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1

  • 有香港特色的狗哨子政治

     

    西方政壇有個說法叫「狗哨子政治」(dog-whistle politics),所謂「狗哨子政治」,是指某些議題或用字對於某類的民眾特別有效,政客能運用這些議題或用字,往往能觸動某類民眾的神經,令他們只看到那個問題而忽略其他問題,從而收到轉移視線或者提高支持度的效果。這些特定的議題對於那類民眾以外的人未必有效,但對於指定的群體便有效,就好像訓練狗隻時的高頻哨子一樣,訓練者一吹,狗隻便會跟隨指示,可是其他人是聽不到那哨子聲的,所以運用特定議題引發特定群體民眾的情緒的把戲叫做「狗哨子政治」。

     

    在美國,狗哨子政治最常用的議題是墮胎、同性婚姻、槍械、種族和宗教問題。政客(尤其是右翼政客)搬弄這些題目很拿手,他們引用一些個別例子加上煽情的字眼,往往能令選民忘記了一些更重要的議題,例如外交、社會保障、醫療等等。

     

    最近有兩個題目引起了很多很多的爭論。大家一看到某些畫面、聽到某些字眼,便不由自主的上腦,上腦至一個程度是每人都不由自主地take side,捲起衣袖要出來說個痛快,但往往愈說愈high,high到可能失言那種上腦。

     

    香港狗哨子1: 教壞細路

    其實大家應該大概猜到我說的是哪兩個議題。一是「教壞細路」,二是「新移民」。

     

    所謂的「狗哨子政治」,沒有貶義的意思(雖然少數不看上文下理的網友還是會說我罵人是狗),相反,這些「狗哨子」議題在政治學課本裡往往是用來區分選民政治光譜的指標,因為「狗哨子」往往是觸動人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強力題目,例如在美國政治光譜上,支持和反對墮胎合法化真的很能反映了選民的信仰和人權觀,醫保問題的取向真的很能反映選民的經濟意識形態等。

     

    在香港,「教壞細路」是個近乎魔法的狗哨子,不論在抗爭行為、性議題、表達自由、教育,甚至政治問題等等,官員和政客往往搬出「教壞細路」或相似用字,例如「為了下一代」、「唔知點教下一代」等,便能把社會相當部份的人的注意力分散,分散到看不到問題背後更重要的問題,舉個例子,當曾蔭權聲稱被撞傷後,在表面證據不成立的情況下,官方和建制組織發動未審先判的批鬥,友好團體甚至以「教壞下一代」為soundbite加撩撥家長對於孩子學壞的恐懼,社會上真的有相當部份保護孩子心切的家長被吸引,結果是對於社會上較為高調的抗爭行為產生厭惡感,也忘記了作假證供誣告別人,更能教壞下一代。

    此外,示威母親保護不了8歲孩子的事件,令一眾家長群起聲討那位家長,保安局長李少光更是樂於利用家長心理,一句「教壞細路」、一句「利用孩子作武器」,把警察妄顧小童安全、違例使用胡椒噴霧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難得還有很多人和應。

     

    香港狗哨子2: 新移民食窮香港

    至於「居港未滿7年新移民應否獲派6000元」的問題,觸及的問題更多--首先,那觸動了香港人自七十年代起對新移民這種「他者」的厭惡情緒。6000元這個不多也不少的切身數字,加上傳媒挑選出來較有「特色」的訪問片段,勾起了好些香港人對於「新移民」族群標籤化的記憶--彷彿他們都是來掠奪「我們香港人」的福利似的,彷彿他們都是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寄生虫。一時間,新移民應該有六千的問題令香港人分成兩派--支持不設7年限制的和支持設限制的。以政治光譜分類的話,他們所持的理據和言論內容正正是左派和右派的分別。

    政治光譜上的左翼通常會支持對外來者更加包容、社會資源更平等分配等,而右派通常支持對外來者設立更多限制、社會資源傾向以能力分配等。左翼和右翼沒有說誰比誰更言尚,那只屬於意識形態上的分別。不過,值得留心的是,有時爭論出現意氣的時候,例如左翼人士罵右翼是法西斯主義者(以排外和虛妄無知的民族優越感見稱),又或者右翼罵左翼是天真的社會主義者(即是只問原則,不問實際情況分配資源)的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看著大家視線轉移的曾俊華。

