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 半醉人間.黑白戰場

    半醉人間

    半醉人間說
    的當然是醉酒,故事以年青靚仔新入行酒保為視點,由他去串起幾個不同故事,每一個故事的主角也在酒吧買醉,每人都有一個故事,因為不同的故事而買醉。電影
    拍得中規中矩,不算言之無物,個別角色尚算有說服力(盧巧音做情緒大起大落長期食住藥老闆娘最似)。故事的軸心是「為什麼人們要飲醉?」不同角色提供了不
    同答案,有人因為開心,有人因為不開心,總之就是要追求遠離現實世界的感覺。全片不是要批判或者肯定飲醉酒這種存在了幾千年的行為,只是告訴大家各有前因
    莫羨人。

    咁,究竟點解我地會飲醉酒?

    黑白戰場


    黑白戰場,純粹因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把它列為05年推薦電影之一。王晶拍這套戲,擺明車馬是把幾年來的黑道片炒一味雜錦,鎗火、江湖、無間道系列,全都明
    刀明鎗出現在片中。你可以說這是王晶示範拍戲,也可以說是貫徹了他一向以來借用賣座元素賣埠的風格。老實說,王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匠氣,拍的東西極易消
    化,容易得連一點咀嚼的空間也沒有,要示範如何拍江湖片,卻拍得沒啥特別之處,沒有talking
    point,便成了租碟鋪5蚊一隻,專供MK金毛和屋邨家庭邊吃飯邊看的電視電影。

  • 得閒飲茶 - 港女vs港男

    方力申是贛直青年,Viann是典型港女(註: 字義見下文),一個廿幾歲人但十七歲情懷,一個找人來涉時間。[電影宣傳片段]

    「拖下手又男朋友,食下飯又男朋友,咁我咪好唔得閒?」說明了全片主旨。

    戲中使用了CG和超現實手法表達主角心境,例如失意時的枯葉、失戀時的監獄、作為心魔的劉德華、春情勃發時見到的雜技表演等等,玩得不過火位,做到了其喜劇效果....

    算罷啦,分析拍攝手法沒有意思,還是說港女和港男好了。

    港女

    根據香港網絡大辭典(多謝史兄提供資料),「港女」一詞是現今香港的其中一個虛詞。「港女」者,表面上是泛指香港的女人,然而當中又暗指「擁有某種不良特質」的香港女人(全文)。

    劇中的Viann就是一個類似上述港女的人,有點物質主義、喜歡找男人當觀音兵、喜歡,而最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應該找到好條件的男人,於是看不起其他普通一點的男人。

    不過,劇中的Viann有一個痛處,就是她快將三十。開始擔心自己會就此不再精彩。

    於是,她會考慮方力申,她未必存心當他水泡,只是人也會有軟弱的時候,有時候,要將就一下。

    不少人對所謂的港女嗤之以鼻,網上批鬥港女的貼文和blog不計其數,一些人會狠批港女的缺點,一些人會為香港男少女多而大呼痛快,而且抵毀毒辣字眼無所不用。這就是網絡,而不是森美小儀的架勢堂,不需要政治正確,不喜勿入。

    為什麼一些人會如此痛恨港女?相信是受過港女氣、或者被港女嫌棄過的人吧。

    其實港女已經是一個頗為中性的字眼了,以前這類女性會被指「扮上菜」。扮者,即是假裝;上菜,即是內外條件兼備也。也許有人是「扮」的,但網上貼文最痛恨的,是「以為」自己內外條件兼備,而且可以對追求者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我的生活圈子裡沒有港女。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我不知道「港女現象」有多普遍,只能說罵港女的現象在網上很普遍。他們為什麼這麼痛恨港女呢?正所謂「牛唔飲水」....

    港男

    至於得閒飲茶裡面的港男,如片中林家棟所講:

    「開心好容易,有工返,有朋友,有酒飲就得」

    Viann問他:

    「咁愛情呢?」

    其實林家棟這種港男,真的頗為常見,有工返,有朋友,有酒飲,有波睇,有波踢,就行了。

    如果加上小龍那一句

    「女呀!!!!!!!!!!!!!!」

    就是港男了。

    不過,港男是否一定要被港女玩?不是吧,有腦的男人不會被人玩的,除非他們享受被玩,甚至玩返轉頭。

    其實電影中段方力申被傷害之後認識的女友,才是最恐怖.... 為免朋友被文字獄所累,暫且不談了。我的好朋友,你要的話我借給你看,但不要跟阿嫂一起看。

    好了,阿根廷之後又有荷蘭,往酒吧會港男了。

    延伸閱讀:史兄的<得閒,飲茶>


  • 大丈夫日記

    (周潤發版Matchpoint)


