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 死死團不宜 - 海角7號

    看了<海角7號>。

    關於本片的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全球在地化議題,全都可以寫一兩千字。本文只說感性的題目。

    看到尾段,腦裡響起一把聲音:

    「喂,唔好欺人太甚噃!」

    我等死死獨男*,看這電影,簡直是自殺,看完會發惡夢兼精神不振。(也許是自行代入了太多恩怨情仇)。

    我想說的,是...

    這套戲拍得TMD好看,好看得值得在台灣大收,不是什麼文藝後現代批判電影,而是有台南特色的輕鬆愉快電影。大家入場看得高興,感覺一些人間的暖意,便是買票入場看的理由。

    馬英九說希望<海角7號>能在大陸上映,讓內地人多認識台灣人一點。如果內地因為皇民化(日本的台灣殖民政策)問題而禁播本片,那真的很可惜。如果真是這 樣,如果連這種文化上的交流也接受不了的話,所謂的統一問題根本不需要談了,台灣根本不應該跟中國統一。我寧願看到片中的台南人情味和特色一直保持,不要 跟對面岸的霸權妥協。

    唉,還是喜歡寫政治議題,果然是一個獨男*。

    * 是指心態上的,而不是實際身份和外表上的獨男。

  • 地球停轉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將會上畫的<地球停轉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由奇諾李維斯主演,屬荷理活大片。

    <地球停轉日>的原版其實是1951年的作品,故事是說外星人來到地球,要求世界各國放棄大殺傷力武器(核武),外星人帶著一台可以用死光銷毀武器的機械人,本來可以以武制武,不過這個外星人想說服各國領袖,結局暫且不說,不過可以想像,面對自私和貪婪的人類(尤其是政客),外星人的工作不會像想像中的順利。

    我看的是DVD版,以1951年的特技水平而言,<地球停轉日>應該是當時的頂尖科幻片,今時今日看還是覺得不錯,後來不少外星人科幻片都向它致敬,還有添佈頓在<火星人玩轉地球>中的惡攪。

    2008年版說的不是冷戰和核武,而是當前人類最大危機-全球暖化。以今時今日的特技水平,應該會拍得更目不暇給,希望新版仍能保存舊版對人類文明的擔憂以及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套爆谷電影吧。

    1951年版的trailer

    2008年版的trailer

  • 笨得很實在-CIA光碟離奇失竊案

    http://images.eonline.com/eol_images/Articles/20080507/425.pitt.burn.after.reading.050708.jpg

    愚笨得很實在。這是我看完Burn After Reading(CIA光碟離奇失竊案)的感想。

    繼上次No Country for Old Men(二百萬元離奇命案)之後,高安兄弟繼續大玩黑色幽默,和No Country for Old Men一樣,片中的角色大都自以為很醒目,可是其實各有各的笨。不過,今次的Burn After Reading裡面的一眾角色,笨的程度更甚。

    我們嘲笑片中角色的時候,不妨想想他們是否有我們的影子,例如:
    • 飲酒飲到日光日白扒響個廳度,以笨拙的睡姿訓著
    • 以為自己好重要,其實只係蛋散
    • 好認真咁花好多時間討論根本唔重要既野
    • 女人講其他女人是非,睇其他女人唔順眼
    • 以為自己係情聖
    • 以為自己機關算盡,人人都被自己掌握於股掌之中
    • 以為自己好形
    • 以為自己唔得,唔「變靚D」唔得
    • 中女嘲笑中男是廢柴
    • 健身之後不自覺動作「ar吓ar吓」
    • 同個時代脫晒節
    •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騰晒雞
    要在這裡幫大家做少許expectation management。Burn After Reading不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它的劇情沒那麼「爆」,沒那麼緊湊。去到結局,大家會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不因任何人而改變。不要怪高安兄弟,根本這就是現實,也是全片的主旨。

  • 烈日當空 列為三級太可惜

    星期一看完<烈日當空>之後,整個星期忙得不可開交。有學生看到我在Facebook提及,他們說有興趣去看,不過可惜是三級片。

    係噃,三級片...

    其實,<烈日當空>評為三級,只是因為裡面的年輕人講粗口。至於涉及性和暴力的內容,只是無線節目的程度。

    印象中電檢處和影視處對於粗口和俗語是很敏感的,好像<秋天的童話>裡面的「躝癱」,是不可在電視出街的。

    不過,有粗口又不一定會被評為三級,例如<出埃及記>中溫碧霞對任達華說「X我」,也只是IIB級。

    而英文粗口更不會被評為三級,<爆粗Band友>連續幾十聲Fuxk,也只是IIB級。

    那麼,一班Band 3會考生說粗口應不應該評為三級?

    可能是因為電檢當局怕這套講年輕人的電影,會影響到(用政府淫管諮詢文件,叫做「荼毒」)入場的年輕觀眾?

