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 旁觀他人的痛苦 -《上訪》

    導演: 趙亮
    年份: 2009
    片長: 124 分鐘

    今年比較忙,香港國際電影節只看了紀錄片《上訪》。我看的是國際版(2小時),導演版是6小時的。雖然一直有留意訪民的消息,但看這套戲的感覺好像在看西方的反烏托邦科幻片一樣--一個看似發達的專權社會裡面,有一個underworld,裡面的人的人命不是命,他們過著非人生活,隨時會被秘密警察(截訪者)抓走,抓了之後可能會死、可能會被強姦、可能會被關進精神病院。看的時候,我真的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這齣紀錄片,導演在上訪村拍了足足十二年,由1996拍至2008,拍到了很多可悲可恨的故事。我看到那些不停被各省派來的截訪者迫害的訪民的故事、還有他們被地方幹部害至家破人亡而要上訪的冤情,心裡有無限的氣忿和痛苦,我想,這就是旁觀他的人痛苦了。我們都是中國人啊,怎麼這些喪盡天良的事,可以每天光天快日地發生?那還要是首都啊!

    Miss以前探訪過上訪村。她一邊看,一邊哭。我們都不是那種會袖手旁觀的人,旁觀他人的痛苦,要在我們身上轉化成行動。我們都是人啊,這已經不是什麼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了,這簡直是TMD人道災難呀!我們兩個就是這種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就是不能袖手旁觀的人。或許這樣的人才會跑去當人之患。

    Youtube上有國際版的足本,不知是不是版權人上載的。可惜那是法文字幕,不過大家應該大概聽得到裡面的普通話的。

    連結:HKIFF《上訪(國際版)》簡介

    後記:

    這一個星期有要務在身,字寫得不多了,大家請見諒。不過微博Twitter還是會update的。

    狄娜離之後,有線電視重播《大軍閥》,本來想寫的,不過沒有空了。我只能用一句概括這套當年頗賣座的電影:「甜版建國大業」。

  • 80年代電影中的性與社會流動


    某個深夜改簿的時候,開著有線電影台。想不到連續播了兩套八十年代的經典港產片。

    第一套是《男與女》。

    故事講二十出頭的鍾楚紅偷渡來港,因為欠債而出賣肉體,後來她跟了老木工關海山,出賣子宮換取稍為像樣一點的生活。後來她跟清潔工人萬梓良紅杏出牆,後來萬梓良被賞識,去了打自由搏擊,兩個人的夢想就是男可以打到去美國,女的就是跟他去美國。

    可是沒身份證又怎樣去美國?其實鍾楚紅一直以為孕婦產子後會得到入境處特赦。

    電影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萬梓良下班後會穿得很斯文的去學英文。而鍾楚紅也會在家中看英文書,夢想有一天會跟萬梓良去美國。結局如何?且不在這裡說穿。

    電影片段@youtube(內有成人情節,慎入)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香港 男与女 粤语中字 DVDRip-RMVB 万梓良、钟楚红、关海山、罗烈

    另一套是《停不了的愛》。


    停不了的愛其實是靚妹仔的第二集,主角是二十出頭的劉德華和溫碧霞。溫碧霞的角色集所有做舞女的原因的大成:父親坐監,母親跑掉,有細佬妹要養,而她自己則搭上黑社會,還做了未婚媽媽,而且還入過女童院。

    後來溫碧霞遇上靚仔純情有為又有家底的實習醫生劉德華,她瞞劉華說她是當sales(售貨員)的,兩人發生了愛情,後來劉華那有錢又竟然好友善的父母誠邀溫碧霞這個新抱仔一起去美國(又係美國?)渡假,溫碧霞知道紙包不住火,於是決心好好的在出發前跟劉華過幾個月最開心的日子,她的做法是辭去夜總會工作,真的去百貨公司當sales,同時為了跟劉華那竹昇父母和他那些HKU同學溝通得好一點,真的認真的學英文(又係學英文?)。

    當然,故事到最後一定是溫碧霞的家庭問題、階級局限等令事情大大鑊。不過,結局也不應在這裡爆出來吧 (結局劉德華的那句對白也是一個經典)。

    電影預告片@youtube (這個不用慎入)

