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片種我不敢說,但恐怖片可以問我。
我在家中關了燈看,看完我告訴自己,如果在香港上畫就一定入戲院再看一次。
唔駛講野,入戲院睇喇。
看了《赤壁》,我想說...
如果你一定要去看的話,不要抱太大期望。
原因如下(小心下有劇情):
中《三國無雙》毒--不知吳宇森是不是打得太多《三國無雙》,第一幕看趙雲以一敵百是頗好看的,不過之後不停安排關、張、趙輪流出場重覆又重覆出場,不騎馬,單人殺入敵陣出「連續技」,不合邏輯之餘,真的看得很厭。
戰爭場面太長--八掛陣的那場戰事,拖得太長,而且沒有張力,長得令我這個戰爭片迷也感到不耐煩。相比《投名狀》的戰爭場面,相差太遠了。
很冏的出場次序--為什麼每次都是要趙、關、張、劉輪流出場,每人個人表現幾分鐘,重覆又重覆?那種出場的方式,令人想到美式摔角手出場...
爛gag太多--為什麼吳宇森會不停安排爛gag?當中有些是有意的,可是有更多的是無心的爛gag。
Civlization開場畫面--其實作為Civlization忠實粉絲,看到不只一次Lord of the Rings x Civilization 4的CG畫面,本應高興,不過作為本年中國人頭號大片,實在有點怪怪的。
曹營完全無角色--曹營只有曹操、蔡瑁、張允是有名有姓的,其他角色不論樣子和服飾都是一模一樣,拍兩軍對壘,怎能一方全都是型人,另一方是豪無特別的茄呢啡?
拖戲來做--說真的,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做上半部份。如果拍得緊張,長一點也沒所謂,可以真的不太緊張。
以下的預告片,其內容大部份都是在這一集看不到的...
=================
當大家看到這一篇文的時候,我已身在武漢,之後會去荊州和宜昌,跟教育局考察團去看看周瑜說的荊楚之地,還有一直想看的三峽大壩。
因為xanga有"future post"功能,由16/7至20/7,我身在荊楚,但仍會在每天預較好的時間發表早預備好的文。
昨天看了《赤壁》,一邊看一邊好像感到什麼不對勁的。
話說代表國家正統的大漢丞相曹操征戰多年,掃蕩了大部份的分裂勢力,進入國家統一的鬥爭的最後階段,國家面對的最後敵人是偏安東南地區的孫權及劉備。
這場反分裂的鬥爭,明顯強弱懸殊-祖國強大,「吳」獨勢力弱,後者憑藉長江天險,結合從中原敗走東南的劉氐政治勢力,妄想煽動東南方的大漢子民抗拒國家統一的大勢,嚴重傷害大漢人民感情。
這齣《赤壁》,站在分裂國家統一的勢力一方,把政治和軍事上分裂國家的圖謀浪漫化、正義化,還請來台灣人、香港人、日本人、台日混血兒飾演分裂勢力重要人物,對抗清一色由內地演員飾演而且被塑造成奸角的北方人,其政治圖謀,昭然若揭。
為什麼中土來的王師,上至主帥,下至副將,全都像個土包子一樣?為什麼那些分裂勢力的領袖都是俊男美女,穿的衣服也好睇過人?為什麼只有代表國家正統的丞相像領導狎玩舞妓,而分裂勢力的人物則是郎才女貌,合情合法地行夫妻之禮?分明是在醜化國家領導,美化分裂份子!
本來還不敢妄下判斷,直至周瑜的愛馬生仔的時候,終於想到有什麼不對勁了。
老馬難產,小馬幾乎不能出世,導演吳宇森花了十數分鐘拍周瑜、諸葛、小喬為小馬出世勞心勞力,結果小馬出世,得到眾「吳」獨人士的祝福,望其健康成長,不用上戰場。說這幕象徵了分裂勢力的新希望,不失為過。至於分裂勢力的新希望是什麼?當周瑜和小喬說要為小馬改一個有荊楚特色的名字的時候,我立即想到:
馬英九!
另外,看看導演是什麼人,便知其居心-吳宇森在殖民地發跡,然後到西方反華勢力的大本營荷里活工作,其代表人物包括史提芬史匹堡、沙朗史東、李察基爾等等。
吳宇森這個南方小殖民地餘孽,心裡總是想著八九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完全不顧我國勝利戰勝反動勢力之後的高速發展,妄想在電影裡加入反動符號,如何讀者不明是哪一句的話,證明閣下已中了這個吳宇森的計。答案就是孫尚香看著對岸曹營的時候,對諸葛亮說:
「以前在那邊的廣場,人們會唱歌跳舞。當他們來了之後,就變得神神秘秘。」
這分別是反動言論!因為當曹操佔據了孫尚香口中的「廣場」之後,那班北方人竟然在廣場上攪體育活動,影射我國百年一遇,醜化我國全國一心,同一個夢想的奧運!
