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osphere

  • 自由中國 2.0

    到了最後,即使是web 2.0時代,原來香港還是扮演著和平飯店/十月圍城的角色。

    *********************************

    正式宣佈! Google離開中國  (聯合新聞網 23/3/2010)

    .... 未來將會把旗下服務導至位於香港地區的「Google.com.hk」 網站,並同時將保留相關研發與業務單位於中國地區。而在「Google.com.hk」中所提供的簡體版內容預計提供完整的搜尋服務,且將不會有資訊過濾的情形。

    **********************************

    以前台灣的中華民國自稱為「自由中國」,現在已經比較少聽到這個說法了。自從89年起,這裡就是「自由中國」了。

    「自由中國 2.0」的網民們,你們不再是nobody,你們對國家的責任愈來愈大了。內地的網民天天在大戰五毛黨和跟以newspeak傳播良心訊息,躲避網警,我們要麼袖手旁觀,要麼加入。

    在Twitter和新浪微博看著網民文字直播北京Google總部外的衝突,而跟「谷歌」一字在內地新舊媒體開始有變成敏感字的傾向。想不到啊,想不到。

    還沒有微博戶口的朋友,去開一個吧。那裡有關內地網民輿論的資訊有時比Twitter更快更多。

    **********************************

    在twitter看到了這個:

    快讯:香港博客网站xanga在内地解 封。06年开始被内地当局屏蔽的网站xanga曾被指含有众多不符合国情的文章和相片

    http://twitter.com/freemoren/status/10910133377

    是不是真的?有沒有人可以核實這個訊息?(HKT 22:15 xanga香港的首頁開不到....)

    **********************************

  • 今天的培訓就是寫Blog

     

    這一篇是在小弟的教城網誌(edblog.hkedcity.net)貼過來的:

     

    今天是學校的專業發展日,教城的同工來向同工們如在教城網誌寫blog。現在這一篇就是練習的時候發表的文章(在副校長旁邊打blog!)。

    最初開教城網誌的原因是希望在這邊以文會友,尤其是同是通識科的同工。這裡發表的文章,全部都是在我本來的blog搬過來的,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MC)近乎零。可是… 這一邊的人流和交流效果的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 MB)不太理想,當MC=MB都近乎零的時候,更新的動力也不太大。上一次更新已是三個月前了--儘管如此,我三個月前的文章還是教城網誌「通識群組」的最新文章!可見這裡的人流和資訊流比起外面的blogging平台真的差一大截。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教城的教師及學生戶口是實名制的,而教城網誌的資訊流離開能夠良性互動的critical mass還有一段距離。其他科目我不清楚,單以通識科網誌來說,有心寫文章的同工全都是在其他平台如My Sina Blog、Yahoo!Blog和Xanga發表的,那邊的人流和資訊流比這裡多,互動效果更佳。

    儘管如此,我還是會在這邊發表文章,始終MC近乎零嘛,而且這是個專供教師學生使用的平台,還是要支持的,也許有一天這一邊也能做到以文會友吧(一兩個有心的同工也好)。

    ===============

    hkedcity的blog有陳維安副局長討論電子教學,可惜那邊人流真的不多。他的Facebook account相信能收集的意見比hkedcity多得多。

    hkedcity其實只是web 2.0平台比較淡靜,其他web 1.0的資源其實是可以的,因為它是受政府資助的,在提供教材方面有其優勢。舉個例子,它的通識教育資源庫其實為不少同工提供了方便。一個資料庫,供給全港教師下載,這叫做規模經濟,這樣的公帑算是用得其所了。

     

  • 悼A字人

    網上的身份是很多70後和80後的second life。如果有人把長久建立的網上身份埋葬,我們某程度上會當這個second life是死去了。當然,這個身份的網齡愈久,其的死亡愈值得悼念。

    今天我想悼念的是A字人,他的網上身份於2010年2月18日與世長辭。他在遺言《永別了,你們要保重》說

    我要離開了。

    我不能再在這裡寫文章了。

    就讓A 字人,永遠地埋葬吧!

