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能夠反映近日心情的歌。感謝各位兄弟、好友、團友的幫助,這些日子緊張而愉快。
圖片來源: http://www.mypicx.com/uploadimg/89552111_03262010_1.jpg
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2010年卷二題目
問題3.
文理認為,現今社會在乎各方意願時,以金錢補償受影響的一方,合情又合理,有仁有有義。試評論他的看法,並以文中永盛圍為例說明。
考評局廣邀各路人馬出手答卷,好讓一眾莘莘學子擴闊視野。
我暫時沒有時間作答,不過我想如果以下人士回答應該會幾有意思:
保育人士:陳景輝、朱凱迪、菜園村高婆婆
文化批判者:陳雲、葉蔭聰、許寶強
名嘴:蕭若元
教育界:Tommy兄(中化科)、John兄(通識科)、方大(圖書館達人)
泛民:長毛、毓民、余若薇
右翼:獅子山學會
商界:陳啟宗、胡應湘之流
建制派:任何一個土共(反正也是一樣的)、林鄭月娥、鄭汝樺、曾德成、楊捷安等
到了最後,即使是web 2.0時代,原來香港還是扮演著和平飯店/十月圍城的角色。
*********************************
正式宣佈! Google離開中國 (聯合新聞網 23/3/2010)
.... 未來將會把旗下服務導至位於香港地區的「Google.com.hk」 網站,並同時將保留相關研發與業務單位於中國地區。而在「Google.com.hk」中所提供的簡體版內容預計提供完整的搜尋服務,且將不會有資訊過濾的情形。
**********************************
以前台灣的中華民國自稱為「自由中國」,現在已經比較少聽到這個說法了。自從89年起,這裡就是「自由中國」了。
「自由中國 2.0」的網民們,你們不再是nobody,你們對國家的責任愈來愈大了。內地的網民天天在大戰五毛黨和跟以newspeak傳播良心訊息,躲避網警,我們要麼袖手旁觀,要麼加入。
在Twitter和新浪微博看著網民文字直播北京Google總部外的衝突,而跟「谷歌」一字在內地新舊媒體開始有變成敏感字的傾向。想不到啊,想不到。
還沒有微博戶口的朋友,去開一個吧。那裡有關內地網民輿論的資訊有時比Twitter更快更多。
**********************************
在twitter看到了這個:
快讯:香港博客网站xanga在内地解 封。06年开始被内地当局屏蔽的网站xanga曾被指含有众多不符合国情的文章和相片
http://twitter.com/freemoren/status/10910133377
是不是真的?有沒有人可以核實這個訊息?(HKT 22:15 xanga香港的首頁開不到....)
**********************************
話說有個朋友在婚姻登記處申請了一份《婚姻登記官證明書》,那是政府貼了出來,沒有人反對就會授權牧師主持婚禮的文件。
證明書裡面有這一句:
「根據法律有權不准發給本證明書的人,並無不准發給本證明書。」
我想就算是中文權威Tommy兄、英文權威蕭Sir也未必想得到這兩句說話的想講什麼...
英文版的原文在此,highlight便可看到:
The issue of this certificate has not been forbidden by any person who is entitled under law to forbid the issue of it.
英文版的意思十分易明,很明顯上面的中文是很久以前某年月日,某個政府入境主任/行政主任/中文主任求其是旦地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
不如攪個活動,看看
(1) 大家明不明白這句說話的意思;
(2) 然後在不參考英文版的情況下把那兩句中文重寫,令到有人看得明。
然後我們寫信去入境事務處建議他們改一改吧。
延伸閱讀 (另一經典核突翻譯):
已經有幾百人報咗名喇!(可惜小弟有要務在身出席不了,但精神上同文字上全力支持)
**********************************
轉載自《我對香港說》x《321 喚樂﹒起義》的Facebook Group:
是次活動希望製造平台,讓平時只能在網上發表文章的你們,有一次公開發聲的機會。香港人,尤其是年青人的聲音,是多元化的,是不可忽視的,每個共識﹑每個異見,都是值得重視的!
《我對香港說》攝影展 x 《3﹒21 喚樂.起義文化及音樂會》
部份活動:
﹣獨立樂隊表演
﹣街舞團勁舞
﹣高登小丑神扭波
﹣80後青年再論壇
﹣本地年青Blogger文章大薈集
﹣攝影展覽
﹣。。。。
《我對香港說》正於全港不同地區進行攝影工作,隨時在你身邊出現!
