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下)

     


    SAR的病

    2003年,新聞說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出現了怪病,過了幾天,愈來愈多人病倒,政府那個楊永強局長說沒有社區感染,應該沒問題吧。但接著一個中大教授哭著對記者說已經出現社區感染,之後便陸陸續續聽到有人染到這個病。後來,大家開始載口罩,你也跟著載,之後兩個月便沒有除下過。

    很快,每天都有人染病,有人去世,街上人人都載著口罩,人人什麼東西也不摸。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候,偏偏政府做每件事也慢三拍;在這一場秒秒數都死人的戰爭,偏偏看不見領袖的身影。於是,市民自己反應,自己救自己,同時重新發現香港專業主義的好。而政府呢,已經信譽破產。

    後來,淘大花園死了很多人,然後開始對曾接觸病者的人進行隔離。街上愈來愈少人,經濟愈來愈差。

    後來,張國榮死了。

    四月,是悲劇的月份。這個病,諷刺地,叫做SARS,是特區SAR的病。

    二十三

    五月,聽說是因為天氣熱的關係,疫症不見了。當大家還未完全從傷痛中恢復過來的時候,政府推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所謂廿三條,是當年六四屠殺之後,中共為防範香港人的反共思潮加進基本法的,說是保障國家安全,實際上大家都覺得這是防範異見的嚴法。

    廿三條立法觸動了包括你在內的恐共情結,這東西自從九七以來其實已經慢慢消退。你自小到大聽見的中共白色恐怖故事一一浮現眼前,雖然你知道這些故事大概不會在香港發生,就算會也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但一直想,一直想,總是有點不對勁,那明明是對於「踩界」行動的一個警告,那豈不是會改變了過往幾十年香港人喜歡說什麼做什麼也可以的自由?

    之後,社會上幾乎所有界別也在向政府痛陳政府草案的問題,也要求政府把細節條文公開讓公眾討論。面對質疑,政府似乎一改以往軟弱的表現,強硬得出奇。政府態度不止強硬,上至特首董建華,下至保安局長葉劉淑儀,都擺出一副敵我分明的姿態,對提出不同意見的人,輕視蔑視,甚至鄙視。

    董建華本身形象保守呆滯,在立法會不正面回答,卻爆出一句「咁膚淺既」和「你繼續唱衰香港啦」,令其形象超越保守呆滯,直達國王的新衣的國王。

    他的愛將葉劉淑儀,上任以來,對付和平示威的學生、弱勢社群和法輪功一直毫不手軟,甚至可以說是政治迫害,不過因為被壓迫者不屬主流,除了公安條例公民抗命一役,她未逢敵手。今次做廿三條,摺起兩袖,舌戰群儒,說的話無論邏輯學養風度都不似一個月入近廿萬的局長,她的荒誕言論和咀臉,基本上已為廿三條立法封了大門。

    SARS形成的悲情和公民意識,經政府強硬上弓的廿三條立法催化,燃點了九七以來七年的怨懟,你感到無比的冤屈和憤慨,既對人,也對事,你想出聲。

    七月

    六月三十日,總理溫家寶來港,探訪淘大花園的一個受害家庭,他抱著死者病發時所生的嬰孩,說他將來會有成就的。那一幕,你看到那一幕,明知是政客做show,但眼還是有點濕,我們香港人受的傷是何等的大,我們是多麼需要一個像樣的領袖....而那個笨伯,連看也沒看過那些死了父母兒女的家庭。你決定明天無論如何也要跑到街上。

    七月一日,攝氏三十幾度,整個香港島也是穿著黑衣的人,他們塞滿了維園、銅鑼灣、天后。那一天,維園幾個球場空空如也,那是左派的回歸嘉年華會。那幾個空的球場,被方圓幾公里的黑色人潮包圍,說明了這幾年來的民心背向。

    那一天和平的開始,和平地結束。回到家裡,你感覺良好,覺得好像吐了一口烏氣,但之後又如何?你開始想這樣宣洩了一天,會帶來什麼改變?

    改變來了,首先是廿三條因為自由黨反臉無情而擱置,然後是保安局長辭職,還有涉嫌以權謀私的財政司長辭職,that's all。那個笨伯呢?你曾經妄想他會下台,卒之還是原封不動。

    土共.封咪.下台

    那次大遊行之後,林行止在專欄分析「土共」為何成為過街老鼠,自此,左派被稱為土共。他們的錯不在土,也不在共,而是思想跟大部份識字的香港人完全脫節。後來,他們在同年的區議會選舉大敗,可說是廿三條立法的餘波,也可以說是六七年林彬被左派燒死以來的新仇舊恨大清算。