    新移民應否有六千元的爭論,可能是無心插柳的「狗哨子」,如果是事先安排的話,曾俊華好應該一早出這招,好讓全香港都把精神都花在爭辯上,那這兩星期便不用折騰了。不過,有高登網民發現,有以中聯辦地址登記的用戶,充當五毛在討論區挑動對新移民的仇恨,這可能是預算案全城喊打之後,西環出動滅火的其中一個環節吧。經過今次,大概特區政府也會學精,下次出「狗哨子」的時候,除了「教壞細路」,還有「新移民」這一招。

     

     

    後記:

    你可能會追問:哪你認為應否派六千給新移民呢?這個問題我腦海裡左傾和右傾的兩個自己討論了幾天,我只能說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應該變成歧視甚至侮辱新移民的機會,又或者上綱上線到指不支持就是歧視新移民。7年的期限是英國人時代已有的社會福利門檻,這個門檻背後的理據是否合理,值得討論。至於6000元究竟是福利、分紅,還是維穩呢?可是政府連這6000元的名字也沒想好。

    以對社會有貢獻與否來判斷新移民不應有6000元,那邏輯上根本不成立--對於社會的貢獻怎會是從居港時間來量度的呢?我的意見是,雖然政府沒有開宗明義講明這6000元當作什麼,我們可以姑且當它是沒有入息審查的福利,如果是福利的話,長久而來的香港的福利門檻的理據可以拿出來大家研究。這個過程可以是教育香港人討論公共政策的好機會。社會大眾愈多邏輯思考,狗哨子的影響便愈小。

     

     

    延伸閱讀:

    分化/認同:香港本土力量 (galileo)

    正在撕裂的香港 (tommyjonk)

    「為甚麼母子不應上街」? (johncoal)

    討論:十八歲以下人士應否獲派六千元 (葉一知)

    關於新移民 (Linus Li)

    給那些不是新移民但仍是被統治階級的 (Cheng Ka Yue)

     

    請不要讓情緒取代理智 (kursk)

     

    . 

  • 請不要讓情緒取代理智

     

    昨天文章《那不代表警察可以傷害孩子!》引起了不少爭論,大家對那位母親的怨憤程度,也許我真的不能體會,這些爭論的激烈程度,令我不得不再仔細思考問題的細節,為了說得更清楚,我只好更詳細地寫出我的觀點。

     

    在申述論點之前,我必須再三強調:我不認為那位母親沒有問題,該文章的重點是批評李少光推卸責任的涼薄言論。(雖然我知無論如何重覆,也不保證所有人會明白。) 

     

    當時看到新聞報導說有8歲小童被胡椒噴霧所傷,我的第一個反應也是「有冇攪錯?!點解會有個8歲細路響度?」

     

    從影像畫面和訪問報導推斷,她對於該次示威的風險判斷可說是極之魯莽--帶著8歲孩子參與堵塞馬路的抗爭,肯定會有被捕的風險,萬一發生衝突的話,她很可能保護不了孩子的安全。

    結果,警察衝擊示威者的時候使用胡椒噴霧真的傷及孩子。接著母親受千夫所指,說她不顧孩子安全,沒有盡母親應盡的責任,甚至有人指責她把孩子當作人盾(人盾不必站在最前,只需在示威者當中便有效果)。

     

    我明白很多人對於不能保護孩子的家長是會有義怒的,可是如果我們任由這種情緒取代邏輯思考的話,那便會變成只怪責受害者而縱容直接導致傷害的一方。

     

    有人說如果家長帶孩子去戰亂中的利比亞,然後孩子被流彈所傷,那不能怪責交戰中的軍隊(類似的比喻還有家長帶孩子去旺角劈友現場圍觀)。這些比喻不難反駁,事先聲明我只是想以事論事,不是想詆譭提出比喻的網友。

     

    家長帶了小孩子去可能發生衝突的現場參與其中,那是魯莽的做法。就以旺角劈友做例子,如果真的有家長帶小孩子去講數(圍觀的比喻不太準確),講數雙方真的互相廝殺,結果小孩子被斬傷。你會不會只怪責帶小孩子講數的家長,然後不去問究竟斬人的罪犯是否逍遙法外?

     

    當然,警察不是蠱惑仔,他們清場算是執行公權力。我們要問的是,究竟警察在執行公權力的時候傷及在場的小童,究竟有沒有責任?

     

    關於警察的責任問題,我要問的問題有二:

    一、警察在評估使用武力之前,有否考慮在場有沒有特別容易受傷的人士,例如小童、傷健人士和老人?當日堵塞雪廠街的示威者約有百多人,要在百多人當中看到有小童是不是十分困難?報紙記者拍攝得到,在場的幾百名警察怎可能沒有看到?

