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七一遊行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你未想到的話,請想一想:
真正的普選爭取到了嗎?
特權階級走了嗎?
官商勾結減少了嗎?
功能組別在可見的將來真的會取消嗎?
民主黨給予了你更大的信心嗎?
張文光和馮偉光令你信服嗎?
上年你有參予嗎?
上年七一時,你的訴求得到了回應嗎?
你認為站出來顯示人民力量有用嗎?
你打算就此靜下來,等待北京動慈心無端端給你們開綠燈嗎?
明天下午,你會站出來嗎?
對你來說,七一遊行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你未想到的話,請想一想:
真正的普選爭取到了嗎?
特權階級走了嗎?
官商勾結減少了嗎?
功能組別在可見的將來真的會取消嗎?
民主黨給予了你更大的信心嗎?
張文光和馮偉光令你信服嗎?
上年你有參予嗎?
上年七一時,你的訴求得到了回應嗎?
你認為站出來顯示人民力量有用嗎?
你打算就此靜下來,等待北京動慈心無端端給你們開綠燈嗎?
明天下午,你會站出來嗎?
下面是在Facebook廣傳的兩篇查小欣的文章。如果在公開試用來考中文閱讀理解,真的考起人。
查小欣代表了什麼?我不打算用「父權語言」來回答。我想到的是一種反智、娛樂至死、民粹的文化。這種文化的代表是坊間的娛樂雜誌(俗稱八卦雜誌)和報紙娛樂版,那正是查小欣搵食的地方。
我有看八卦雜誌--每次剪髮時,也會覆一覆眼前的幾本。快閱裡面的圖文,每次都大開眼界,裡面的報導憎人富貴厭人貧、雙重標準、人身攻擊、莫須有、物化(商品化)女性,正正是反智、娛樂至死和民粹的大雜會,也完全是查小欣式的思維模式。聽說香港有一個不小的族群,平日只看這些雜誌和無線劇集,如果我是曾蔭權,我最希望這個族群可以成為社會主流,這樣香港肯定長治久安。
題外話:
有一點我一直想不通的:我知道睇喜歡看八卦雜誌的女性,應該很喜歡看到女藝人折墮的,但為什麼八卦雜誌會有那麼多走光、暴露、賣弄性感的照片?她們看到Jesscia C、陳法拉、一眾0靚模的清涼照不會妒嫉嗎?
++++++++++++++++++++++++++++++++++++++++++++++++++++++++
轉貼自楚的Facebook Note (link):
請仔細閱讀以下兩篇由查小欣寫的文章,然後回答問題:
文章一:
-------------------------------------------------------------------------------
救救藝人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薛凱琪 家中被偷拍,幸雖身穿大T恤、內褲,並無走光及不雅照片登出來。致電慰問薛凱琪,她最憤怒的是連非圈中人的薛母在家中的一舉一動也被刊登,因而又忍不住哭起來。
薛凱琪為偷拍事件嚎哭了很多次,何韻詩 義憤填胸,譴責該周刊手法卑劣外,更呼籲政府立法保障藝人私隱,鄭秀文 、梁詠琪 亦加入聲援,有婦女團體低調地向周刊作出指摘,便沒下文。
二○○六年,阿嬌 在外地登台換衫被偷拍露胸圍帶照片,周刊用作封面,阿嬌為此淚眼漣漣哭訴:「我如何面對我的小朋友粉絲?」演藝人協會為保障藝人尊嚴和私隱,號召全港藝人,在無線電視台開記者會,大力譴責偷拍藝人換衫,當日幾位天王、天后級藝人都有出席支持阿嬌,當時無線總經理咬牙切齒呼籲:「向不良傳媒說不。」
結果該份周刊遭到讀者唾罵、廣告商離棄而要改名求存,是藝人和輿論大勝不良傳媒的一仗。
何以五年後的今天,歷史重現,程度上,薛凱琪事件比阿嬌事件嚴重,因為薛凱琪是在自己家中被偷拍,而且是長時間連續幾天偷拍,有如安裝了閉路電視,二十四小時監察薛凱琪,何以演藝人協會鴉雀無聲零反應?難道是提早放暑假埋頭看世界盃 ,無暇理會薛凱琪?還是長期看多了偷拍,連藝人也麻木了?
