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1

  • 兩會茉莉花,警察嗶嗶嗶

     

    (圖片來源: BBC中文網 27-2-2011)

    2月27日「兩會」革命,上海竟然有這麼多人跟公安玩,攪到公安不停的嗶嗶嗶。而北京就幾乎把王府井列為軍事禁區,又停3G網絡又唔俾人停留,見到個樣似八十後就捉走,最後竟然出動洗街車不停洗太平地。(詳細情況可參考下面的新聞報導)

    對於網民來說,這似乎愈來愈值得跟公安玩「認真你就輸了」的遊戲(高登的用語簡單一點,不過這裡不說了)。中共發起茅上黎,就會屈幾個人係發起人,然後屈佢坐十年八年監殺雞警猴。第一個被屈的是2月24日被控顛覆罪的冉雲飛

    真的兩會快開始了,各大城市的筒子會怎樣跟公安玩,幾時會玩出個弄假成真?放長雙眼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4UXCiQWsNY

     

  • 明報:曾俊華的離奇經濟學

     

    明報副刊 - 星期日生活: 解構官腦﹕ 朱門酒肉臭——曾俊華的離奇經濟學

    「政府富有即市民富有」的想法,甚有傳聞中的路易十四
    名言「朕即國家」的影子——皇帝偉大得可以代表國家,
    香港政府財富即是香港人的財富。當時的法國,國富民窮
    ,絕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國家和利益集團手中,到了他的後
    代路易十六,貧富差距便嚴重到引發大革命。

     

  • 中國茉莉花革命的特質

     (蘋果日報論壇 22-2-2011,作者:庫斯克。原稿標題為《中國茉莉花革命--惡攪玩謝維穩系統》)

    網上一篇「中國茉莉花革命」的呼籲,中共維穩系統如臨大敵─大量異見人士突然失蹤、網管刪文停賬號、黑客攻擊刊登消息的博訊網。見中共那麼緊張,人們都在留意究竟到了約定的時間會發生甚麼事。

    多得內地網民翻牆上 twitter發佈消息,集合地點的狀況可以實時傳送到世界。從 twitter的訊息可見,北京似乎是最多人聚集的城市,有過百人聚集,上海雖然人數不多,但京滬兩地至少有七人被帶走;廣州、濟南、成都則沒有明顯的異動。肯定的一點是:每個集合地點都有大量公安甚至武警把守,還有數不清的便衣,這說明了中共政權對於這種全國「無名者」串連行動的恐懼。 

    無人知道誰是發起人

    是次中國茉莉花革命行動有幾個特質,包括:

    抓不到發起人:到現在為止,沒有人知道行動的發起人是誰,結果中共的對付手法就是封殺牆內網上平台、攻擊牆外網站、非法禁錮異見人士。可是消息還是在短短一日之間滿天飛,因為發送消息的人真的抓之不盡。這些網絡的「無名者」,才是中共最害怕的人,偏偏網絡上有數以千萬計的無名者在行動。

    全國性:中共最敏感的兩件事,就是(一)把矛頭直接指向其合法性的抗爭行動,(二)能波及全國的抗議。總之只要觸及其中一項就一定會抓人坐牢,早前《零八憲章》事件觸及兩者,所以拘捕劉曉波;結石寶寶之家事件只觸及後者,也拘捕了趙連海。今次茉莉花行動兩者都觸及了,所以中共的警戒級別提高至要抓人封網,即是與每年六四同級!

    具惡搞特質:這次行動有很強的惡搞性。集合地點都是各大城市人流最多的地方,響應者大可以安心在上述地方守候,因為那些地方全都是人,公安不可能不准人們在廣場、商業步行街出現。結果是這些地方真的有很多人,當中可能有參加者、有圍觀者、有不知情的途人,在這樣的惡搞之下,中共根本無從判斷有多少人在集會,可是他們如臨大敵的部署警察佈防,反過來引起人民注意可能有事發生。網上流行說「認真你就輸了」,就是這個意思。

     

    現政權為茉莉花施肥

    茉莉花行動的發起訊息說以後還會有類似的行動,這下子中共要頭痛了。因為網民轉發訊息的成本很低,像快閃黨般跑到人流多的地點也可以沒有甚麼風險,可是這樣「玩謝」中共維穩系統的效果,則頗符合對現狀不滿的網民的口味,每次警察如臨大敵,便會多一些人留意發生甚麼事,這個惡搞式的抗爭行動會造成甚麼結果,還是未知之數。讓茉莉花再種一會吧,花會在哪一天盛開,誰也不知道,唯一肯定的是現政權的貪腐殘暴會為茉莉花天天施肥。

