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0, 2010

  • 通識教學年結(1)

     
    教了一年通識,準備教材和備課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每次要在備課會議present自己製作的教案之前的一晚都會失眠。
     
    今年我和另一位同事負責的是《今日香港》裡面的「生活素質」和「法治與社會參與」,這兩個大題目其實有什麼東東?如下:
     
    「生活素質」是探討現時我們的生活素質的衡量方式,以及不同的人和群體如何改善生活素質。這個所謂的生活素質,大致上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又或者可以分為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政治等範疇。在這個大題目之下,多數的學校或教科書都會討論幾個議題,包括「貧富差距」、「平等機會」、「教育政策」、「城市規劃」等。先前到中大上課程增益課程(即是散件式讓教師增加通識知識的課程),他們會探討不同性取向社群的平權,不過這個題目大部份學校也不會教。
     
    「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可分為「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兩大部份。「法治」議題對教師的專門知識要求甚高,備課和教學都很不容易,裡面包含了法學理論和司法制度等,都需要很多時間來研習。關於「法治精神」,最熱門的教材是戴耀廷教授的「四個層次」論,教授把法治精神歸納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十六字真言。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這是大開眼界的,尤其是「以法達義」這個概念,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法治只是遵守法律,而法律應該保障人權和公義這個理論是新鮮的。
     
    「社會政治參與」這個題目,就是講公民如何參與政治(包括投票、請願、司法覆核,甚至公民抗命等)、參與政治的制度(主要是民主社會的政治制度,我這學期未有時間研究非民主地區),以及政府如何回應市民的訴求等。對於學生來說,今年學這個課題真的「目不暇給」,這一年來,不同形式的社會政治參與例子不缺。譚作人案、中聯辦衝突、高鐵事件、普選問題、五區公投/補選、政府政改起錨宣傳等,都是很切身的案例。
     
    這就是今個學年我教過的東西。明天我的學生便要考通識了,大家不要太擔心,這一科從來不是要大家死背資料,而是要大家懂得思考和表達。平日大家的功課、測驗和課堂提出的論點和疑問,令我對大家有信心,肯定大家不會是John老師講的用師奶劇模式思考的人了。
     
    下一篇我會講一下這一年來最多同學提出的問題和意見是什麼。
    連結:
    師奶劇政治學 (johncoal老師)

Comments (9)

  • 先前到中大上課程增益課程(即是散件式讓教師增加通識知識的課程),他們會探討不同性取向社群的平權,不過這個題目大部份學校也不會教。 << 始終是香港教育的忌諱嗎……

    關於「法治精神」,最熱門的教材是戴耀廷教授的「四個層次」論 << 搵料睇下先~

    真羨慕你的學生啊~

  • 不知道左校的學生作答中有反中亂港言論,將會得到什麼成績

  • 學校根本就是一個獨裁的機構,最反法治的其中一個機構就是學校,髮禁、服禁、訓導老師一言堂......etc,甚麼人權、自由,都是成年人的特權。
    學校老師教法治,根本就是其身不正。

    胡適說:「他們教你們為國家爭自由,我教你們為自己爭自由,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度不是一群奴才可以建立起來。」現在的學生對自己受到學校的粗暴對待(例如身體自主權)也無動於衷,真是胡適這句的最佳註腳。中國人,難道真的註定一生為奴?

  • @bigbrother1984 - oh, 培橋既同學們小心?

  • 今年學這個課題真的「目不暇給」-> Pretty special year it is.  That is so crazy this year......  !!! 

  • @siurekrek - 羨慕 x2!   

  • 為甚麼冇人回應我的評論?

  • @bigbrother1984 - 我是左派中學出身(某僑鄉團體所辨),中七時讀通識(香港研究)試過用「公民抗命」的Concept在考試中撐長毛衝突「公安條例」,都拎到高分,同個阿Sir(政治立場頗為親中)都公開讚過XD"。左派學校其實無想像中哪麼封閉,會誘導你去想/考慮,會避免提及所謂「反動內容」,但學生要提出仍然有自由所在。最少我記得有年牛河博士到校內大講「愛國經」,亦有學生當眾問他「愛國不愛黨」。

  • 為甚麼冇人回應我的評論?難道有校方壓力?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