    另外,還有當年的經典金曲停不了的愛 (雷安娜、彭健新主唱)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刘德华、温碧霞、李麗珍经典爱情 停不了的爱 DVD-RMVB 粤语中字


    學英文 = 社會流動

    男與女和停不了的愛在性描寫方面,在廿幾年後的今天是難以想像的(天啊,還要是鍾楚紅!),裡面關於鍾、萬、溫三人如何出賣肉體搵食,同時又夢想學英文向上流動的情節,雷同之處應該不是巧合,那是八十年代的社會共識--不論做什麼工作都好,晚上去進修英文,是社會流動的基本動作。(不少八十年代已懂性的人應該會見過大人返夜校)


    香港性工作的seller's market黃金歲月

    在八十年代,舞女是一個極之賺錢的行業,那是內地人要偷渡來香港還是很危險,而內地還沒有色情事業的年代,本地舞女處於一個seller's market的黃金歲月。

    至於沒有身份證的鍾楚紅,只能偷偷摸摸地以低價出賣肉體,有一個又窮又老的阿伯「照顧」,想也不用想就決定當她的生仔機器了。

    順帶一提,鍾楚紅跟了關海山之後住的地方是灣仔機利臣街,當時大佛口的東美中心還是最新式的商業大廈,而關海山的家是比馬頭圍道的舊樓還要舊幾十年的「戰前樓」,幾乎和灣仔藍屋同級數,可是鍾楚紅還是覺得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得多了,因為她本來是住在環境極差的木屋區。再寫下去,便是另一個通識科「生活素質」題目了。

  • 反烏托邦小說和電影

    李逆熵講反烏托邦小說和電影 - OurRadio.com 4/2/2010「讀書生活」節目

    大學時常常sit李博士主講的「科幻電影欣賞」課,過癮。

    李博士這兩集節目講反烏托邦小說,由《創世記》講到元祖級的《美麗新世界》和《1984》,過癮。

    還有講反烏托邦電影《V煞》和《妙想天開》(Brazil),過癮。

    從反烏托邦小說和電影講到反高鐵、社運、民主、社會公義、全球暖化,過癮又發人深省。

    跟著,李博士這位科普和科幻專家談到互聯網科技與社運的關係,還有現代社會的前景,聽者一定有所得著。

    反烏托邦是科幻片和小說的永和恆主題,裡面的劇情不幸地跟我們的社會愈來愈接近。

    中國大陸的「新語」(newspeak, 源自《1984》)現象,即是敏感字愈來愈多,網上愈來愈多代替的字。韓寒甚至預言,在不久的將來,「D」字也可能被政府從網絡上禁掉 (因為「黨」字成了敏感字,人們便用「Dang」來代替)。

     

  • 看《十月圍城》不能釋懷

    平安夜那更早上去看《十月圍城》,

    片中的中國人在國土南端的英帝國殖民地,

    反抗北京的專制政權,

    他們知道自己勢孤力弱,

    阻在國家機器前面,

    死咗都唔知咩事。

    故事是虛構的,但幾個革命領袖是真實的人物,

    張學友演的楊衢雲當年真的死在中環,

    梁家輝演的陳少白罵的一句「革命不是攪攪示威就會成功的」,

    離開戲院的時候,看到民主黨的攤位呼籲簽名支持普選,

    有更深的感受。

    經過報攤,看見對劉曉波的不公平審判,

    久久不能釋懷。

    雖然這套戲的情位有點硬來,但整體上是好看的,這是屬於香港的電影,值得入場看。

    不過,我有一點懷疑,就是這套戲反覆提著「民主中國、共和中國」,怎能夠在大陸上映的?