有說「食得鹹魚抵得渴」,藝人合該要承受隱私被出賣,薛凱琪對我說:「藝人食鹹魚是拍戲捱更抵夜、練歌練至聲嘶力竭,而不是在自己家中被人偷拍。」說得太好了。
薛凱琪現在是給如鯊魚般凶猛的不良傳媒狂噬尊嚴,靠單人匹馬、手無寸鐵作出控訴,演藝人協會應出頭,否則零反應,會讓不良傳媒以為藝人私隱可以予取予攜。婦女團體更應藉此機會,起錨保護婦女尊嚴。政府也應正視此等卑劣的偷拍手法,保護演藝界的資產。當然最有效是消費者,有供無求下,逼傳媒自律。否則藝人要住在地底十八層密室才可以保護私隱。
(小宇宙 查小欣 )
文章二:
-------------------------------------------------------------------------------
Sing Tao Daily
E06 | 花樣 | 小宇宙 | By 查小欣 2010-01-23
陳巧文破「界」
政治索女陳巧文在長洲家中,穿着緊身小背心搭T-back的性感造型被偷拍,登上了娛樂周刊的封面,打破政治與娛樂的疆界。
陳巧文不是?模,沒參加歌唱比賽,沒客串過電影,未上過《東張西望》,參加社運絕迹Ball場,娛樂周刊竟有興趣偷拍她,更用作封面,表示陳巧文的認知度遠高於年花六千萬元的副局政助,滲透力由社運到風馬牛不相及的八卦界,對於陳巧文日後揭竿起義,推銷任何政治理念有莫大的幫助。
但陳巧文和她粉絲不領周刊的情,認為登其性感相上封面是打壓不是力捧,並指控周刊去年夏天偷拍的照片,今年才曝光是政治打壓,亦侵犯其私隱。
若然陳巧文是一位藝人,用解讀娛樂新聞的角度去看,會認為是藝人博見報,與周刊「夾」定扮偷拍,性感而不走光,夠養眼又有助周刊銷路,女藝人沒蝕底,一家便宜兩家賺,事後女藝人會以受害人身分指摘周刊不道德,交足戲,谷宣傳。不少藝人都試過用此法自捧,提升知名度。陳巧文是社運中堅分子,不是藝人,她當然不需要也不會這樣做,大家別想壞心腸。
拍其家居照是否涉侵犯私隱?記憶所及,任何人在家中如落下窗簾給偷拍了,並不涉及私隱,只有家中的睡房和廁所是屬於私隱保護範圍,陳巧文如要指控周刊宜先查看條例,免被取笑堂堂大學生、社運人士不懂法律。
周刊把相「壓」了一年現在才登,陳巧文應感到高興,登上一本八卦周刊的封面是人氣的指標,去年不登,因她人氣未夠,經過一年的努力,幸能吸引到電視新聞的鏡頭,又涉嫌襲警,人氣高升,周刊看準時機抽水,是娛樂圈的正常運作,別要給被妄想逼害症嚇親自己。
周刊能拍到這樣的相,應向陳巧文致謝,若非她家居也性感,狗仔隊等一世也拍不到陳巧文的性感相。
-------------------------------------------------------------------------------
問:
1. 查小欣對狗仔隊偷拍女性的行為,認可嗎?
2. 查小欣認為女性被偷拍,責任誰屬? (狗仔隊/ 被偷拍女性/社會風氣/讀者/ 她本人)
3. 查小欣的觀點前後一致嗎? 如否,是甚麼導致前後不一?