    [原文連結]

     

    [版權屬於蘋果日報,hkblog請勿轉載]

     

    (茉莉花日,上海被公安強行捉入公安局的青年)

  • 朱門酒肉臭,路有死N無

     

    經濟學家利維特的《怪誕經濟學》(Freakonomics)暢銷世界,令不少讀者大開眼界,發現原來經濟學可以很過癮。今天曾司長的經濟學以及抒困思維也令全港市民大開眼界:

     

    (1) 政府有錢即係市民有錢

    這個發現應該可以提名諾貝爾經濟學。聽到曾司長宣佈這個新發現的時候,我覺得好幸福,原來我是那麼有錢的。

     

    (2) 為什麼要入$6000落全部人的強積金戶口?


    i. 創新的財富再分配原則

    「強積金和職業退休計劃一直發揮協助就業人口儲蓄的作用,使他們的退休生活得到更佳保障。為增加有關計劃成員的退休儲蓄,我建議為所有在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已成為強積金計劃或職業退休計劃下受香港《僱傭條例》涵蓋的成員的人士,向他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過注入6,000元。這次的注資建議不設收入上限,希望協助更多市民為退休作好準備。這既不會增加通脹壓力,也是我們現在財政上可負擔的。」(177段)

    不設入息上限存錢入MPF戶口,即是月入$6000的打工仔和月入$16萬的打工皇帝的MPF戶口都增加$6000大元。我們的政府真的天大的慷慨!2008年那次存錢進MPF是有月入1萬元上限的,當時的受惠人數有130萬人,花了85億元 (星島報導)。今次不分收入派240億,差不多是上次的三倍,而且很多受惠者根本不是最有需要的一群,完全違反了財富再分配照顧低收入人士的原則。

    另外,存錢入MPF戶口,即是有MPF戶口的人才能受惠。那麼...已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呢?

     

    ii. 凱恩斯也想不到的long run 

    MPF是要退休、移民或者不能再工作才可提取的。如果一個三十歲的低收入人士,月入一萬要照顧一家三口,他的生活肯定捉襟見肘。如果你問他現在給他$6000,讓他改善一下生活質素或者做些長遠投資(例如買股票或者給兒子買部電腦做功課)好,還是三十年後才給他好(基金價格可升可跌,而且要付高昂管理費)?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我想凱恩斯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心目中的"long run"應該不是指三四十年那麼久吧。

     

    iii. 錢進了Fund佬的袋,所以沒有通脹壓力

    曾司長存錢入MPF戶口,說是不想增加通脹壓力。他心中的想法大概是人們收到錢就會消費,結果推高物價,推高消費物價指數(CPI)。存錢入MPF你們這班草民便不能用來消費,便不會推高CPI,可是那240億真的不會流入市場嗎?MPF是用來買基金,基金是會投資在股票、外幣、債券等,當中有在香港買的,也有買海外的,管理費當然是管理MPF的銀行、Fund manager賺的,而部分基金在香港買股票,結果資金還是流入香港經濟,分別是錢不是過市民的手,而是肥了基金經理。

    差點離題了... 通脹呢?這就是曾司長經濟學奧妙之處了。240億元不會一下子流進市場,只有部分的錢變成了銀行和基金公司的利潤,部份買了股票和金融產品,就是沒有給打工仔,免得你們消費,推高CPI。不過,如果這樣做真的會嚴重地推高CPI,那麼為什麼政府要發放19億綜援和生果金雙糧呢?為什麼要減免99億元差餉呢?減了差餉,受惠的有樓層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不是又會增加消費麼?

     

    (3) n無人士繼續n無

    「n無人士」是指沒有住公屋、沒有領綜援、沒有物業、收入低所以不用交稅,家中有未開過MPF戶口的人士,財政預算案對他們來說,只是個笑話,他們可能更需要幫助,但一如以往,財政預算案是沒有理會他們的困境的。

    不過,曾司長沒有忘記他們。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N無人士」如果有需要,可以向社署求助。" (RTHK新聞

    曾司長,多謝你的溫馨提示啊! 