    有關故事內容的詳細感想,遲點有心情再寫。

    請關注:

    堅持改革遭重判11年 劉曉波始終無悔 (中央社)

  • 政治不正確的真相 - The Ugly Truth


    UglyTruth

    The Ugly Truth (港譯「單身大急救」),故事很簡單,講一個受歡迎的節目"The Ugly Truth",主持人(男主角)天天在講政治不正確的男女經--女人活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以為理想男人是怎樣怎樣的,但這些幻想令她們脫離不了單身行列。所謂的ugly truth,就是男人的本性難移--腦裡大部份都是性。

    話說節目的女監製和男主角是冤家,她是一個control freak--喜歡話事和批評,所以長期單身。她遇上了型男鄰居,於是求助於男主角,男主角就教她如何把自己從外表到行為變得更吸引男性。當然,結局唔駛問阿貴,就是大團圓結局。

    這是一套很簡單直接的愛情喜劇,不用太認真,也不用太用腦看。不過它還是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這套戲拿坊間大量教男女相處之道的書開玩笑--那些教男人要caring、要聆聽、要體貼的書。男主角指很多女性只是幻想她們會遇到自己心目中的checklist男性,但事實上這些checklist男人在現實世界幾乎不存在。另一樣被這套戲拿來開玩笑的,是很多女性主義者的想法,例如女性不應以外表吸引男性、不應遷就男性之類。相信如果用女性主義的眼光看這套戲,應該會打爆DVD機。

    雖然男主角常常說男性是膚淺 (滿腦子是性)、不喜歡聆聽、不細心等等,但其實劇情還是有其感性和人性一面的,否則那就是A片了。真實世界的男主角其實也有感情需要、也會傷心的,也有其父性(他擔當了他離婚的姐姐的兒子的父親角色),而他的「理論」,也只是搵食工具,所以說得盡一點而已。

    另外,片中的男主角,也有教導夫妻之道的,裡面其實講的是太多人忘記了夫婦之間性趣之道,就是放開懷抱享受親蜜。

    男觀眾應該會看得很高興,因為男主角說出了不少男性心裡所想的。雖是幾乎完全出於男性觀點,但最終女性觀眾也會見到男主角感性一面。到了最後,還是回歸基本步,男女之間,總有一些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特質和性格,太過要求對方怎樣怎樣,又回陷入我們熟悉的港男港女問題。人的需要有生物邏輯層,也有文化層,不吃人間煙火的或者堅持女性主義論述的,應該只有人類人口的幾個巴仙。互相體諒,互相取悅,才是王道。

    講就易,做就難?放鬆D啦,香港人。

  • 高達故事中的男性成長經歷


    高達0079裡面阿寶和馬沙的故事,可說是佛洛依德式的男性成長故事。

    戀母情結

    故事中的阿寶只有16歲,正處於青春期,他在一年戰爭中的經歷,可以說是少男成長故事--他在單親家庭長大,自小離開了母親,對母親的愛的渴求十分強烈,當他與母親重遇之後,本來是渴求留在母親身邊的,然而戰爭令他被母親否定,而現實環境亦令迫他們分離,這種與母親二度割裂的經驗,其實是很多男性的成長寫照,他們自幻齡開始被訓練不依賴母親,學習情感上與母體決裂,學「像個男人」般成長,不過到了他們求偶的年紀,他們很容易被具備其母親特徵的女性吸引。

    故事中阿寶超越了的戀母情結,反而馬沙不能,當他遇到他心目中取代母親的娜娜的時候,變了個小孩子,不能自拔。

    對「女人」的愛慕

    另外,故事中阿寶對馬少尉的愛慕,未必是戀母的表現,那比較像血氣方剛的少男對較成熟(廿幾歲)而有處於理想生殖階段的女人的傾慕。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多是少男學生傾慕年輕女教師,或者女性鄰居。馬少尉的進化版是夏夢,她對阿寶的態度,有點畢業生中Mrs. Robinson... 那是少男對成熟女人的心亂。

    同齡異性好友

    至於阿寶的同齡女性好友花拉,本來是對阿寶有好感的,而阿寶雖不至於對他有好感但始終是照顧她的,這比較像一般的中學生之間的朋友關係。不過阿寶看到有韻味得多的馬少尉之後,幾乎忘記了花拉,到了後來阿寶意識到他對花拉也有點好感的時候,已經太遲,她已經心有所屬。這種情況,往往也發生在傻呼呼的少男身上──對多年好朋友的傾慕有意無意的忽略,直到人家心有所屬了,才會後悔。

    File:Gundam0079C1.gif

     

    從錯誤中學習去愛

    到了阿寶遇上娜娜,用高達的故事來解釋,是新類型人的共嗚。那在我們的世界叫做一見鍾情和相逢恨晚。經過不同挫折,開始成熟的阿寶,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惜娜娜心裡已有馬沙。