    二、警察在使用胡椒噴霧之前,有沒有給予足夠警告?根據新聞報導,似乎沒有。根據警察的指引,胡椒噴霧是「嚴格規定在口頭警告無效後才可使用,並必須在距離目標人物60公分外噴射。」(文匯報2005年報導)。在不合乎規定的情況下使用這種具殺傷力的武器,傷及在場的小童,這個責任不可能不了了之。

    有人會說,警察已在現象廣播指會使用武力,那位母親應該早已帶同孩子離開避免受傷。很多時候,警察對付堵路的示威者,是用防暴盾牌把示威者迫退或包圍,然後逐個搬走的,在那一刻,該名母親仍然留守現場,的確是魯莽,因為在清場過程中發生衝突的話,她很可能保護不了小孩子。這是該母親失責的地方,可是警察使用噴霧傷害到小童的責任不能就此抹去。從錄像所見,這次事件警察突然以人鍊衝向示威者,令不少示威者跌倒,有示威者不合作便在沒有警告之下使用胡椒噴霧,可是使用的時候幾乎是亂噴,結果傷及在旁的其他警察。有人使用胡椒噴霧的時候違反警例兼傷及小童,這是一個在法治社會必須深究到底的嚴重問題。

     

    我們不妨想想,母親和警察雙方,是不是前者有問題,後者就沒有問題?前者的問題是魯莽、不顧孩子安危的話,那後者呢?後者是受過訓練、受法例約束之下行使公權力的紀律部隊,如果前者不顧孩子安危是錯,那後者不顧孩子安危一樣是錯。

     

    我沒有打算為那位女士辯護,進行與警察對峙的抗爭一定有風險,就算不是被警察所傷,清場時人群走避,混亂中踩傷踩死小孩子不是沒可能。另外,帶同沒有決定能力的小童參與對峙式抗爭,很容易落人口實,被指利用小孩抗爭。

    我在此深切呼籲所有成年人參與抗爭行動(不是說平常的遊行那種)的時候,千萬不要帶著小童在身旁,我們真的沒有資格要孩子承擔受傷的風險。
     

    不過,我必須指出當大家都在指責她的時候,其實清場的警察也要負很大責任。我明白大家(包括我自己)看到小小的一個孩子被胡椒噴霧傷害一定會心痛,但千萬不要被情緒掩蓋了理智,讓行使公權力不當的政府有機可乘,逃避責任,甚至轉移視線。

     

    我說這些,預了兩面不討好。

    不過,希望大家質疑我的時候,不要意氣用事。我沒有孩子,可能沒有其他父母親那種感同身受的義憤,但不代表我不能評論事件。同樣的,關於抗爭,我不是紙上談兵說三道四,發起遊行、抗爭、對峙、被抬,我都經歷過,我提出母親的責任問題,只是希望抗爭不要傷及沒有犧牲準備的小童,被人用作抹黑的借口。我更不是仇警,他們也是打工仔,我反對的只是插水砌生豬肉和濫用武力的警察。我說的全都不會討好到哪裡去,不過我不在乎,我只是根據邏輯思考說話。

     

  • 那不代表警察可以傷害孩子!

     

    午飯時間,我在Facebook寫了這一段: 

    母親帶了8歲孩子參與抗爭是有風險,但不代表警察有權傷害孩子,更不代表李少光有資格講風涼話將傷害孩子的責任推給母親。這是個何等冷血的政權!

      

    我所指的李少光講的風涼話如下:

    李少光:不應帶小朋友抗爭  (明報) (13:05)

    李少光指出,即使示威者的訴求多高尚,也不應使用暴力。他強調,市民有遊行集會的權利,但警方亦要保障其他人使用道路的權利。

    對於警方使用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他認為警方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使用最低武力,他認為可以接受。他表示,警方已經一再警告示威者,若不停止暴力行為,便會動用胡椒噴霧。

    對於記者問及有小童被噴霧所傷,李少光表示,如果真有其事,他表示遺憾。但他認為,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家長不應該在抗爭活動中帶同小朋友一起,而暴力場面亦會教壞小朋友。


    (圖片:受傷的小朋友的相片幾乎在所有報紙出現,李少光怎會不知道?)