    情是香港八九十年代最常見的胡鬧劇橋段之一。1988年的大丈夫日記是當中的佼佼者,片中周潤發是無賴中的人辨,同時娶了兩個老婆,然後過著左瞞右騙的
    「非人生活」。胡鬧劇這個片種,情景越是荒謬,戲劇效果越強。連重婚這一招也出了,還要兩個老婆同時出現,胡鬧劇效果不能再強。

    要做齊人,也許真的要一點機智,加上很多運氣。一邊看,一邊想起Matchpoint。

    事隔十多年,片中的很多成分今天已不再流行,或者不再可以當作笑話:

    鄉音:不知道為什麼,廿年前的香港,說有鄉音的廣東話是有趣,台山話和潮州話是最常見的。現在看周潤發說台山音,一點也不有趣,out得很。

    同性戀、變性人和愛滋病:曾幾何時這三件事是三位一體的,人們見到同性戀者好像見鬼一般,接觸到便好像會死一樣。十多年前大家公開歧視嘲笑同性戀、變性人和愛滋病人,社會改變得真快。

    小女人:兩個女人發覺被男人騙了,還死死地氣回來,等男人來挑選,連道歉也不用。今時今日,即使再大男人的人看到這情節也會覺得不太舒服。

    伊斯蘭教:為什麼周潤發要享齊人之福便去信伊斯蘭教?為什麼李子雄為了向不算太惡的女友報復,又去信伊斯蘭教?相信那個年代宗教尊重概念還未入屋。

  • OMG!達文西密碼(續)

    hystericireul兄問:「我反而想知道,身為基督徒的你,怎麼看小說家的詮譯。

    因為好像西方社會對這書的詮譯討論得沸沸揚揚,不知你怎麼看?」


    小弟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衛斯理迷,明白小說即是小說,看完《頭髮》(人類其實是外星人實驗的失敗產品,四大宗教的神或先知其實是外星人來地球作的善後工作),我不會反覆思考究竟阿倪先生的深層諭示。

    當然,《達文西密碼》裡面所謂的另類神學觀念,即是爵士對湯漢斯說的,和最後湯漢斯和柯德莉塔圖說的「偉論」,有其市場,可是那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歷史考證和神學問題,不是一本小說可以破兩千年之舊而立一時之新的。


    許當中最惹人思考的問題是尼西亞會議,這不涉及耶穌是不是有老婆仔女,而是基督教信仰的正典問題。會議決定了把哪些福音和書信納入正統,被放棄的福音書從
    此失去了正統地位。我們常常唸的尼西亞信經,也就是信徒認信會議訂立的正統神學觀念。你立即會問:「咁係咪即係好似片中阿爵士咁講係一件好政治又好大陰謀
    既會議?」

    可能吧。如果你信整件事都是污穢不堪的話,尼西亞會議可以是「邪到爆」的。可是不要忘記,耶穌升天以後(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說
    是著草),基督徒過了好幾百年被屠殺、批鬥、虐待、迫害的生活,不是一件好玩或者油水豐富的事。那幾百年的艱苦經歷,伴隨著他們的是主流的福音書(即是四
    福音),是由門徒一代傳一代的,我真的很難相信這全都是搵笨的陰謀。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信仰經歷,那不是一兩本小說,三幾套電影可以動搖的。那很難說得清楚,如果你是信徒,你會明白我說什麼。

    p.s. 我猜comment中一定會有大大們對基督教的不同看法,不用怕我delete,不過如果我未必會回應。

  • 迷失決勝分 Matchpoint

    Yahoo! 電影  

    最近最常在blog中看到的就是<迷失決勝分>。

    劇情不多提,是攻心型男為求上位,娶有錢女,同時與大舅女友搭上,後來這個義嫂被大舅拋棄,更加變本加勵,瘋狂地偷歡。後來為了這個不倫秘密不被公開,他竟然.....

