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在Facebook看到的,貼相的朋友說是另一位朋友傳給他的。我、貼圖者和拍照者都是信徒,但不是該會的會眾。我把圖片中的教會名稱打了馬賽克,因為我只希望討論banner本身。
我不是想攻擊肢體,只是想理性討論一下Banner內容。我想過,公開討論這個banner的內容是否合宜。我想,既然這banner是公開懸掛的,看到的人應該不下十萬八萬。公開討論應該是合宜的。另外,我也會直接電郵給有關的肢體,提出我的意見。
有人會質疑民政事務局的獎章不算什麼榮譽,獎章是否很難得的榮譽我不太清楚,不過我想那一定是局方給對社會有貢獻的各界人士的肯定。就此而言,我想得到獎章這件事應該是正面評價的。
這張Banner說「本會牧師」獲頒獎章,卻沒有提及牧者的名字,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如果中學有學生得到特別的獎項,會掛banner寫著「恭賀本校XXX同學榮獲YY獎」,這種以巨型banner向街坊公告喜訊的做法,在收生競爭劇烈的中小學界,已是常態。這種現象在政府以殺校鼓勵宣傳競爭的環境下,是無可厚非的。
我想,會不會是牧者謙卑,不想教會公開自己名字呢?不過,那張banner面積大約有2米乘5米,面向大街,似乎是想跟街坊分享他們的喜樂。你可以說這是分享,不過是不是謙卑的分享則見仁見智了。
學校收生競爭激烈,掛banner讓街坊知道學生有什麼成績,那是幫助家長減低資訊成本的方法,同時建立口碑的方法之一。可是教會外的信眾和慕道者,會不會因為「本會牧師獲頒XXX獎章」而對教會另眼相看?對於非信徒來說,教會謙卑服侍社會是不是更有道德感召能力?對於對基督信仰有懷疑的未信者來說,如果他們覺得教會是在大鑼大鼓炫耀得到政府獎勵的話,會不會更遠離基督教信仰?
這些問題我不敢一口咬定答案,提出只為討論,期望大家思考教會應如何在社會上建立信譽,怎樣才能感召人們接受信仰,而不是想攻擊個別的肢體。
(圖片來源:Facebook)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