     

    示威人士使用了什麼暴力呢?當日有那麼多官方友好傳媒在場,如果有襲擊警察的行為的話,肯定會loop足一晚,可是我看了一晚TVB和Cable,也看不到有「使用暴力」。

    是不是堵塞交通是「使用暴力」呢?平日我見福臨門外的那些名貴房車常常堵塞交通,那他們是不是很暴力呢?抗議時堵塞交通怎能叫做暴力?那頂多是擾亂公眾秩序。近來政府似乎愈來愈喜歡把什麼也定性為暴力,已經喜歡到指鹿為馬的地步。

     

    有朋友留言反駁,說:

    不同意,母親不應帶8歲孩子參與抗爭,8歲孩子未有能力保護自已,母親責無旁貸。在混亂、未知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應及早帶孩子離開。利用老弱傷殘及兒童在這些抗爭中對抗是不義,陷自身與他人傷及無辜。而事實上,我所見示威人士在中環阻塞交通也沒有什麼理據。

    我回應道:

    我的重點是就算讓孩子承受太大風險是有問題,但始終傷到孩子的是警察,從清場過程的片段看,警察突擊式清場,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安全。如果我們只是怪母親而合理化警察的行為的話,那等於blame the victim。至於堵塞馬路的理由是否合理,跟孩子受傷害的責任根本沒有關係。

    [後來還有不少網友加入討論,討論過程可按此連結參閱。]

     

    我明白看到小朋友受苦,人人都會心痛,然後很容易把憤怒投射在那位媽媽身上,而忘記了究竟為什麼警察在有幼童在場的情況下仍然使用如此力度和裝備清場。我想那位媽媽不可能把自己的兒子當人盾(有的話傳媒肯定做大特寫),她只是有怨要訴的請願人士。出了事之後,李少光身為決策問責官員,不去關心小朋友不特止,還要講涼薄說話推卸責任,轉移視線,這一點大家必須認清。

    這段是後加的,那是我在FB的補充回應:其實我一直都不認為那位媽媽完全沒有責任,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對清場的經驗不足所以帶著小朋友留守。我立論的重點一直都是李少光不可把責任推卸到那位媽媽身上,因為那裡人數只有一百多人,當中有幼童不難察覺。如果不是有幼童,而是有傷健人士或老人,警察清場前不可能不考慮對他們會造成的傷害。
     

     

    有警察清場的過程,可參考以下片段:

     

     

  • 由離奇經濟學到維穩經濟學

     

    明報副刊 - 星期日生活 6-3-2011 《由離奇經濟學到維穩經濟學》

    那個早上,教員室氣氛很熱鬧,同事們都在議論曾俊華 突然宣布派錢這新聞。派錢6000元,加上寬減薪俸稅6000元,總共是12,000大元,很明顯大家是興奮的。

    實不相瞞,我看到新聞報道的時候,腦海大約有十多秒被新電腦的畫面佔據了——

    一直捨不得花錢換掉那部已有六年歷史的舊電腦,現在捨得換了。

     

    清醒之後,我想一個問題﹕為什麼突然會派錢?

     

  • 星期日集會及遊行地點概要

     

    三月六日集會遊行地點多於一個,為了減低大家的資訊成本,我翻查過各大組織的網上資訊,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你一定會問,有錢派了,還遊什麼行?原因很簡單,就是告訴特區政府,我們不滿他們施政脫離群眾、官商勾結、繼續製造樓市泡沫、事事唯大陸馬首是瞻,讓他們知道不是派了錢就可以把所有人打發掉。

     

    另外,各大政黨沒有提及的是,明天是中國茉莉花革命的第三週,內地各大城市繼續在下午2點鐘行街圍觀市中心指定地點。香港的集合地點寫就是中聯辦,但我認為哪裡人多,哪裡才是市中心。中聯辦是軍事要塞,根本就不是市中心。明天在遮打道行人專用區支持國內有志之士不是更好嗎?

     

    下列資料以集合時間排列:

     

    「草根‧同根--紓困全民受惠、長遠政策最實際」大遊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33958336674368

     

    日期: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00

    地點:中環皇后像廣場集合,再遊行上政府總部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33958336674368

    「草根‧同根--紓困全民受惠、長遠政策最實際」大遊行

    日期: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00

    地點:中環皇后像廣場集合,再遊行上政府總部

     

     

    社民連- 全民怒吼.官富民窮——反財政預算案大遊行. 

    http://www.lsd.org.hk/

     

    (當日最早集結的政黨,似乎不會與其他政黨匯合。長毛支持者不想見到毓民大舊或其他前社民連成員的朋友可考慮加入。)