    就是這樣,A字人離開了我們。

    我們的好友A字人,他讀A-level時在這邊留言,我們便認識了,一轉眼,他已經是大學三年級生了。我們在A字人看到很多有趣的特質--熱血、無畏、敢言,後來有80後這個概念,他大概就是80後前進青年的一個代表了。

    至於他的blog,就如其名稱「辣火鍋」一樣,辛辣得幾乎是毫不掩飾,對於道德潔癖者而言,可說是不堪入目。關於他的blog,我最記得的是以下幾項:

    • 追求民主、人權
    • 述說新生代對於社會經濟現況的鬱悶
    • 批判社會不公義及其始作俑者
    • 批判港女
    • 發放核彈

    就是因為他的狠辣,不時招來非議。直到最近他正式宣佈其網上身份自殺之前不久,他才成功爭取了土共的禮義廉揮春,也引起過一輪爭論,所以他的網上自殺,引起過些少河蟹的猜測。我在這裡扮那些狐假虎威的人大政協小丑,假扮insider告訴大家,A字人沒有被任何政治勢力或政權河蟹。至於真正的原因,就讓大家猜猜謎好了。至於為什麼過了兩星期才悼念他?那是因為我想確保他是真的離去了才寫。

    A字人,你的精神永遠長存。

    寫到這裡,我只能以林憶蓮的《願》給你送別。

    一路走好。

    .

    備註:如果讀完這篇悼文之後,感到不安而打算報警說有人在blog上透露自殺念頭的話,請考慮再報讀小學三年級,再考一次中文科系統評估。

  • 民建聯成功爭取禮義廉及...

    這一次民建聯向海關舉報「禮義廉」T恤,成功爭取了什麼?

    1. 昨天海關到社民連攤位「做嘢」的畫面,在各大電子傳媒不斷播放。

    2. 今天全港最暢銷的幾份報紙都把「禮義廉」放要聞版,那些畫面很容易給人政治打壓的印象。
    3. 上兩點的給果是,本來只得網民和部份行過年宵的人才知道的「禮義廉」含義,現在全港市民也知道了。「民建聯最無恥」的口號,經此一役,更深入民心。(惡攪點說,民建聯形式上成功爭取了「禮義廉」(無恥)的全港獨家代表權)
    4. 另外,民建聯的舉報,令他們形象分大打折扣,因為:
      • 在民主社會,政黨的徽章、標誌、宣傳材料,被反對者惡攪諷刺是很正常的事。為什麼這些政黨不會告對方侵犯版權?那是因為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宣傳戰,在宣傳戰中你找執法機關抓對手的人或物資,表現的是你沒有被諷刺的氣量。而且執法機關「做嘢」的畫面好睇極有限,一定令對手得分。

      • 你報海關扣押人家的T恤,表現的不只是氣量問題,而且是你跟民主社會接軌還有一大段距離,曝露了你原來是火星人的事實(「地球很危險」,出自《少林足球》)。
    5. 民建聯成功爭取的不只是全港市民都知道「民建聯最無恥」口號,還有全港網民(即大部份40歲以下的香港人)的反感。網民天天都看到惡攪的東西,對他們來說「禮義廉」T恤本來可能只是得啖笑,但現在民建聯如此大反應,還找來官府充公貨物,一時間他們都被團結起來。須知道網民對公權力打壓言論自由(不論品位高低,那始終是言論自由)是最感冒的,現在民建聯這樣一攪,網民都站在反對的一方了。
    6. 另外,民建聯還爭取了向高登正式宣戰(T恤是高登巴打的作品,在社民連攤位寄賣),網絡界有「任何人也可得罪,但不要得罪高登」的共識,一旦被高登的巴打盯上了,起底(對於政黨和其成員來說,被起底翻出黑材料可說是第五權的體現)、改圖、惡攪,不可能止於一時。在現實世界,民建聯的確可以以本傷人,但在網絡世界,他們向高登宣戰,幾近慈禧太后向八國宣戰一樣。
    7. 最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民建聯成功爭取了社民連和高登巴打其他未被充公的貨物大賣。
    20555_299847671642_581331642_3995551_3536186_n
    禮義廉T恤 (圖片: hyster)


    Warning contains nuts by NOBAMAMAN


    延伸閱讀:

    蘋果日報:保皇黨勾結海關打壓表達自由  禁民建聯無恥 T恤
    東方日報:海關扣查諷民建聯T恤

    Tommyjonk: 如何替社會療傷(芻議)
    Johncoal: 惡搞時代的凶兆
    Hyster: 強烈讉責社民連侵權行為
    蘇菲公共頻道: 民建聯註冊商標資料
    KaiserKS SITE: 民建聯無恥tee new design
    斐宇梧的亂UP之地: 禮義廉抄襲民建聯

  • 把諮詢外判給高登或Happy Farm


    政府Facebook諮詢的七宗罪

    房屋及運輸局的Facebook諮詢劣評如潮,比較主要的七宗罪包括:

    1. 兒童時段諮詢:把Facebook諮詢時間定在星期六早上的三個小時,以電視節目時段而言,那屬於兒童和老人時段,能接觸的市民數目很有限。

    2. 三小時熄機:Facebook account只容許三小時的wall comments,那完全違反了網上討論的7-24(7日24小時)特性。

    3. 冇朋友冇資訊:政府的Facebook account只是個什麼資料也欠奉的web 1.0 (希望政府會知道web 1.0的意思)版面,也不會讓任何Facebook用戶列為朋友。

    4. FB淪為留言版:留政府把一個有很多互動可能性的戶口降格為一個留言版,只是讓網民在三小時內自說自話。

    5. 倒退至.com時代:三小時的時限結束後,政府竟然叫市民有意見可email或者打電話給他們。整個Facebook諮詢活動彷彿南柯一夢,夢醒之後又回到十年前的.com時代的「聯絡我們」版面。

    6. 誘蚊產卵器式諮詢:邱副局長的蜻蜓點水回覆其實可有可無,比一般bloggers覆番言更"hea"。對於他來說,那三小時的活動只是好像食環署誘蚊產卵器一樣,只是引大家來發發音,看看人們在說什麼,而不是回應。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不需要開facebook account,他和鄭汝樺只需去goodle一下「反高鐵」三個字就可以收集到網上的民意了。

    7. 把網民當作外星人:另外,邱副局長在電台節目中把「網民」誤當為一個特定的「群組」,那是完全脫離現實的。這個年代,一般四十以下的市民上網已經跟使用電話一樣普及,網絡只是一個新的媒體和通訊工具,這個媒體的用戶已經包括大部份四十以下的香港人,稱網民是個特定的「群組」就等於稱手提電話用戶為獨立的群組一樣荒謬。要分的話,應該是分年齡、學歷,而不是通訊工具。

    直線建議 - 參考奧巴馬的Facebook Account

    其實,如果政府想做到真以互動,請找幾個年輕的AO和新聞主任,問他們有沒有上facebook和高登,那裡的人是怎樣互動的。另外,請他們看看奧巴馬的facebook account是怎樣的,人家的facebook為什麼可以add fans(當然,fans和friends不同)?為什麼奧巴馬寫的wall notes不會限死在某個早上三小時內讓人comment?


    曲線建議 - 外判給高登和Happy Farm

    我有個曲線的建議,如果政府把這個諮詢工作外判給高登做,而宣傳則外判給Happy Farm去做,應該會有聲有色得多。此外,如果政府真的在高登作諮詢,單是其膽色已可搶回不少分數,而且互動性一定強上千倍。在高登作諮詢有另一個優點,就是市民可以派膠和賜酒*,若果官員是答得好的話,市民紛紛賜酒,推到上報會成為一時佳話。

    宣傳方面,政府可找Happy Farm的公司製作「高鐵版 Unhappy Farm」。這個Unhappy Farm的玩家,為了令故事中的香港不被邊緣化,需不斷努力,不計成本地興建高鐵。玩家為了勝利,不旦可以偷菜,甚至可以偷走整條菜園村。如果遊戲設計得好,相信可以轉移部份娛樂至死的市民的視線。

    其實類似的online propaganda games不是我憑空想像的,其實市建局網站早已有市區重建的flash game[連結],讓玩家像玩Sim City般不顧居民反對(在遊戲中不存在),不理社區文化和網絡被消滅,大舉拆掉舊區,興建豪宅就為之very good。這種遊戲面不紅耳不赤,相信鄭局長和邱副局長可以考慮考慮。

     
    高鐵 Unhappy Farm


    *註: 簡單而言,在高登討論區「派膠」是指負面回應,「賜酒」則是正面回應,詳見香港網絡大典(解釋部份有粗口,慎入)。



    延伸閱讀:

    我在政府FB"早會"的wall comments

    .

  • 我在政府FB"早會"的wall comments

    (1) - Facebook wall comment 1: 這是我的第一段wall comment,作為其中一個親眼看著她逃跑的市民,我是心裡有氣的:

    這種公關show, 在拒絕對話,強行通過撥款之後才做, 是白做。局長你倉皇逃走之後, 政府十足火力抹黑抗議的市民, 攪這個"早會"有幾大誠意, 大家心知肚明。有種的請在維園攪一個真的諮詢會, 當面回應市民的問題! http://ow.ly/14u0N

    ******************

    (2) - Facebook wall comment (2): 我想,就算政府不打算聽,可能這千幾二千個comment中會有一些市民或者媒體來湊熱鬧看看的,所以還是寫一段由衷心的意見:

    南方都市報稱香港高鐵為「世界最貴高鐵」。政府數據說將來高鐵會有九萬九千人次,那是可能的嗎?現在直通車只有九千幾人次,那九萬人在哪裡跑出來?機鐵的教訓我們忘記了 嗎?根據樂觀得離譜的數據興建全球最貴鐵路,我們要求延遲撥 款,重新論證有錯嗎? http://ow.ly/14u5u

    *******************

    (3) - 這是那個政府FB account不再讓人留言之後,我在twitter寫的:

    FB所謂諮詢已經「完結」, 大家不能再留comment了。政府似乎只是打算以FB wall作為留言版, 讓大家發了音就算, 而不打算參與討論。 http://ow.ly/14uj8

    ******************

    後記:

    1. 那個一朝早10時至11時的webcam論壇,老實說,有幾多人人時間看?
    2. 那個webcam論壇,只是個網上直播的真人show,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官員與網民互動。
    3. 那個Facebook論壇,只容許人們在一朝早10時至12時留wall comment,整個過程沒有政府人員參與,於是一班facebook users在自說自話。對於政府來說,那wall只是個留言版。
    4. 同日下午,邱副局長*終於出來留言。如下:


    各位朋友,今次是運輸及房屋局在既有渠道外,嘗試在網上
    媒體與大家接觸溝通。我們在網上直播一小時;亦透過facebook 留言版收到二千多條留言,反應熱烈。
    網上朋友提出很多意見,有指時間太短;又或時間太早;又或沒有即時回應等技術問題。我們會吸收經驗,改進這個渠道的使用,與公眾保持溝通。

    網上朋友提出的具體意見和實質問題,我們下周起會陸續回應。

    5. 邱副局長的留言比較可取之處如下:


    網上的意見和留言,我們全沒有刪除和改動,當中留有部分粗言穢語,望其他朋友暫且容忍。

    (kursk按:如果被洗版,或者群情太過洶湧呢?會不會找連洗版也以為是刑事的李少光局長幫手?)

    6. 不過,下一段就來一個超級反高潮了:


    今次論壇是蒐集公眾意見,改善公眾參與的第一步,未能在facebook就這次討論題目「運輸基建.公眾參與前瞻」留下意見的朋 友,可以在3月12日前,把意見郵寄〔中環花園 道美利大厦15樓〕,或電郵 enquiry@thb.gov.hk;或傳真28684643,致運輸及房屋局收。

    (kursk按:好web 1.0呀!!)

    7. 至於邱副局長的回應,是一次過回應類似的意見。而回應則是蜻蜓點水,幾句講完,有點像像我這樣懶覆留言的bloggers的回應風格。

    ************************

    延伸閱讀:

    2010 了,你懂上網了沒? (johncoal兄很少會用這語氣的標題)

    誰需要上網輔導員 (tommy兄)

    同場加映 (強烈推介):

    信報有史以來最經典的報導!

    有沒有insider可以告訴我,現在這位記者朋友還在《信報》嗎?

    *: 我沒有拿邱副局長的姓氏開玩笑的意思,事實上我們是同姓的。

  • 如何處理負面的留言?

     
    朋友S正在搜集資料,研究bloggers處理bad comments的原則,問題是:

    「如果你個blog / website 有(bad comment)反對性的留言, 你會點處理?」


    我的答案如下(也當是重新整理一下版規):

    1. 這幾樣通常會delete,然後將留言原文e-mail/message給留言者,講明delete既原因:
      - 有粗口/毀謗;
      - 開真名的,不論是我的名、其他朋友的名,或者大家任職的公司/機構真名;
      - 影響我日常工作的言論;
    2. 任何有商業成份的廣告--會block掉user,不另行通知;
    3. 純粹批評或者鬧我既留言,有時會reply,但唔會delete。我曾經向一位學生保證,我會保護大家在我場地的發言權;
    4. 政見或信仰不同者,通常唔reply亦唔delete(絕大部份時間在我處發生的激烈辯論我都唔會理);
    5. 如果有學生或家長留言,通常會reply,而如果佢地俾其他網民誤會了或者被攻擊得太過分,我會破誡出手做和事老。

  • 三師會 - 網絡與政治 (4集)

     

    這一次討論的是互聯網如何改變香港和內地的政治生態。因為youtube後期製作需時,所以先上載音檔,讓大家可以直接播放。

    (1/4) 比較互聯網與起前後的社運動員

    (2/4) web 2.0如何影響社會政治文化

    (3/4) 網上平台如何形成群眾運動的「細菌特性」/ 中國內地的網絡政治

    (4/4) 比較印刷術和互聯網對政治的影響 / 用戶產生的資訊(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力量 / 主流傳媒的角色


    同場加映:

    「疏理整合新媒體力量」錄音片段 : Internet Saturday 01 討論了一些有關香港新媒體的現況,Tommy代表三師會擔任其中一位講者。此乃當時下半場的現場錄音, 但由於技術上問題,大約於結束前的三分鐘片段未能整合播出。

    節目重溫:


    三師會
    @MobileRadio.HK (link)





    .

