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30, 2010

  • 請信徒自行判斷 2

     

    看完胡牧的文章,我這個平信徒有很多疑惑,我也害怕有很多教內外的人跟我有同樣的疑惑,令他們跌倒或者對基督教信仰產生厭惡。

     

    「但民主的落實,不只限於「有普選,就有民主」;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民主人格的施政者與投票者。」

    似乎是以爭取普選的一些人士的激烈言論來否定他們爭取的民主。

    「基督徒可屬於任何政黨,因為我們所信的上帝不是強制的神,世人享有自由,作出抉擇。任何時候,我們把民主絕對化或情緒化,把異見者視為仇敵,我們的政治參與正中了魔鬼分化的詭計 !」

    如果有人要長久剝奪我們作出抉擇的權利,我們感到忿怒,把剝削者視為仇敵,遊行抗議、以選票表達不滿,算不算中了魔鬼的詭計?說到這裡,我不禁害怕當日以非和平手段驅逐污染聖殿的人、公開指責法利賽人、公然違反不合理律法的耶穌基督,是中了什麼詭計...

    「不少教會信徒支持儘早實行雙普選,遭中央否定了;或會失望,毋須視之為「世界末日」,繼續不卑不亢地表達我們的訴求。」

    一次又一次被欺騙之後,我也很想知道如何可以「不卑不亢」表達完之後,我們的訴求會實現。

    「當大多人理想地認為「民主」就是投票與選舉,我們不一定要跟隨其鼓聲。惟有教會有其獨特的先知呼喊,才是我們對混濁的民主,作出最大的貢獻 !」

    如果「民主」不一定要「理想地」被認為是「投票選舉」,那應該是什麼呢?我真的抱著一個等待被牧養的心,求牧者清楚的告訴我,好讓我能回去反駁那些中了魔鬼詭計的民主派!

    「惟有教會有其獨特的先知呼喊」... 綜觀上文,再看這一句,對不起了,我真的想起新約聖經的最後一卷....

     

    今晚禱告的時候,我會求上帝赦免我忿怒的罪,但我也會求主讓我「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如果真的有魔鬼在行走,我相信那是會殘害百姓,視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基督教信仰為敵的強權,以及其在這城的代理人政黨。

     

     *************************

    民主夢與香港教會 (胡志偉牧師) (轉載自時代論壇) 

      民主是全球化浪潮,民選的政府較能符合大多數公民的期望。華人社群爭取民主,可惜落在好吵鬧的傳媒與好出位的政客口中,「民主」扭曲為空洞的口號、或變質的商品。當今的民主運動,人民爭取有認受性與問責性的政府,可行使投票權更換不得民心的政府,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民主的落實,不只限於「有普選,就有民主」;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民主人格的施政者與投票者。

      有些時候,爭取民主須要採用抗爭手段;但不懂進退的民主、不能妥協的民主、不能包容的民主,只會把「民主妖魔化」,失掉了民主的核心。大多港人渴求的民主是理性與溫和,既要平反六四,又為國家成就感到自豪;一方面堅守香港言論自由、生活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面又抗拒激進的、煽情式的群眾運動。

      筆者借用龍應台「為台灣民主辯護」(二○○四年四月)的一番話:「民主,就是手上有一本護照,隨時可以出國,不怕政府刁難……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黨,不必討好任何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過日子……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回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里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里。」

    教會的取態與貢獻

      教會的基本定位,不是政治團體,乃是上帝揀選的子民,從俗世召出來跟隨主,結連一起,並受差派帶著國度使命,進入社群中。教會對世事不能置若罔聞,其關注反映於每主日的崇拜,會眾領受聖道對當下的指正,又同心把眾人關切之事,在祈禱中交託予主。面對社會事務,筆者借用林前十三章,以「三不」作為思考 :

    一、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

      華人教會面對政治,常存兩極化的態度:太過熱衷或太過冷漠;我們宜理性地「不冷不熱」。也有少堂會仍然對世事不聞不問,持守中國人的高明立場:深藏不露以策安全。面對現今管治危機,政府施政左搖右擺,香港教會對社會事務的關注,向社會表明教會不只關注賭博課題、同性婚姻、校本條例等,卻對其它社會課題選擇性地作出迴避。

      教會確實不能事事關心,而教會在社會分化嚴重的形勢下,發出真理的聲音,就是教會之存在於社會,不是只求本身安定繁榮,不是自保,只求自己的益處。當本土民主派爭取民主,別人看為是涉及政黨私利,教會卻本著超然身分,義無反顧地維護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等核心價值,正好表明教會不是只求一己的益處。

    二、不輕易發怒(林前十三5)

      在爭取民主與公義的過程中,參與者面對不平不公之事,受到傷害,容易產生忿怒的情緒,回報對方。不輕易發怒,不是我們面對一些令人咋舌的言論,不會氣忿,乃是我們不輕易地陷入憤怒的情緒當中,走不了出來。

      法國神學家積依路(Jacques Ellul)看民主若不基於個人自由是沒有意義的,基督徒在政治參與是真正的自由人,扮演著「愛的代理人」(agent of love)。真正的自由,就是把政治相對化,基督徒可屬於任何政黨,因為我們所信的上帝不是強制的神,世人享有自由,作出抉擇。任何時候,我們把民主絕對化或情緒化,把異見者視為仇敵,我們的政治參與正中了魔鬼分化的詭計 !