     

    日期: 2011-03-06

    時間: 14:00

    地點: 灣仔修頓球場集合,遊行至政府總部 

     

     

    人民力量與香港人網-驚蟄創世紀全城打小人大行動

    http://www.facebook.com/peoplespower

     

    (不知會否集會之後的遊行路線是否與民主黨和公民黨一樣,不過以演講的人腳而言,應該是值得到場觀摩的。不過不擔保內容不會有不雅用語,敬請留意。)

     

    日期:3月6日

    時間:下午2:30

    地點: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舉行集會及遊行

     

    民主黨及公民黨-「反對預算案」大遊行

    http://www.dphk.org/?p=8696

    http://www.civicparty.hk/home_ch.php

     

    (我見他們時間地點和標題一樣,所以假設他們是合辦的。民主黨合作伙伴有教協和公務員工會聯合會。認同教協早前爭取P Fund教師有6000行動的同工可考慮加入教協行列。)

     

    日期: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

    地點: 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

     

  • 三師會-預算案離奇派錢事件


    (1/2) 曾俊華突然宣佈每人派6000元,另加6000元薪俸稅寬減。財政預算是什麼?它有什麼重要性?為什麼今年的預算案會引起全城「喊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FWBfbY5BoE


    (2/2) 為什麼曾俊華上星期誓言旦旦的說預算案沒有修改空間,現在卻突然改口?這事件反映了曾俊華、特區政府的什麼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IiBMUjMPKA

     

    延伸閱讀:

    派錢之後

    百X也成不了材的特區政府 (tommyjonk) 

    每人6000元維穩開支 (kursk)

    派錢之前

    朱門酒肉臭,路有死N無 (kursk)

    BY THE PEOPLE (tommyjonk)

    哀哉教師工會 (johncoal)

     

    節目重溫播放平台: 

    1. hk3teachers.mysinablog.com [link]
    (三師會本身的blog,我們的節目以youtube短片形式播放,因為歷史最悠久(2006年至今)的關係,裡面的過往節目最為齊全,而且已經以通識單元分類。另外,我們在不同的報刊刊登的文章,以及傳媒報導資料也可在這裡找到。)

    2. 三師會@openradiohk.com [link

    3. 三師會@mobileradio.hk [link]

     4.  三師會Facebook page [link]

     

    同場加映:

    三師會@Roundtable Portal [link]

     

  • 微博異見者族群-轉世用戶

     

    微博的不同死法

    微博出現了一個新的族群,這個族群會在用戶名稱後面加上「n世」的字眼,表示那是他們被網管刪除過幾多次之後開的帳戶。舉個例說,我的帳戶是陳小明六世,那代表我之前被刪了五次,這是第六個帳戶。

    微博在內地流行起來,令資訊流通得更快更廣。對於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中共來說,這可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外國有所謂Facebook革命、Twitter革命,所以中共對於山寨Facebook(人人網之類)和山寨Twitter(不同牌子的微博)的控制一日比一日嚴厲。

    以新浪微博為例,它受廣電局的監管,它僱用的「編輯」(實際上是網管)會使用過濾器找出敏感字,然後對付發帖者,手法包括:

    • 刪文
    • 凍結帳戶(某段時間內不准使用)
    • 屏閉帳戶訊息(即是你寫的敏感訊息只有你自己看到,別的用戶看不到,讓你以為發了帖沒有被刪)
    • 審核帳戶(在一星期內發的帖都要管理員審核過才出街)
    • 刪帳戶
    • 封IP

     

    異見者互助社群

    一些被刪帳號或者被列入審核名單的用戶會用新的電郵地址注冊新帳號,加上「X世」的記認,讓人知道那是他被刪的帳號的轉世。

    在社交媒體上建立網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對於粉絲過千的用戶來說,帳號被刪是一件很令人氣餒的事,所以當愈來愈多人被迫轉世的時候,他們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他們會替新轉世的用戶廣傳轉世的訊息,讓其他人重新follow轉世者。這些人轉世的原因九成九是因為發佈敏感言論,所以他們形成圈子之後,發佈和轉發訊息也特別同仇敵慨,例如有關這幾星期令中共如臨大敵的「中國茉莉花革命」的訊息。

    有經驗的轉世用戶還會先製造一兩個「備用帳號」,準備隨時再轉世。

     