    另外,曾司長多撥了一億給食物銀行,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去領取米、麵和罐頭,我想這算是司長對N無人士的一番心意了--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也是給窮人派湯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的。

     

    (4) 朱門酒肉臭

    免差餉99億,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2008年財政預算案,相當向每個收入少於1萬元的打工仔派$6000,也只是花了85億元),免差餉相當於向業主退稅,我真的不太明白,為什麼是業主(不只是小單位業主、還有掃豪宅的內地客,還是大地主如長實、新鴻基、田生等),而不是年年死慳死抵交薪俸稅的納稅人應該有退稅優惠。

     有人說香港是地產港,本來我也不信,現在我信了--連退稅也只有業主、炒家和地產商才受惠。政府那麼怕「避免過度刺激整體消費」(第52段),大拿拿99億送給有產階級不會增加他們的消費嗎?為什麼只有津貼給基層勞工就怕引致通脹?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5) 劃時代的「新CPI理論」

    晚在電視直播各大電視台記者各曾司長發問。他的其中一個回應是:「減免公屋租金和發放綜援雙糧可以令CPI(A)降低2點幾巴仙」。當下我呆了,減免租金的確可以令反映低入息家庭的CPI(A)增長減低,但多發綜授金明明是令受惠家庭收入增加,他們增加消費怎可能降低CPI?死啦,我上星期才教學生提高援助金額會增加總需求...

    曾司長位高權重,管理幾千億公帑,怎可能不懂自己的政策的經濟含義?看來要反省的是我。

     

    (6) 百億元離奇債券:iBond

    曾司長建議發行「通脹掛勾債券」(iBond,唔係iPhone),一萬元一手,派息與通脹率掛勾,如出現通縮,則派定息,以幫助市民對抗通脹。

    其實利率分為名義利率和實質利率。簡單來說,兩者的關係是:

    實質利率 = 名義利率 - 通脹率

    即是說人們投資或者存款,會考慮實質利率而不是名義利率,因為名義利率須扣除通脹帶來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才是真正的回報率(所以在高通脹低利率的時候可能出現負實質利率,即是存錢入銀行會蝕低)。

    如果iBond的息率(名義利率)等於通脹率,則實質利率=0! 而且這iBond像存款證一樣,是三年後才能贖回,市場交易的價值和流通量暫時是未知之數。 

    當然,跟通脹率掛勾的iBond比起銀行存款是還可以的(當然比不上很多人中招的迷債),但問題是--政府提供這種跟銀行和人民幣債劵爭生意,又似乎是帶有福利性質的債券,為的是幫助什麼人抗通脹?誰可以買得起一萬元一手的iBond?似乎不是上述的N無人士,而中產家庭有錢大可選擇回報率更好的人債或藍籌股。這個「紓困」措施可以幫助的,大概是不想把棺材本放在銀行蝕息的老人家吧。

    iBond的發行額是50至100億元,而根據1萬元入息上限存錢$6000入打工仔MPF戶口也不需100億,如果政府想幫基層打工仔抗通脹的話,何不把本來存入他們MPF的錢用來買iBond,每人一手,年年跟隨通脹派息?

    當記者質疑曾司長為什麼寧願攪iBond來幫助有錢投資的人,而不幫助基層的時候,他O了咀足足一秒...

     

    總結

    總括而言,曾司長的怪誕經濟學可用以下幾個字作總結:

    六千入強積,幾十年罰息

    基層急燃眉,差餉當肉糜

    朱門酒肉臭,路有死N無

     

    至於曾司長「政府有錢即係市民有錢」這偉大發現,就算不提名諾貝爾獎,至少都應該提名攪笑諾貝爾獎吧。

     

     

    延伸閱讀:

    抒困措施的盲點 (2009年的文章,當時N無人士已被政府遺棄,到今天仍是一樣)

    BY THE PEOPLE (tommyjonk)

     

    連結:

    2011-12財政預算案網站

     

  • 支聯會缺席的愛國民主運動

    星期日響應茉莉花行動的只有社民連。支聯會不見人,支聯會全名明明叫「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他們等了廿年,終於有人發起全國性的民主運動,同時也有過百異見人士因而失蹤,而維權律師劉士輝更被不明來歷的打手毆打,我們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往哪裡去了?