說到醜化京奧,吳宇森為討好西方反華勢力,在描述一班以周瑜為首的分裂份子會面的時候,竟然出現這句對白:
「我們都有同一個夢想。」
他們口中的「同一個夢想」,就是分裂國家。吳宇森把我們神聖的口號,用來鼓吹分裂祖國,實在太可惡了!
吳宇森為討好西方,拍出這套借古喻今,鼓吹分裂的電影。這齣居心叵測的所謂創作,如果不完全封殺,實在是助長了分裂勢力的氣焰!
(學憤青係咪學得好似呢?至於真正的看後感,稍後出街)
今天看過了。
這是一套不可錯過的好電影,看過之後,對人生、事業、感情、道德、政治,都應該會有多一點反思。
source: www.films42.com/tribute/
喜不喜歡一套電影,跟拍得好不好可以沒有關係。
我頗喜歡這套拍得不太好的電影。
無野之城的主線不是運動,而是青春和伴隨著青春的愛情和慾望。棒球可以說是載體,乘載著這班青年人的情與慾。
作為一套IIB級電影,它給予觀眾很大的「震撼教育」,這種震撼教育,讓觀眾不得不問自己對於電影中出現男女的胴體的接受程度。
一定有人會問,有沒有需要出現那麼多裸露鏡頭?其實需不需要,是由導演決定的。就好像色,戒裡面梁朝偉的下體一樣,有沒有需要出現?有下體和沒有下體對於導演表達故事內容有什麼分別?這一切都可以(應該)很主觀的。
也一定有人會問,那是藝術還是色情?其實藝術和色情的分野不太明顯,中間有很大的灰色地帶,一般來說,藝術和色情的分野是看該作品有沒有露骨的挑起受者的情慾。無野之城裡面的男女胴體,是藝術還是色情?老實說,最能引起情慾的,是只曝露肩膀的林苑。其他的裸露,充其量是去得很盡的劇情表達。上面說過,故事是講情和慾的,當中的同性愛的懸念,在浴室集體裸體的表達手法,最能帶出當中的張力,也不見得是賣弄色情什麼的。
電影的主線-情與慾,當中的失序和妄動,表達得還可以。也許有觀眾會說,有冇咁誇啊?其實故事算是情理之內了,現實世界更離奇的大有人在。青春本來就是離奇和失序的。
至於棒球,只是載體。電影裡面沒有任何仔細描述作賽的情節,也許會令很多人失望。不過,老實說,如果真的仔細去拍一場棒球賽,又會有多少人有興趣?如何沒有在中學時代上過幾節壘球(棒球的變種),如果不是大學時代看舍堂比賽,我也不會明白那些球例。對於香港觀眾來說,這未必是他們有興趣看的東西。當然,要拍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讓觀眾明白撃球和上壘的意義就行了。不過,在這裡,棒球只是載體,片尾的真實比賽片段,沒有什麼懸念,不過也許是對這隊真實存在的香港隊的最大致敬。
上面說過這是一套指得不太好的電影,是因為它把太多東西放進去了,例如對逝世藝人的懷念、過度演出和攪gag的家庭群戲等,令故事超載,影響了本來的重點。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很突兀的剪接位,也令電影整體成績打了個折扣。
為什麼喜歡這套拍得不太好的電影?那是因為我喜歡電影表達的那種處於青春與世故的臨界點的衝動和迷惘,還有欣賞片中一班從未拍過電影的真實球員的演出表現。老實說,是因為看得投入,所以喜歡。
參考:
Trailer的連結可在youtube搜尋,含有IIB級內容(性器及粗口),敬請留意。
寫生活事情,不用規範語文了。
組團睇波特金戰艦
被譽為史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波特金戰艦」有得睇,今個星期日(22/6),6:30pm,太空館,我今日去看看還有沒有票,有興趣者請留言,我先買票,到時俾錢,唔好放飛機。如果已經滿座,我會通知大家。(放映資料) [補充-原來我同hyster當日都有事做, 唯有遲些找DVD]
未決定睇唔睇的無野之城
「無野之城」海報中間有著衫既原來係中學同學歐仔。如果口碑可以的話,可考慮相約大家入場看,如口碑一般,則租來看,也是捧場。不少評論指「無」的主題是情慾大於棒球,這一點我倒沒所謂,最重要是電影本身質素如何。(電影主頁)
睇波
土耳其對捷克那場波,我是在不知賽果的情況下看重播的。兩隊我都冇特別preference,不過那場波真的風迥路轉得太厲害,日光日白睇重播都可以睇到企起身狂呼。