    訂閱: RSS feed RSS Feed

  • 首屆香港網誌年會記事

    出席了第一屆HKBloggercon。

    這是個很有趣的經歷。其實bloggers寫blog為乜?你出去是旦問一個blogger,佢地既答案好簡單,就係想寫野有人睇。

    我出席了晚餐聚會和晚上的座談會,其中一節分享的是袁彌明,她是以知名blogger身份分享,幾有趣的。聽了她的分享,再思考平日所見,其實寫blog本身很難帶來實際利益,不過寫blog可能對其他工作有幫助。

    有幸在其中一節分享,講bloggers與品牌有利益關係的時候應否申報的問題。其實bloggers作為"power users",開始有「商業價值」,不過其實絕大部份bloggers想得到的所謂好處,只是可以早點試玩新產品,以及跟其他bloggers傾下計。至於贈品和抽獎,反而不太重要。

    其實最常找bloggers的產品只有兩大類--I.T.產品和化妝美容產品,這兩類產品的潛在顧客比較重視power user的評價和用後感,有一定網齡和知名度的bloggers正正是這類power users,他們長年累積的公信力和形象,令他們寫的東西有一定的說服力。會上大家頗熱烈地討論當中的「鱔稿」問題、利益申報問題等,我的看法是如果一個blog的鯛味太重,讀者自然會走人,bloggers自己會調節。

    此外,social media marketing也開始受到重視,與會的海港城代表Karen提出,善用social media平台,能夠聚集出自用戶的真心意見,對於改善營運和宣傳也有幫助。至於做agency的Cathy、常常安排blogger試玩活動的Jonathan則解答了大家的疑問--究竟客戶會不會要求bloggers報喜不報憂?至少他們見到的是沒有的。

    關於申報利益的部份由Charles分享,英國已有相關法例要求bloggers在blog上聲明與個別企業的利益關係,讓讀者清楚知道bloggers評論產品時與商戶有沒有任何material-link。,而美國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建議類似的立法。英美的做法的出法點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所以有比香港完善得多的申報制度,他們要求的只是把制度延伸到blogs。不過,在香港有關的申報制度一直欠奉,連報章雜誌等舊媒體也沒有這種法例,更不用說是bloggers了。與會者都認同,bloggers大都會注意到評論產品時的操守。

    這次conference有另外一大收鑊,就是終於能夠和方大見面了。

    最後,這次conference加上同時舉行的blogfest的media coverage頗佳,港聞版和娛樂版都有(因為有Parco旗下的明星),一眾攪手們勞苦功高,值得大家two thumbs up。

    有關這次hkbloggercon的討論,大家可看有關的tweets (twitter訊息)。

  • 今日係第一屆香港網誌年會


    小弟有份參與的討論部份是關於「品牌負責人,Blogger及公關案內人激辯寫網誌要否申報利益?」

    今晚7點15分,梁顯利社區中心見。

    整個conference分為早午晚三部份,從官方網站copy過來的程序表如下:

    程序表 Program

    早上 – 10:30開始登記

    Care 2.0

    • 一班潮爆長者與你Blog一Blog
    • 傷健人士分享上網的快樂與辛酸
    • 專為學生而設的論壇,特別請得老師、社工、家長,一起討論應否看學生的網誌?如出現不道德內容,又應怎樣做?

    下午 – 14:00開始登記

    ORG2.0

    • 請來城中著名窮富翁指教社福機構如何發揮網上力量?
    • Blog友同你講-香港旅遊好介紹
    • 香港良心細說香港良心在那裡?
    • 香港維基發展策略諮詢

    晚上 – 19:15開始登記

    Blogger’s Road Map?

    • 香港數位名博客及網誌社群AliveNotDead與你解構Blogger發展成名路
    • 香港Twitter-er統計結果公佈
    • 香港投訴合唱團更會與你即席對唱
    • 品牌負責人,Blogger及公關案內人激辯寫網誌要否申報利益?

    在禮堂之外的會議室,更會展出一個屬於你和我,屬於香港博客的歷史大道,一同改寫博客的過去、創造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