    本片以決勝分(Matchpoint)為名,是指網球比賽中,到了決勝的一分,若果網球觸到了網(乒乓波說的netball?),如果球向前彈,便是你勝出,反之亦然。換言之,到了決勝一刻,勝負取決於運氣

    賤男偷香,到後來挺而走險,運氣一直都是關鍵。導演活地阿倫一直在告訴大家,運氣不一定幫好人。

    一眾女士看的時候大概都在咀咒那個賤男吧。

    其實,當負心人,就好像在殺人,把對方從自己的生命之中抹掉,死者直至死的一刻才知道被出賣,不,也許比殺人更下賤,因為死了的人不會痛。

    要把一個人從生命中抹去,比殺人更甚。

    不過,即使運氣也許在壞人那邊,他的報應或者不是往後有什麼什麼不測。

    分類:movie

  • 內地高考紀錄片 - 高三

    電影節系列(4)

    節目連結: 高三

    如果十分滿分,我給九點五分。

    導演跟了福建某個小縣的重點中學的高中三年班足足一年,由他們開學拍到高考那天。

    先 說班主任,班主任黃老師是一個年近四十的麻甩佬,說話非常肉緊,滿口口號和詩詞,講書投入的時候會"un"腳,罵學生的時候會禁不住粗口,有時會在校園內 抽起煙來,還會不時攪爛gag鼓勵學生。不過,他關心學生的時候,可說是帶點鐵漢柔情。這位班主任令我想起栗頭老師,他的口號、"un"腳、麻甩、爛 gag和柔情,令觀眾每隔十分鐘便拍一次手,可謂全片的重心。

    然後說學生,這班高中生算是縣裡的高材生,他們不少來自農民家庭,唸書都很 勤力。他們不少人是寄宿生,所以每天清晨到晚上都在學校,上課溫書上課溫書,好不搏盡。當然,不要以為大陸高中生是少林武僧,他們也有爬牆逃走上網吧玩通 宵然後逃學的死仔,有臨考試之前想跑回鄉下的男孩,有喝醉酒痛哭要黃老師抬回宿社的男孩,也有太纏綿的小情侶,全部都勞煩黃老師出手輔導。

    再 說他們的學習氣氛。他們為了準備高考,過著軍訓一樣的生活,每天上課、做練習、溫書、開班會,好不規律,每一個老師都聲嘶力竭地鼓勵他們要努力,還有家人 甚至鄉紳父老的期望,壓力大得不得了。片中透過一個小女孩的日記,說出莘莘學子的願望和困惑,也透過一些訪問,說出不同學生對學習的看法,不似一般大陸新 聞片中的少先隊式高八度樣版訪問,而是親切的少年人心事。

    又說說家長,家長在假期探班,補品水果小點樣樣齊,溫馨感人。訪問家長,他們說的跟香港的家長沒有兩樣,都是希望仔女生生性性,考上大學,出人頭地。他們跟香港的家長的分別是他們真的要在田地捱生捱死,真金白銀交學費,願望雖然簡單,但有血有汗。

    還有,黨的領導。黨支部會從高中選拔「入黨積極份子」,加以培養,見他們認真研習三個代表理論和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簡稱「保先」)的樣子,我想他們有部份人可能真的相信他們口中所唸的。有心相信,黨的教導也可以是信仰,黨支部活動也可以是團契,想起教會學校....

    最 後是考試制度。相信高考真的很大壓力,不過我們的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也不比他們輕鬆。為什麼東亞地區的公開考試是那麼要命的?我沒有答案。不過,我是支持 要命的公開試的,因為這是一條很不錯的社會階梯(尤其當你見到貧農的子弟可以出人頭地的時候),在搏命讀書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基本能力的確得到操練,要辯 論考試的利弊,再寫三千字也寫不完,下次有機會再談。

    主辦單位頒發了「最佳紀錄片人道獎」給這套片,評審說它「激發並鼓勵觀眾考慮一種更人道的學習方式」,看畢全片,我看不到很不人道的學習方式,反而看到我國以至東亞國家前進的動力。

  • 斷背山

    嘩,現在還寫斷背山?都已經被所有人寫過了,寫什麼也是珠玉在前,所以寫點個人的東西算了。

    根據小弟不科學的統計,身邊朋友之中,男的反應較大和正面;女的不是沒有反應,便是不以為然。

    各位男士,究竟斷背山有什麼感動你們的地方?

    看完了,我想,就是那句近一個月被引用得爛了的一句(所以不引用了)。

    小弟把那句話翻譯得準確一點,是

    「每條佬心中都有一個收埋一世既秘密」。

    當然,兩位牛仔不能自控的情與慾,拍得很美麗,連男人老狗也看得心跳。女士們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反而在思索自己另一半有沒有堅持用那一個體位....