    高達之所以是經典,除了利用男性觀眾的軍事美學崇拜,其男性成長歷程引起觀眾共嗚,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預告:解說高達0079裡面的裸體情節

    前文 : 看高達0079有感

     

  • 看高達0079有感

     

    機動戰士高達這套動畫電視連續劇,稱得上是動畫科幻史詩式經典,三十年來在東亞地區歷久不衰,堪稱日本機械人動畫的代表作。

    最近重看高達0079的電影版三步曲,好戲真的不妨一睇再睇。不過當中很多像徵意義的東西,讀過歷史才會看得明白,年紀大了看,和年少時看的感受也很不同。

    一邊看一邊想,高達0079吸引人的地方,大概有三:

    1. 以軍事戰略和大歷史觀建構的史詩故事;
    2. 男性對軍事設計美學的崇拜;
    3. 佛洛依德式的男性成長經歷。

    1. 大歷史觀

    故事中的自護,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和德國的混合體,它們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論述如出一徹--為爭取生存空間,向腐敗的舊世界霸權宣戰。故事中的自護統帥基連,活生生是東條英京和希特拉的混合體--軍國主義加種族主義。

    故事中的自護,最初憑著技術和奇襲戰術,把地球聯邦打得人仰馬翻,可是最後還是被生產力和科研力強大得多的地球聯邦打敗,那也是日軍和德軍的混合體(渣古大概就是零戰或者四號坦克吧)。

    看了又看,才發現0079的故事裡面是沒有黑人和華人的,出過場的有色人種也只有印度裔的娜娜一個。也許在將來的宇宙世紀,華人和黑人沒有移民太空吧。

    軍國主義和種族主義侵略者,最終步向滅亡,這大概是七十年代較為左傾的日本政治思潮的產物。

    以軍事戰略和大歷史觀建構的史詩故事,讓看慣了合體鐵甲人的觀眾眼界大開。

    2. 軍事美學

    故事中的軍用機械人,不論實用與否,它們看上去就是有型。不論是模仿德式、蘇式的還是美式的設計,都引發了男孩子潛意識中對軍事美學的崇拜。例如,渣古其實是中世紀盔甲和蘇式坦克的混合體,而高達和吉姆就是日式盔甲和現代美式戰機的混合體,除此之外,他們的軍服、軍隊文化,都是源自近代西方各國的軍隊。

    (待續:佛洛依德式男性成長經歷)

  • 三師會之科幻電影與通識


    節目重溫:

    (1)

    三師會主頁@mysinablog

    (2)

    (3)
    RSS feed
     RSS Feed

    (4)

    click to 三師會@Facebook

  • 十五套跟隨著你的電影

    貼出在其他blog的留言當作新blog post叫「出口轉內銷」(借用方大的用法)

    把工作或進修的東西貼出來做blog post,我叫「軍轉民」

    把facebook比較本來比較personal或可貼度較低的東西貼出來做blog post,我想到了「家電下鄉」

    這裡有個家電下鄉的例子:

    ==================================

    Tagged by 五師兄

    Fifteen movies that will always stick with you
    Rules: Don't take too long to think about it. Fifteen movies you've seen that will always stick with you. First fifteen you can recall in no more than fifteen minutes. Tag fifteen friends, including me because I'm interested in seeing what movies my friends choose. (To do this, go to your Notes tab on your profile page, paste rules in a new note, cast your fifteen picks, and tag people in the note -- upper right hand side.) I hope you participate, even if you didn't get tagged!