至於我隊德國,出線之後對葡萄牙,葡萄牙對住高頭大馬既德國無著數,比較番上屆世界盃季軍賽,兩隊人腳同當時差唔多,應該係五五波生死對決,我只希望高美斯同贊臣唔好出場,尤其唔好俾贊臣出場,佢肯定被秒殺。
一直沒有興趣看「愛鬥大」,不過有一次帶學生做夜行訓練, 不止一個學生說「咁咪好似愛鬥大咁?」他們說的是愛鬥大夜闖墳場那幕戲。眼見他們講得那麼高興,也想過看看他們在看什麼,不過因為更值得看的電影多的是,一直沒有看,直至上週末病倒,腦部不能運作,不想看太深的戲,才決定租來看看。
「愛鬥大」的意思是「乜都鬥餐飽」。江若琳和Janice Man兩個由細玩到大的好朋友,奇怪地喜歡互鬥,而且什麼也可以鬥。有一次,他們參加了一個錄像班,這個錄像班的導師攪了個比賽,分幾個回合,每次都鬥一些很 騎呢惡攪的東西,導師會暗中拍下過程,至於拍出來的東西做什麼?英文片名"See You in You Tube"已說明了一切。
記得當日我問學生究竟這套戲的故事是講什麼的,他們七嘴八舌的,我聽得不太明白,我問他們為什麼裡面的人會這樣那樣,他們答的東西我也聽不明白。真的看完戲,才明白原來真的很難說得明白。
其實,一切並不難明--喜歡玩奇怪的玩意,喜歡表現自己,容易喜歡人,青春本該如此。
先 前看報紙專欄,論者把「愛鬥大」中所講述的青少年行為,與中五生涉嫌貪玩偷麵包逃跑,跌至重傷的事件相題並論。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我們都是年輕的時 候,都也做過很多奇怪的事。不過,真的,有些失了分寸的,出了事,大家也不想看到。就好像「愛鬥大」裡面其中兩個玩命的遊戲,只差一點點,不是被拘捕,就是攪出人命。
什麼年紀的人也有年輕過,也有做奇怪事的時候,不過「愛鬥大」的世界以往的世界不同了,以前的世界,任憑你做的事有多「出位」,最多只能成為三兩間學校之間流傳的傳奇,現在,只要你把過程放上youtube,一夜之間,人人也可以是10分鐘主角。
這個用手機、DV、DC拍騎呢惡攪片放上youtube的潮流,已存在了好些日子,當成年人看到有少年喝完可樂再含萬樂珠玩人體噴泉、有人表演由一幢樓跳到 另一幢樓、有少女疑似沒穿衣服對著鏡頭唱歌,「O了咀」然後大罵無聊的時候,也許只是忘記了他們都是青年人,也忘記了自己都年輕過。
不過話說回來,「愛鬥大」只有幾個騎呢片段是有意思的。不同部份的連接,以及角色的立體塑造,都是未達標準的,當中有很多情節甚至是不明所以的。始終這是彭順領著七個初次拍片的年輕導演拍的,也許我們把要求稍為降低的話,給年輕人一個機會也未嘗不可。
後記:
Janice Man在片中不是太上鏡,有點像拍「十七歲的夏天」的那個江若琳,還是個靚妹。(是的,我喜歡年紀大一點的)
還有,在google搜尋「愛鬥大」,排第三的竟然是片中動漫maggie的那部份,證明了網上世界似乎還是男性主導。
連結:Yahoo!電影介紹
臥病在家,手軟腳軟,電腦又未整好,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看戲... 還要是不需太花精神那種,於是選了「我的最愛」和「愛鬥大」。
先說「我的最愛」。
一如同一系列的「獨家試愛」和「十分愛」,「我的最愛」還是走愛情警訊的路線,即是愛情路上,人人都信唔過。這次的愛情警訊,比上兩集誇張得多,故事講Stephy被朋友曾愷弦橫刀奪愛,於是找專業老千方力申替她報仇。
比起「獨家試愛」和「十分愛」,「我的最愛」可說是失敗之作,首先,內容似乎過份脫離現實,裡面的騙局和不同角色對於騙局的反應,很難說服觀眾。前兩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裡面的人性醜惡之處,是在人們身邊不停出現的,而「我的最愛」則完全做不到,尤其是結尾十分鐘的情節,突兀得難以接受。
另外,「我的最愛」的主線是方力申和Stephy,副線是唐寧、Miki和那雙眼無神唔靚仔又永遠得一個表情的唔知咩人的關係,這條副線給人的感覺是片長不足夾硬加進去似的,而且有翻炒「十分愛」之嫌。
其實葉念琛這三步曲,賣的就是愛情祈福黨和受過祈福黨欺騙的人的故事,首兩集受歡迎,就是因為這個世代滿街都是祈福黨,祈福黨完全take advantage of 人們對別人的信任,於是騙案頻仍,於是「獨家試愛」和「十分愛」大受歡迎。