    看完了,感覺唏噓,畢竟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故事是永遠叫人不快的。

    散場,在走廊那綠得恐怖的燈光下,想著想著自己這條佬的那個收埋的秘密,life still goes on, but how?

  • 小男人週記

    好時代系列(3)

     

    1986年的小男人週記廣播劇大熱,這個「優皮愛情喜劇」成為經典,它的創作人鄭丹瑞和梁慶嘉(阿寬)也正式上位。1989年拍成電影,同樣大收旺場。

    電影「小男人週記」講的是鄭丹瑞和女強人老婆鄭裕玲因生活太多矛盾而分居,之後當然就是鄭丹瑞跟不同的女人的故事。

    「小男人」一字,是用來形容那些生活有點混沌、工作沒有大成就、喜歡對女人講大話、對女人幻想多於行動,但又喜歡自圓其說的男人。其實,男人大都是這樣。這也解釋到為什麼當年小男人週記大受歡迎。

    「週記」形式,就是以自白形式說故事。看著那個九唔搭八的on居中產男人不停地做出白痴事,聽著那些抵死對白,一邊笑也一邊說「呀,呢part咁似阿邊個既!」--我們身邊有太多小男人了。

    那個80年代,水壺電話費很貴、沒有太多人有信用卡、不停升職轉工、去大富豪、早婚、Mark哥、飲白蘭地、公司通訊用Telex,比現在簡單得多。

    不過,原來沒有變的,是所謂小男人心態。1989年的人,跟2006年的人,除了收入和機會少了,沒有大分別。

  • 情濃十日(2)

    情濃十日(2)

    想了兩天,想起還有幾套讓發燒男女看的好戲。

    一一:世上所有事情都有本身的規律,人在其中,多數身不由己。重遇舊情人的父親、上山修行的母親、出了意外的婆婆、少女情懷的女兒、以童真看世界的小弟弟,大家都離不開那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

    祖與占:在世人眼中匪夷所思的愛情觀。多情女子加兩個男人,一個得了名份但被迫甘願由她愛得自由,一個受不了她的自由放任回到普通女人身邊。最後還是悲劇收場。

    心火:那一團心火,一定是無堅不摧的?那是對男人的愛,還是對自己骨肉的愛?還是前者to the power後者?

    畢業生:是愛情片嗎?不是。只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發顛和胡作非為的想像平台。

    2046:不喜歡王家衛的朋友,請ignore。

    以下幾套一定有人問為什麼不提:

    情書、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J單身日記、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真的戀愛了

    因為太大路,而且小弟的list是為了給「發燒的男女看」,讓大家有個另類選擇。

  • 情濃十日

    明珠台每年二月都會把倉裡的愛情片搬出來,叫做「情濃n日」。

    小弟這裡有些心水推介,提議各位濃情化不開的男女,在二月十四發燒之前看看。

    必修類



    十二夜-「初初既時候你就一日三次,而家....」

    緣起緣滅,自有恆常定律。適合剛剛打得火熱,以為和對方永遠不會鬧交的人欣賞。(link)



    求戀期-「咁你有冇鍚過女人?」

    陳太問各位九唔搭八的kidults。(link: with spoiler)

    春逝-「愛情的聲音可以錄下來嗎?」
    有些東西,要留也留不住。適合智慧和經歷都比不上女方的痴心男士收看。

    公主復仇記-「呢個世界冇王子,只有扮王子既XX」
    真的有那麼大的仇恨...

    選修類

    戀情告急-情人節特價火鍋,附送架兩電燈膽一個及雞子一碟。
    心動-阿嫂推介,一定要推。
    大丈夫-道盡最醜惡的男人心態。
    美麗有罪-中年危機,家庭危機。但最令人心傷的是片末那個笑得天真燦爛的大學女生。

    特選類

    八月照相館-那就是愛情來的感覺了。
    藝術中心竟然再上畫!
    當年98年藝術中心上畫,場場爆滿,後來在戲院又上畫了好一斷日子。小弟在戲院看過,再在電視看過。今次再上畫,有點衝動再入場看。相信事隔這麼久,入場見到的都會是真正八月照相館影迷吧。(link: 小弟n年前寫的介紹網頁)

    日期:2月10、12日 7:30pm; 2月11、14日 7:30pm & 9:30pm
    地點:藝術中心Agnes b. 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