留意Twitter公佈的最新活動行蹤: http://twitter.com/hkwakeuprising
有關《我對香港說》和《321 喚樂。起義文化及音樂會》的 Blog,可見:
http://hkwakeuprising.blogspot.com/
現邀請:
1) 當日幫手義工 x 30
2) 任何有關此主題的創作 (當日會提供展區,可宣傳自己的創作!)
3) Artwork designers (事前的道具﹑leaflet﹑ video promotion)
4) 任何有heart﹑有火﹑有意見的人
有意幫手者請send email 至 hkwakeuprising@gmail.com留contact及想負責項目。
無限感激!!!!!!!!!!
(是次活動由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撥款)
如果覺得這篇社評太長看不完的話,可只看文末這四句,這大概說明了信報的立場。不要忘記,信報已經是香港最溫和、客觀,最不民粹,而且最貼近中產和學界的中文報章了。
「一意孤行的強拍修訂漏洞百出,漠視各界建設性的提議,對市民私產又沒有提供足夠保護,政府的所為不是協助強搶民產又是什麼?」
==========================
良好建議充耳不聞 強搶民產疑慮難息
信報社評 18/3/2010
一如所料,強制拍賣舊樓業權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的公告,在政府「數夠票」的情況下「順利」在立法會通過,如期下月一日生效。在昨天的辯論中共有六名議員提出共十四項修訂,結果也全數遭否決。據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對強拍議案不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但問題是社會上有關強拍的不同意見紛紜,而強拍修例公告涉及人民私產,多花時間討論,把問題考慮得更加周詳,把各方有益有建設性的建議斟酌採納,多研究一年甚至二年又如何?為何一定要趕在現屆政府、林鄭月娥局長任滿前通過?
私有產權是資本主義的基石,政府的主要責任之一就是維護人民的私有財產,對香港人來說,物業是絕大部分港人的主要甚或是唯一恒產,政府現在通過一條法例協助私人發展商可以強行拍賣港人的物業產權,觸及的是每一個市民的切身利益,試問怎能以一句「不能決而不行」就匆匆上馬?所謂決而不行,到底是誰的決定?是經什麼程序得出的決定?
在修訂公告交付表決之前,不少團體提出了各種疑問,要求政府深思研究,例如:自九九年政府實行九成強拍之後,共有二十宗強拍個案,但結果有十八家都是由申請拍賣者以底價奪得,另二家拍賣的個案也僅超出底價二至四成。以市區地皮難求的現實,即使推出強拍的是市區地皮,但成交溢價也不高,加上餘下十八宗根本就沒有出現過拍賣,如此現象,是被不少評論指政府協助發展商強奪民產的例證!對此,林鄭月娥局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無法解釋,為何大部分強拍物業都沒有經過拍賣。沒有競投拍賣的過程,是否反映發展商之間互有默契避免「拍」出高價?而假如不是透過競投拍賣,業主被「拍」去的物業是否能反映它的市場價值?
政府要降低強拍門檻,其中一個理由是要解決舊樓失修和改善舊區居住環境,但正如我們在昨天指出,政府目前有不同法例及權力可以針對舊樓的維修保養以及管理不善等問題,但政府由於沒有足夠人手巡查,以及目前仍有漏洞、例如屋宇署人員不能擅自入屋檢查,只要在現行法例上修訂完善,政府是足以監管和處理舊樓問題的。馬頭圍一幢五十年樓齡舊廈倒塌,反映出政府長期欠缺一套大廈維修、保養、美化等機制,外國不少行之多年由物業業主(租客)定期供款成立維修保養基金、令每幢大廈都有足夠資源可進行定期維修保養工程,防止社區老化;對這些非常普通且在外國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多年來充耳不聞,卻把重點放在降低強拍門檻,以協助發展商強制收樓重建作為解決舊樓的主要方法,完全是捨本逐末的行徑。現在八成強拍的新規定以五十年樓齡為分界線,賦予發展商可以依法強徵物業,但五十年樓齡的大廈不一定要立即重建,如果大廈結構良好而維修保養得宜,五十年的大廈根本毋須重建;政府要做的,是應該從不同方法入手處理舊樓保養和外觀問題,而不是強行匆匆通過強拍新例。
舊區重建,其實有各種不同方式,政府這次推出八成強拍,是因為自九九年以來單靠市建局收樓重建進度太慢、資源不足,必須引入私人發展商協助;引入私營力量協助重建原則上方向正確,但重建方式也有各種選擇,不少意見書提出讓居民參與股份、樓換樓、重建合作社、業權參與等,都可以讓原業主保留未來重建社區之後的收益,是值得考慮的方法;內地現在也有讓農民分享日後在他們原有農地上興建的房屋的租金或發展收入,香港為何不能設計出更周全的制度?