     

    唯一的解釋可能是消息來得太快,星期六才發起,開會也來不及,所以到星期日晚連聲明也寫不出。

     

    星期日晚上十一時上支聯會的網站,他們的新聞資訊如下。關於茉莉花革命行動的新聞,就只有社民連對他們的批評而已,出自支聯會手筆的聲明或關注則字也沒有一隻: 

    • 支聯會主席補選 李卓人呼聲最高 - 世界日報 Feb 20 2011
    • 支聯會周日舉行華叔追思會 - 香港新浪網 Feb 17 2011
    • 李卓人願出任支聯會主席 - 香港新浪網 Feb 19 2011
    • 王友金:趙連海案件奇峰突起 Feb 9 2011
    • 社民連要求本港團體聲援內地?莉花革命 - 商業電台 Feb 20 2011
    • 關注北京維權律師唐吉田的下落 Concerns for the whereabouts of Beijing Human Rights Lawyer Tang Jitian Feb 17 2011

    希望這只反映出支聯會行動力和反應力的問題,而不是其取向問題吧。

     


    (前往集會途中被不明來歷打手毆打的劉士輝律師)

  • 今天的"茉莉花革命"只是序幕

     

    真的有人夠膽出來

    網上一個「中國茉莉花革命」的呼呼籲,令中共維穩系統如臨大敵,警戒級數直迫每年六四的水平。卒之,星期日下午兩點,大家都留意著各大城市的指定地點會發生什麼事。集合地點當然有大量公安佈防,根據twitter訊息和新聞報導,北京人數似乎最多,上海也有人聚集,而北京、上海和廣州都有人被帶走。看新聞報導畫面,上海有市民被公安扯著頭髮帶走,也有市民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被公安強行拉進公安局,北京有一個青年人因為手上拿著茉莉花,被公安當著傳媒面前帶走,沒收電話。

     

    不容忽視的意義

    這次的行動的意義不容忽視,事關(1)這是近廿年來第一次串連全國挑戰政權合法性的直接行動,這在內地等同於顛覆國家,是必定要抓人坐監的;(2)到現在還不知道是誰發起,但真的在各大城市有人響應,這種網上「無名者」的行動值得中共恐懼;(3)這行動有很重的惡攪性質,那就是網民跟中共玩狼來了,中共行動就撲空,引起其他不知情者的注意,不行動又不敢冒出事的風險,卻被網民嘲笑,結果認真就輸了,不認真又不行。

     

    人人都知道茉莉花不會在今天立即開遍全國,但不要忘記八九六四之後幾乎沒有人膽敢串連全國挑戰中共,更沒有人敢響應,今天我們見到兩樣都有了,大家讓花再種一會、讓子彈再飛一會吧,這只是一個序曲而已。


    (圖:北京王府井現場 [明報])

     

    支聯會失蹤的民主運動

    關於香港的茉莉花行動,我同意肥醫生的說法--中聯辦這個地點真的不適合。中聯辦簡直是一個要塞加無人地帶,而且警察人數極多(今天有至少八輛可載幾十人的大車standby),而警察在中聯辨外又特別容易神經過敏,結果是很多市民不敢去冒險。我想,下次茉莉花行動還是去銅鑼灣或者旺角吧,畢竟內地也是在人流最旺的地方集合的,在那些地方的安全系數比較高,效果也更好。

    此外,今天響應茉莉花行動的只有社民連。支聯會不見人,支聯會全名明明叫「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他們等了廿年,終於有人發起全國性的民主運動,同時也有過百異見人士失蹤,我們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往哪裡去了?

     

    延伸資料

    中國各地網友談「茉莉花革命」現場情況 (BBC)

    廣州維權律師劉士輝響應「 中國茉莉花革命」 被毆傷

     

    北京王府井現場:

     

     

  • 讓茉莉花開

     

    有網民發起在大城市集會,要求民主法治、反對貪腐,行動名為「中國茉莉花革命」。消息一傳出,內地維維穩系統全面開動,大批異見人士突然失蹤、最初刊登消息的博訊網被黑客攻破、網管嚴厲刪文刪帳戶。不過有關消息還是在Twitter滿天飛,微博也不時出現擦邊球的帖子(有些真的刪不及)。以內地的消息封鎖和白色恐怖,主要城市有一百幾十人也算成功了,即使不知道是否真的攪得成集會,但看到中共杯弓蛇影的樣子,我們知道時代正在改變。

    這次行動,肯定是超出了中共能接受的程度,內地網民轉發訊息和響應行動是要冒被捕或失蹤的危險的。在牆外不用擔心國安請飲茶的人,好應該至少助牆內朋友一臂之力,利用社交網絡平台廣傳訊息。就算不能一步就成功,至少可以耗費中共的維穩資源。