    三、不輕易放棄(林前十三6)

      聖經譯本The Message理解此節意思為「不輕易放棄」(Love never gives up)。假若我們不狹窄地局限民主就等同選舉,民主不是一切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能把民主真義日常化,不要把「民主」淪為政客操控人民的工具!民主若不落實在人格與生活中,民主與愛國一樣,就成為打壓別人的工具。「民主,其實就是維持清醒,不間歇地與強權的角力。」(龍應臺)

      教會對民主運動的貢獻,就在於我們對真理的堅持,對文化與價值的持守,我們不抱有任何政治野心,我們也不輕易放棄信念與盼望。不少教會信徒支持儘早實行雙普選,遭中央否定了;或會失望,毋須視之為「世界末日」,繼續不卑不亢地表達我們的訴求。

    結語

      各地民主路並不一樣,而教會在其中的貢獻,就是扮演「正反合」的平衡;當眾人以「愛國」或「族群」為首要,教會就要清唱「這是天父世界」的普世國度意識;當大多人理想地認為「民主」就是投票與選舉,我們不一定要跟隨其鼓聲。惟有教會有其獨特的先知呼喊,才是我們對混濁的民主,作出最大的貢獻 !

    (按:這是一篇舊作,撰寫於二○○四,六年之後,稍作整理,因為人是善忘的,包括筆者在內。面對現今生態,有爭取民主的信徒與朋友以「民主之名」,卻有令人不安的方式來表達民主訴求,欠缺文明,筆者認為有違民主人格。此做法只會驅使更多教牧與信徒避談政治,讓教會成為只可放心談屬靈事、不能安心地論世事的空間,不然的話,就會有人上門找你麻煩了!)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

     
    為何又是這副德性?  (張國棟)  (此乃對上文之回應,轉載自時代論壇)

    「(按:這是一篇舊作,撰寫於二○○四,六年之後,稍作整理,因為人是善忘的,包括筆者在內。面對現今生態,有爭取民主的信徒與朋友以「民主之名」,卻有令人不安的方式來表達民主訴求,欠缺文明,筆者認為有違民主人格。此做法只會驅使更多教牧與信徒避談政治,讓教會成為只可放心談屬靈事、不能安心地論世事的空間,不然的話,就會有人上門找你麻煩了!) 」

    胡牧既主張教會若然要扮演正反合,為甚麼吳宗文、梁燕城、蔡志森等的言論,胡牧對待得十分寬容,而批評他們的人,做少少事也要被指控為令人不安?當中國政府捉了趙連海,告他危害國家安全,手法完全「合乎法律」,那麼我們是否也要指摘趙的主動要求公開資料的手法令人不安,理應被政府拉下監?現在是明明有一些人言論過份,又拒絕理性溝通,滿面不屑地指別人是魔鬼云云。難道只因為他們沒有上門遞交請願信(以他們的身分,他們有需要這樣做嗎?),那他們就要by default沒問題?

    再者,我已問過無數次,若下次批評者禮貌一點,您能否保證,對方肯表現出半點討論誠意?以他們今次的態度,我們頗能斷定,答案是不會的。既然不會,為何錯還是不在他們,而硬要針對甚麼「你們不夠體貌,嚇親人?」

    至於是否真的很沒禮貌,很令人不安,您可知道,上門傳達請願信,是明光社教我們的,弄一個組織來向對方施壓,也是明光社教我們的。為甚麼胡牧跟明光社合作時,卻又不覺得這很令人不安,對社群製造了太多不安寧?現在卻以這個藉口來批評別人?這是否雙重標準?

    另外,快必等人有求見播道會領袖,他們的溝通誠意(至少表面上所做出來的),甚至遠比吳宗文等的為高。那麼,自詡中立的人為何卻要批評快必等人的手法,半點不提另一方的處理手法?

    至於嚇怕教牧的那一點,我之前已回應了,哦,不過,大概人是善忘的,包括胡牧師,那麼,讓我再把那言論貼出來,在這裡:「回應蔡志森對吳宗文事件的謬論」
    http://www.brilliantforum.org/?p=547

    請問,究竟,究竟平信徒還要自貶身價、跪地叩頭、把各位供奉在神枱到一個甚麼的地步,他們的訴求才叫做沒有令各教牧不安、令各位大人物覺得他們很有誠意、覺得這班可憐的笨蛋孺子可教,略為可以換取各位半點尊重地對話幾句?

    為甚麼每逢發生甚麼事,您們只懂用「你們不夠禮貌」來拒避回答最簡單的問題?是否你們根本無料到,不敢跟別人談,不想出醜,就以這些面孔來打發別人?為甚麼您們不想一想,您們的態度也令很多平信徒不安?為何他們的不安,不可作為您們檢討的理由,但您們卻可以用「不安」來批評他們?

    此文謬論還有很多,包括為何老是屈枉教會裡有一群信徒盲目地把民主視作絕對(並為甚麼老是不批評另一方也有盲目)等,但我無謂再回應,寫得太長只會沒有人看。而且,現在迷失了的,是胡牧師(很可惜,幾天前還以為他不是這樣想的)。若您仍要這樣老屈別人的訴求,您便令信徒們感到很不安,失去跟他們理性討論的資格。

     

    Kursk按:作者有另一篇回應,名為《再以一比喻說明之》。

    後記:胡牧的一些說法我是欣賞的(例子),這個post只集中討論轉載的文章,無人身攻擊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