    影視處的說法是這樣的:

    內容與性有關的詞句或助語詞,或僅是香港部分犯罪集團慣用的術語,不得在第I 級影片中出現。帶有輕微性含意或粗鄙言語的助語詞,可在IIA級影片出現,但出現次數不能太多及須配合劇情。在區分IIB級和III級影片時,本處會考慮 該等言語令人反感的程度。一般來說,香港觀眾較能容忍外國影片出現粗言穢語。(連結)

    我想,可能一班年輕人說粗口,應該是很令人反感的。我不是說我贊成年輕人說話無粗不歡,而是那是劇情,這套戲本來就是講一班被社會視為垃圾的學生的心態,還是他們對自己遭遇的反思,也許是我接受能力太高,我覺得片中的粗口符合劇情需要,而且不是那麼令人反感吧。

    調轉來說,我反而覺得這齣戲應該讓年輕人看,而且保留粗口。原因是它是一套給年輕觀眾反思個人成長經歷的電影,而導演在這方面的誠意和努力是看得出來的,列為三級實在可惜。我很相信一個中學生看完<烈日當空>之後,不會有心情爆粗,反思也來不及,更不用說學壞。

    如果過不了電檢的一關,希望發行方面可出一個「潔淨版」,即是有粗口的地方便靜音,好像Star Movies的做法一樣。這個潔淨版,可以帶進班房做性教育或通識個人成長課程的教材,如果沒有的話,也許我自己做一個吧。

    連結:
    烈日當空官方網誌
    官方網站

  • 快點去看 - 烈日當空

    是日外勤,不寫太多。是日推介:<烈日當空>

    要入場看的原因:

    導演麥曦茵十分年輕,只有23歲,不過她拍出了一部好的電影。雖不是沒有瑕疵,但年輕本地€導演的第一次,應該給予更多的credit。

    一班年輕演員的演出很不錯。

    一個青春燥動的故事,成年人看可能感到一點不安-「乜有D青少年係咁架?」是的,就是這樣,這樣的故事,聽過不少(大概因為教書的關係,不過聽到的故事都不是我學生的)。

    青少年可能面對的問題-暴力、性、毒品、犯法、失學、家庭問題、吸煙、自殺 crossover 新媒體、社會制度、學校、家庭的應對--當中有好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尤其是早陣子睇過疑似藝人情慾照的大家)。我不是說全部青少年都是如此,這始終是說故事而已。不過,上述的問題和矛盾很容易令他們擦槍走火,走上了不歸路。

    它只在電影中心上畫,而且應該很快會落畫。

    它令我想起了<香港製造>,還有一點點<無野之城>的感覺,但肯定拍得好過<無野之城>。

    當中有一句對白我很喜歡,它大概概括了不少年輕人的心聲:

    「以無聊對抗無聊」(形容他們唔知返學為乜的心情)

    我們都年輕過,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難處。

    看到差不多最後,我想起校長說的一個舊生的故事。遲些再分享。

    延伸閱讀(好多bloggers):

    Donald Kwan:《烈日當空 High Noon》: 奪目流暢的青春殘酷物語
    4res: 《烈日當空》:青春事變、灼得焦傷
    BLOck of George: 11月6日 看《烈日當空》('08)
    講‧鏟‧片Ryan: 《烈日當空》:拍出時下少年情懷
    CC徐: 《烈日當空》 – 壓縮而沉重的《同窗勿友》
    Life as Cinema: 《烈日當空》
    BEN: 烈日當空 - 好__現實
    梁以花: 烈日當空,陽光普照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ovie: 烈日當空

  • 萬聖節 - 應節電影片段

    萬聖節又到,跟大家分享這段經典片段。

    當年睇既時候,真係幾震撼,因為真係估佢唔到。

    真係幾痴線。

    呢套"Halloween III - Season of the Witch",跟Halloween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裡面沒有殺人狂Michael Myers。故事跟Halloween系列完全不同,說的是一個愛爾蘭邪教企業的大陰謀-出品價廉物美的萬聖節面具,宣傳叫小朋友萬聖節當晚帶著面具收看其電影廣告,便會有「驚喜」。廣告發出的訊號,會把小朋友殺死,於是全美國的小朋友便會成為邪教獻給愛爾蘭死神(亦即是萬聖節的真正源頭)的祭品。

    Halloween III被評為反消費主義、反電視文化和反小眾信仰的cult片。當中小朋友被描述成被電視荼毒的消費者,而死神崇拜的凱爾特古老信仰,是真有其教的(英國的巨石陣相蝕是其祭壇),這古老信仰亦跟隨移居美國的愛爾蘭人在美國發揚光大成現在的萬聖節。

    不過,說到用有害產品毒害小朋友,論規模和廣泛程度,有誰及得上啥們的三鹿、蒙牛和伊利?

