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 春田花花同學會

    溫馨幽默版Pink Floyd The Wall

    (警告: Spoiler)

    mov

    一直打聽不到春田花花同學會是講什麼的。後來,把心一橫入場去看。

    我的答案是講城市人的人生。

    全 片分為很多短故事,短故事之間有關聯,說的是一班城市人的故事,有Dilbert式辦公室政治、有求職擇業、有做人態度、有人生道理、有朋友、有愛情。每 一個短故事很「麥兜」,即是幽默得令人拍案,但又滲透著成人世界的無奈感覺,一邊笑,其實一邊心裡酸溜溜,但願面對現實世界,也像他們一般春田花花。

    大學生畢業那一幕拍得很有趣,但也令人心寒。那個場面,令我想起Pink Floyd The Wall中 把學生投進碎肉機的經典場面。其實看春田花花的時候,我一直想起Pink Floyd The Wall,兩者同樣是用真人和動畫,天馬行空地說凌碎故事,同樣地借童年片段說成人世界的無奈。不過,春田花花是比較樂觀的,可說是溫馨幽默版的Pink Floyd The Wall。

    人 們說春田花花不知所云,也許因為他們沒有思考,也許因為麥兜式幽默不是他們那杯茶。其實,全片九十多分鐘,每一個短故事都能讓人思考再思考,步出戲院的一 刻,感覺非常充實。當然當然,即使你不想思考太多的話,也應該去看,小弟在一間十分基層的戲院目擊全場笑聲不絕,相信群眾的笑聲吧(不過,也有一些笑位是 全場只有小弟笑的....)

    校長說的教育理念,現實得很,但一點也不涼簿。社會棟樑,這四隻字好像很重,不過如MissChan說回應同學們的志願時的反應,做什麼也是棟樑。

    一班小朋友,唸同一所幼稚園,起步點可能一樣,可是將來各有千秋,無人能料,大家可以每天胡胡混混,九唔搭八,回家還認得自己另一半,過尋常生活,就是幸福。當麥兜答關於人生的「本質」的時候,也代各位尋常人答了。社會棟樑,你做到未?做不做到,沒有相干。

    想起”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這本書,大家回歸最簡單但必須的道理,努力生活吧。

    後記:片中戲份最多的女主角,不太漂亮又完全陌生,周圍的人邊看邊問這人是誰,出credit時見到「周筆暢」這名字,回家上網查考,才知她是超級女聲的亞軍。

  • Before Sunrise


    2006的第一套電影。

    我是先看續集(Before Sunset)的,而且已經有大量網文和電影文章介紹,所以劇情也早知道了。

    劇情很簡單,就是在這裡說了也不算spoiler,因為這套片的重點是男女主角的想法和說話。

    一邊看,一邊在詛咒導演和編劇,心想如果有機會遇見他們,一定要打他們一身。男女主角由一開始便滔滔不絕,一直說到散場.... 他們的對白,幾乎每一句都可以讓人思考三日,所以看畢全片,我想我需要思考三至五年。

    笑說完了,說認真的。

    什麼是愛,其實不難答,這是每一個人都能輕易感受和分辨的東西。最難答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去愛。

    營役半生的是愛,只有半天的也可以是愛,分別是後者不經過歷練,卻教人回憶半生。

    男女主角都是滿腦子文學經論的人,他們都知道所有關於愛的知識,也有知識份子的理性和自覺,事事的可能性和結果都可預計到,可是面對人性之中最能支配人的這回事,他們根本容不下理性。

    能簡單地追求愛的人是有福的,哪怕只是半天的愛。

    天亮爾後,回到現實,往後的日子如何過?這就是如何去愛的難題。隔著半個地球,他們選擇不通信,不作任何說了做不了的承諾,只是半年後同一地方再見。這是保護他們的感情不受磨損的最好法嗎?續集告訴我們整件事其實從來不能如此理性去處理,也不要妄想所有人都絲毫無損。

    我的世界裡面,直初和他的太太,做了Before Sunrise男女主角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上有多少人做得到?直初,你一直很棒,不要輕言放棄。

    雖說不要妄想所有人都絲毫無損,可是如果一天劇本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人也會勇往直前,不會左顧右盼,那怕結果是任何傷害。人和猴子的分別,就是在於內心最深處的感情,往往是美麗、不理性、匪夷所思、不作瓦全的。