4. 綜合各點,請從以下選項中選出最適合的一個,以形容查小欣:
a. XX (Kursk按,我過濾了那個詞語,始終這邊屬於教育類網誌) b.精神分裂 c. 牆頭草 d. 歧視社運人士 e.有老人痴呆症
我捧拜仁和德國隊,對我來說,今年是好年。拜仁贏曼聯,高興;德國贏英格蘭,更高興。(不知為什麼,總之看見英格蘭輸波就高興。)
各位英格蘭球迷,抱歉了。我也認同那個旁證和球證實在太差,1966年的悲劇,2010年倒過來重演一次,這是國際足協的錯。By the way, 當看到那一球誤判的時候,如果結果是德國只勝2:1的話,我不會認為德國隊贏了。
當然,你會說就是那一球令英國不能在半場前追平,擾亂了英國的軍心。不過這些what if的問題是沒有意思的,況且還有足足45分鐘可以追,結果是德國再下一城。
無論如何,抱歉了。
最近Xanga HKBlog正在做一個訪問系列。訪問的對象都是一些時有投稿的作者。小弟有幸被訪問,這就是刊出的訪問稿了。括號紅字是我加上去的註解。至於感想,請看最下面。
****************************************************************
從Kursk的文章,編者早知他的正直(正直?上面的題目令我十分費解,究竟正直是指什麼呢?),偏偏,編者卻是邪派中人。
大家都忙,約了幾次都合不了時間,終於,訪問在MSN進行。
電腦mon, 很冷漠,而且,兩個男人有什麼好說呢,直接,就問問題好了!
編者:先介紹一下自己吧!(語氣冷淡) (似乎忘了轉為粗體字)
Kursk :我是個通識教師,也是一個blogger。
通識?難吧?
不難不難。
因為吹水成性了吧?
大家都笑 了。
說回Kursk 的(加入「自我」會好一點)介紹:
這兩個身份與我的性格頗為吻合,因為我很喜歡跟別 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因為通識教師加blogger身份,讓我有機會在經濟日報通識版和ezone寫稿,能夠在印刷媒體寫文,算是把「喜歡分享」的 性格去到盡了。
編者:想出書嗎 ? (已經在聊天.....)
Kursk:有 想過。(印象中接著這幾句是在講其他東西,而不是講出書與否的)因為blog的緣故,認識了不少朋友,算是以文會友。這樣慢慢地認識許多不同界別行業的朋友。
編者:開始 當 blogger 多久了? 投稿 HKblog 又有多久呢 ?
Kursk :自從2003年開始用xanga寫blog,直至現在了。(投稿HKblog的問題我是有答的,我的答案是「自從HKBlog出現便開始投稿了」)
編者:看你的文章都是評時事較多,當中持身守正的風 格,是反映自本身性格嗎 ?
Kursk :可以這樣說,我對人權、法治、公義和民主是十分 執著的。
其實我寫時事已經不算中立了,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是做到中立持平的,而在blog上則有鮮明立場。(其實寫男女關係也很有意思,只是要就住 寫,就沒意思了)寫時事居多,一來是因為性格,我本身是頗熱衷於社會政治大事的;二來是不少想寫的題材(例如男男女女)與我的工作有衝突,要「就住就住」 寫得不過癮,所以不常寫了。
編者:你喜歡那個時代的 HKblog 呢 ?
Kursk :其實我不太分辨到什麼時期的是什麼編輯風格。
印象中曾經有段時間hkblog的文章水平是明顯地低的,同一時 期,hkblog會不問自取用戶的文章,那引起了很多不滿。
其實我沒有特別喜歡不喜歡哪一個時期的hkblog,我在google reader訂閱了hkblog的rss,大概每廿篇就有一篇我是會有興趣看得完的。
最近那些「男生的10個XX」、「女生的10個xx」文章, 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我想這是我最吃不消的地方。當然,我不排除這些「筆記式」文章受歡迎,可能是我太認真。(訪問完結之後,才想起訪問的編輯朋友好像就是這類文章的出口大戶。不過我說的都是實話。)
編者:你覺 得 hkblog需要改善的地方是甚麼?
Kursk :愛情和化妝以外的題材太少。
編 者:在讀者們常提及的眾多成功 / 失敗因素中,最認同是哪些 ?
Kursk :成功因 素:正當大家愈來愈喜歡上facebook的時候,hkblog仍然有這樣的人流,我覺得已很成功。我反而想知你們怎樣做到的。
編 者:市場主導啊。
Kursk :我明白市場主導才是網站生存王道。就這點而 言,hkblog頗成功。整體來說,hkblog是不錯的,至少有一個地方能夠keep住讓大家保持睇同寫既興趣。半年前我響ezone有讚過你們。我想 其實能吸引大家的,還是愛情類的文章。至於社會時事教育之類的,還是要有的,那可以維持hkblog的「報格」。
編 者:什麼原因令你繼續投稿?