  • 我的VHS珍藏


    那是未有Youtube的年代,那是DVD機賣幾千元的年代。

    多謝多年老友DD,從外國帶回來給我的好東西。

    母親執屋的時候問我還要不要,我說這是珍藏中的珍藏啊,千萬掉不得。

    祝1月結婚的DD幸福愉快,事事順利,我會做好司儀呢個職責。

  • Blade Runner中的回憶和愛

    之前看Blade Runner是斷斷續續的,最近終於有機會坐定定專心看。

    這是第二次看-原來認真的看,可以看得如此入迷。

    1982年的電影,在2008看,仍然感覺未來,這個cyberpunk的絕對經典,實在當之無愧。

    以前看的時候,我們的身份還未分為現實和虛疑兩邊,網上的Kursk,網下的XXX老師,愈來愈難分辨,現在開始在現實世界有人以我的網名叫我,又有學生會說你在網上很反對建制,我想,將來的CV也許要加入一項「Blog Address: www.xanga.com/kursk」。

    網上建構出來的身份,比真實更真實,我們的身份,以過往在blog上寫的東西作為對照-可能素描出一個虛構的我,也可能素描出一個比現實世界更真實的我。我們看blog,可能就好像Blade Runner裡的人造人一樣,看著假的照片,回憶著假的過去。

    女主角Rachel (Sean Young飾),因為被植入了記憶,所以有一定的發展情感的能力。她一直以為自己是人類...

    當Harrison Ford告訴她真相的時候,她流下了眼淚,流淚的樣子美麗得叫人心痛。

    她看到Harrison Ford母親的年輕照片,於是把頭髮散開,原來她們的長相那麼相似.... 我不知道Harrison Ford愛上她跟這個有多大關係 (其實Harrison Ford 本身是不是人造人,他的「母親」是不是真有其人,其實導演Ridley Scott和Harrison Ford有兩套說法),不過整件事本來就是超乎現實的,所以也沒所謂,讓觀眾有個懸念也是好事。

    當Harrison Ford親近她的時候,她說"I can't rely... (on the emotion embedded on my fake memories)" 括號入面的對白是我加的。當她知道她的愛是由植入的假記憶而來的時候,她不敢去愛。

    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建基於我們的認知去愛的時候,也許我們都不知自己原來是Rachel。

    不過,Rachel最後還是選擇去愛,我想她知道當下感覺是真的。

  • 點解會係三級片?

    在xanga hkblog那邊介紹了<80分鐘死亡直播 >(REC),百幾個留言中大半都說未夠十八歲,不能入場看。

    係噃,幾乎忘記了這是一套三級片。

    想來想去,也想不到為什麼它會被評為三級片?

    我想是因為裡面的女記者嚇到講西班牙語粗口

    咪住,西班牙粗口?邊個識聽?

    咁樣... 點解會係三級片?

    因為恐怖?

    如果拍得恐怖就係三級,咁論恐怖,<見鬼>都應該係三級。

    因為血腥?

    我看過有比它更「血腥」的鏗鏘集。

    片中有裸露鏡頭嗎?

    有,不過那些人唔似人,鬼唔似鬼的東西裸露,跟一頭牛裸露身體沒大分別,你有見過牛著衫的嗎?

    況且,完全裸露如<無野之城>和<愛情回水>,都只是IIB級而已。

    那麼,為什麼是三級片?

    列了做三級,少了幾十萬人有機會欣賞那種恐怖電影美學。我是認真的,電影的恐怖美學是有欣賞價值的,我不是說笑。

    有沒有人可以答我為什麼?

    終於有人答了:

    「可能係字幕嘅粗口。=_=」(by kelvinhkm )

    幾乎忘記了。那是最大可能了。字幕那幾個「手字邊的字」要改不難,被定為三級大不了改字幕,也許發行商有心以三級片上。如果真的如此,真的可惜。

    連結:
    80分鐘死亡直播 (敝blog看後感)

    Yahoo! 電影
  • 80分鐘死亡直播 (REC)

    女友不在的日子,最愛看恐怖片排解寂寞。

    剛看完<80分鐘死亡直播 (REC)>回來,感覺很好--我很享受入戲院看恐怖片那心跳加速的感覺,有點像談情。

    先不說劇情,先說說離場時旁邊一位年青人的評語:

    X你%Z,好#恐怖!

    (是真有其人,不是作的。如果你在28日晚康怡MCL門口說過這句話,請聯絡我,可給你版權費)

    劇情基本上不複雜,整個故事都是發生在一幢住宅內,但因為拍攝手法十分高明,所以驚嚇效果很不錯,尤其是後半段,某些情節甚至令一眾女觀眾叫得「鬼殺咁嘈」。男士們注意,那些驚嚇位有可能出現「暴龍效應」,令女伴捉實你的臂彎,不過大前提是你不要叫埋一份,盡量表現鎮定。

    [REC]的靈感也許來自紀錄了911事件的一套電視紀錄片--某電視節目跟著一隊消防隊拍攝他們的工作,卻踫上了911事件,那隊消防隊就是其中一隊最早進入災場的隊伍。整個紀念片就是以攝影師的視角記錄事件,就跟[REC]一樣。

    另外,第一身視角,不其然又令人想起打機,以第一身走進黑蚊蚊的房間,隨時有恐怖的東西撲出來,這次[REC]玩這個概念玩得淋漓盡致。

    總括而言,[REC]不算「極之」恐怖,但已夠我這個恐怖片狂迷過足癮。

    Yahoo! 電影

    資料:Yahoo!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