    如是者又過了一年,這一年鄭經翰、黃毓民、李鵬飛三大名咀被迫封咪,又引起了大家的白色恐怖恐懼症,大家又開始害怕幾十年來的言論自由會被侵害。於是,這一年七一遊行依然人多。

    那一年六月的幾日之間,董建華因病辭職,榮升政協副主席。你也許很興奮地致電給朋友們報喜,也許藉口出來玩了一晚。然後忍辱負重多年的曾蔭權上台,再加上人大的一次釋法,一切又成定局。

    你明白,你和其餘的四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上街,跟葉氏、梁氏、董氏下台有關,但那種關係卻是耐人尋味的。那種關係,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而是你們人數佔人口比例夠多,多得在大部份的國家本應已經造成暴動、革命、兵變或者內戰,所以最高掌權者才會寧可不要面子斬掉這些馬謖。所以,表面上你好像贏了,其實你不過是Matrix裡面那些傻仔,掌握一切的Architect仍然在看著你。

    一脈相承的呆等

    我們的大規模遊行沒有造成暴動、革命、兵變或者內戰,可以說是我們的優點。有這麼大的怨氣、天氣這麼的熱、警察安排令幾十萬人塞了這麼久,連一次明顯的衝突也沒有,可以說是香港人完美表現了自己的文明和教養,我們與當年六四的學生一脈相承,寧願在權力機關之外和平地呆等(跪在人民大會堂門外的學生把這種精神形象化地表達了),每個人也有默契不要衝動,不要破壞請願的道德性,直至權力回應為止。

    03、04之後已經兩年,你仍然在職場上打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香港的制度,因為特首換了人,民意壓力減輕而原封不動。你和那四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參與群眾運動,嚐到一點甜頭,而在位者和土共也明白做事不能太過份,大家都明白最終話事人是誰,也明白話事人與受到鼓動的群眾是有互動的可能。你對未來不感完全樂觀,也不完全悲觀。

    也許

    也許一天,你可以跟你的兒子說你參加過那兩次大遊行,把一些過街老鼠趕了下台,也可以跟他吹噓你如何禮讓守規,也可以跟他說你當年支持過哪一個政客,在你吹噓之下,那些半專權半開放的日子一定富有傳奇色彩。

    但願到那時候,你的兒子已不知道什麼是專權、什麼是土共、什麼是選舉委員會。

    530253e2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 (上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中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下篇)

     

    *感謝Karmen指正錯字,已改正。

  •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中)

     

    1995

    不知不覺,九七來臨,大英統治和你的青春期一併結束。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那一夜,你可能整晚在看電視直播交接儀式,看到彭定康和他漂亮的女兒流淚登船,你也許感到若有所失。那一夜你可能去了立法局門外支持即將被趕下台的議員們,一夜時雨時晴,你幻想過人民力量可以抗衡北京的長官意志。

    無論如何,七月一日醒來,五星紅旗已升起,新時代已來臨。全香港也相信大家將會繼續富有,而先進的香港將會成為國地與世界接軌的接觸點,甚至成為全國統一的示範。

    後青春期的你,正為前途打拼,而全香港也跟你一同拼,可是大半個亞洲在這一年秋冬之交崩盤,香港雖然沒有崩盤,但九七時的風光不再,隨之而來的是長久的困境,後青春期的打拼,變了求生,而全港也跟你一同求生。香港落得如斯田地,還說什麼帶領大陸走向國際?正當香港一直淪落的時候,大陸這個曾經野蠻落後的地方好像玩Sim City把遊戲速度調較至極快一樣,發展快得可怕,於是人人都說要向北望。

    向北望的諷刺就是你要放棄過去二三十年對北方的輕視(或者憐憫),也須承認你的香港不是永遠了不起的。突然之間,你發現北方的成本、人才、土地、地緣條件全都比你的香港強,而香港剩下的,只有英國人留下的法治和人權。這種形勢比人強的無奈,令你和大部份港人評說國事的時候也沒以前的大聲,甚至不再有意見。

    收起了對國家的宏圖大計之後,剩下的就是本土。後九七的香港,仍是民主vs左派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每一次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最為明顯。雖然民主派在九七後的形勢好像愈來愈不妙,得票好像愈來愈少,但不代表親北京的左派能夠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支持。

    左派自六七暴動開始,便背負著被中共操縱,出賣香港的罪名,而我們的上一代,根據就是為了逃避中共恐怖統治,冒著生命危險投奔怒海來港的。你自少便會聽到長輩、老師、電台聽眾訴說中共如果滅絕人性,甚至從大陸來探你的親戚也會慷慨激昂地投訴上面如何腐敗。左派二字,所以一直是「票房毒藥」。

    忙於在職場求生的你,其實沒太多時間心情去救國救港,唯有在每一次投票的時候表達自己的喜好。於是,一些事件如人大釋法、示威學生被暴力對待、市政局被殺等,都沒太多人有時間心情去理會。

    正當全你和香港都在求生的時候,你曾經寄予厚望的那位董建華,施政能力、政治智慧、公關手腕原來低處未算低。最初的幾年,包括你在內的不少人仍會疑問香港的困局和政府的失誤,是不是因為董建華以外的因素使然?批評董施政失誤會不會很「對人不對事」、很民粹?