Kursk :繼續投稿的原因很直接,就是我覺得這個平台值得 投稿喇。
編者:會有新題材嗎?
Kursk :政改問題, 不寫不行,過了6.23,我想寫多一點電影、生活和男女關係。
幾乎忘了告訴你,Kursk的意思是什麼。
編 者:哈哈,這問題本是尾二的一條,你提出了就請說說。
Kursk :2003年登記的時 候,我想找一個容易串,有點意思,而且在多數平台還未有人登記的名字,於是用了Kursk這個名字。Kursk是俄羅斯地名,1943 年的庫斯克會戰(Battle of Kursk)在這裡進行。我本身很喜歡研究二次大戰歷史,所以Kursk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對於大部份網民來說是陌生的,用來當網名正好。
編 者:文章靈感從哪裡來的?
Kursk :基本上就是來自每天的新聞,還有通識的教學工作。 有時是身邊的朋友(我有一班好朋友就是在xanga認識的)。
編者:會有天公開照片嗎?
Kursk :照片其實公開過了。多點來我的xanga的話,有緣的話便會見到我的相片。
編者:最後,你有什麼說話想跟讀 者說呢?
Kuruk :想跟讀者說的話... 希望大家繼續多看、多寫,開放自己接觸不同的題材,不要怕跟人辯論,因為辯論是最好的訓練思考的方法。也希望大家多來我的xanga跟我交流吧。順帶一 提,我和另外兩位老師一直在做通識節目,叫做「三師會」,在這裡賣賣廣告吧:http://www.youtube.com/hk3teachers
另 外,Kursk提供的資料:
http://t.sina.com.cn/kursk
http://twitter.com/kursk
hkblog的訪問原文連結
******************************************************
感想:
這個訪問稿給我的感覺是很Raw。正面點說是沒有很多潤飾,很原汁原味;倒過來說是似乎應該有多一點的編輯,以增加可讀性。
那些不應出現的空白,相信是在copy and paste過程中的技術性問題,如果能執走的,整體感覺會好得多。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xanga的用戶域名大半年前已改為http://username.xanga.com,而不是http://www.xanga.com/username。
另外,在網上刊登的文章,如果有域名的話,加上連結會更好。
其實HKBlog的編輯們大都是實習性質的年輕朋友,所以不能要求有主流媒體的水平,就此而言,我沒什麼覺得很大問題的地方。祝跟我做訪問的Anthony君工作學習愉快。大家都是愛寫作的人,能夠寫喜歡寫的文章,是幸福的事。共勉之。
圖片: gccpost.org
關於「發現」方舟的事,一直想寫,不過因為政改問題沒有寫。
5月28日有一個名叫「負責任的證道,負責任的考古」的論壇,論壇從神學、釋經、見證與牧養角度,探討方舟與信仰的問題,由中大陳龍斌教授及飄流製作負責人古斌主持,浸神鄧紹光教授及曾思瀚教授、港神張祥志老師、尖沙咀迦南堂堂主任關浩然傳道及畢業生基督徒團契署理主任黃讚雄主講。我很想去,但因為有工作在身,所以去不了。現在論壇的片段上載到Youtube,雖然因為youtube制式所限,影片有點「斷截禾虫」的缺憾,但仍然值得所有主內的朋友認真看看,進而思考有關「發現方舟」的爭議。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user/DiasporaHK
以下是環球華人基督教新聞社的相關報導:
攝於6.23立法會外
今天說的都是很個人的想法,因為如此,是否得到認同是沒所謂的了。
很多年前,大學畢業不久,看到葉劉指揮下的警察暴力對待和平請願的大學生,所以忿而加入了某政團的助選團當義工,在那裡認識了一班很有想法的年輕人,後來更加入了那個政團。那些年來,我做的不多,只是有時候當當義工,和出席AGM。那時候認識了一些政圈中人,從他們平日的言行和為他們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他們的行事和為人。他們各有本身的優點和弱點,這些特點某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的政治生涯的路線。