偏偏正常發展的關係,本來應該是互相信任的,如果一方存心欺騙,而另一方卻信任對方,信任人的一方便會很大件事;可是如果兩方都互相不信任,結果便會是建立不了愛情關係,就好像博
奕理論中的囚徒困局(Prisoners' Dilemma)一樣。
片中的Stephy,明知方力申不是好人,也照樣信任他,也許是打破囚從困局的沒辦法之中的辦法-明知你是老千,仍然信任你,希望你會良心發現。不過,她的問題在於,本來打算找老千替他報仇,但又不自覺地「中個頭埋去」,她是傻的嗎?還是愛情本來說是應該如此,先信任人才會有可能得到真誠的對待?
那麼,女人最不該相信誰?故事從頭到尾,跟「獨家試愛」和「十分愛」一樣,最信不過的,是其他女性,三套戲裡面的女角,都是你搶我的,我爭你的,而男人嘛,就是本質不太壞,最衰就是其他女性引誘他們。明明是守不到承諾,卻為自己的不負責任開脫,還好一臉無辜。
總的來說,花$5租來臥病疏化看,也感失望,尤其是結局。看結局的時候,只能說句「唔係又黎吓話....」
連結:
Yahoo!電影
IF YOU ARE GOING TO WATCH THIS CRAP (I mean the 2008 version), PLEASE STOP.
IT REALLY SUCKS.
DVD封面說"It's a bad day to be human"...
實情是"It's a bad day to be audience of this crap"...
這套電視電影翻拍1971年的The Andromeda Strain,原來的故事講述一個人造衛星掉到某小鎮,全鎮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一個嬰孩和一個老人沒有死,科學家想盡辦法要找出他們幸免於難的原因。1971年版本其實不錯,有朋友指這電影可以當作科學方法的教材。
看過2008年remake的trailer,以為是加了特技效果的原版,可是....
的而且確多了很多CG和特效,還出動了很大隊兵,甚至連F-16也有,可是它的故事、導演、表達災難的手法,可說是垃圾級數。
電影全長3小時(因為是在美國的電視上分兩集出街的),頭一個小時還可以,還有一點劇情,可是尾兩小時,一來拖長來做,好好好好悶,是悶得打瞌睡那種悶;二來,把所有科幻片元素(包括The Invasion, Resident Evil, Alien, Outbreak),以B片方式集於一身,可是東施效顰,亂成一團。
不過,最弱智的,是電影以畫面一大片草原漸漸變成橙色,來表達體積1微米的外星細菌擴散,那是B片也不會用的手法。
另外,裡面那兩個生還者佔的重要性少得可憐,本來如果以科學方法找出他們的身體特點跟免疫的關係是故事的關鍵,不過電影裡連提也廢事,全都被其他不必要的劇情擾亂了。
總括而言,千祈不要看,完全浪費時間。
延伸閱讀:
看看imdb的用戶如何X到七彩:http://www.imdb.com/title/tt0424600/usercomments
隨著youtube短片的普及,一些在youtube常見的東西開始在電影出現,例如:
1. 災難
現實:汶川地震時拍的短片[link]、哥倫拜校園槍擊案閉路電視片段[link]
電影:末世兇煞(Colverfield) [link]、死亡錄像([REC]) [link]、活死人日記(Diary of the Dead) [link]
2. 執法人員/軍警行動
現實:台灣警察破壞小販財物 [link]、駐伊拉克美軍 [link]
電影:刪除真相 (Redacted) [link]
3. 重拍電影(sweded films) -用十分低成本及騎呢的方式重拍電影
現實:重拍Star Wars (low-tech效果一絕) [link]
電影:低清老翻王 (Be Kind Rewind) [trailor] - 大玩sweded films x 市區重建,笑中有感動,想起利東街.... 我的評分:5/5。
M | T | W | T | F | S | S |
---|---|---|---|---|---|---|
« Oct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