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師人權觀肥佬 (明報 10/6/2011)
教院去年5月以問卷形式訪問全港791名通識教師,發現他們對人權法治觀念薄弱,人權知識「肥佬」,平均只有7.48分(17分滿分)。逾三成受訪者曲解法治基本原則,認同政府為解決迫切問題可隨意解釋法律、支持警方拷問罪犯採證(見表)。負責調查的學者擔心,長此下去,本港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會名存實亡。 [全文連結]
那個問卷調查我也做過,不過我的答案是跟肥佬的那些相反的。看到那個結果的第一個反應是有點兒失望--那真的比想像中差*。
不過,其實如果同一份問卷,拿給全港AO和首長級高官去做,結果也未必好得到哪裡,甚至更差--大家看政府官員的言行就可知一二。
身為一個通識教師,關於那個結果,我有幾句話想說。
首先,通識科由一科AS level科目變成全港高中生的必修科,教師人數短時間內大幅上升幾十倍。雖然教育局要求通識科教師接受至少100小時培訓,但老老實實,這些培訓我也報讀過不少,其質素參差得難以置信,而且上課的老師們又不用考試交功課,所以未必會很投入上課,培訓的內容有如水過鴨背,結果負負不會得正,培訓成效存疑。
另外,通識科幾乎無所不包,文史社科理工的元素都有,對於社科出身的老師,與科學有關的單元需要時間掌握,反之亦然,理工科出身的老師,一下子對於人權、法治等概念真的未必能一下子掌握得很好。你會說:人權、法治不是常識嗎?通識老師沒有常識的嗎?
這一點我也想知道為什麼。
根據我這十年八載的觀察,其實現在香港的成年人,不單止是通識教師,甚至連很多港中科三大畢業,月入三五七萬的高學歷中產人士,其人權、法治觀念也是匪夷所思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今時今日的打工階層,他們在學的時候讀的都是傳統文理科,公民教育只是無關痛養的活動和班主任課。現在的在職香港人,由小至大被教育成只要會考A-level高分就行了,其他不考的東西不用理會(對不起,我又想起那位「名校女生」了)。
又很老實的說,從平日在教育界不同的地方聽聞的奇怪故事推斷,其實長期習慣掌握權威的教師,人權法治觀念可能甚至比其他人更奇特。坊間流傳很多不同學校的高效率管理方法,是未必能夠拿到陽光下曬的。
這一代的香港成年人,正正是沒有經歷通識科訓練的一代。通識科真的是有需要的,我是認真的。
此外,其實大家不要以為每一個通識老師都是張銳輝、Johncoal兄和許承恩兄那種老師。通識科作為一個初起步的科目,的確是有不少有志做點成績出來的同工自告奮勇參與的,但同時也有一部份同工是在不自願或半自願的情況下入隊的。從人力管理角度看,這個真的難以避免,事關你一下子要把一個科目的編制擴大幾十倍,便只能臨時拉伕加入。(我工作的學校比較年輕,幾乎整個通識科都是二三十歲的敢死隊。但這只是新校才有的情況。)這個臨時拉伕,加上培訓不足的情況,相信假以時日,隨著愈來愈多在大學受過通識教育培訓的新血加入,而在職者慢慢熟習課程之後會有改善(hopefully)。
我不是要為通識科老師開脫。相反,有了這個令全體通識界別蒙羞的結果,是一個當頭棒喝。通識六個單元,至少有兩個半跟人權、法治間接有關(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身為教師,如果備課備得好而不是一知半解的話,那份問卷的問題不應該答出這個結果來的。況且,對於學生來說,上通識課的經驗已經是他們在中小學生涯所能經歷的最正式最系統化的人權、法治和公民教育了。學生還會享受上通識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可以在課堂上就在社會和學校的所見所聞,以批判角度暢所欲言。如果老師在學生研習今日香港課題裡面的人權、民主、法治等內容的時候教得不好的話,那肯定是難辭其咎的。
為了下一代不要像現在的成年人,他們當中有那麼多人以為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已經很民主、以為警權可以凌駕人權、以為屠殺平民是歷史沙石,請各位通識老師加油。

* 網友Lau Choi Shan說"我都有看份問卷摘要,其中「政府應提供綜援予在本港居住少於七年的新來港人士。」教師答「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有六成。而調查機構就指「對新移民的歧視頗為嚴重,危害社會的多元性及包容性。」我覺得調查機構本身都有頗大的價值判斷在問卷當中。"
這個我同意。所以得分低不代表他們很差,只是他們的意識形態比較接近右翼。不過有些基礎的人權法治概念的問題,那就是基本認知問題了(當然,也可歸類為極右意識形態)。
問卷裡面部份問題其實沒有正確錯誤之分,只是分辨到受訪者的意識形態屬左翼還是右翼。那個調查的結論如果是包括這些意識形態問題的話,似乎有點偏頗。而我說的失望,是指教師們對那些涉及基本人權法治觀念的認識不足。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