後來我跟隨了上一段提及的年輕人天真地參與了一次落敗但有意思的選戰。後來加入了教育界,便沒有再參與政團活動。
在我離開之前,這個政團已經開始衰敗,最後這個政團也真的名存實亡,裡面的主要人物也分別加入了其他政團。對於這個政團以往的主要人物E君、C君和T君,我的評價是正面的。他們未必是組織動員的天才,但在這個迷失的年代,他們對理念的堅持是值得欣賞的,那也是他們之所以為政治人物的憑證。大家可能會問,只是堅持信念有個屁用?這可是極權政體統治下的一個小城市,面對處處打壓民權的政權,我們需要的正正是能夠堅持信念的意見領袖和代議士。
民主黨和普選聯跟中共談判的結果,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收貨有餘了。我一直感冒的,是他們這麼容易放棄原則,是他們這麼急於接受一個沒有細節的方案。看普民主黨幾個人,還有那個教協主席,他們的態度彷彿自己真的贏了很多,根本不用理會同路人和阻路人的反應的姿態,我是反感的。
昨天從立法會外回家之後,一直在看立法會辯論。鄭家富的發言,香港人會記住。
到了劉慧卿發言,她向選民道歉,說沒有堅守原則令支持者失望,也說如果新方案的細節不公道,她會辭職承擔責任。我收貨了,我認為他們做得不對,但不是全錯,我認為他們違反他們參與時的政綱,放棄談判期間說過要堅持的原則,他們是欠選民和支持者一個衷心的道歉。這才是我認識的劉慧卿。
劉慧卿道歉了,民主黨的其他人呢?他們的發言,完全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是他們為選民「成功爭取」,根本不用向選民道歉。
至於社民連。我一直都支持他們,我認同他們的抗爭手段。可是,失諸風度的言行,落人口實,那是錯的。作為支持者,真的很汗顏。因為這些說話,讓對家有機會轉移視線,失言的是他們,不能怪別人加以利用。結果是什麼?這個社會因為幾句語言暴力的說話而失焦,忘記了民主黨的問題、忘記了政改的問題、忘記了香港的政治困境。無恥如馬力,他患癌死去,也沒有人會拿那病作話柄。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了。
連結:
鄭家富23-6-2010立法會發言 (Part 1 & 2)
利益申報:現在我不是任何政團的成員。每次選舉支持誰人,都是純粹出於個人政治理念判斷。(教協不是政團,那是工會)
後記:
雖然我說鬱悶,但我必須澄清我不是Tommy兄的女友。詳見Tommy兄的《阿花和我談政改》。
(轉載自23-6-2010信報)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專欄(頭條) 練乙錚
筆者上周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泛民主派成功分成兩翼,靈活性大增,三黨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拉開,合理化了,能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政策和策略,供應「政治市場」上泛民一端的民眾內部政治需求,故此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但這個看法只在最基本的層次正確,在策略性的、具體運作的層次,卻大有問題。別的不說,從前泛民群眾投票要配票,效果不好,何秀蘭一度「出馬」失利,便是例證,皆因各民主黨派提供的「政治產品」太雷同,派內各黨、各參政者之間的異化不夠故也;換句話說,當時的民主派太團結。
和和氣氣地團結,給泛民群眾的感覺良好,但實效一直不彰;去團結而趨異化,反可逆境求勝。從五區公投到最近的政改一役上看,此結論更為清楚。民主派分成兩翼之後,港人意識裏很快普遍確立了一重要論述,那就是「當權派不讓步,香港社會無可避免激進化」;這個論述已經、並會在今後產生強大作用。
民主黨向中間移動
然而,要確立這個論述,單是社民連激進化,還不夠說服力;到後來,連一個根植中上階層的公民黨也激進化了,社會大眾才看清政治形勢,統治階級才感到事態嚴重,知所應變。民主黨方面,也正正因為公社兩黨激進化,它才可向中間挪移而不再擔心在「友好競爭」之中失去部分群眾;它一旦向中間移動,便取得與中央談判的回旋空間,逼得當權派讓步。