  • 三種情 - 聖誕快樂、無極、KING KONG

    三種情 - 聖誕快樂、無極、KING KONG

    無極King Kong

    聖誕節看了三齣戲,分別是聖誕快樂、無極和KING KONG。如果問我三齣片有什麼共通點,我會說是情。

    聖誕快樂的劇情非常簡單,就是說在1914年冬天,亦即是第一次世界 大戰的第一個冬天,某戰線上的德軍和英法聯軍一起走出戰壕,慶祝聖誕的故事。當中涉及國家、民族、信仰、親情、友情,不過,相信導演最想看者感受的,是所 有人天生對其他人的情,不論種族(尤其是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歐洲人)的人,其實都是人,都會有互相關心的渴望。

    無極的劇情頗為複雜,如只是想看張柏芝努力演出的朋友,不如等DVD,在家中不停重播那一段就行了。

    無極的情,是男女之間彼此佔有的渴望,那是愛情。開始的時候,張柏芝說過「不想失去」,於是不去強求。可是,愛,根本不由得任何人去控制,要來的時候,誰 也看不到,那就是片中所謂「最快的速度」了。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因為一個九唔搭八的誤會,就成就了一對男女,即使真相明白了,可是過程已是令人回不了頭。

    KING KONG的情,是主人對寵物的情,今次的寵物是女人,主人是大猩猩。可悲的是寵物的同類實在太可怕,試幻想一天你被你的倉鼠捉去表演,再被牠們用戰機打死。

    以戲論戲,KING KONG其實手法熟練,極盡視聽之餘,可說是英雄大戰荷里活道具倉。一個小島,竟然集合了過往科幻或恐怖片出現過的「東西」,包括朱羅紀公園的恐龍(我最 憎恐龍)、星河戰隊的怪虫、魔戒的有翼怪物、深淵異形中的食人蠕蟲、Cannibal Holocaust中的殺人土著、等等.... 真的老友鬼鬼,幾套戲撈埋一齊睇。

    看完KING KONG,我只有一個結論,就是導演覺得白人是比較優越的。白人芭比公仔一定比土人芭比公仔好玩,所以沒有不想把她玩死,而其他土人芭比,三兩下手腳便玩到身首異處。還有,白人侵入土人的地方,好像天經地義似的。

  • 山狗

    1980年 導演:余允抗 主演:陳星、莊靜宜、艾迪、王青、鄭則士、鄺佐輝

    木箱血滴子

    華語Cult片網站譽為「cult片中的cult片」,一套十分激的以暴易暴片,這也令它在新浪潮電影中有一席位。故事大概講述莊靜宜被五個惡霸強姦,她的大哥艾迪尋仇的時候被殺害,這五人後來因為證據不足而被釋放。兩兄妹的父親陳星決定以暴易暴,展開一場大撕殺。

    山狗在上映的時候,因為太過暴力和歌頌以牙還牙,引起了很大爭議,幾乎禁播。

    全片最為人所記得的相信是那五人的長相,可說是樣衰之經典,直迫稻中兵團。加上他們姦淫擄掠的所作所為和核突對白,沒有人會不想他們被陳星手刃。

    片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無論五個惡霸和超級大隻的陳星,都有害怕的時候,這個和他們在使用暴力時的瘋狂有很大對比,也許是導演不想角色太平面,為他們加入人性的弱點。

    不得不提,當我看演員名單見到鄺佐輝的時候,驚訝得很,做過這種經典乞人憎角色,竟然可以轉營做都市閒情。

  • 最好的時光


    mov

    事先聲明,這不是一套商業片,不喜勿看。

    全片分為三個故事,說的分別是60年代、辛亥革命時期和現在的三對台灣男女。

    第一個故事,叫做戀愛夢,發生於1966年。阿兵哥愛上撞球妹,男的服役,女的飄泊,來去㩜㩜,本應什麼也不能發生。就是阿兵哥傻傻的不顧一切去尋找,給他留住了愛情。年輕人,勝在夠簡單直接,肯去,才有機會。

    第二個故事,叫做自由夢,發生於辛亥革命前後。青樓名妓愛上革命才俊,希冀自由身,原來只是一廂情願。青年才俊不代表可以付託終身。裡面唱的戲曲很好聽,是不是閩南話?

    第三個故事,叫做青春夢,發生於現在。男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有手提和internet的時代,一切更亂。

    平心而論,這套戲的美術和音樂真的無可批評之處,值得一看。不過...