一意孤行的強拍修訂漏洞百出,漠視各界建設性的提議,對市民私產又沒有提供足夠保護,政府的所為不是協助強搶民產又是什麼?
=========================
延伸閱讀:
永利街與花石綱 (tommyjonk)
看著有線新聞直播八成強制拍賣的條例通過,還有泛民議員的全部修訂動議(例如否決動議、改為樓換樓等),是這樣被否決的:
代表全港選民的地區直選分組:大比數通過修訂
代表既得利益者的功能組別分組:否決修訂
如果計議席所代表的選民數目的話,上述的情況是多數選民被迫服從小數既得利益者。
我想「不如乾脆恢復帝制吧」。這樣明刀明槍去通過一條法例去方便地產商壓小業主價,只有功能組別一眾既得利益者才夠膽這樣做。對於他們來說,什麼社會和諧穩定和選民意願都是廢的,而小業主、小市民呢,就是被他們統治的賤民。
通過八成強拍的含意是小業主對大地產商的議價能力此消彼長,這是擺到明赤裸裸地明益香港的真正統治集團--幾個大地產商。
橫豎你們厚顏無恥到這個地步,不如下次通過恢復一夫多妻制、童養媳、買賣妹仔之類的東西,那麼便不用偷偷摸摸包二奶了。又或者引入八旗的圈地制度,你看中那個區便圈就是了。
新聞:
門檻變八成 500舊樓可強拍
轉貼自林行止專欄 (16/3/2010)
一、
雖然內地近在咫尺,而香港也回歸有年,可是,香港人對北京政府的特性,似乎並未充分掌握;北京 政府的特性是什麼?一句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政府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那等於說,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着想,而政府集中全國 精英所制訂的多元政策,全都出於良好動機和縝密部署,理應屬於無懈可擊。在這種「仁慈專制主義」理念之下,任何反對之聲均被「另眼相看」,老百姓在言文上 關心本身的福祉、關懷社會的發展(遑論熱中於政治)而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便已犯忌,因為那意味群眾對政府不夠信任、認為政府做得不夠好,站在「仁慈家長」 的立場,那等於「受眾」不領情,反對之聲因而均被視為「搞事」、「破壞社會和諧」,輕者「犯禁」,重者「犯法」!
這種難容異議的背景令北京 與香港存有先天性的不和諧因子!建基於《基本法》的香港,主權回歸表面看來是重投祖國懷抱,實際是回歸到中共治下的專制政權。有《基本法》的保障,不少港 人以為香港和內地之間有了「絕緣體」、「安全網」,事實顯示這種想法過於「天真和簡單」。中英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發生爭拗以至落實換旗的歲月,正發生於 國際間共產主義理念式微而中共政經實力尚未堅實、須借「外力」發展的階段,因此很多原則性的問題都可商量。那時港人最害怕的是喪失自由、驚懼陷入「竹 幕」;而中共當時最不願見到的是港人懼共拒共,對北京缺乏信心。七十、八十、九十年代香港掀起的移民潮,便是這種心態的具體反映!
口號式的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英(和香港)委曲(說香港人委「屈」也許更恰當)求全的產物,具體而微的《基本法》則機關算盡(再加上多年後港人才知道其 解釋權完全操諸人大常委),以其為中共統治與特區政府之間的安全屏障,無疑是天開異想了。爭取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和《基本法》的確立,可說是 當年港人的「何伯遜選擇」(Hobson's Choice;無可選擇的唯一選擇),港人當時只能希望北京「說話算數」,若不存此念,根本沒有留港的勇氣;然而,如果照單全收、信到十足,以為有此承諾 及保障,便足以以港人意志為依歸,在英國殖民者留下的政治結構軌道上推動社會事務和政制改革,則是大錯特錯,因為一開始便被北方寒風吹得渾身發抖,而風力 的強度隨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壯大而不斷升級!