    這些轉世圈子當然有其局限性,例如可能會出現塘水滾塘魚的情況,即是訊息來來去去都是在圈子裡跑。的而且確,一些圈子有幾千人的轉世者被殺之後,要重新建立圈子需要些時間,可是每個轉世者的圈子總會有些不同,覆蓋的地區也不同,所以反動訊息或多或少還是會走出去的。那就看網管刪文刪帳的速度快,還是轉世者手快了,就以茉莉花為例子,在關鍵時間,微博還是湧現暗示訊息,他們是所謂的「無名者」,沒有名字、不知在什麼地方,就是四處跟網管打遊擊戰,跟網管鬥耐性。

     

    批評之前請想一想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轉世者很無聊很傻,浪費時間精神跟不可能戰勝的網管玩野。那我告訴你,他們在內地要這樣玩野,是要冒險的。內地以網言入罪的案例多不勝數,所謂的潛規則有時真的連內地網民也猜錯,他們還是要跟中共打遊擊,是因為真的有話要說,想喚起更多人的關注。我們在相對安全的香港,是不會明白那種白色恐怖的,我們在批評他們不知死活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顧念一下他們為什麼要冒險發聲呢?

    身在香港的我們,完全不用擔心跨省,也不用擔心被喝茶、被失蹤。如果對內地人民的知情權和社會改革有承擔的話,真的應該嘗試把自由世界的訊息「轉口」回內地。因為FB和Twitter牆內看不到*,所以微博和論壇似乎是比較合理的選擇,大家需要做的,只是花一點心思擦邊球,嘗試把訊息送出去。用黃洋達的說法,多些人以身試牆,消耗掉他們的人力物力也是好事。

    有次跟一位支持民主自由的資深I.T.人談到轉世,他的做法比較聰明,就是當風聲比較緊的時候不做自殺式發帖,寧可平日唔覺唔覺的擦邊球。這樣做存活機會較大,可以避免無謂的犧牲,有空間擴大圈子,接觸更多人。

    微博上有一種說法是你們這些壞腦的人,天天這樣做只會把微博攪垮,到時整個平台被禁制了,連累所有人也不能用,也害打工的管理員難做。其實就算我不發敏感訊息,內地天天也有數之不盡的人這樣做,一個網上平台有幾千萬人同時使用,用戶和網管之間根本不能有網管想見到的納殊平衡(Nash Equilibrium)--用戶合作不講真話、網管不用對付用戶,於是大家不用浪費時間和資源的所謂雙贏局面。至於管理員難做與否的問題,其實管理員有工開,正正因為中共要求服務商刪文,換句話說,管理員的存在價值正正是來自不和諧的用戶。老實說,我本來的認證帳戶被刪之前,是有個別管理員跟我聯絡的,但某一天我在沒有收到通知的情況下被刪帳號之後,管理員難做與否、受上級壓力與否,已經none of my    business。

     

    為什麼覺得這是值得的?

    我已經轉世好幾次了,回不了頭。雖然已經小心了點,不過有時真的估佢唔到,尤其在茉莉花行動開始之後,基本上天天都是敏感日子。

    帖子被轉發開去的過程之中,看到帖子的人數可以是幾何級數增加的,有時一條帖子被轉發幾十次,而轉發者之中有十個八個是粉絲過萬的話,那可能已有幾十萬人看過了。這可說是某程度上的成功了。我就是這種以身試牆的傻瓜,就算做的事沒有即時效果,但間中成功把境外訊息發送得比較遠,已經覺得值得。

     

     

    * 翻牆是頗麻煩的。內地會翻牆的都是進步青年,在網民人口的比例十分有限。

     

    (後話:我由新浪微博開通的時候一直用到現在,的確是大開眼界,也認識了一些內地朋友。這裡的見聞讓我「貼市」了許多,很多微博上的人和事引發我追查相關的資訊,到了教通識「現代中國」的時候才知道有用。這也許是當傻瓜的獎勵吧。)

     

  • 每人6000元維穩開支

    早上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每人派6000這件事。如果是納稅人的話,加上6000元退稅#,每人立即受惠1萬2千元。

    以香港十八歲以上人口和納稅人數粗略計算,派錢連退稅至少要花三百億以上*。

    由long run變成short run,由冇變有,或由小變大,這筆錢的「沖喜」效果是強大的。這樣一派,3月6日的遊行應該會人數減半。用網友的說法,這筆其實是維穗開支。