民主派演化出兩翼,主要是通過五區公投完成的,社民連功不可沒,其他兩黨亦各自作出恰到好處的的反應;期間,雙方齟齬不絕,當會令泛民群眾擔心甚或失望、反感,但筆者認為,客觀而言,那不過是「產品異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能避免,因為群眾不一定能接受理性異化而須動之以情,故民主派之間的罵戰縱使難聽,也並非絕對壞事。上述異化過程不靠共識,卻天衣無縫,因為有「政治上的無形之手」在運作。
政治競爭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結果是否一定最好?就實現香港真正民主雙普選而言,以當權派接受「區議會改良方案」為標誌的六二三階段性結局,長遠是有利還是有害?這是關鍵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當權派一方有兩股勢力,一是是北京的政治力量,一是本地資產階級,兩者大處不盡相同卻有互相利用的餘地,其他當權派陣營中人,都依附在這兩股勢力底下,有些是一身事二主,包括特區政府一些高官及部分傳統左派在內。
筆者分析過,當權派之中,最堅決反對政改即最反動的力量,不是北京而是本地資產階級,其基本立場之一便是凍結現有功能組別,不僅反對民主黨方案,連特區政府提出的區議會小圈子互選方案也絕不支持,因為對他們而言,今後最理想的結局便是政改永遠原地踏步;至於西環,觀乎其近月的行為及言論,概未與中央保持一致、「轉軚」最慢最不情願,則其為本地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所收買,十居其九。「區議會改良方案」獲中央接受,輸家便是本地資產階級及中聯辦。衝垮此路障之一角,是民主黨近月努力成果之一。
其次,由於中央已決定直接干預本地政改,泛民今後直接與之博弈,不能不注意中央處理香港政治事務手法的一貫特點:關鍵事上,言而寡信。八十年代以來,中央對港人作的重要諾言,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七年起可以雙普選等等,一一落空,而挖空心思、扭盡六壬炮製出的新概念如政改五步曲(比原來多了兩步)、功能組別不一定違反普選原則等等,卻層出不窮。
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政治信用比起特區政府的更不如。因此,泛民今後作政改要求,要以「現貨交易」為主要原則;其他一切多年之後才兌現的東西,不太值得爭取,因為如果有「需要」,中央大不了不要面,來一個人大決議,承諾便化為烏有。
此次民主黨提出方案之後,在談判過程中不斷有所退讓,但退讓的東西說到底,現在都不足惜,因為都是要求中央給出的種種兌現期七年以上的「期貨」,如終極方案、路線圖、普選定義等;爭取而沒退讓的,卻是眼下這屆「立會新增區議會議席由三百多萬市民投票產生」這件「現貨」,可謂得宜。
與寡信者談判,一鳥在手,勝過十鳥於林。當然,便是這件「現貨」,中央要反悔還是可以,只不過言猶在耳,巧立名目不容易、政治代價比較大而已;最好的保證,還得靠全體泛民從不同方面不懈施壓,務求令中央貨真價實。
民主運動形勢大好
「區議會改良方案」當然只是通往真正雙普選的細小而不完全保證有所得的一步,其負面已由激進派深入分析,不必在此多說,但筆者認為,爭取成功了,重要概念意義還有兩點,俱不在於其本身:
其一,是讓「民主派為反對而反對」之說不攻自破。先是五區公投打出新局面,顯露了民情,特首面對此形勢,不得不與激進派人物認真對話,中央則更因此知道有必要審時度世,開展了與民主派溫和翼的談判。
如果泛民領袖都是脫離群眾、為反對而反對之輩,則最高權力認真與之溝通,毫無必要,何苦來哉?故政府近日的行為已反證,這些久被當權派誣衊的反對派,其實是一直以來真正最為民主建港而反對政治特權的社會精英,是光榮的反對派;當權派再要口不擇言,只能是自打嘴巴。
其二,是向泛民群眾闡明「泛民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大道理。此次民主黨及其盟友有所建樹,必須認識到,是客觀上有公社兩黨和社會上大批激進派作強大後盾方能達致的;若港人只有柔軟一面,共產黨會聽你的?
