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9, 2005

  • 轉載:<DIY編輯手記 (二之二) :Xanga大不同?
    --領男 (香港獨立媒體)

    過去八個月,編輯們感覺最吃力的工作,是要組織 一些平時好少寫野,但間唔中會寫兩隻字的朋友參與民間記者的行列。從觀察青年朋友們婉拒加入的反應,發覺原杖有不少原因令他們否步。其中一個理由,係青年 的一群總有些莫名的膽怯,沒有信心把文章或意見表露在公眾之前,由此區分出寫blog及寫xanga兩個世界。

    校園內大多數同學都知blogger.com為何物,但總會對它敬而遠之。人們有一種誤解,以為inmedia跟blogger.com都是專門討論國家大事的平台,而自己不過是small potato,都是寫寫私人日記罷了。他們常用的網上平台是Xanga, Xanga.com的的功能基本上跟blogger.com無大分別,可以 upload圖片、音樂、連結同好等,基本上blogger.com跟Xanga在功能上大同小異。

    然而,會在xanga.com寫文的香港青年人,似乎遠比blogger.com多。 根據自己的觀察,身邊有不少同學很勤力寫xanga,視他們的地盤作交友場所。我讀他們的Xanga,發覺一篇短文可以有二三十個回應,而且更新速度很 快。雖然從主流媒體上看過家長及教學團體批評網上日誌毒害學生,說學生在網上寫作時經常夾雜甚至任部使用廣東話,令語文水評下降。但他們一於好少理,依然 努力記述每日刷牙食飯訓覺再加句:「今日好開心呀.....」幾行收筆。再看看他們的連結,數量多得驚人,論網絡,相信玩開xanga的朋友遠遠比在 blogger,com寫作的香港人廣闊。

    這群年青的xanga常客,雖然自認small potato,但文章一點不薯仔。不少文章,只要轉一轉角度,改頭換面就係一篇好的民間報導。問題是我們應怎樣將這般力量轉化為有批判、反思熱情的媒體力 量。如何令年輕的朋友有勇氣加入公共討論?老實說,這是一個又老又複雜的問題。至少年青人對xanga及blog的誤解,是我一直處理不了的課題。