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3, 2010
-
2010會考中文閱讀 - 疑團
今天要監考會考中文閱讀和寫作,閱讀能力考卷的文言部份用了《列子.說符篇》裡面的一段故事: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鄲,遇盜於耦沙之中,盡取其衣裝車,牛步而去。視之,歡然無憂吝之色.盜追而問其故。曰:「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盜曰:「嘻!賢矣夫!」既而相謂曰:「以彼之賢,往見趙君,使以我為,必困我.不如殺之。」乃相與追而殺之。燕人聞之,聚族相戒,曰:「遇盜,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適秦。至關下,果遇盜;憶其兄之戒,因與盜力爭。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辭請物。盜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跡將箸焉。既為盜矣,仁將焉在?」遂殺之,又傍害其黨四、五人焉。 (原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當中其中一題是要學生解釋「君子不以所以養害其所養」的意思。考卷中的引文是「君子不以所以養害其所養」,但我在網上找到的版本,全都是「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是少了中間的一個「以」字的。為什麼呢?
我的中文水平不是教學級數,如有中文科的同工或中文系的朋友,可否解答我這個疑問?
另外,我也發了個電郵給考評局,詢問他們那版本的出處。
關於這句的解釋,可參考倫爺貼出來的蔡志忠漫畫。
延伸閱讀:
********************************
感謝Tom1012君的留言,似乎可以close file了:
你好,我只是路過剛好看到這個問題,有一些意見,便說說以供大家參考,有任何不對歡迎指正。其實這是一個古籍校勘的問題,古籍之中有脫字是不罕見的,當中的問題也可以很複雜。關於《列子》「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一句,請看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頁260-261:
陶鴻慶曰:「下『所』字衍,《淮南‧人間訓》作『聖人不以所養害其養』,可據正。」
王重民曰:「陶說恐非是,疑上『所』字下脫『以』字耳。《莊子‧讓王篇》云:『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呂覽‧審為篇》『用』作『以』,用猶以也。《御覽》四百九十九引作『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以養』,義不可通。疑下『所』字下『以』字本在上『所』字之下,引者誤移也。」
「所以x」和「所x」是古漢語常見的語法格式,「所」有把後頭的動詞名物化的作用,「以」有用作、表示目的的意思。「所以養」指用來養活人的東西,「所養」指所養活的人。
老實說,如果考評局有錯的話,那只是它沒有指出原文經過校勘而改動而已。此外,凡網上流傳的古籍文字,一般取自傳世本,當中有可能有訛字、脫文、倒文等等情況,各位使用的時候需要留心,最好翻查一下一些校勘本、注釋本。**********************************
另外,小弟的大學同房Xenos兄在Facebook留言,也提出了另一個可能性:
"查了台灣的寒泉和香港的漢達文庫, 都是「所養」,可能有三個解釋。其一, 出題人的問題。其二, 所依版本的問題。古人印書, 多有訛誤, 魯魚豖亥, 時有所聞。其三, 出題人刻意加上以字。古人有「小學」根底, 自然區別得出兩個名詞性詞組「所養」所指不同,但畢竟時代不同, 為了減輕同學的負擔, 加一個「以」字, 帶出前者「憑藉」的意思, 即人所憑藉供養身體的東西,便能避免兩個「所養」的謎團。
題外話,先秦諸子多愛用寓言說理,大可不必討論故事的真偽,用常識去判事理即可。
所謂隔行如隔山,我姑妄說之,大家就姑妄聽之吧。"**************************
其實寫本文的時候,等著的就是Tommy大哥的回應。這是T大的回應:
上述王重民的說法,大致成理。援引上文曾用的《淮南(子)》也有一句類似上述寫法的例子「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
,殺頭而便冠。 」《淮南子‧說林訓》
(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削足適履」故事!)===============
小弟寫這一篇是想拋磚引玉,讓敝blog的高手朋友出手,幫一眾考生解除疑慮。
至於這次的閱讀能力試卷難不難,我不是中文老師,我沒有這個能力評論。不過大家其實不用那麼擔心,考試總是有深有淺,深有深考,淺有淺考,理論上不會影響大家在全港考生的排名。大家可能會憂慮水平參照會令這次可能比較深奧的考試死傷無數,但其實話就話係水平參照,最終的合格率和優良訊始終不會大升大跌,大家不要太擔心。與其花時間聲討考評局,倒不如集中精神考好餘下的科目,須知道你花精神聲討和懊惱的時候,大把人正在埋頭溫習啊。
Comments (15)
字面解釋:
“君子不用供养人身体的东西来损害这些东西所供养的人。”
"所養"應該有其他背景context知識。
深層意思解釋恐怕不是中學生可以做到的。 類似是傳統中國一堆類比思考似是而非的聽起來很好聽但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大道理, 大概就是:
我是君子,被搶的東西財務都是"養人"的,我就不為了("以"),這些"養人"的東西去傷害"这些东西所供养的人"。
無非就是“老子有錢,俺不計較,你這群窮人隨便搶”,說 「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聽起來很好聽了。
真是一堆腦子進水的道學家廢話。
和其他故事一樣,這都是似是而非的傳說,說話的人當時已經被殺,這些話只能是那些“所養”的盜賊透露,從趙國傳到燕國了
準是出卷的身子癢..