那是香港政治的死結。
二、
機關算盡的政制安排,令現行議會出 現畸形的投票機制,有利當權派推動其欲推行的政策,反對其不願見到的提案;政制改革當然只會按照北京對《基本法》的解釋進行,議會生態受制於八面「紅」 潮、裹足不前,彰顯了泛民議員在建制中無法動彈的窘態,總辭與變相普選的構思,是俚語所謂「趕狗(包括癲狗)入窮巷」定見反撲的切實形容、現實寫照!
在議事廳堂難抒「壯志」、在爭取政改中處處被包抄、受圍剿、上街則動輒被「依法」控告,社民連希望藉議員總辭然後通過補選營造普選的事實,是無路可走、無法 可想下「鋌而走險」的掙扎,可惜一度積極爭取落實民主制度的民主黨不肯做「同路人」,而以較溫和的姿態希圖能獲中央「招降」,只有一向予人以比較理性的公 民黨附和;有「大狀黨」之稱的公民黨所以同意社民連不按牌理出牌、以比較激進的方法爭取較合港人意願的政改,純綷是因為說理、遊行以至民調均無法「感化」 中央及特區政府在政改中體恤民情,在再無言文方法可想之下,不如「起身」加入社民連陣營,希望以此刺激政改進度,讓選民有機會在補選中表達對政改的意願。
藉補選營造普選的活動不具「公投」意義,所有有關「公投」及「起義」的說法,不過是在冷靜與理性根本派不上用場後走偏鋒以期能夠動員更多人支持補選之詞。殊 不知龍顏不悅,因為具全民表態意義的「公投」是專政者的「死穴」,擁權自重的政黨,最不願意面對的便是足以動搖其政治認受性的「公投」,在這種情形下,即 使中央明知「公社聯」利用憲制漏洞搞出來的補選與「公投」沾不上邊,亦趁機群起而攻,在事事北望神州派與事事爭取香港有自主權派之間劃下更深邃的鴻溝,政 壇分化更為明顯!
由於民主黨不介入的輾轉變化,結果只有五名議員放棄在直選中爭來的席位,令這次變相普選的代表性不全面,藉變相普選讓選民 對政改表態的作用也大大降低;奇形怪狀的反應使整件事顯得非常荒謬,泛民議員的內耗,使人無言以對;民建聯大老的欲語還休與欲行又止,「皮影戲」動作的突 兀不暢順,也失禮得令人嘆為觀止;行政長官公然表示不會投票,他的政府卻撥巨款「成全」補選—相信政治任命官員及公務員系統亦會杯葛補選,營造了此次補選 活動既要推動又要拉韁的乖謬。不過,從行政長官表示不會投票而政府卻為補選撥出經費看,港府既要顧全特區的法律規定又要「擦」言辨色以免忤逆今上,其左右 為難也有豬八戒照鏡般的難堪。
身處這場政治紛擾,香港選民應如何克盡公民權責、怎樣行使手中一票的權利?
筆者的簡單答案是: 「投票日去投票!」補選名單中若有自己中意的人選,自然是投其一票,沒有的話,便投「白票」;假如在當局多方阻撓下投票依然熱烈,而「白票」又多於一切的 話,那正好展示了港人珍惜投票權利,亦懂得發揮這一票的作用,即使當前迷霧重重,對變相普選弄得不湯不水又或對總辭五子都有不滿,港人仍會以白票方式表示 我們重視投票的權利。我們希望政改步伐不再遠遠落後於港人的政治渴求和水平!
選民對手上的選票要當真,卻不能逼真;要藉投票擦出政改火花, 卻要避免釀成火海!補選報名今天開始,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戰團而選民稍後會積極投票,準備投白票的選民先要弄清楚怎樣才能避免要投的白票不會淪為廢票;謹慎投票,這回的白票是港人神聖而非神經的一票!
************************
信報不同的作者(包括林行止、練乙錚、余錦賢等)經常會有耐人尋味的文章出街,內裡的真正含意值得讀者思考。印象中信報的作者之中比較pro-五區公投的人不多(練乙錚走了),而pro-社民連的更是少之又少。
林行止這一篇,值得細心閱讀其真正的意思。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