    宣佈退稅之前,有同事討論會不會去遊行。每次有同事討論遊行,代表該次遊行真的會很多人。曾俊華的預算案最成功的地方,是其擊中社會所有人的要害--上至中高產,下至基層N無;左至工會,右至雷鼎鳴練乙錚;保皇如民建聯,反動如社民連選民力量,無不問候,那種全民聲討的效果,可以追得上董建華。

    曾俊華多次被民眾和記者質問,還是信誓旦旦說沒有修改空間,後來不知是不是收了柯打,要跟建制派閉門相討,然後便改口風。根據特首辦在微博的聲明: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昨日与部分立法会议员会面后表示,与议员进行了有用的沟通,明白社会人士对预算案期望很高,将会总结经验,与议员和社区寻求共识,作出改善。他又说,自发表财政预算案后,在不同场合听到很多不同声音,包括强积金注资、退税和「N无人士」等问题,他会研究具体的响应方案,尽快公布。」

    「進行了有用的溝通... 在不同場合聽到很多聲音」那不是應該在製訂預算案的時候做好的工作嗎?難道製訂的時候他進行了冇用的溝通、在不同場合都聽不到聲音?為什麼公佈的預算案能夠脫離群眾、脫離現實、脫離常識至此?那個「俾意見唔駛留鬚」的廣告,現在看來,真的十分白痴。

    今次事例告訴大家,其實俾意見唔係要留鬚,而係要上街!

    先前曾俊華反覆強調說6000元會刺激通脹,那麼現在不只派6000元,還加上6000元退稅,難道這不會刺激消費嗎?堂堂一個政府,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即是昨日的政策背後的理據都是錯的嗎?那些政策不是年薪幾百萬的官僚經過深思熟慮和論證的嗎?這樣的政府怎能夠取信於人民? 

    曾俊華的心態,很可能就是「我是精英,我是統治者,我不用看你們選民面色」的高高在上心態。因為不用理會水溫,所以政策往往在民怨爆發的一刻才醒覺,保育如是、慳電膽如是、生果金如是、高鐵如是、預算案如是,每每要有大規模抗爭出現才會考慮出虛招平息民憤,但有時也會選擇強行上馬,出動警力鎮壓。

    今次派6000元(或12000元),表面上是抗爭施壓的效果,那些錢只是用來救火的維穩開支,可是香港的權力結構問題從沒有解決過,政府不向選民負責,政策不是從利益集團角度出發,就是欠缺常識和人性;而政府因為沒有民意授權,認受性低,對於長遠的規劃卻抱少做少錯的官僚心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能夠處理社會矛盾、更能公正資源分配問題的制度。沒有這個制度,次次有問題便要街頭相見,那造成的社會內耗,受害的還是香港市民。

    今次曾俊華屈服了,那下次呢?又要十幾二十萬人跑出來抗議嗎?

     

     

    註:

    #: 謝推友指正,應該是寬免薪俸稅,而不是退稅。

    *: 只是我根據不update的香港人口數據估算,實際可能更多。

  • 特首撞門/遇襲/遇刺奇案

     

    曾蔭權聲稱「遇襲」受傷,媒體舖天蓋地報導,政黨(包括民主黨)跟隨主旋律抽水。一時間香港好像變了利比亞一般危險。

    曾氏聲稱「遇襲」,從以下片段可見,曾氏在1:06被保安人員簇擁進大門口的時候,似乎撞到了什麼(從畫面所見,很可能是門柄),他旁邊的署長還問他有冇事。從畫面可見,曾氏撞到東西的時候,他身邊全都是政府人員,而後來被捕的示威者(穿藍色T-shirt者)根本埋不了身。

    可是曾氏聲稱被示威者撞至心口「紅腫」,可是示威者根本沒有在他前面出現,那何來撞擊呢?難道是有人出了龜波氣功?

    醫生說曾氏好彩「沒有骨折」、沒有傷至「心律不正」,然後友好傳媒把事情煲大,乍看還以為曾氏遇刺...

    如果事件進步司法程序,我倒想看看辯方律師如何盤問曾氏。所謂「遇襲」,很可能只是有人被G4推到撞上門柄,便「誤會」是示威者襲擊。有一點真的要提一提,就是俾假口供是犯法的,現場有這麼多人,又有錄像,涉案的人士千萬要留意。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LYYOVrlTHtw

     

    曾氏聲稱受傷,事隔半日去急症室打尖驗傷,一驗便個幾兩個鐘,本來有需要的人士怎麼辦?