文章經常刪改修剪以符合切題???
玩死我地
Kursk哥@v@佢第一頁有寫"為便於作答材料作出修改"之類既說話@_@
所以唔同係好正常
@shjkick - 唔好中考評局毒呀! 考評局唔係大晒架, 列子都算係有學術價值既古文著作, 唔係考評局可以隨便改的, 我就係想攪清楚究竟多左個「以」字係根據咩出處或者理據, 攪清楚就大家安心, 如果發現有問題一定要反映。
@holys - 同上。
我們還不夠苦嗎?
Kursk哥您係唔係老師黎@.@?
@shjkick - 我係啊。就係因為係教師, 所以對考試公正性特別緊張。
你好! 本人是應屆會考生,機緣巧合下查證了各下提及的資料,並在某討論區進行發表。
網址為: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2023165&page=1&extra=page%3D1#pid248566849
在此,我亦有請各下以教師及監考官的身份,幫助我們考生得出事情虛實,並將此爭議傳以論之。
謝謝。
@superteam4b - 大家繼續尋求真相之前, 我先澄清兩點, (1) 我只是監考員, 職責只是協助考試運作, 在這年事上只是一個納稅人, (2) 我是通識科及經濟科教師, 中文修為不比各位考生高。
不過, 無論如何, 希望快點有中文系出身的朋友幫手找出真相吧, 始終會考一世人考一次, 少少不公道的地方對很多人影響好嚴重。
你好,我只是路過剛好看到這個問題,有一些意見,便說說以供大家參考,有任何不對歡迎指正。其實這是一個古籍校勘的問題,古籍之中有脫字是不罕見的,當中的問題也可以很複雜。關於《列子》「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一句,請看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頁260-261:
陶鴻慶曰:「下『所』字衍,《淮南‧人間訓》作『聖人不以所養害其養』,可據正。」
王重民曰:「陶說恐非是,疑上『所』字下脫『以』字耳。《莊子‧讓王篇》云:『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呂覽‧審為篇》『用』作『以』,用猶以也。《御覽》四百九十九引作『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以養』,義不可通。疑下『所』字下『以』字本在上『所』字之下,引者誤移也。」
「所以x」和「所x」是古漢語常見的語法格式,「所」有把後頭的動詞名物化的作用,「以」有用作、表示目的的意思。「所以養」指用來養活人的東西,「所養」指所養活的人。
老實說,如果考評局有錯的話,那只是它沒有指出原文經過校勘而改動而已。此外,凡網上流傳的古籍文字,一般取自傳世本,當中有可能有訛字、脫文、倒文等等情況,各位使用的時候需要留心,最好翻查一下一些校勘本、注釋本。
我也覺得有個「以」字比較易理解
回K大:有關2010會考中文 | tommyjonk on Xanga http://shar.es/mupHz
我覺得是年會考像中國文學2009的文學賞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