再打個比喻說,短跑好手預賽跑出了名次,應部分歸功那個只提供反作用力的起步器;況且,以後再要入圍進半準決賽、準決賽乃至決賽,還得靠那放地下沒跟着你跑的東西。故激進派這陣子便是批得猛、罵得兇,溫和派裏裏外外也別反應過度,反而是要對當權派惡意抽水保持警惕,及時作適度反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這句詩後面的典故,溫和派抽象繼承還用得着。
自五區公投至六二三,政治板塊挪移,民主運動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今後還得靠各方出牌理性、精準,才可繼續有所斬獲。因為對手是強大、聰明、綿密的,而且資源豐富。
《信報》特約評論員
道不同不相為謀,過去十幾年表面上「和諧」「團結」的泛民陣營為香港民主爭取到什麼?根本大家的意識形態就是不同,奢談事事合作根本脫離現實,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去爭取吧。樂觀的看,這樣更能做到市場區隔。
不過,我不喜歡踩場的做法。始終那是廣義陣營內的矛盾,即使不認同他們做的事,攪亂人家的活動,是沒有風度的行為。
這兩天看《信報》,眼見他們上星期反對,昨天李老闆(李澤楷)親自寫文贊成,如果《信報》編輯部也收檔了。今天看《信報》劉迺強的文章,真的很有趣。這個人的反民主思想,除了法西斯之外,沒有更適合的形容詞。
陳雲的文章有意思(在這個大和解的氣氛下,中間派的朋友可能不同意),我一直也認同他這個說法:
與共產黨鬥爭,沒了這股志氣和匪氣,投降算了,辭職算了,不必在香港參政爭取民主。民主黨那一夥人,並非鬥爭出身,他們是港英政府在回歸之前捧上去的一群櫥窗式的民意代理人,與港英在回歸之前捧上去的一群華人高官的水平一樣(曾蔭權是表表者)。[全文:陳雲《民主黨「投共」好戲在後頭 》]
至於反對民主黨的做法是否政治潔癖,我只能說大家意識形態不同。我要求代議士能夠有原則而已,尤其是當那原則重覆強調了n次說會堅守的,那要求不過份吧?
(身在那美星上課,午餐時間完結,遲些再詳談)
從那美星回來,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寫了。
剛看到一條youtube短片,叫做「民主黨示範點同阿爺談判」,其實是剪出了《大丈夫》的其中一節,不過因為內容有點兒成人,所以不在這裡連結了。雖然不知道實情是否一樣,但極盡諷刺,我在那美星飯堂看的時候真係笑咗出來。
關於6.23,即是明晚的集會,我會盡量找一個比較和平的人群加入。我希望到場表達我的不滿,我不希望有不愉快事件發生,更不想有衝突,就是這樣了。大家千萬要小心便衣和國安攪事,千萬要戒急用忍。
到了最後,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希望各位支持民主的blogger朋友,不要把大家論事的意見take it personal。
由2009到現在,所有支持民主、支持普選的朋友們都著急,希望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也希望自己支持的代議士能做得更多。我們見到有如雪片般滿天飛的網上表態行動、我們見到有敢言的老師在諮詢會上向官員直斥其非、我們見到大大小小的示威請願、我們見到五區公投運動、我們見到普選聯與中聯辦的談判、我們見到余若薇在電視辯論殺曾蔭權一個片甲不留。整個過程,我們見到中共、特區政府、建制派、特權階級、被收編的傳媒的咀臉、厚顏和詭詐。
可是,事到如今,最後我們見到的,是普選聯跟中共扯.貓.尾!
普選聯召集人馮偉華不是公開宣佈了他們的「政制改革宣言」,裡面白紙黑字寫明他們的「一個信念 三項原則」嗎?這些都往哪裡去了?他們這樣說過:
普選聯堅信民主普選是人民的基本權利,而香港已經具備實施全面普選的社會、文化和政治條件,因此香港應盡快實施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面普選。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多數支持2012年實施雙普選。如果2012年未能實施雙普選,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應提出清楚的方案和步驟,逐步邁向全面普選。
普選聯要求,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必須符合三項原則,包括要求(一)中央進一步說明2017年特首將實施全民普選,提名門檻不高於目前八分之一的規定;(二)中央進一步說明立法會將不遲於2020年實行全面普選,屆時將取消所有功能組別,以及(三)在首兩項宣言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就2012年及2016年選舉,擴大民主成份,分階段邁向兩個普選。(詳見馮偉華在教協報的《教協夢和普選夢》)
普選聯一直在重申他們的三大原則,直至六月中的時候轉軚,說只要中央接受他們的區議會方案(區議員提名,所有非功能組別選民投票選出立法會議員)便可以。終極普選聯盟的「終極」和「普選」在哪?