    時光飛逝,董建華的民望愈來愈低,你也愈來愈相信董建華不適合當行政長官,但是他竟然自動當選連任!那時候你覺得香港已經絕望,而這種絕望,是切膚之痛那種絕望,不期然想起你那大陸親戚投訴的那個無能但連任的村長。

    董建華連任之後,政治亂局幾乎無日無之。2002年尾,你收到一個朋友forward來的email,說廣州出現了怪病,人人都在搶購白醋。當你還在笑他們的時候,一個帶病的廣州醫生已經來了香港參加飲宴....

    (待續)

    寫在06七一, 因工未能上街之時

    連結: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 (上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中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下篇)

  • 愛國愛港? 七字頭集體回憶(上)

     

    504389320_3af138fdb7 

    七字頭出生的你,愛國嗎?

    三十前後的一代,生於暴動之後,國共貧富共存,本土意識萌芽的七十年代。

    後來,你們唸小學的時候,在電視上看見自己的首相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仆倒,之後便有了「九七」這個概念。

    那個時候,中國是中國;香港是大英殖民地。中國有倫常蕩然的共產黨,有很多窮親戚;香港是我家,工業和港口都是世界第一。

    只要不是唸左派學校,你在小學和中學很大機會會遇到至少一個受過中華民國教育的老師,他會告訴你滿清的可恥,日本侵華的可恨,文革的可怕。你聽了之後一定有一點兒頭頂發熱。

    身邊可能有至少一個從大陸來的親戚,他的口音跟大家的有點不同,樣子也有一點不同,於是你會認為他是外國人,一個來自貧困國家的外國人。

    你大概會聽過一個說法,認為中國地大物博,其實應該很強大富庶,只是現在未能發展起來,而發展不起來的罪魁禍首包括慈禧、國民黨和共產黨。於是你幻想一天中國真的變得強大富庶。

    到了小學尾聲或者初中,一個熱得很的夏天,你會跟家人走到街上叫李鵬下台,六月四日,所有大人都眉頭深鎖地談國事,後來你在電視上見到一個男人在一條很闊的街上攔住了幾輛坦克,也時時在電視和收音機聽到<血染的風采>,那是繼<鳳陽花鼓>之後,第二首你記得的普通話歌。

    六四之後,一些同學會移民(人數多寡視乎你唸什麼學校),你寫過一兩封信給他,之後便沒有聯絡,有時你可能會羨慕他們,因為他們不用怕共產黨。

    往後的很多年,中國和英國不停地對罵,那時候,中國的官員大都穿得極之老套,說話很不得體,你很難想像,將來這些人會統治你,更何況他們曾經殺過不少大學生。那個時候,你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可是不想被這個中國統治,你寧願繼續當殖民地市民,至少港英政府不會殺大學生,而且他們穿得不老套。

    中國和英國一直爭吵,令你覺得很煩。同時間,樓價、股價、閃卡和高達的價錢一直在升,大人們談的都是買樓和買股票,一些大陸企業名字人人都曉,例如中信泰富、北控。你知道你要快點唸書,快點畢業,否則越遲上車,便越蝕底。

    支聯會、港同盟很受歡迎,受歡迎得初出道的李若彤演的<青春火花>裡面有一個女孩子的花名真的叫港同盟。港同盟的人很受歡迎,他們說香港需要民主,只有這樣,共產黨才不能侵害我們的人權。他們又說中國也需要民主,只有這樣,貪污腐敗、無理拘禁、以言入罪等問題才有希望解決。那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愛國,愛國就是對國家發展提出意見,為大眾爭取權益。

    後來,九六,接著便是九七。那時候,李麗珊得到奧運金牌、十大基建陸續完成、經濟好得可怕、煙花放個不停,可是你有份選出的立法局、市政局和區議會全都要被共產黨解散,你大概會對這個政權反感。

    幸好,那時候特首候選人之中有一個叫董建華的人,他做過行政局成員(即是有港英統治經驗),又是商人(即是明白資本主義運作),曾經留學英國(即是有學識),而且他看上去很好人。他比起那個自以為了不起的羅德承好得多了。至少我們香港人能夠自己管理自己。


    愛國愛港-七字頭集體回憶 (上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中篇)

    愛國愛港-七字頭共同回憶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