     

  • 如果由我來答國民教育題目

    隨著不同的網絡平台普及,愈來愈多學生會把學校的筆記放上網。教育同工設計課程的時候不得不留意。

    這張網上熱傳的工作紙似乎不是網民偽造的,從字跡和墨水顏色來看,應該是學生上課時「對答案」時寫上去的--那可能是老師的「建議答案」,也可能是中一學生聽到其他同學發表意見之後,當了是建議答案。如果是後者的話,即是上述的題目是供學生討論,不設標準答案的話,是可以有刺激學生思考、強化學習興趣的作用,所以我傾向把疑點利益歸於題目的設計者。

    我嘗試代入學生角色去填答案,後面的評論是我的說明,也可以當作是對上述建議答案或學生意見的反駁:

     

    家中懸掛區旗:Y--你會在家掛一支旗,代表你真的是要很愛那支旗所代表的東西。我也很想在家中掛拜仁的旗。香港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董建華說「香港好,中國好」,愛香港即是愛中國。掛區旗肯定是對香港和中國有很強的情感關聯。

    批評特首:Y--為社會好才會監察政府和批評政府首長,民建聯也會批評特首。我相信這比起「學好普通話」愛國。

    反對台灣獨立:O--emm... 看你心目中的愛國是什麼意思。不論從法統和國際法而言,中華民國從來都是獨立的政治實體。「反對台灣獨立」裡面的獨立是一個行動,中華民國從來沒有主動去「獨立」。「台灣獨立」這個行動我情感上不支持,但如果那是台灣人民的意願,我想不到理由我要反對中華民國的人民決定自己的前途、憲法、國號。

    最無厘頭要數以下這一題。

    出席「十一國慶」煙花匯演:O--這跟愛國有啥關係?看煙花=慶祝國慶=心繫家國?

    反對日本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解釋:Y--這個我跟建議答案一樣。不過我想加一個註腳--對於所有反人類罪行,我們都應該挺身反對,這不是完全出於愛國,而是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的本份,包括納粹屠殺、利比亞屠殺、六四屠殺。

    接納內地新來港人士:O--這跟愛國有什麼關係呢?支持不同文化和民族共融是公民責任,跟愛國有什麼直接關係?當然,你可以說盡公民義務也算是愛國。

    回內地旅遊:Y/O--那看你回內地旅遊是抱什麼心態了。香港政府、中聯辦和建制組織年年以「國民教育」名義大灑金錢安排師生到內地交流,同工說人家回內地旅遊跟愛國沒有關係,人家情何以堪呢?另外,一些天真的青年,真的會跑回內地遊歷名山大川、古蹟文物,他們心裡真的對這個國家有情啊(我也是其中一份子)。當然,純粹遊玩的話,就是O了。

    學好普通話:O--學好普通話是愛國,這個我真的想不通。你去問其他國家的國民,學好那個國家的官方會話算不算愛國?學好普通話不等於愛中文或者中華民化,更不等於愛國。

    以下這一題真的作反了。

    支持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Y--建議答案竟然是O?那些為了爭取民主自由、公民權而身陷囹圄的人,你敢說他們不愛國嗎?現在的中共,當年也是打著爭取民主自由的旗幟攪革命的,你說爭取民主自由跟愛國關?似乎跟官方主旋律不太配合了。

    只吃內地輸港食物,不吃外地進口食物:N--那叫慢性自殺。自殺令國家失去人才,所以不愛國。

    在國際賽中擁護其他國家隊伍:O--尤其是中國國家足球隊。

    反對中國保衛釣魚台列島:N?--我想答N的,但不敢,因為反對人民去自己領海宣示主權最給力的,就是咱們的政府,包括特區政府。

    最受非議的就是這一題了....

    不贊成《23條》立法:Y--如果《23條》立法的條文內容過份限制公民權利、容易淪為打壓異見的工具的話,我一定反對。如果將會執行國家安全條例的政府像現在一樣不民主、一樣打壓異見的話(包括無理沒收民主女神像、利用插水動輒告示威人士襲警),讓《23條》貿然通過才是不愛國,因為那有可能把國之根本--人民--免於恐懼的基本人權也侵犯了。民主世界有句名言:「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湯馬士.潘恩)」

    最後一題,真的要大家歸邊了。

    贊成國民教育列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Y?/O?--我可不可以不贊成水平存疑、麻痺思考的國民教育?

     

    那只是我代入學生身份的作答,假設沒有標準答案,並無攻擊同工之意,而且我其不知道那是出於什麼人的手筆,我只希望本文能有拋磚引玉,切磋砥礪之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