公道講句,唔係所有政府野都要插。所以你都講得啱:「搵食啫!」不過「搵食」之意唔係指「因為好多錢而做」,而係因為「人在江湖,要還個人情債,唔通打完齋唔要和尚咩?咪又會俾你鬧!」咁講真麥家碧又唔算係出賣麥嘜嘅,不過佢應該預左此舉會俾fans插。唉~ 身為創作人先明,有時真係好難做,順得哥情又失嫂意,尤其係當越做越成功,樹大招風。我估啫,可能真相唔係咁都未定,唔知。小克

  • @hystericireul - 所以我都奇怪點解媒體咁有興趣。

  • 最可怕的是,雖然有很多人是「中環價值」下的犧牲品,承受著由此而來的剝削和不公,可是他們茫然不覺,甚至更認同「中環價值」,幻想有一天更成為中環精英的一份子。真是非常奇怪。

    p.s.聽了你youtube的節目,覺得幾好。不過part4好似有問題。
    p.s.交個朋友好嗎,add了你的facebook。 =]

  • 題外補充:

    其實在謝立文和麥家碧這對夫妻檔裏,謝生負責寫故事,謝太只做美工,所以,要怪是否應該怪謝生呢?

    另外,謝太一向都特立獨行,這方面是有名的,哈哈.(與這次事件完全無關,只是「順帶一提」...)

  • @hystericireul - , @Kursk - They are interested in juicy things.  As it is related to the No.1 famous local comic / cartoon characters, they have so many things to write about and so, so, so many eyeballs to attract!!!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