事到如今,普選聯談判了n次,一次又一次被特區政府作死不修改的回應,刮了一巴又一巴。他們看似把聲譽和政治前途都押上了,結果到了最後一星期,他們把他們的「一個信念 三項原則」突然放棄了大半,只剩下最後一項原則「擴大民主成份」疑似部份成功爭取。
普選聯的舉措,很容易給人的感覺是:(1) 你們講了大半年的所謂「原則」,原來根本是廢的;或者(2) 你們在扯貓尾。
至於那個普選聯方案,真的擴大了民主成份嗎?那個方案,是區議員提名,讓沒有功能組別投票權的選民投票選出議員。細節安排呢?提名門檻呢?選舉方式呢?自從2003年反對23條開始,「魔鬼在細節裡」這句香港人啷啷上口的說話,怎麼今天普選聯忘記了?這些談好了嗎?未談好的話為什麼急著要通過政改方案?什麼?本地立法會講明細節?本地立法的話,六十票裡面你只佔廿幾票,到時特區政府屈你機實在太容易了。現在你們還有談判籌碼,是因為政改方案是要三分之二票數通過,到了本地立法,只需簡單多數票,到時房已經洞了,你們才去談幾時結婚?
至於其他功能組別,為什麼連提也不提?現時的功能組別,很多已經不應存在,而且其投票方式(例如公司票和團體票)是極度不民主的,這些功能組別就算不能立刻在2012取消,也至少減輕其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程度,例如合拼或取消不再有存在意義的議席,改革選民資格等,這才是真正的循序漸進取消功能組別。當然,普選聯連要求承諾廢除功能組別的要求也放棄了,我們還能要求他們這麼多嗎?
戲做完了,普選聯。你們在6月23日會得到你們的片酬。你們在昨天星期日的遊行,人數少得太可憐了,你們的支持者呢?到了區議會選舉,選民會不會再投票給你們,我不敢說,事關如果選民要在你們和民建聯之間選擇的話,還是會投給你們的。但是立法會直選議席呢?我一定不敢再投票給你們,雖然我知道realpolitik是有秘密溝通的,但扯貓尾扯得太沒原則的話,我真的不能再信任你們。
普選聯響應特區政府起錨了,但在爭取不到任何承諾和路線圖的情況下,用A貨民主來麻醉市民,起錨可以是把政制郵輪引向冰山,最終是2017、2020的萬劫不復。正因為如此,我寧願再次否決政府方案,談得出一個可以信任的方案才起程。
我重申一次,我反對普選聯方案。因為:
1. 普選聯放棄原則放棄得太離譜,這關乎政治誠信問題。
2. 普選聯的最終讓步方案,對於循序漸進縮減功能組別的不合理和不公平之處幾乎毫無幫助。
3. 普選聯方案在沒有路線圖和廢除功能組別的承諾之下,便放棄原則,把票投給中共,這會令香港民主進程增加不肯定性,最終結果可以是萬劫不復。
6月23日,我會到立法會外表達我的不滿。如果你也對普選聯的做法或方案不滿的話,也請加入。
民主黨與中聯辦會面留影。
部份民主黨派人士與周恩來於第一屆政協籌備期間留影,開國這一屆的政協對於真心相信可以和共產黨協商的中國人是個永恆的教訓。左起:沈志遠、吳晗、周恩來、沈鈞儒、剪伯贊、楚圖南(他們的命運請自行參閱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區議會方案令政改「起錨」還是拋錨?(信報社評-強烈推薦)
馮偉華,你不代表我 (tommyjonk)
風砂中的教員室字 (johncoal)
反對民主黨「區議會改良方案」聯署 (李柱銘及林子健發起,請廣傳及聯署)
p.s. 有關馮偉華這個教協會長的問題,Tommy兄在馮偉華,你不代表我一文,完全說出了我的想法。各位教育界同工,你們即使不是教協會員,也請關注Facebook上教協妥協未獲授權 (附馮偉華解釋不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原因)的內容及表態。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