    頭兩個故事對白很少,節奏不快,有點累的小弟,跟睡魔苦戰了不少回合。第三個故事的場境,迷幻混沌的地方不少,令剛戰勝睡魔但頭痛的小弟更頭痛。對於小弟來說,最好的時光是入場前喝咖啡的時光。

  • 黑社會

    mov

    愛兄弟,還是愛黃金?他們當然是黃金,愛兄弟只是愛黃金的手段。

    黑社會很努力當一齣經典,某程度上它做到了,杜琪峰使出了一貫的絕招,包括黑色畫面、男人鬥智、IQEQ爆棚的大佬。好看。

    片中的梁家輝,太似《江湖告急》的任老九,不過比任老九幼稚。而任達華,厚黑到極點,集曹操劉備於一身,好看。

    講黑社會,其實也是講香港。梁家輝是誰,一時間說不上,但任達華一定是曾蔭權。對白之中,不時都有香港的政治語言,畫公仔畫得太出牆。其實有組織就有政治,不用說得太明。

    早前不只一次在專欄或影評得知故事內容,幸好記性差,到了結局發生之後才想起已經聽聞過。那個結局嘛,不在這裡講出來了。終歸都是那一句「愛兄弟,還是愛黃金」。

  • 早熟


    為了做性教育,看了《早熟》。這齣戲很努力地踩鋼線,一方面要說教,另一方面又要站在少年人的立場去看,同時又要兼顧市場,還要批判一下為人父母的。

    看完之後,想了很多問題。

    一 邊看,一邊想起表姐,她生第一個的時候,也不過二十,現在過得幸福快樂。一邊看,一邊想,其實現實也可以是樂觀的,不過也可以是悲慘的。有人說早熟把 pre-mature的性和愛情說得太美麗,可是一齣電影總不能討好所有人,難道一定要一對無小無猜「有咁折墮得咁折墮」才高興?人生總會有美事。

    其實,結尾時爾東陞演的法官已補了飛,講出了多數pre-mature結婚生仔的不幸結果。大家聽了,知道就好了,這算是為了一點點社會責任吧。

    對於成年和少年觀眾來說,應該思考的問題很不同。

    對 於成年觀眾來說,要思考的是究竟怎樣才是對少年人好。究竟是把高中生當作嬰兒來照顧,還是由他們自己試過知衰?當嬰兒來照顧,大概會令家長和學校「問心無 愧」,可是少年人未必開心,一是成了小白痴,一是反抗收場;由他們錯過知衰,是最好的震撼教育,讓他們學習成長,可是必須接受少年人「賴野」的風險。

    究竟哪個才是最好?真的不知道。前者可以培養出MIT博士,也可以令少年人跳樓;後者也可以造就MIT博士,但可以成就燒屍童黨。教養兒女,幾千年來都沒有必勝通則。

    對於少年人來說,《早熟》的 意義是,香港法例沒有禁止愛情,以前鄉下十幾歲已結婚生仔。任何已發育的人都有愛和性的本能,這種本能不會因為你是中學生而消失。男女之間的感情,三四十 歲的人可以處理得更糟糕,有誰沒有初戀?就算puppy love弄得一鑊泡,總會康復,康復之後,學會如何去愛。不要三十歲人才來初戀,不要四十歲才來失戀。不過,總要記得,有時候一些事情的後果不是說負責就 可以負責的,不單是大肚,還有學業、家庭、友情。

    總之,所有事都要三思。

    想起幾年前和旺財半夜在長洲見到一個驚驚青青買condom但被老闆娘整蠱的少年,不知他現在如何呢?做了MIT博士?工作?雙失?當了警察?入了黑社會?進了HKU?結了婚?離了婚?還在尋尋覓覓?

    續篇:再論早熟

  • 祖與占 Jules and Jim


    法國 France / 1962 / 105 mins / 35mm / 法語對白 ?中英文字幕
    In French with English & Chinese Subtitles
    導演Dir:杜魯福 Francois Truffaut
    演員Cast:珍摩露 Jeanne Moreau、奧斯卡偉納 Oskar Werner、昂利謝爾 Henri Serre

    VCD盒面說它是「電影史上最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IMDB 引用的user comment說"Movies don't get more beautiful than "Jules and Jim" 。

    是不是最美麗動人,見仁見智。不過,肯定是愛情片的經典。

    故事講述兩個很波希米亞的男人和一個自主率性的女人的三角關係,三人對愛情的期望不同,造成了不可回頭的傷害。

    片 中的女主角Catherine,自主率性,想做就做,永遠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從旁人的眼光去看,這叫做自私和善變。可是兩位男主角祖和占就被她的獨特性格 迷住了,迷到一個程度,讓已成為Catherine丈夫的祖能夠強作大方讓妻子找其他男人,最後甚至把Catherine交給好友占,為的只是不想「完全 失去她」。而占則理性一點,雖然曾經慾望勝過了理性,但最後還是完全放低了Catherine,回到本來的女人身邊。