    1. 八月照相館 -
    難忘男女主角短暫、正常、真誠的相處時光。

    2. Star Wars (episode 4 & 5 only) -
    即是最原本的星球大戰和它的續集帝國反擊戰

    3. 天空之城 -
    那些天空、雲海、飛船,還有配樂,都是經典

    4. 女人四十 -
    第一次看完電影之後會思考人倫關係

    5. 禮儀師之奏鳴曲 -
    我最記得的不是主角與父親的關係,而是他與太太的關係

    6. Good Will Hunting -
    "It's not your fault"

    7. The Graduate -
    難忘Mrs. Robinson,更難忘Benjamin

    8. Revolutionary Road -
    婚姻反面教材

    9. American Beauty -
    人生反面教材

    10. 天安門 -
    唯一一次看電影流淚

    11. 最後勝利 -
    只要有guts,才會得到最後勝利

    12. Dawn of the Dead (1978 version) -
    喪屍片的經典中的經典

    13. 2001 A Space Odyssey -
    我第一次看是在九十年代,那時完全不覺得那是沒有CG的七十年代作品

    14. Blade Runner -
    我承認我覺得女主角漂亮

    15. 一一 -
    另一個人生教材,這個是正面一點的

    有興趣的自己tag開去吧。

    ==================================

    另外,轉了theme,header和background的圖片都是我自己的。頗喜歡這個佈局。

  • G.I.Joe與酒井法子

    (內有劇透)

    我認我睇咗《義勇群英之毒蛇風暴(G.I.Joe: The Rise of Cobra)》。

    義勇群英對童年既我嚟講,等於酒井法子對我果個年代既年輕男仔一樣,屬於美好回憶。

    如果你話俾我知卡通裡面既頭號女奸角男爵夫人原來係敗犬女王,一個唔該就因為重遇舊愛而棄暗投明,我真係接受唔到。等於我地果一代男人好難接受酒井原來誤入歧途一樣。

    如果你話俾我知戲裡面既邪惡集團,出動只能夠係地球停轉日用完用剩果D納米蟲,你不如將侏羅紀公園用剩既恐龍、King Kong用過果隻大猩猩攞埋出嚟啦笨!

    我細個果陣見既毒蛇黨(即係呢套戲既邪惡軍火集團既前身)果D統治世界既陰謀勁好多,包括:

    • 呢全世界電子儀器失靈既裝置
    • 控制天氣既科技
    • 製造大海嘯既裝置
    • 用歷代軍事強人既DNA合成一個新既領導人(不過採集孫子既DNA既時候,應該係收集咗A貨,所以謀略一般)

    不過話時話,毒蛇黨最水皮果兩個陰謀,反而有人造咗:

    • 製造有毒既食品同牙膏,不知不覺間毒害全世界 - 中國既企業做緊
    • 打劫美國聯邦儲備 - 果班banker用次按、CDO, CDS做咗

    講到尾,入場睇果陣本來冇乜期望,不過都真係幾失望。唯一比較「忠於原著」既係個故事公式,邪惡集團一定係捉咗其中一個主角,然後又唔覺意俾個主角通知到總部,於是大軍一面殺過去個秘密基地,另一面就係個主角響基地裡面好似李小龍打死亡塔咁打,最後邪惡集團既邪惡計劃功敗垂成。

    不過,有D政治訊息,可以穿鑿附會咁提一提。

    話說幾支納米蟲飛彈發射咗,跟住忍者Snake Eye用地對空擊落第一支飛彈,果支就係飛去北京果支!呢D就叫大國崛起喇,連西片都唔想傷害中國人民感情!萬一支飛彈打中北京,分解咗個鳥好點算?一吓唔覺意有D豆腐渣工程,分解唔到咁咪好尷尬?

    至於我地既鄰居日本就慘好喇,個小朋友唔講英文俾師父鬧... 仲有,果幾支飛彈,竟然冇一支係射東京既... 真係連毒蛇黨都唔放日本在眼內...

    最後,果個俾人換咗既A貨美國總統,仲唔係小布殊?唔怪得之佢攪到班軍火商咁發啦。好彩之後選過第二個,Change. Yes, we can!

    延伸閱讀:

    G.I.Joe雜憶 (冇人睇冇人留言既舊文)

    老餅回憶 - 義勇群英 G.I.Joe (幾年前舊文,內有連結去figure公仔既site)

    題外話:

    陳維安想講乜呀?佢願意參加驗毒嚟支持D學生?答佢果個學生答得幾好--「就算校長同老師都加入驗毒都冇用」

    私隱專員公署剛剛提出意見,話除非修例,否則監護人冇權代未成年學生決定俾人收取身體樣本。

    我想問,咁即係點呀?黃仁龍係律政司司長噃,D法律問題未攪清楚既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