    「茉莉花革命」是指突尼斯革命,有人說那是Facebook革命。茉莉花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有多一個意義--劉曉波不能出席的諾貝爾獎頒獎禮,開始時演奏的也是「茉莉花」。

    可能明天只是一次嚇壞專制政權的狼來了故事,即使如此,讓茉莉花再種一會,終有一天政權的腐敗殘暴會讓它盛開。

    香港的集合地點是中聯辦門外。明天2點,讓我們撤第一次茉莉種子吧。

     
    傳媒報導:

    中國嚴防「茉莉花革命」(BBC)

     
     
    (圖:2010年內地民眾抗議福州網民案的不公平審訊,標語是溫家寶的講話內容,常常有示威者和上訪者使用。*)

     *謝galileo更正資料

    =============================

    [博訊網已被駭客攻破,以下報導轉載自王丹網站

    中国“茉莉花革命”各大城市集会地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2月19日 来稿) 

    (编者按:此为匿名来稿。博讯此前曾说明,茉莉花的有关活动通知、传闻、组织者,和博讯无联系,博讯无法核实背景,也没有参与。)  

    不管你是结石宝宝的家长、拆迁户、群租户、复退转军人、民办老师、银行买断工龄人员、下岗人员,还是上访者;不管你是或是对“钱云会案”结论不满、不喜欢有人说“爸爸是李刚”、不喜欢被人要求“理性对待社会公正”,还是不喜欢看温影帝表演;不管你是零八宪章的签署者、法轮功的练习者,还是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甚至你只是一个围观者;在这一刻,你我都是中国人,你我都是对未来还有梦的中国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为我们子孙的未来负责。

         (博讯 boxun.com)

        我们只需要走到指定的地点,远远的围观,默默地跟随,顺势而为,勇敢地喊出你的口号,或许,历史就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走到一起来的,都是兄弟姐妹,请守望相助。如发生参与集会人员受到不良对待请以最大的容忍处理,旁人也请及时支持。集会结束时,不要留下垃圾,中国人,是高素质的,是有条件追求民主自由的。

        如本次召集未能成功举办集会的城市,可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两点继续前住,坚持就是胜利!

        统一口号:

        我们要吃饭

        我们要工作

        我们要住房  

        我们要公平

        我们要公义

        保障私有产权

        维护司法独立

        启动政治改革

        结束一党专政

        开放报禁

        新闻自由

        自由万岁

        民主万岁

       

        时间:2011年2月20日下午2时

       地点:

        北京 王府井麦当劳门前

        上海 人民广场和平影都门前

        天津 鼓楼下

        南京 鼓楼广场秀水街百货门口

        西安 北大街家乐福门口

        成都 天府广场毛主席像下

        长沙 五一广场新大新大厦门口

        杭州 武林广场杭州百货大楼门口

        广州 人民公园星巴克门口

        沈阳 南京北街肯德基门口

        长春 文化广场西民主大街快乐购超市门口

        哈尔滨 哈尔滨电影院门口

        武汉 解放大道世贸广场麦当劳门口

       未在此列出集会地点的城市,请自行到城市中心广场集中。

     

  • 三師會 - 阿鵬故事的啟示

     

    阿鵬故事的啟示(1/2)

    因長期失業而領綜援的碩士阿鵬,成了報章頭條。本節將從阿鵬的故事談到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議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8QL3Kaf4IQ&

     

    阿鵬故事的啟示(2/2)

    從阿鵬的問題看今日香港社會議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X3FnOLJnB4&

     

    延伸閱讀:

    該如何幫助阿鵬 (tommyjonk)

    阿鵬被報紙消費之後... (kursk)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 Portal [link]

     

  • 阿鵬被報紙消費之後...

    早陣子有朋友說收到一封很怪的求職信,內容十分另類,而且原文包括聯絡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也放了上Yahoo! Blog,信件內容(雖然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早已公開,但我還是改了為xxx。因為不知道放上網的是否他本人)如下:

     

    ***************************************

    Andy Leung

    LEUNG KIN PANG 梁健鵬 

    Mobile: 2xxxxxxx/6xxxxxxx

    xxx@hotmail.com

    Dear all,

    As an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UHK degree holder in 2008, I have been unemployed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I made any fault in studying so that I deserve suffering prolonged poverty like this? More than 2 years of living empty and oppression, I feel nothing wrong to write a e-mail like this to share my experience. Now, I live on only $1830 each month in social security and eat at devalued HONG KONG DOLLAR $61 each day. I afraid that the corrupt capitalism with strong network of guanxi won’t take me to any jobs or even business customers in my life. I know what I can blame is the weak post-colonial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the rich,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inue your luxury spending. 