    Catherine, 有人說她是女權的代表,可是她的率性和佔有慾,令她成了像天使般的魔鬼。她說,「一段愛情裡,至少要有一方忠貞」,她的選擇是讓對方當忠貞的那一個。這樣 做,其實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是自私的吧。祖和占明知不開心也要去當這種傻瓜,他們被迫當僕人,還要騙自己說不介意,可是每天都被妒忌折 磨,而Catherine選擇他們,以及其他的情人,就是享受當女皇。

    自主、率性,變成自私,婚姻、家庭、兒女,不是必然,還為身邊人帶來傷害,可悲的是,這種自主率性,就是她動人的地方,叫人身不由己的任由她傷害。

  • 小說版《電車男》

    小說版電車男的故事,應該比電影或電視被的簡單得多-一個獨男如何在留言版網友鼓勵下跟一個端裝OL發展,最後團圓結局。


    說的「文體」可算是劃時代,它只是把留言版的posts放進小說中,所有事情都以posts來交代。老實說,文學價值近乎沒有,但其「歷史價值」足以讓中
    文系學生研究交功課用。它代表了網絡對文字和影像媒體的影響--那就是已成為生活一部份的網絡,能夠引起大眾共嗚,於是成為題材。

    有什麼能夠引起共嗚?

    獨男:你在晚上躲在家中看到這段xanga,你可能也是跟我一樣的獨男。大部份男性也有一點點獨男的特性--總會上網、總會有一兩件星戰或高達、一定有看過壞東西、一定試過穿得不好看出街、一定試過不懂約會。人人都可在電車男找到一些自己。

    網上社群:什麼是網上社群?你現在上的xanga、blogspot、大小討論區就是了。這些社群的特色就是夠無聊,大家交往不會有利益衝突,什麼也可以講,最重要的是有什麼特別事發生便會起哄,就算不參與,也會像追劇般追看。

    「純愛」故事:電車男可說是「純愛系」中的最純了,一個對女孩子毫無認識的童男,怎樣發揮人類天賦勇往直前,男的可把自信建立在他的白痴上,女的可以像看小Q一樣把母愛無限發揮,於是大家都看得過癮。

    其實這個故事很可悲,因為這個故事其實是愛瑪士「生擒」電車男,電車男不只要網友教他如何做,甚至要愛瑪士引導他前進,如果你不是天生靚仔,想等女性生擒,發夢沒那麼早。

    其實小說最好笑的是那些ASCII打出來的公仔,還有那些獨男們的抵死發言,我看到尾段,竟然在茶餐廳笑了出來....

      ∧_ ∧
     ( ・∀・) ドキドキ
     ( ∪ ∪
     と__)_)

  • Two of a Kind-賤精先生與神經俠侶

    **有輕微spoiler,想看者小心**

    關信輝的《賤精先生》和阮世生的《神經俠侶》除了同樣是陳奕迅當男主角,好像沒有什麼共通點。也許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水準與票房不相稱(這時候阿媽便會說是有人想駛黑錢)。

    其實《賤》和《神》兩套片都有一個更大的共通點--在職男性的救贖。

    《賤》
    中的陳是一個賤格無比的成功人士,他厚黑險辣,無一不精,就算不利己,也以損人也樂,對女性則以「灼」為念,無愛可言。後來因為一次意外,得到與人身同感
    受的超能力,可是同時也與被他害的人身同感受。巧合之下,他遇上了青梅竹馬的阿嬌,他在阿嬌身上發現失落多時的善良和樂天。與青梅竹馬重遇,加上對別人身
    同感受太多,令他重新思考人生,放棄先前的厚黑性格。

    《神》裡面的陳是一個提早變成老油條的年青警察,他對工作幾乎完全沒有熱誠和野心,對女性則因曾被嫌棄而失去交往的信心。直至他遇到新紮師妹容祖兒和祟拜他的女學生吳日言,為他帶來了衝擊,後來因為一件憾事令他重新振作。

    兩套片中的陳代表著兩種典型的在職男性,一種是搏命上位,一種是油條渡日;一種是到處留情,一種是十年怕草繩。

    兩個陳奕迅的遭遇都很相似--遇上帶來衝擊的女性和改變人生的事,令他們從過去的模式中跳出來,重獲新生。可以這樣說,他們的救贖都來自身邊的女性,讓他們在做人和愛情兩方面都可以重新上路。

    兩片都屬於小品式喜劇,當中帶點妙想天開的奇遇。其實,兩片都不失動人之處,編、導、演三方面都交了功課,應該有不錯的票房,但好像引不起大眾的興趣,是不是宣傳和包裝做得不好?(這時候阿媽便會說是有人想駛黑錢)

    陳奕迅在兩片的「重生位」都是在搏命地跑,以搏命跑作為男人追求目標的隱喻,不是新點子,不過奔跑場面總有其魔力,盡力跑畢全程,至少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