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8, 2010

  • 看電影學通識 (政治篇)

    (本文刊載於8/3/2010經濟日報通識版,經編輯同意只可於本blog刊登,請勿轉載。本文曾略作修改,並加上相關短片)

    要學好通識,很多時候同學會集中於看新聞、評論和書籍。其實除了這些比較硬性的資訊外,電影也可以是很好的通識學習材料。看電影學通識,可說是寓學習於娛樂。

    電影屬於一種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把情節轉化為影象,讓觀眾的感官暫時投入虛構世界。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現實世界的生活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等,以比較抽離的角度去鑑賞的話,不難發現當中的價值觀及立場。本篇會以「今日香港」單元中的「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主題為例,說明如何以通識角度看電影。


    V煞與夏菲米克: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政治參與


    V - 內地及香港異見青年的頭像

    近年內地好些網民把自己在社交網站的個人頭像(profile相片)換成《V煞》(V for Vendetta) 的面具,最近的反高鐵抗爭,部份示威者也戴上了V煞面具。《V煞》這齣改編自漫畫電影,不論在西方社會還是中港兩地也引起了不少共嗚和討論。

    《V煞》可歸類為「反烏托邦」(Dystopia)電影,裡面的英國受極權政府統治,主角V是個武功高強的反抗者,他一直戴著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面具(福克斯於1605年圖謀炸毀國會刺殺壓制天主教徒的英王詹姆士一世和國會議員,事敗被處決)。V炸毀政府建築物、多次打敗秘密警察、入侵電視台、發放反抗訊息,為的是鼓動國民反抗當時的政府。故事的最後部份,大批群眾違反不准集會的規定,戴著面具湧到國會外的廣場,最後本來要開火鎮壓的軍隊放下了槍,極權政府倒台。

    這個故事跟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最基本的社會政治參是投票,更進一步的是遊行、集會、抗議等,最激烈的就是革命。至於人民會選擇哪種形式的參與,會因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矛盾、文化,以及個人意識形態而有所不同。故事中的V以武力對抗極權政府,情況跟納粹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的行動。為什麼他們的激烈行動會被後世(包括同學們的歷史課本)認同?那是因為他們爭取的,是推翻極權政府,爭取天賦的人權自由。

    .

    而故事中不理禁令而上街要求自由的群眾所做的,則比較接近和平的公民抗命,他們不怕軍隊鎮壓和拘捕,為的是爭取自由。類似的例子是1940年代印度國父甘地的不合作運動、1989年北京學運及1986年菲律賓反抗獨裁者馬可斯的「人民力量運動」等。

    《V煞》裡面的武力反抗和公民抗命,以及上述的歷史事件,都是在政治制度不公平和政府不能有效回應政治和社會矛盾的結果。《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下稱《夏》)講的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政治參與。


    夏菲.米克 - 同志參政維權之路

    《夏》的故事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角夏菲.米克(Harvey Milk)是美國政壇上第一個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的人。在1970年代,同性戀者在美國受到很嚴重的歧視,警察會在同性戀者聚會的酒吧拘捕同性戀者。為爭取同性戀者的權益,夏菲米克參選三潘市市議會,經過兩次失敗,他改善選舉策略,在其他非同性戀議題上爭取選民支持,終於當選議員。那個年代的同性戀者不單被歧視,他們甚至會被殺害,夏菲米克參選也接連收到死亡恐嚇。

    如果同學撇開對性取向的個人看法去看這齣電影的話,會看到其訊息──透過公平開放的民主普選制度,人民可以透過政治參與,把他的理念宣揚開去,爭取認同,以及維護自己不受壓迫的公民權利。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夏菲米克不會用V的方式爭取權益。

    .

    順帶一提,《夏》奪取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男主角獎項,以電影欣賞的角度來說,是一套不錯的電影。低年級的同學注意,上述電影都是IIB級的,裡面涉及家長指引的情節,未成年者宜與家長一同收看。

    同場加映:型男木村教政治

    如果電影太沉重,可考慮看日劇《Change》。故事中的木村拓栽是一個政壇新丁,陰差陽錯的被推舉為總理。他的赤子之心和對公義的堅持,製造了不少富戲劇性的情節,但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木村的兩段段經典演說,是非常令人動容而且簡單易明的政治參與教材。

    .

    ****************************

    後記:

    這是我頗為喜歡的一篇。裡面說了我想說的東西,把V煞和Milk作對比,呼應通識科「政治參與」的課程來寫,寫得很暢快。這一篇的對象讀者是高中生,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寫得淺白。

    報紙的版本裡面提到菲律賓獨裁者馬可斯於1989年下台是我的手文之誤的(應該是1986年),真的要對編輯再說多次抱歉。另外,感謝編輯的排版、圖片及caption,那正正是我心目中所想的。

    有人大常委說要在香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又說「可先從教師身上入手」,這一篇可以是我的忠於黨國的證據了--我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反封建鬥爭,以及德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作例子講通識嘛。如果認真的說,那些人根本沒有資格質疑我的愛國精神。

    寫的時候想過,在學校流通的報紙通識版寫Milk會不會引起不安。不過,我已寫清楚了,那是政治議題的參考材料,裡面的性取向部份可以盡量以中立的角度去看(當然,你可以說政治世界充滿同志以自由主義包裝的陰謀),此外,我也說明了那是IIB級電影,未成年者應和家長一起收看。畢竟高中通識教育是不可能完全與世隔絕的。

Comments (4)

  • 夏菲米克的時代,說明了正正因為民主制度供人民疏通壓力,所以人們才不需要搞革命。

  • 說到《Change》
    不知KURSK兄有否看過韓片《早安總統》?
    在飛機上看的。看的很輕鬆,推介。
    香港唔知上o左未?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3328

  •  Shouldn't「故事中的V以武力對抗極權政府,情況跟納粹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的行動。」be 「故事中的V以武力對抗極權政府,情況跟納粹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的行動相似。」?  

     

  • Why try to avoid sexual orientation issue? Milk is about sexual orientation discrimiation. If teacher could not deal with this in the classroom, I wonder how students could handlge a classmate coming out. It is also a way to help students who wonder about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deal with it positively. Saying it is a gay agenda is a bit overboard.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