    I am afraid that I may die without money to pay my computer electricity fee writing this e-mail. Don’t even contact me only if you can help. But you can call the HONG KONG police. God bless all HONG KONG people.

    致各位:

    作為一個2008年中文大學的學士及研究畢業生,我已經失業兩年多。在這段時間內,我在猜想我是否犯了任何學習上的錯,以致使我該受如此多期的窮困?兩年多活在空虛和壓迫之中,我感到沒錯去寫如此這封電郵去分享我的經驗。現在,我共活於每月1830的社會綜緩金,及每日吃貶值的港元61蚊。我恐怕帶有強烈人事關係的腐化資本主義將不會令我生命中找到任何工作甚至生意客戶。我知道我能夠怪的是弱勢的後殖民香港政府。對於富人們,請繼續你的富裕生活。  

    我怕我可能死的時候,沒錢去付我的電腦電費去寫此電郵。請不要聯絡我你除非你能幫忙。但你可以報警。天佑港人。 

    Yours sincerely,

    Andy Leung

     

    [原文有個人資料,所以不作連結]

    ***************************************

     
    最初討論這封求職信的時候,我以為這位Andy不是患有性格障礙,就是被人借刀(整蠱),所以一笑置之。嚴格來說,那不是一封求職信,而是一封對社會的控訴書。後來,蘋果日報真的找了Andy做報導,還做了頭版,才肯定他是真有其人,而且不是被借刀。
     
    看了當日蘋果的報導,我的想法是--這位仁兄被消費了,見報一兩天,被全港取笑,之後幾年他怎可能找到工作呢?本來我是不想看這種嘲笑「人辦」式的報導,不過我為了確定他沒有心理或精神障礙,還是看了其訪問片段,似乎他心理和精神健康沒有明顯問題。
     
    接著我嘗試代入他的角色,想想為什麼他會接受報紙(還要是蘋果這種獵奇小報的典範)訪問,把自己的名譽押上?蘋果找他(或者他找蘋果),不是做悲情,就是做「人辦」。以他的故事肯定是做「人辨」,為什麼還要做?
     
    再看上面那控訴書,似乎他已經山窮水盡,而且很希望把這控訴公告天下,否則不會把這樣的信電郵到招聘中的公司,也不會把這信放上blog(假設都不是借刀的話)。於是乎,一有報紙聯絡他的時候,他便答應了。畢竟,當幾天主角,讓全港七百萬人知道自己的辛酸史的誘惑是很大的。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他根本不知道報紙會把他當作「人辦」來報導這常識,不過就算知道,那一夜成名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會不會是他山窮水盡至不能拒絕記者的採訪費(如果有的話)?
     
    會不會是打算一夜成名換來善心老闆給他一個工作機會?(根據今日的蘋果日報報導,已經有餐廳老闆肯給他機會)
     
    會不會是他其實是打「高章波」,想利用報紙把他變成人辨,然後來一個鯉魚翻身,攪一些很強的東西(例如發達),再把這個「傳奇故事」寫成自傳?
     
    我不是他,真的猜不透。
     
    關於他的200次求職失敗經驗,我希望他不是用上面那封信來求職的,如果是的話,200萬次求職也不可能成功。至於面試技巧,蘋果邀請他接受人事顧問的實戰狠批(同時是人辦報導),希望他能有所得著吧。
     
    其實要找工作,以他的學問水平,理應是計數勁、SPSS勁,應該有很多學系的RA工作等著他做才是,什麼沒有eye-contact或者不善對答未必是致命問題吧(相反,做麥當勞就不行了)。
     
    此外,以他的身型,考警察只做到兩下引體上升所以失敗,這些東西好心不要告訴記者吧。做不到七下引體上升是很正常的,但還去考警察就似乎不自量力了吧,還要告訴記者?唔好玩啦。
     
    阿鵬的悲歌,蘋果差不多消費完了。只希望香港人善忘一點,老闆和負責招聘的HR人員快點忘記他的名字和樣子,希望他快點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大專院校真的有需要不少統計專才的。
      
    延伸閱讀: 

    該如何幫助阿鵬 (tommyjo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